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向)(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医用氧气钢瓶的气体计量问题,引导学生从宏观气体体积与微观粒子数量的联系入手,理解物质的量作为桥梁的核心作用,建立“宏观体积-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的三重表征思维。能运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解释一定量气体中所含分子的数量关系,如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中含有的氧分子数约为6.02×10 个。(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构建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模型,通过分析标准状况与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换算实例(如2025年江苏卷溶液配制题中涉及的气体溶解体积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基于实验数据(如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体积的测定)推导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理解模型建立的实验基础。(三)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设计“镁与盐酸反应测定氢气体积”的实验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装置的改进(如使用针筒代替传统排水法)、误差分析(温度、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如改变温度或压强)气体体积的变化,深化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结合工业合成氨的流程视频,探讨化学反应中原料气的计量问题,认识化学计量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如合成氨反应中N 与H 的体积比需控制为1:3)。通过医用氧气钢瓶的安全使用规范,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理解化学知识在保障人类健康中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V=n×22.4L/mol)。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二)教学难点非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换算(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近似计算)。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强调“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化学计量在实验探究与工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源:微观粒子动画(分子运动模拟):搜狐网物质的分类动画气体摩尔体积实验视频(镁与盐酸反应测氢气体积):教习网实验视频工业合成氨流程视频:优质课网合成氨视频2025年全国卷化学计量真题及2025年江苏卷溶液配制题。实验器材:镁条、稀盐酸、针筒(50mL)、分液漏斗、锥形瓶、止水夹、导管、水槽、温度计、压强传感器(可选)。学案设计:包含“情境导入问题单”“实验探究任务单”“工业应用案例分析单”“真题演练题组”。五、教学过程(50分钟)(一)情境导入:医用氧气钢瓶的气体计量(5分钟)视频播放:医用氧气钢瓶的使用场景(重点展示钢瓶标签上的“容积:40L”“氧气纯度:≥99.5%”“压力:15MPa”)。问题驱动:“医生为患者供氧时,如何根据钢瓶容积和压力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40L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已知O 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引出课题: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宏观体积与微观粒子数量的关系”,引出“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核心概念。(二)任务一:微观粒子计数——物质的量概念构建(10分钟)概念辨析:展示微观粒子动画(分子运动模拟),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定义: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 (阿伏加德罗常数,N )。公式:N=n×N 。即时训练:计算40L标准状况下氧气中含有的氧分子数(n=40L/22.4L/mol≈1.79mol,N=1.79mol×6.02×10 mol ≈1.08×10 )。强调: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种类(如“1mol O ”“2mol O原子”)。(三)任务二:气体体积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实验探究(15分钟)实验探究:镁与盐酸反应测定氢气体积实验目的:验证标准状况下1mol H 的体积约为22.4L。实验装置:针筒、锥形瓶、分液漏斗(如图1)。实验步骤:① 称取0.12g镁条(过量),放入锥形瓶中。②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 2mol/L盐酸,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盐酸滴入锥形瓶,反应结束后读取针筒中氢气体积(记录温度为25℃,压强为101kPa)。数据处理:根据Mg+2HCl=MgCl +H ↑,计算n(H )=0.12g/24g/mol=0.005mol,实验测得V(H )=118mL,则V =0.118L/0.005mol=23.6L/mol(与标准状况22.4L/mol存在误差,引导学生分析温度高于0℃导致体积偏大)。概念建构:定义:气体摩尔体积(V )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单位为L/mol。标准状况(0℃、101kPa)下,V ≈22.4L/mol。公式:V=n×V 。典例分析:2025年江苏卷溶液配制题题目:配制500mL 0.1mol/L的HCl溶液,需要标准状况下HCl气体的体积为______L。解析:n(HCl)=0.5L×0.1mol/L=0.05mol,V=0.05mol×22.4L/mol=1.12L。(四)任务三:工业生产应用——化学计量的综合运用(15分钟)工业流程视频:播放合成氨工业流程视频,重点关注“原料气的配比”“反应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氨气的分离”。问题讨论:为什么合成氨反应中N 与H 的体积比需控制为1:3?(根据化学方程式N +3H 2NH ,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比)。若要生产17t NH ,理论上需要标准状况下N 的体积为多少?(n(NH )=17×10 g/17g/mol=1×10 mol,n(N )=0.5×10 mol,V=0.5×10 mol×22.4L/mol=1.12×10 L=1.12×10 m )。真题演练:2025年全国卷化学计量真题题目:设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H O含有的分子数为N B. 1mol O 与足量H 反应生成H O,转移电子数为4N C. 常温常压下,28g N 与CO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2N D. 1L 0.1mol/L NaCl溶液中含有的Na 数为0.1N 解析:A项H O为液体,排除;B项O 完全反应转移4mol电子,正确;C项N 与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28g混合气体为1mol,原子数为2N ,正确;D项Na 数为0.1mol×N =0.1N ,正确。答案:BCD。(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课堂小结:梳理“微观粒子计数→气体体积计算→工业生产应用”三阶任务框架,强调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核心地位。板书:n=N/N =V/V (标准状况下V =22.4L/mol)。分层作业:基础题:教材P25第3、5题(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换算)。提升题:查阅资料,设计“测定常温常压下CO 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方案(提示: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排水量气法收集)。拓展题:结合合成氨工业,计算在500℃、20MPa条件下,1mol NH 的体积(提示: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R=8.31kPa·L/(mol·K))。六、板书设计第1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一、核心概念1. 物质的量(n):单位mol,n=N/N 2. 气体摩尔体积(V ):单位L/mol- 标准状况(0℃、101kPa):V ≈22.4L/mol- 公式:V=n×V 二、实验探究Mg+2HCl=MgCl +H ↑n(Mg)=0.12g/24g/mol=0.005molV(H )=118mL→V =23.6L/mol(误差分析:温度>0℃)三、工业应用合成氨:N +3H 2NH V(N ):V(H )=1:3(同温同压)七、教学反思情境创设:通过医用氧气钢瓶的真实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但需进一步加强情境与知识点的深度融合(如后续可补充“氧气钢瓶压力与剩余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实验探究:学生对温度、压强影响气体体积的理解较薄弱,可增加“不同温度下氢气体积测定”的对比实验,强化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工业联系:合成氨视频的播放时间可适当延长,引导学生关注化学计量在优化工艺条件中的作用,培养工程思维。评价方式:可引入“小组互评”机制,对实验方案设计与误差分析进行多维度评价,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