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街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街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
绝密★启用前
o
.
衡水街关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十一月质量检测
.

高一化学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1.下列与生活相关的叙述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冰升华助力舞台云雾形成B:珍珠遇酸后失去光泽
o
C.加酶洗衣粉清洗蛋白质污渍
D.植物油久置氧化变质
:
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
运动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
极移动
C.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D.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3.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下面与实
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不正确的是
A.
护目
B.

C.明火
D.排风


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
错误的是
.…
A.NaHCO,=Na'+HCO,
B.H2S0,=2H+S0,
C.Na2S0,=2Na'+S0,
D.NaHS-Na'+H+S*
第1项共8页
0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
5.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0H=H,0”表示的是
A.NaHS0,溶液与Ba(OH),溶液混合B.NH,C1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C.NO,溶液与KOH溶液混合D.Na,HPO,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6.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Na02后的溶液:Mg2、Fe3、C1、So好
B.遇石蕊变红的溶液:Na、HCO、S、S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H、Na、Co、NOj
D.透明溶液:K、A13+、So、C1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个
B.醋酸滴在大理石上:2H+CaC0,=Ca+C0,↑+H,0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OHC0,=HCo
D.CuSO,溶液和Ba(O2溶液混合:So+Ba-BaSO,↓
8.已知反应:①C12+2KBr=Br+2KC1;②KC10,+6HC1(浓)=KC1+3C12↑+3H,0:③
C12+2KBr0,=Br2+2K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2:1
C.反应③中若反应1个Br0,则还原剂得电子的数目为5个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0>KC1O>C12>Br
9.有CuO、H2、Ba(OH)2溶液、KCO,溶液、NaOH溶液、稀HS0,六种物质,在常温
下上述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0.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第2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化学试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答案】A
【解析】A.干冰升华仅为状态变化,成分仍为,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B.珍珠主要成分是,与酸反应生成等,属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酶催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破坏原有结构,生成新物质,C不符合题意;D.植物油氧化变质后,主要生成过氧化物、醛、酮、羧酸等,发生变质,属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c
【解析】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当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即丁达尔效应,前者则没有,故C正确;B.对于非电解质形成的溶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是不导电的,故B错误;A.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均作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D.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也是电中性的,故D错误,答案选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解析】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SO42—+Ba2++OH-=BaSO4↓+H2O,A不合题意;B.NH4Cl溶液与Ca(OH) 2溶液混合:NH4++OH-=NH3·H2O,B不合题意;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H++OH =H2O,C符合题意;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PO42—+OH-=PO43—+H2O,D不合题意。答案选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B
【解析】
【详解】A.钾元素的焰色试验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滤去黄光的干扰,故A正确;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H2O,小试管中应该盛放碳酸氢钠,因为内部的小试管温度较低,而外部的试管所受温度更高,若是碳酸氢钠在较低温度下都可以分解,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故B错误;
C.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故C正确;
D.Na2CO3、NaHC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泡的快慢不同,从而比较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快慢,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2.【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1:Ce4++Mn2+=Ce3++Mn3+、反应2:Mn3++Fe2+=Mn2++Fe3+、反应3:2Fe3++2I-=2Fe2++I2。
【详解】A.反应1中,Mn2+作还原剂,Mn3+为氧化产物,反应2中,Mn3+转化为Mn2+,价态降低,则Mn3+是氧化剂,A正确;
B.反应3中,Fe3+转化为Fe2+,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体现氧化性,B正确;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则还原性Ce3+<Mn2+<Fe2+<I-,C错误;
D.因为还原性Mn2+<Fe2+<I-,所以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推测,可能会发生反应:2Mn3++2I-=I2+2Mn2+,D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③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是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
B.反应④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说明NaHCO3的稳定性弱于Na2CO3,故B正确;
C.过氧化钠和CO2、H2O反应生成氧气,反应⑤⑥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供给,故C正确;
D.在上述转化中,发生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有①②⑤⑥,共4个,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答案:B
解析:甲中加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甲、乙中加入盐酸,甲中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乙中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最终都生成氯化钠,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1 mol,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n(NaHCO3)=n(NaCl)=1 mol,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NaCl)=n(HCl)=1 mol,故反应后甲、乙中实际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mol∶1 mol=1∶1,即甲、乙两份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比为1∶1,故选B。
主观题,共58分
(共20分,每空2分)【答案】
C B D C 化学变化 分散质直径在1纳米-100纳米 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 40毫升沸水 红褐色 以一束光照射液体,垂直光线观察是否有透明的光路
【详解】(1)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②④⑤;
(2)②氢氧化钠为碱,④五氧化二磷为酸性氧化物,⑤无水氯化钙为盐;
(3)无水氯化钴(CoCl2)变成 CoCl2·6H2O,属于化学变化;
(4)①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直径在1纳米-100纳米;
②制备时,将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加至40毫升沸水中,待液体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即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③用丁达尔效应检验是否生成胶体,即以一束光照射液体,垂直光线观察是否有透明的光路如果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制得的是氢氧化铁胶体。
16. (共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 没有 煤油或石蜡油 碳酸钠或Na2CO3
(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供氧剂
(3) Na2CO3+H2O+CO2=2NaHCO3 (3分)
(4) 6Na+=3Na2O+2Fe (3分)
【解析】(1)小问详解:
金属钠非常活泼,在空气中易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没有游离态的钠,实验室里单质钠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若将单质钠长期置于空气中,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十水碳酸钠,十水碳酸钠在空气中风化失去结晶水,最终生成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2)小问详解:
反应⑤⑥中过氧化钠中O元素化合价既由-1价上升到0价,又由-1价下降到-2价,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反应⑤⑥中都有氧气生成,可知过氧化钠的用途有作供氧剂。
(3)小问详解:
Na2CO3可以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NaHCO3,从而将杂质Na2CO3转化为主要成分NaHCO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4)小问详解:
Na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和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a+=3Na2O+2Fe。
17.(共10分,每空2分)答案:
(1)、
(2)
(3)
(4)b
18.(共12分,每空3分)
答案:(1)NaHCO3 (2)Na2CO3 (3)NaOH和Na2CO3 (4)Na2CO3和NaHCO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