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理念 本课围绕“历史上的疫病”、“中医药的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三目内容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历史上的重大疫病、了解人们在防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并理解疫病所带来的影响。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挖掘知识,更要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精神和人格。因此本课可与时政热点新冠疫情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古人应对疫病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建立起共克时艰,携手抗疫的决心! 教学内容分析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是选择性必修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课,为第二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内容作了铺垫。就本课而言,第一子目描述的是历史背景,疫病的肆虐危害人类健康,也改变了历史进程,刺激人们进行抗争;第二子目是重心,中国古人在与疫病的抗争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第三子目是发展,西医逐步以科学为依托,逐步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先后的逻辑关系。一是从时间上,疫病产生、古代中医成就、近代西医发展一脉相承;二是从内容上,疫病重大灾害、中医药的应对、西医带来的发展有递进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对《中外历史纲要》的学习,具备了较好的历史思维与学习习惯,基本熟知了本课有关于中医药的知识点。同时,由于当下仍身处疫情之中,学生切身体会到了疫病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看到了中医药学对于防治新冠疫情做出的贡献。因此,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启发思考古代的疫病防治对今天的借鉴意义,从中形成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提高历史研。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古代疫病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能够分析出疫病的原因与影响。能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尊重生命,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意识。 2.时空观念: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重大瘟疫的发生的时间及地点,总结出古代疫病与时空之间的联系。通过回顾古代人们与瘟疫相斗争的历程,为新冠疫情提供经验教训。 3.历史解释:了解疫病的概念及防治措施,能够理解叙述中医药的成就以及西医的传播历程。 4.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能够合作探究重大疫病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究西医传入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5.家国情怀:学会防控疫病,珍爱生命,自觉为国家战胜疫病做出贡献。了解学习中医文化的优秀品质,努力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危害 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教学难点 理解疫病的历史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严格按照书本三个子目的顺序进行,内容详略有当。第一子目,简要呈现历史上的五大疫病,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即可。对于本课难点——疫病对历史的影响,结合相应材料逐条解释分析,力求透彻。第二子目有关于“中医药成就”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比较繁杂。本课通过表格梳理的方式进行归纳,使其逻辑更加清晰。第三子目有关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强调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当时的进步,并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探析“中西医之争”,以此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全球新型肺炎疫情的实时状况入手,展示相关图示与具体数据。同学们通过阅读相关报道和新闻,了解疫情动态,加强防范。以习近平总书记“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疫病和灾难的斗争史!”一句话为引子,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我们曾与哪些疫病做过斗争吗?”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展开教学,并以《全球疫病分布图》来验证和补充学生的答案。 1.课前预习,了解本课基本内容。 2.思考并回答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疫病。 1.从时政热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把学生带入预设情景中,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讲授环节做好铺垫。2.地图的直观展示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思维能力。
一、古代的疫病 1.展示两则《说文解字》以及《瘟疫论》中有关疫病的史料,逐一向学生解释。通过与“疾病” 相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疫病”的含义: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在之前学生回答疫病种类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中涉及到的天花、鼠疫/黑死病、黄热病、斑疹伤寒、西班牙大流感这五大疫病进行简要介绍。 3.罗列史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出历史上疫病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社会生活层面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 根据所得出的“在社会层面引起了人们对公共卫生以及疫病防治的重视”这一答案,以古推今,提问学生“古人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1.带着问题阅读、分析史料。 2.通过对比归纳,理解“疫病”的含义。 通过史料的阅读,了解并对比五大疫病爆发的时间、地点、特点、死伤人数等。 1.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探究,逐条分析史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推导出疫病在不同层面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2.结合当下疫情的防治工作,思考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措施。 锻炼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提高其概括分析能力。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与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梳理五大疫病的异同点,加强相似知识点的记忆。 1.通过史料分析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自行分析出重大疫病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通过学习古代疫病的演变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能够分析出疫病的原因与影响。能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尊重生命,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意识,落实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二、中医药的成就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填写以下表格。 2.通过展示图片或材料的方式,具体介绍四诊法、五禽戏、针灸铜人、本草纲目、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等知识点。 根据教材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格,总结中国历代医学成就。 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表格梳理,逻辑清晰。 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教师结合课件讲解西医的发展历程,提问学生西医传入中国的过程?(重点介绍《心血运动论》以及列文虎克显微镜) 2.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如何看待中西医之争?从而升华价值观。 根据课本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医传入中国的历程。 与同学合作讨论“如何看待中西医之争”,表达自己的想法。 结合材料,联系教材,提高学生概括及分析能力。 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清晰方便。 1.小组探究有利于激发灵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探究中西医之争培养家国情怀,了解中医的价值,学会传承文化。
课堂小结 结合历史上伟大的医者奋战在抗疫前线的事迹,启发学生就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表感悟,学会防控疫病,自觉为国家战胜疫病做出贡献,努力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反思自己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做的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 根据课堂上两次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及解析史料的情况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
板书设计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研究 一·历史上的疫病 何为疫病 有何疫病 有何影响 二·中医药成就 战国 新中国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西医的发展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中西医之争
教学反思 虽然学生对当下的疫情形势非常熟悉,但为了确保课堂的节奏还是需要他们提前预习,了解疫病、中医与西医的一些概念。其中有关探究古代疫病对社会的影响、如何防控疫病等问题,学生可能在这方面总结概括上仍存在不足,需要教师加强引导。这个教学设计还没有实践过,预计我校高二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互动讨论的时间可能会多一些,从而导致这个教学设计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只能结合实际学情在后期进行一些调整。 比较满意的地方: 1.本课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2.本课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发挥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提问、阅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学生参与方式多样。 4.本课思路清晰,问题设计明确有针对性,很好的解决了学习目标设置的问题,以及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5.特别注重材料的运用,坚持史料实证、论从史出。 不足之处: 1.本课零散知识点较多,还需要加强梳理与整合。 2.对于个别史料的呈现可能有更好的选择。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