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教案

资源简介

《马铃薯的革命——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具备高度历史学素养的人为最终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历史知识的掌握和人文情怀的升华,以“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为具体的指导思想。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内容。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影响,本课从经济与生活的角度,选取食物物种交流的主题,展现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具体表现,多角度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新航路开辟及新航路开辟后的动植物交流,故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具体表现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高二学生已初具唯物史观,初步掌握史料实证的能力,通过史料引导,学生能多角度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具体表现;以马铃薯为线索,探索食物物种交流的时代背景;通过史料阅读,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新航路开辟后,以马铃薯为代表的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难点:以马铃薯为代表的食物物种交流的背景及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马铃薯为线索,展示以马铃薯为代表的食物物种在新航路开辟后在全球的传播情况,学生自主梳理新旧大陆之间食物物种交流情况,并探究这些物种能够被普遍种植的时代大背景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革命性”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恩格斯曾说过:“铁已在为人类服务,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所谓最后的,是指直到( )的出现为止。”大家知道恩格斯说的是什么吗?
生:……
师:是马铃薯。这里,恩格斯把马铃薯出现在旧大陆与冶铁术的出现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当代美国史家查尔斯·曼继承了恩格斯这一观点,认为“马铃薯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可以与蒸汽机的发明平起平坐”。让我们进入《马铃薯的革命》。
二、马铃薯的革命之旅
师:7000年前当黄土高原上的半坡氏族开始收割成熟的粟米,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正在水稻田里劳作,远在南美洲大陆安第斯山脉的的喀喀湖畔,一群印第安人则在田野里,刨掘一种类似马铃铛的草本茎块。马铃薯的培植历史相当长,但是直到16世纪,才被美洲以外的人所知。
介绍马铃薯被欧洲人发现的历史:
1536年,西班牙人首次“发现”了马铃薯。
我们看到了印第安人种植的玉米、豆子和一种奇怪的作物。它开淡紫色的花,根部结(一些小)球,含有很多淀粉,味道很好。它也是我们西班牙人喜欢吃的蔬菜。这种块茎有许多用处,印第安人把生薯切片敷在断骨上疗伤,擦额治疗头痛,外出时随身携带预防风湿病;或者和其他食物一起食用预防消化不良。
——卡斯特拉诺斯《新格拉纳达王国史》
介绍马铃薯传入欧洲的历史:西班牙航海家西扎·德·列昂1551年从秘鲁将一些薯块带回西班牙,并向国王查理一世报告这种稀见植物的食用方法。这是欧洲首次出现马铃薯实物。1586年德雷克舰队回到英国普利茅斯港。就这样,马铃薯传入英国,开始零星栽培。16世纪80年代初期由西班牙传入意大利。1588年传入爱尔兰。1588年传入荷兰。
马铃薯传入与英国紧邻的爱尔兰更具有传奇性。1588年西班牙出动庞大的无敌舰队企图征服英国(本土),但在英吉利海峡一带被德雷克、豪金斯、雷利等海盗、海军军官率领的英国舰队击败。西班牙舰船沉没后,舰船上的食物储存马铃薯漂浮出来,被爱尔兰居民捞起开始在西部试种,马铃薯栽培从此传入爱尔兰。
——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直道1600年,马铃薯迅速传入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瑞士、德国、葡萄牙等国,并在大洋洲和欧洲大陆扩散开来。
开始时,欧洲人都很反感这种《圣经》上没有记载的怪异物种。
正如迈克尔·波伦所描述的:“小麦是向上指,指向太阳和文明;马铃薯却是向下指,它是地府的,在地下看不见地长成它那些没有区别的褐色块茎,懒散地长出一些藤叶趴在地面上。”
——《西方土地 东方番薯》
迟至18世纪狄德罗等人的《百科全书》,仍认为马铃薯没有味道,不属于可口的食物,会引起肠胃胀气,只适合仅需要填饱肚子的干力气活的工人和农民。
——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然而,马铃薯开的白花深受人们喜爱,还被当作观赏植物。
法国王后玛丽·安东尼特于某晚宴之际,将马铃薯花戴于头上作为发饰。从那以后……把马铃薯花戴在头上或装饰于胸前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日】酒井伸雄《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
但是,最晚到19世纪中叶,马铃薯的种植已在欧洲全面普及。
【问题探究1】马铃薯等作物在欧洲传播与普遍种植的原因?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及绕好望角到东印度通路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而又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关联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在同等条件下种植马铃薯的收获量至少是麦类作物的4倍……对于不断遭受饥荒折磨的农民来说,马铃薯是农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农作物。
——【日】酒井伸雄《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
材料三:解决英、法两国在殖民地和贸易方面的竞争的是几乎拖延一个世纪、直到1763年英国大获全胜为止的接连四次战争……这些战争载入历史的名字为:奥格斯堡同盟战争或威廉王之战(1688-1697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或安妮女王之战(1701-1713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或乔治王之战(1740-1748年)、七年战争或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1756-1763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强迫农民种土豆,违者将遭到惩罚;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更甚,在1764年修改法令,规定农民必须把1/15的土地用来种土豆。俄罗斯从彼得大帝时期就引进了土豆,到19世纪中期,沙皇颁发命令: 农民必须大规模种土豆,并以土豆为食,土豆种得好的农民可得到奖励。意大利政府甚至利用教会的影响力,在弥撒中教人们种土豆。
——《西方土地 东方番薯》
生: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的高产属性;西欧频繁的战争与灾荒促进了马铃薯的种植;西欧统治者的推行。
师:总结
师:介绍马铃薯传入中国的过程
马铃薯何时传入中国的呢 马铃薯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仍待考证,但最晚应该在明代晚期。马铃薯传入中国的路径大概有三条:(东南路)在盘踞台湾期间荷兰人将马铃薯带到台湾种植,后经台湾海峡,传入大陆的广东、福建一带,并向江浙一带传播,在这里马铃薯又被称为荷兰薯。西北路马铃薯由晋商自俄国或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斯坦))引入中国,并且由于气候适宜,种植面积扩大,“山西种之为田”。南路马铃薯主要由南洋印尼(荷属爪哇))传入广东、广西,在这些地方马铃薯又被称为爪哇薯,后又向云贵川传播。
土豆绝似吴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
——【明·万历】蒋一葵《长安客话》
【问题探究2】马铃薯在中国传播与普遍种植的原因?
材料一: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称:“承平日久,生齿既繁,纵当大获之岁,犹虞民食不充。”
——葛剑雄等《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
材料三: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县发布劝农文告,点名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马铃薯”。
生:丝绸之路提供便利的传播条件;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人地矛盾尖锐;清政府推动。
师:总结
【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梳理从美洲传往世界各地的其他物种及传播情况?
作物 欧洲传播情况 中国传播情况
玉米 最初 观赏植物 明 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16C中 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清前期 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
17C 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乾嘉年间 大规模推广
鸦片战争前 遍布全国
甘薯 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 最初 观赏植物 明万历年间 引入中国,观赏和药用植物
18C中 开始作食用栽培 清光绪年间 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 15C末 传入西班牙 明 传入中国,“蕃椒”
16C 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师:介绍马铃薯传回北美洲的过程。1621年,传回北美
马铃薯进入美国,则与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相关。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任美国大使期间,参加过一次宴会,席间赏鉴了马铃薯20种不同的做法。他回到美国后,盛赞马铃薯是最好的蔬菜,这才使得马铃薯在美国得以流行。1802年,托马斯·杰弗逊总统在白宫用炸薯条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条进入美国。之后,炸薯条迅速成为美国最普遍的马铃薯烹饪方式。
——张牧之《马铃薯:全球传播446年》
师:来自安第斯山脉的马铃薯经过欧洲大陆,以逆向输入的形式定居北美大陆,最终完成了全球的传播。
【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梳理传入(传回)美洲的作物?
生:传回: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传入: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黄瓜、豌豆;经济类:甘蔗;家禽牲畜:鸡、牛、驴、马、猪、羊等。小麦: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禽畜: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当时人戏称:有三大动物引领着大征服——西班牙贵族、猪和马。哥伦布的船队里有猪。猪在新大陆上岸后,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土著人口纷纷死于病菌时,猪却大量繁殖。殖民者随处放养的猪,几乎是他们早期的唯一肉类来源,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美洲的第一批马随哥伦布于1493年登陆。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据一位殖民者记载,一名骑在马上的士兵,一小时可以戳死2000名印第安人。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问题探究3】新航路开辟后马铃薯传播的特点?
生:全球性、双向性、长期性
三、马铃薯的革命
【问题探究4】新航路开辟后马铃薯的传播带来了哪些革命?
材料一:意大利菜单中同样必不可少的意式面团(ghocchi)和玉米粥伦塔(polenta),原料分别是马铃薯和玉米……我们难以猜测爱尔兰和北欧平原的饮食史或菜单,要是少了马铃薯会是什么样子……一顿孟加拉国国餐里若没有马铃薯、番茄和辣椒,是不可想象的事。
——【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
材料二:据后来补充进《百科全书》中关于“土豆”的条目称:“土豆是一种养活了德国、瑞士、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其他国家一半以上人口的果实。”
——陈桂权《土豆的接受史》
材料三:在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第一批炸薯条在白宫供应。如今,薯条、薯片等在美国马铃薯消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年约有60%的马铃薯被加工成冷冻产品 (如冷冻炸薯条)、薯片、 脱水马铃薯等加工产品,约有1/3的马铃薯鲜食,仅有6%的马铃薯用作种子。
英国最传统的食物是炸鱼薯条,因其方便食用且营养价值高被广泛推广。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鱼和薯条贸易大大扩展,以满足英国不断增长的工业人口的需求,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补充家庭营养饮食的重要餐品。
——李辉尚、赵鑫、郭昕竺、任金政《欧美主要国家马铃薯消费及其对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四:马铃薯提供了充足的热量解决了饥荒……国民的体质变得强壮,人口日益增长,国力自然而然地变得强大。我们可以说,在近代欧洲文明称霸世界的背后,马铃薯的存在不容小觑,功不可没。
——【日】酒井伸雄《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
材料五:(马铃薯)对于17世纪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18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工业革命和城镇化进程,19世纪以来的新一轮农业革命,欧洲成为列强最多最集中的大洲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六:德国超市里各种土豆食品应有尽有,还涌现出不少土豆新事物:土豆旅馆,提供与土豆有关的旅游服务;土豆纪念碑,所有为土豆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都被刻在碑上;土豆图书馆,从土豆的历史、趣闻到土豆的学术研究的书籍都能找到。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土豆,因为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土豆一样宝贵”。德国人喜爱土豆,还因其包含着“勤俭约”“朴实无华”等“土豆精神”,正像德意志民族一样。难怪,欧洲邻国干脆管德国叫“土豆国”。
——农敏《再说土豆——你所不知道的“土豆传奇”》
生:饮食革命: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结构,丰富食物种类;人口革命: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经济革命:推动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政治革命:推动欧洲中心地位的奠定;文化革命: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塑造民族精神。
师:土豆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国际空间站长期考察组在2011年6月开始的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来自“土豆烧牛肉”大国俄罗斯的宇航员谢尔盖·沃尔科夫当起了“太空农民”,在空间站种植马铃薯(土豆),这一试验项目是为了探索未来的空间探索中的食品自给……科学家研究表明,马铃薯是极佳的未来食品,目前宇航员的太空食品就包括马铃薯,将来人类在转往其他星球的过程中马铃薯是途中最理想的作物。
——农敏《再说土豆——你所不知道的“土豆传奇”》
师:这就是土豆,一个在历史进程中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小东西,从孤立隔绝的旧世界,到交流联系的新旧世界,迎向命运与共的未来世界!
【教学评价设计】
课后探究:查找资料,探究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对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材料一:1845-1846年,爱尔兰遭到严重的马铃薯枯萎病(blight)大灾荒的疯狂袭击。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严重病害,它来自美洲,1843年首先发生于美国,可能由美国船上扔的病马铃薯皮传入英国索伦特海峡的港口蔓延开来;也可能由船载的病薯干楚糯传入比利时安特卫普而蔓延开。此病传播极快,染病植株变成褐色并较快死去,土豆块茎一月之内腐烂。枯萎病摧毁了约3/4的收成。第二年第三年病害更猖獗,到1852年病害才缓解和过去。到20世纪20年代人们才找到防治办法。
——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二: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袁景晖《建始县志》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