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齐市普高联谊校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AI(人工智能)写作启发了有关人类创作本质的新问题。作为媒介,机器确是“人的延伸”,促使人类转移旧功能,建立新的主体性。在AI人机协同写作中,人与AI各有优长,也各有限度,据此可以建立两种协同写作方式:“导航性写作”和“探索性写作”。
所谓导航性写作,就是人类指挥,AI“码字”。人类将数据库写作的职能让渡给AI,并通过与AI生成的文本互动,引导叙事方向。这是因为AI在“写作”时存在局限。比如网络类型文,AI需要事先学习特定类型的材料,才能掌握其叙事模式,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即使对网文类型有所了解,AI也不一定能像人类一样“融会贯通”,在不同类型的网文中灵活转换。此外,AI的计算能力有限,超出一定生成长度后,AI就会开始“忘记”最初的设定。由于生成文本时带有概率性因素,AI也容易篡改写作细节。因此,在AI承担原先最耗时的基础写作工作后,人类就要负责“导航”,包括记忆和取舍写作细节、思考不同的叙事可能性等。针对AI生成内容较为平庸的问题,人类也可以构想新的互动方式,以更好地协同AI改善叙事质量。
另一方面,与AI互动时,人类不可避免地受限于个人的知识视野。在完全的导航性写作中,人并不容易觉察自身的认识限度。如果人类只在一片相对确定的空间里推断叙事的走向与写法,自然就很难看清可能性空间的边界,也无法充分利用AI为人类“延伸”出广阔视野。因此,探索性写作是对导航性写作之局限的修正,旨在找到并突破“导航系统”的潜在限制。探索性写作没有特定的步骤,只是一种写作的视角。在这个视角中,人类并不是在主持推进一份叙事文本,而是试图将写作“还原”为“对话”,通过对话探索导航系统的限度,比如接触陌生的知识模式,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讨论某个情节,了解不同设定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等。在探索性写作中,人类的写作主体性可能得到更新。另外,人类也将AI放在了平等对话的位置,祛除了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
因此,对于写作、我们不妨也持开放态度,将AI时代的文本视作“可玩的文本”。文本是可“玩”的,过去是作者自己同自己“玩”,只是其交流过程在作品完成后隐去了;近来,文本越来越能通过互联网供许多人“玩”、网络文学中的“大神之作”,其实是整个互动写作进程中的一场“游戏直播”;现在AI也加入了“玩”的行列,通过互动写作,人类和计算机开始能共同探索新创意。人机共“创”,或许是人与AI共处的最佳方式,也是人应对媒介挑战的关键一步。
(摘编自雷宁 邵燕君《人机协同,如何重塑人的写作主体性》)
材料二:人工智能写作似乎给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网络文学往往是模式化甚至是套路化的,人工智能显然擅长这种套路化写作。在此意义上,网络文学作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写作的升级。不过,人工智能写作也许会导致网络文学走向终结——破坏网络文化精神,让盛极一时的网络文学变成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
网络文学是活态文学,是互动的文学、现场的文学,这是它跟那种静观的、客体化的书面文学的本质区别。网络文学是在互联网的次生口语文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当然带有一定的书面属性,不过更重要的是它类似口头文化的活态属性。人工智能写作体现的显然不是这种文学原理,在骨子里,它遵循的仍是书面文学观。借助海量数据、强大的算法与算力,人工智能写作试图囊括与加工它能涉及的所有文本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生成一个作品。这是一种结构主义式的诉求,与网络文学这种活态文化有一些区别。
首先,网络文学的生产是立足于交往的,也就是说,相对传统的书面文学来说,存在生产先于交往与交往先于生产的区别。对书面文学来说,或对人工智能写作来说,它是生产先于交往,即先把作品生产出来,然后人们以作品为中心展开交往。然而网络文学却是交往先于生产,它是在交往互动中生产出来的。网络文学以连载形式展开,在讨论中不断延伸:未完成的作品类似于一个话题,网友们围绕这个话题交往互动,这些互动实践本身也成了文艺内容。网络文学创作者以话题为契机,源源不断地生产作品。这也导致网络文学总是动态化的,书面文学与人工智能写作指向一个静止的、难以改变的客体(作品),网络文学却是在动态中不断生成的。
其次,网络文学是活态文化,作品的阅读是重要的,但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讨论也非常重要。广泛的互动实践本身成为文艺消费的一部分,直接改变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它可以加深、删改或消除原作效果,比如原作的情节是悲剧性的,但由于网友大量的讨论吐槽,可能生成了喜剧性效果,反之也成立。当然,如果我们把人工智能文学作品放到网上,它也会引起人们一定的讨论,但其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是不同的,这跟把传统文学作品直接搬到网上阅读是一样的逻辑,这并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更重要的是,现场的互动实践不会对这部作品本身产生任何作用,也就是说,互动讨论与作品的生成无关,与作品的内在结构无关。
最后,由于人们特别喜欢讨论互动,网络作家开始有意识地埋梗或营造段子,不再追求宏大的情节线,而着眼于经营一个个剧情点,这就生成了网络文学内部的马赛克效果。文学的这些重要改变,显然是人工智能作品难以做到的,因为它恰好以其智能属性摆脱了这种交互实践,它强调的是机器运作而不是人际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写作指向的是一种“无人”的文学,而网络文学则是一种生成于交往互动中的文学。前者体现更多的是文本间性,是文本的自我生产,后者更多体现的是主体间性,是人与人的交流,两者在文学属性上相背离。在此意义上,人工智能写作背离了网络文学精神,造成了网络文学的终结。
(摘编自张萌黎 杨全《人工智能写作背离了网络文学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I“写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篡改写作细节、可能不会像人类一样在不同类型的网文中灵活转换等。
B. 探索性写作是一种写作视角,它是对导航性写作的局限进行修正,目的是找到并突破“导航系统”的潜在限制。
C. 网络文学往往是模式化甚至是套路化,因此擅长套路化写作的人工智能写作会使网络文学变成昙花一现的文学现象。
D. 网络文学内部马赛克效果的生成,与网络作家进行创作时注重经营剧情点,有意识地埋梗或营造段子等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人工智能写作对人类创作产生的影响,但二者看待人工智能写作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B. 材料一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指出AI人机协同写作的两种写作方式,然后对这两种写作方式展开具体的介绍。
C. 材料二第三段将网络文学与传统书面文学、人工智能写作进行对比,强调了网络文学生产先于交往,并在讨论中不断延伸。
D. 材料二指出,人工智能作品主要是依靠机器创作出来的,网友们现场互动讨论对于其作品本身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3.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区别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消费模式不同。 B.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文学属性不同。
C.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读者对象不同。 D. 人工智能写作与网络文学的生产模式不同。
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导航性写作”和“探索性写作”中人机关系的不同之处。
5. 你所在的班级举办了以“AI介入网文写作是利还是弊”为主题的辩论会,甲方认为是“利”,乙方认为是“弊”。请根据上述两则材料,选择一方加入,并写出你的理由。(不少于三条)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驼峰那边的远方
黄丹丹
夕阳已完全被像驼峰的两座山的山凹掩盖,一缕余晖也没有留给驼峰上方的几片薄云。高的那座山的山腰不时地跑出一条绿龙,呜呜几声,隐匿踪迹,只剩村里流浪的那条黄狗狂吠不止。
蛋蛋注视着前方的驼峰,耳听火车的声音渐渐被山峰吞没,心也跟着那声音远去。电线杆高高耸立,几只鸟儿站立在电线上,歪头歪脑地在话着家常,显得热闹极了。
如果可以像火车一样驶向远方就好了,可是远方,远方有什么呢?远方也有叫“火车”的绿龙吗?远方是否也有驼峰?去了远方是不是就可以听到他们更多的消息了?……蛋蛋其实无法想象远方的模样,十几年了,她从未去过三里以外的地方,她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孩子。
蛋蛋沉思着,想象着,估测着。不知不觉间,一弯月亮已悄然爬上夜空。几只蚊子嗡嗡嗡地落在了蛋蛋的手臂上和小腿上,如同享受家宴,蛋蛋却全然不知。
“蛋蛋,天都黑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坐着?”这声音来自农作归来的爷爷。
“爷爷,你可回来了,我等您可久了。”
“爷爷早上出去之前在锅里给你留了红薯,不是让你自个儿吃了以后去隔壁三婶家玩儿吗?”慈祥的爷爷拿着锄具和带回来的野菜,笑呵呵地问。
爷孙俩一路回了屋,蛋蛋也没有回答,只是像往常一样开心地笑着。
“蛋蛋,你怎么不回答爷爷的话啊?”爷爷察觉到了蛋蛋有心事,问道。
蛋蛋咬着嘴唇,低着头,脚尖在地上不停地圈画。过了一会儿,她才抬头看着胡子有些发白的爷爷,说:“爷爷,其实我去了。那个走了几年的三叔回来了……他……”蛋蛋不知该如何把隔壁三叔对她说的话告诉爷爷,于是又低下头看着脚尖在地上圈画。
爷爷的心里已经猜到发生了什么,他坐在竹凳上,拉着蛋蛋的手,声音有些哽咽:“蛋蛋,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蛋蛋感受到了爷爷的害怕,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爷爷,三叔说我的父亲和母亲并没有早亡,而是跟着那些戴红星帽子的叔叔去延安了。”
“他们说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我只有你父亲一个儿子,断不愿他和你母亲去。所以当时才把你父亲和娘亲锁在了家里。可是你奶奶心软,听信你父亲说的,认为需要他们两个去,你才能有机会长大,她便把你父亲、母亲放出来了。”说话间,眼泪已经顺着爷爷的两颊无声地淌下,“他们离开几年,有回村的人带来消息说他们长途跋涉去一个不知道的地方。有的人累倒在半路,有的人饿死在半路,还有的人没有等到新的春天。你奶奶听说这个消息,总觉得是你父亲和母亲没了,流了几天泪,不吃不喝,便去了。”
屋外的蛙声此起彼伏,夏蝉也加入了合奏,热闹极了,盖过了爷孙俩的啜泣声。淡淡的月光透过竹编的窗,在地上投射出稀稀疏疏的田字格。
“爷爷,三叔说,父亲和母亲留在了驼峰那边的远方,再也不会回来了。”
爷爷抚摸着蛋蛋的头,用布满老茧的手抹去脸上的泪,托起蛋蛋的脸,语重心长道:“蛋蛋,你的父母亲其实早些年就回来了,你来,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爷爷从床底下拿出一个木匣子打开,从中拿出一封信交给蛋蛋。蛋蛋在曾是教书先生的爷爷的教导下识得许多字,她接过信便急切地打开了信。信中道:
“蛋蛋,吾女: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应是十二岁的年华。我们了解你的爷爷,他会教你识字,所以我和你母亲商议,决计要给你写这一封信。
蛋蛋,吾女。我与你的母亲并不想在你年幼时便离你而去,可是,我们的国家(我想爷爷已经告诉过你什么是国家)遭遇了苦难,我和你母亲是知识分子,我们必须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时代浪潮,只有我们献身,你和众多的孩子才有希望安然长大,望你懂事后勿怪我俩的自私。
你的爷爷是一名古老但不古板的先生,我和你的母亲曾受他的教诲,也望你听从爷爷的教诲,成为一个心怀国家的好女子。话及此,代我和你母亲向爷爷奶奶带去问候,告诉爷爷,不要后悔带我和你母亲了解中国的灯塔——马克思主义。我们知道,他定会责怪自己推动我和你母亲走上了挽救中国的道路。我想,他鉴于多年与儿子儿媳分开的痛,断不会给你讲马克思主义,他怕你也向往驼峰这边的远方。
蛋蛋,吾女。希望你向爷爷讨教马克思主义,愿你学有所悟,接续我们的路。几日后,我们将要转移阵地,万千话语,难呈纸上,唯愿能得相聚之日。
祝安,深爱吾女,挂念万分!”
阅罢信件,蛋蛋泪眼泛光地看向爷爷:“爷爷,您可以告诉我吗?父母和母亲所说的马克思主义。”
“爷爷就知道,总有一天你也会是个有方向的人,基因如此。”爷爷再次抹去脸上的泪,“从明天开始吧,我先给你弄吃的。”
“谢谢爷爷!我帮您生火。”蛋蛋欣喜万分,跑进了灶房。
从那以后,爷爷便每天利用闲暇为蛋蛋讲解马克思主义,虽然许多内容他也无法理解透彻,但是足以在蛋蛋的心中开辟一条方向明确的道路。
几年后,蛋蛋在邻居三叔、三婶的帮助下,埋葬了寿终正寝的爷爷,踏上了前往驼峰那边的远方的火车。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蛋蛋对“远方有什么”产生了一系列疑问,蛋蛋的这些疑问说明她未出过远门,对远方充满了好奇。
B. 从隔壁三叔的口中,蛋蛋得知自己的父母并未早亡,而是跟着部队去了延安,她回到家后向爷爷确认了这一消息。
C. 为了不让蛋蛋的父母去延安,爷爷将他们锁在家里,但在奶奶的帮助下,蛋蛋的父母最终还是奔向了延安。
D. 在儿子、儿媳的影响下,爷爷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是他能为蛋蛋讲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跑出一条绿龙”“歪头歪脑地在话着家常”等,语言富有表现力。
B. 小说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使得蛋蛋这一形象立体可感。
C. 本文与《哦,香雪》中都出现了“火车”这一物象,蛋蛋、香雪二人对待火车的态度,都表现了她们在面对现代文明时的困惑。
D. 小说结尾不仅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而且深化了主旨,让读者从中体悟到令人感奋的力量。
8. 小说标题“驼峰那边的远方”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9. 小说详细交代蛋蛋父母给蛋蛋的信的内容,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朝臣所以统理,而多比周则法乱;贤人所以奉己,而隐遁伏野则君孤。法乱君孤而能存者,未之尝有也。是故明君莅众。务纳下言以昭外,敬卑贱以诱贤也。其无距言,未必言者之尽可用也,乃惧距无用而让有用也;其无慢贱,未必其人尽贤也,乃惧慢不肖而绝贤望也。是故圣王赏鄙以招贤,然后良士集于朝,下情达于君也。故上无遗失之策,官无乱法之臣。此君民之所利而奸佞之所患也昔张禄一见而穰侯免袁丝进说而周勃黜。是以当涂之人恒嫉正直之士,得一介言于君以矫其邪也,故上饰伪辞以障主心,下设威权以固士民。
赵高乱政,恐恶闻上,乃豫要二世曰:“屡见群臣,众议政事,则黩,黩且示短,不若藏己独断,神且尊严。天子称朕,固但闻名。”二世于是乃深自幽隐,独进赵高。赵高入称好言以说主,出倚诏令以自尊。天下鱼烂,相帅叛秦。赵高恐惧,归恶于君,使阎乐责而杀。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
材料二:
武王问太公曰:“得贤敬士,或不能以为治者、何也?太公对曰“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殃也。”武王曰:“何为以人言断?”太公对曰:“不能定所去,以人言去;不能定所取,以人言取;不能定所为,以人言为;不能定所罚,以人言罚;不能定所赏,以人言赏。贤者不必用,不肖者不必退,而士不必敬。”武王曰:“善。其为国何如?“太公对曰:“其为人恶闻其情,而喜闻人之情;恶闻其恶,而喜闻人之恶;是以不必治也。”武王曰“善。”
(节走自刘向《说苑·君道》)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君民A之所利B而奸佞C之所患也D昔张禄E一见F而镶侯免G袁丝进说H而周勃黜。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纳,接纳,与《出师表》“察纳雅言”中的“纳”意思用同。
B. 固,本来,与《愚公移山》“汝心之固”中的“固”意思相同。
C. 或,有时,与《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中的“或”意思不同。
D. 何如,即如何,与《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句式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符认为,贤能的君主之所以不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因为别人的意见都有用处,能够帮助自己治理好国家。
B. 在王符看来,掌权的人总是嫉恨正直的人,他们对上通过巧言掩饰来蒙蔽君主之心,对下则施展权威来禁锢民众。
C. 周武王向太公询问什么是“以人言断”,太公解释说是君王不能独自做决断,完全依照别人的话来做。
D. 对于厌恶听到自己的私情却喜欢打听他人的私情,厌恶听到自己的缺点却喜欢听别人的缺点的君主,太公持否定态度。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王赏鄙以招贤,然后良士集于朝,下情达于君也。
(2)赵高恐惧,归恶于君,使阎乐责而杀。
14. 材料一中秦二世的事例能否用来证明材料二中“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殃也”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 家
梅尧臣①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田 家
聂夷中②
父耕原上田,子斸③山下荒。
六月禾④未秀,官家已修仓。
[注]①此诗作于梅尧臣任建德县令任内。②聂夷中,晚唐诗人,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③斸(zhú):大锄,此处用作动词。④禾:禾苗,特指稻苗。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梅诗前两句先写农民曾在南山种豆,再写暴风雨让豆荚纷纷落地,衔接紧凑自然。
B. 梅诗“空收一束萁”一句中着一“空”字,突出了农夫颗粒无收的景象,炼字精妙。
C. 聂诗前两句写景,具体形象、简洁有力地描写了农家父子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形。
D. 聂诗后两句叙事,叙述了田地里的庄稼还未成熟,官府就已修好粮仓,极具讽刺意味。
16. 同为“悯农”诗,这两首诗在选材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方面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许多情思。古诗词中经常使用杜鹃意象,来表现孤独、悲苦、哀伤、乡愁等情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说起“碳水化合物”,许多人第一时间就会联想到不好的结果——容易胖、升血糖。为了保持身材、减肥、控制血糖,人们经常会选择少吃甚至不吃碳水。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指出,与全谷物、豆类等高质量碳水化合物相比,那些经过加工,去掉了麸皮、胚芽和膳食纤维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会让人的血糖快速上升。研究人员分析了32年的追踪数据发现:人的血糖负荷和疾病风险是挂钩的,如果吃的东西血糖指数过高,那么患上疾病的风险就会随之上升。
另外,有些碳水吃得越多,效果可能会截然相反。《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甲 ),那些每天吃够了高质量碳水化合物的人,看起来比同龄人平均年轻1.2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应摄入约300克的谷类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约150克。因此,我们平时可以将精米替换为杂粮米,将白粥替换为八宝粥……①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豆,②含有50%~6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③及20%左右的蛋白质,④是均衡膳食营养的好帮手。⑤在日常生活中,⑥可以将它们与米、面搭配食用。
多吃蔬菜和水果,对我们的健康也非常有利。一般来说,叶菜类的叶子颜色越深,营养成分含量越高,因此我们在平常饮食中应多安排深色蔬菜。当然,( 乙 ),而要看可食用部分的颜色是不是深色的,像茄子、黄瓜、冬瓜……其实是披着深色外衣的浅色蔬菜。与深色的蔬菜一样,水果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要注意的是,水果摄入要适量,尤其是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相对适合樱桃、李子、苹果、桃子等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中的冒号起到了提示下文的作用。
B. 加点的“截然相反”和“严格控制”两个短语结构相同。
C. 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深色的蔬菜和水果含有营养成分”。
D. 第五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披着深色外衣的浅色蔬菜还有很多。
19. 下列选项中的“相对”,与文中加点的“相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较南方,北方的冬天会相对冷一些。
B. 无论什么事,她们的意见都是相对的。
C. 长江两岸的山峰遥遥相对,仿佛在比试高低。
D. 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文章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 邻居王奶奶患有糖尿病,医生嘱咐她要严格控制饮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在饮食方面给王奶奶提两点具体建议。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继“e人”和“i人”之后,“浓人”和“淡人”成为了新社交人设。在网络讨论中,“浓人”代表着热情、活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他们热爱生活,乐于与人交往,总是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他们情感丰富,对工作、爱好和人际关系都投入极大的热情。“淡人”则更倾向于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淡淡的情绪,不轻易为外界所动,对生活和社交都持一种淡然的态度。
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浓人”“淡人”没有好坏之分,可能只是获取心理能量的方式不同。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或自己的观察,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2026齐市普高联谊校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D
3. C 4. ①“导航性写作”中AI只是帮助人类写作的工具,人类主导作品的叙事方向。
②“探索性写作”中AI与人类平等对话,都是写作的主体。
5. 示例一:甲方。
①网文创作者可以利用AI完成最耗时的基础写作工作,将重点放在改善叙事质量上。
②AI可以帮助网文创作者拓展视野,充实网文内容。
③网文创作者可以通过与AI互动写作,探索网文写作新创意。
示例二:乙方。
①AI在“写作”时存在局限性,人类如果过度依赖AI进行创作,会拉低网文质量。
②AI介入网文写作会破坏网络文化精神,不利于网文的未来发展。
③AI写作是机器运作,不能与读者进行互动讨论,无法生成网络文学内部的马赛克效果。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D 7. C
8. ①指被两座像驼峰一样的山遮住的地方。
②指蛋蛋父母所去的延安。
③指蛋蛋心中由模糊而逐渐变得清晰的人生道路。
9. ①情节上:小说交代父母留给蛋蛋的信的内容,解释了蛋蛋父母去往延安的原因,也推动了蛋蛋也走上革命道路,加快了小说的叙事节奏。
②人物形象上:小说借助信件内容,丰富了蛋蛋父母为了救国救民不畏牺牲、 毅然投入革命浪潮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真实可信。
③主题上:讴歌了以蛋蛋父母为代表的进步青年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BDG
11. B 12. A
13. (1)因此圣明的君主赏赐见识浅陋的来招揽贤能的人。这以后良才聚集到朝廷,民情就能传达到君主那里。
(2)赵高害怕,把一切罪过归给秦二世,于是派阎乐问罪并杀死秦二世。
14. 可以用来证明观点。①姜太公这句话的意思是,君王不能独立果断,往往靠他人的意见作决断的,就会遭受祸殃。②材料一中秦二世缺乏自己的决断,听从赵高的意见,不与大臣商讨政事,而是独自决断,最后使得天下大乱,各地叛秦,自己也身死国灭。③因此秦二世的事例能够证明“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殃也”的观点。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①选材内容:梅诗主要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的角度表现农民生活的困苦;聂诗从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掠夺的角度表现农民生活的困苦。
②思想感情:梅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困苦生活的无限同情;聂诗除了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外,还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搜刮农民行为的控诉。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山不厌高 ②. 海不厌深 ③. 暖暧远人村 ④. 依依墟里烟 ⑤. 其间旦暮闻何物 ⑥. 杜鹃啼血猿哀鸣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22题答案】
【答案】18. C 19. A
20. 甲:多吃高质量碳水能延缓衰老 乙:挑选深色蔬菜不能只看表皮
21. ②:删去“左右” ⑥:在“可以”前面补充“我们”
22. ①多吃全谷物、豆类等高质量碳水化合物(或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将精米替换为杂粮米等)。②多吃深色蔬菜,适量摄入水果(或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樱桃、李子、苹果等)。
三、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淡妆浓抹总相宜
“浓人”做什么都“浓浓”,情绪外放,对生活热烈而张扬;“淡人”面对一切都“淡淡的”,主打一个平淡是真,随遇而安。在我看来,“淡人”有淡的风采,“浓人”有浓的魅力,明智者应该将两者合二为一,做到“浓妆淡抹总相宜”。
黑格尔有言:“存在即合理。”“淡人”在当下出现,且深受年轻人欢迎,自然有其合理性。众所周知,当下的社会发展快,竞争大,内卷情况比较严重。在此背景下,年轻人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当他们十分努力却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后,或许会失望,会难过,进而变得“淡淡”的。这样做,其实等于给自己穿上了一层心理铠甲,能更好保护自己,是对抗压力、舒缓身心的有效手段。因此,必要的时候淡一点,保持云淡风轻的心境,对于身心健康大有必要,也能养深积厚,为将来的发展蓄力。因此,不宜谈“淡”色变,要看到“淡”的益处。
当然,就像水面太平静会毫无生机,人生过于“淡泊”,会失去不少美丽风景,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年轻人风华正茂,应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不能丧失热情,毫无激情,让青春染上暮气。因此,我们要有“浓”的一面,当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时,能够以一己之力,将散发光和热的火把高高举起。毕竟,我们正青春,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既如此,就应该带着激情去追梦,要像黄文秀一样,在大山里热烈盛放,也要如秦玥飞那般,于田垄间深深扎根。如此,才能让人生热辣滚烫,让梦想之花热烈绽放。
就像五味瓶有苦也有甜,我们的人生也可以有淡有浓。毕竟,淡与浓并非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而能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我们完全可以兼而有之,浓淡相宜。
生活上,我们可以淡泊一点,保持云淡风轻的心境;工作和学习上,则要做个“浓人”,保持火一样的激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这方面,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给我们做了极好的示范。生活上,他是“淡人”:穿着随意,总穿同款牛仔裤、T恤衫,与人交往很随性,经常说“OK”。可是,在工作上,他充满激情,精益求精,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简直是“浓人”的典范。
齐白石画画时,既用浓墨涂抹,也用淡笔勾勒,最终画出来的草木虫鱼鸟兽,无不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人生如画,既需要淡的风采,也需要浓的魅力。让我们该淡则淡,该浓则浓,真正做到浓淡相宜,让岁月无负天地,此生辽阔高远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