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城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部分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城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部分解析)

资源简介

永泰县城关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副高和台风是影响我国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天气系统,它们位置和强弱变化给我国生产和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下图副热带高压脊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雨带位于南部沿海 B.江淮地区出现梅雨
C.东南沿海狂风暴雨 D.此时最可能是8月
2.关于副高与台风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我国台风多形成于副高北侧 B.副高越强,台风越易形成
C.副高周围引导气流影响台风路径 D.副高东退,台风路径西移
第 137 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下展于 2025 年 4 月 15 日至 5 月 5 日在广州举办。其中,约 6000 名巴西采购商参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某巴西采购商从巴西利亚(15°47′S,47°56′W)当地时间4月14日8:15分起飞前往广州参加展会,总行程20小时16分钟。到达广州(北京时间)的时间约为( )
A.4月15日15:43 B.4月15日4:31
C.4月16日15:43 D.4月16日4:31
4.该届广交会举办期间( )
A.巴西昼长逐渐变长 B.广州正午日影变长
C.巴西日落时间提前 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福建某中学的郑老师某月连续三日环湖跑步期间,北京时间 18:30 经过同一地点时,均看到太阳位于右前方。图 1 为“郑老师所见的太阳位置示意图”,图 2 为“郑老师跑步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月可能为( )
A.2 月 B.10 月 C.8 月 D.5 月
6.郑老师观日时的位置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板块边界附近,火山众多。2023年12月5日,喀拉喀托火山剧烈喷发并出现“火山冬天”现象,该现象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情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 )
A.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8.“火山冬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会( )
A.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增强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减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9.喀拉喀托火山剧烈喷发,附近海域出现了大量“漂浮的石头”,将会在海洋上漂流数月甚至数年。这些浮石的主要特点是( )
A.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表面多气孔 B.矿物晶体颗粒较粗,结晶充分
C.矿物晶体颗粒细小,表面多气孔 D.矿物晶体颗粒细小,结晶充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也是古代关中通往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古代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隧洞。下图为褒斜古道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11.褒斜古道大多数路段与河道并行,其目的是( )
A.利用水路,得其舟楫之利
B.靠近水源,不虞缺水之困
C.水边无树,无穿密林之苦
D.沿河为谷,线路相对平坦
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
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
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反映了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 )
A.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
B.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弱
C.经过长时间的冰川磨蚀
D.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
13.根据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可推知与距今 5000~4250 年相比,距今 4250~4000 年该地可能出现的情形有( )
①区域地壳抬升 ②区域地壳下沉 ③区域气候变湿 ④区域气候变干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此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反映了该平坦面形成后( )
A.黄河水位基本稳定
B.区域地壳相对抬升
C.黄河下切侵蚀减弱
D.区域气候干湿交替
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 L月和 M 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 L 月和 M 月可能分别是( )
A.3 月、5 月 B.9 月、7 月
C.8 月、6 月 D.5 月、9 月
16.造成 M 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
①③ B.①④
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52分)
1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H为高压中心,L为低压中心。
在下图“地面”上绘制9月20日天气图中锋面的侧视天气示意图。(要求:画出锋面,并标出冷暖气团及其运动方向)(4分)
(2)描述9月21日10时赣州的天气状况。(4分)
(3)L1强烈发展时可能形成台风,指出其中心附近区域湿热气团上升的原因。(4分)
18.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莱芒湖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和汝拉山脉之间。图1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2)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 km/h。当空气从高空下沉,气团被压缩会导致温度升高,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
如图气压分布形势下,判断莱芒湖的风向,并分析莱芒湖区域大风的形成原因。(8分)
(2)当冬季受该气压中心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的成因。(8分)
(3)莱芒湖的形成兼有冰蚀湖和冰碛堰塞湖两种成因。请依据莱芒湖区域位置,描述其形成过程。(6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冲积扇的发育受古地形、构造运动、河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早期,华北平原的河流均为源于周围山区的短流河,水流湍急,季节变化大。受中更新世晚期的构造运动影响,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山前形成了巨大的黄河冲积扇。下图为河南省黄河冲积扇等厚度图。
(1)简述中更新世晚期黄河切穿三门峡入海后,与黄河冲积扇相比,早期短流河冲积扇堆积物的特征。(6分)
(2)判断黄河南北两岸冲积扇等厚度线疏密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6分)
(3)黄河冲积扇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说明该区域有利于文明起源的自然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解析】3.A
广交会期间(4 月 15 日-5 月 5 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南半球昼渐短,巴西昼长变短,日落时间提前,C 正确;巴西位于南半球,昼长变短,A 错误;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日影变短,B 错误;地球 7 月初公转最慢,4-5 月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 错误。故选 C。
C 6.A
【解析】5.北京时间 18:30,成都时间应为此时接近日落,说明成都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半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日落时间逐渐提前,太阳直射点应向南运动,所以此时应位于北半球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故 10 月较符合,2 月、10月、5 月不符合,故 C 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 C。
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成都日落方位为西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太阳位于右前方,甲地右前方朝向西北,乙丙丁右前方都不朝向西北,故 A 选项正确;BCD 选项错误。故选 A。
7.A 8.A 9.C
【解析】7.该火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故 A 正确,排除 BCD,选 A。
8.大气中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
射减少,因而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形成“火山冬天”,A 正确。火山灰会增强大气逆辐射,B 错误;火山灰不会增强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C 错误;火山灰对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影响较小,排除 D。综上所述,选 A。
9.根据所学知识“漂浮的石头”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根据岩石的成因应为玄武岩,颜色多呈
黑色和灰色,表面多气孔,矿物晶体颗粒细小,C 正确,排除 ABD,选 C。
10.B 11.D
【解析】10.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利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是因岩石内外受热不均,导致岩石崩碎,B 正确。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与受热不均无关,且不属于岩石原地破碎,ACD 错。
11.河道旁边一般有较宽的河谷,线路相对平坦,修建难度和成本较低,D 正确。古道位于山区,难以行船,A 错误;道路主要考虑通行便利性,且出行一般会自备水源,B 错误;山区河流附近也分布有森林,没有信息显示无森林分布,C 错误。故选 D。
12.D 13.B 14.C
【解析】12.根据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好、磨圆度高”的特征,可知这些物质在形成时
期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具体原理为:在流水搬运的过程中,水中的砂石不断滚动、相互
撞击,原本较明显的棱角逐渐被磨圆,在水动力减弱时鹅卵石沉积在河床上,D 正确;风力侵蚀、冰川磨蚀、物理风化均难以形成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的鹅卵石,ABC 错误。
13.根据材料“这些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
成的”,可大致确定题干所要求的“情形”主要围绕区域地壳的升降和气候的变迁。根据典型
沉积剖面特征,距今 5000~4250 年形成的是“河漫滩相泥沙层”,而距今 4250~40000 年形成的则是“风沙层”。河漫滩相泥沙层是在水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层,而风沙层则是在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层。在“区域地壳抬升”和“区域气候变干”的情形下,该地河流水位降低,平坦面出露并接受风力沉积,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14.黄河水位的季节变化大,A 错误;区域地壳相对抬升,将有可能形成多级的阶地,B 错
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下切侵蚀,在该地形成一级平坦面(即
河流阶地)。然而,该地却没有像黄河上游其他河段那样“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主要是因为在平坦面形成后,黄河下切侵蚀减弱。倘若黄河下切侵蚀得以持续,将在一级平坦面的基础上继续发育多级平坦面,故 C 正确;气候干湿交替,则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时期,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加强,D 错误。故选 C。
15.D 16.B
【分析】15.由图 2 可知,L 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的冬春多大风,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到 5 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 L 为 5 月,而 M 月可能是 9 月,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减少,故 M 应为 9 月份,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16.由材料可知,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
流水侵蚀大于风力沉积,河道宽阔,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
沙到下游河道沉积,河道变狭,①④正确,故选 B。
17.(1)(锋面1分,雨区1分,冷气团及其运动方向1分,暖气团及其运动方向1分)
(2)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增大,出现阴雨天气。(每点1分,共4分)
(3)①低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②上升降温,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促进气流进一步上升(每点2分,共4分)
18.(1)偏北风。(2分)
①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②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后下沉过程中,受重力影响加速;③地处阿尔卑斯山脉和汝拉山脉之间,狭管效应明显;④湖面摩擦力小,风速大。(任答三点,共6分)
(2)①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受高压中心控制,气流下沉增温,导致上部气团性质温暖:(1分)冷空气因密度大,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底,下部气团性质较冷,形成逆温层(1分); ②莱芒湖等河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充足水汽;(2分)③水汽受地面冷却的影响,易降温凝结成云;(2分)④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对流运动弱,云系难以向上发展(阻挡下层空气上升),形成层状展开。(2分)(本题共8分)
3) ①冰期时,阿尔卑斯山脉和汝拉山脉的冰川发育,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洼地; ②冰川消退过程中,大量冰碛物堵塞河道; ③河道堵塞后,排水受限导致水位上升,最终在冰蚀洼地中汇水形成莱芒湖。(每点2分,共6分)
19.(1)早期短流河冲积扇堆积物粒径较大,砾石较多,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低。(任答三点,共6分)(中更新世晚期,黄河切穿三门峡入海后,其冲积扇堆积物主要为黄河搬运的黄土高原泥沙,黄色为主且颜色较均一:粒径较细;分选性较好,磨圆度高。)
(2)差异: 黄河北岸冲积扇等厚度线更密集南岸更稀疏(2分)
原因: ①北岸受山地束缚,冲积物堆积在山前等厚度线更密集; ②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黄河主流向右偏转(朝南岸摆动),南岸以侵蚀为主、北岸以堆积为主; ③南岸地形相对平坦,河流流速减慢后泥沙更易扩散堆积,因此冲积扇在南岸扩展范围更大,等厚度线更稀疏。(任答两点,共4分)
(3) ①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 ②冲积扇扇缘处,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③河流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任答三点,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