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7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学习目标 知识网络1. 认识可逆反应及其限度。2. 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3. 会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与电解水互为逆反应( )(2)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反应并没有停止,即v正=v逆≠0( )(3) 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时,v逆(SO3)=2v正(O2)( )(4) 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C(s)+2H2O(g) CO2(g)+2H2(g),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5) 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发生反应:N2O2(g)+O2(g) 2NO2(g),颜色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1.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的反应。2. 可逆反应与非可逆反应举例举例可逆反应 N2+3H22NH3非可逆反应 2H2O2H2↑+O2↑2H2+O22H2O①可逆反应的反应条件相同;②若反应条件不同,则两反应不互为可逆反应3. 可逆反应的特点(1) 既能正反应方向进行,也能逆反应方向进行。(2) 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3)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4) 任一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小于100%。4. 利用可逆反应的能量图计算焓变(1) 放热反应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0。(2) 吸热反应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0。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图像反应开始 v正最大、v逆=0 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反应过程中 v正逐渐________,v逆逐渐________ 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平衡状态时 v正____v逆≠0 各组分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1. 恒温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的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2B(g) 2C(g)+2D(g)。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①C 的生成速率与D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B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④A、B、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⑦A、B、C 的浓度之比为 1∶3∶22. 恒温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可逆反应:A(g)+3B(g) 2C(g)+2D(g)。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3. 恒容绝热条件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ΔH<0。下列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②容器温度不变③2v正(NH3)=3v逆(H2)④每3 mol H—H断裂,同时有2 mol N—H断裂类型1 可逆反应 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作可逆反应B. 在可逆反应里正反应的速率是正值,逆反应的速率是负值C. 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存在一定的限度D. 2H2+O22H2O与2H2O2H2↑+O2↑互为逆反应类型2 化学平衡建立 (2024·肇庆期末)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X、Y两种气体间的转化反应,X、Y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5Y(g)B. t1 min时,该反应的v正=v逆C. 4 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反应停止D. 若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容积,Y的反应速率增大类型3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中NO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恒定。1. 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向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生成NH3,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的转化率为100%B.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C. 平衡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等于6×6.02×1023D.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同时消耗2a mol NH32. (2025·广东广雅中学)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Z(g)+M(g)+N(s)。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 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C. Z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3.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g)+Y2(g) 2Z(g)。已知:X2(g)、Y2(g)、Z(g)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可能是( )A. X2为0.2 B. Y2为0.2C. Z为0.3 D. Z为0.4配套新练案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7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1. (2025·广州协和学校)已知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描述是( )A. NO2、NO、O2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为2∶2∶1B. 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C. 2v正(NO2)=v逆(O2)D.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2. (2025·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一定温度下,向恒容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物质A和B,发生的反应为A(s)+3B(g) 2C(g)+D(g)。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①3v正(B)=2v逆(C)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④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⑤密闭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不变⑥保持不变A. ②③⑤⑥⑦ B. ①③⑤⑥C. ③④⑤ D. 全部3.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X(g) 2Y(g)+Z(g)。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的同时消耗2n mol Y②Y的浓度不再改变③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④2v正(Y)=v逆(Z)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⑥容器内密度不再改变A. ①②③ B. ①②⑤C. ②③⑤ D. ②④⑥4.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 2NO2(g)。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 2v正(N2O4)=v逆(NO2)D.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5. 在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和气体N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B. v(a)>v(b)的速率C. t2 min时,v(M)= mol/(L·min)D. t3 min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6. (2024·广州第三中学)一定温度,向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g)和H2(g),进行合成氨反应,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表示的物质是H2(g)B. t1 min时,v正(NH3)=v逆(NH3)C. t2 min时,Y的转化率为33.3%D. 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a>b7. (2024·广州真光中学)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2C(g)+2D(g),反应进行到10 s末,达到平衡状态,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 mol,B的物质的量为0.6 mol,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v正(A)=3v逆(B)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用B表示10 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s)C. A与B的平衡状态转化率之比为1∶1D. 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8. (2023·广东汕头期末)某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2与H2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CO2(g)+4H2(g) CH4(g)+2H2O(g),n(CO2)与n(CH4)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5 min内,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16 mol/(L·min)B.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2 min时,v正=v逆D. CO2的转化率:x点>y点9. (2024·东莞中学)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 FeO(s)+CO(g)。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 min时,该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在4 min时:v正>v逆C. 4 min内,CO2的转化率约为71.4%D. 4 min内,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25 mol/(L·min)10.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 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4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c(Z)=0.4 mol/LB. c(Y2)=0.1 mol/LC. c(X2)=0.2 mol/LD. c(X2)=0.05 mol/L且c(Z)=0.3 mol/L11. (2025·深圳市龙华中学)在一定温度下,向2.0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和1 mol CO,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4H2(g)+2CO(g) CH3OCH3(g)+H2O(g)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时间/min 0 20 40 80 100n(H2)/mol 2.0 1.4 0.85 0.4 —n(CO)/mol 1.0 — 0.425 0.2 0.2n(CH3OCH3)/mol 0 0.15 — — 0.4n(H2O)/mol 0 0.15 0.287 5 0.4 0.4(1) 0~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mol/(L·min)。(2) 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3) 下列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A. 容器中二甲醚的浓度不变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 v(CO)与v(H2)的比值不变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12. (2024·江门第一中学)甲烷和甲醇(CH3OH)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物质。(1) 通过CO(g)和H2(g)化合可制得甲醇。反应为CO(g)+2H2(g) CH3OH(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1 mol CO(g)和2 mol H2(g)的总能量________(填“>”“<”或“=”)1 mol CH3OH(g)的能量。(2) 将2.0 mol CH4(g)和3.0 mol H2O(g)通入容积为V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测得在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H4的物质的量为1.6 mol,C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则0~10 min内,用CO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mol/(L·min),V=______L;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断裂3 mol H—H时,生成2 mol H—OB.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C.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D. 容器内CO与H2的体积之比保持不变(3) 在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CO2(g)和H2(g),进行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CO2(g)、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可知,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点是________(填“a”“b”“c”或“d”);用同一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a____(填“>”“<”或“=”)vc。13. 雾霾的形成与工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NOx)直接相关,某课题研究小组利用活性炭处理氮氧化物,发生反应:C(s)+2NO(g) N2(g)+CO2(g)。(1) 为了提高上述反应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可以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2v正(NO)=v逆(N2)b. N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 NO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d. 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改变e.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3) 该小组在两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活性炭(足量)和1.0 mol NO,测得两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NO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时间/min 容器1(T1/℃) 容器2(T2/℃)0 5 9 10 12 0 5 9 10n(NO)/mol 1.0 0.58 0.42 0.40 0.40 1.0 0.50 0.34 0.34①T1时,N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②T2时,0~5 min内,化学反应速率v(N2)=________mol/(L·min)。③两容器内温度的关系为T1________(填“>”“<”或“=”)T2。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7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基础辨析(1) × (2) √ (3) √ (4) √ (5) √核心笔记重难点1 1. 正反应 逆反应重难点2 减小 增大 =重难点4 1. ①④⑤⑥ 2. ②⑤⑥⑧ 3. ②分类举题例1 C 【解析】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A错误;在可逆反应里正反应的速率、逆反应的速率都取正值,B错误;可逆反应的特点是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存在一定的限度,C正确;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不互为逆反应,D错误。例2 D 【解析】4 min时,Δn(X)=Δn(Y)=0.5 mo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A错误;t1 min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还在正向进行中,该反应的v正>v逆,B错误;4 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反应没有停止,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C错误;若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容积,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例3 ①②④ 【解析】③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容器容积一定,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说明;⑤如果反应开始只加入NO2,混合气体中NO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恒定,不能作为平衡的判断标志,故不能说明。质量评价1. D 【解析】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均小于100%,A错误;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为零,B错误;转化率未知,反应的量不确定,故转移电子数无法计算,C错误;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生成2a mol NH3的同时,又消耗2a mol NH3,D正确。2. B 【解析】N是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改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密度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不再变化时,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A不符合题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容积不变,故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一直不变,不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B符合题意;反应容器中Z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其他物质的浓度也不再改变,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不符合题意;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改变,但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发生变化,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3. C 【解析】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达到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X2(g)+Y2(g) 2Z(g)起始/(mol/L) 0.1 0.3 0.2转化/(mol/L) 0.1 0.1 0.2平衡/(mol/L) 0 0.2 0.4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达到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X2(g)+Y2(g) 2Z(g)起始/(mol/L) 0.1 0.3 0.2转化/(mol/L) 0.1 0.1 0.2平衡/(mol/L) 0.2 0.4 0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故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 mol/L,0.2 mol/L<c(Y2)<0.4 mol/L,0<c(Z)<0.4 mol/L,故选C。配套新练案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7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1. B 【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之比,A错误;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说明NO2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即消耗和生成NO2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达到平衡时,用NO2表示的正反应速率以及和用O2表示的逆反应速率应为v正(NO2)===2v逆(O2),C错误;容器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判断是否已经达到平衡,D错误。2. C 【解析】2v正(B)=3v逆(C)时,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①错误;该反应属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恒温恒容条件下气压一直不变,故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②错误;气体质量逐渐增加,故恒容条件下气体密度递增直至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③正确;气体总质量逐渐增加,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故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递增,若不变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④正确;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C的物质的量递增,故C的体积分数递增,其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⑤正确;恒为2∶1,故该值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⑥错误。故选C。3. B 【解析】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的同时消耗2n mol Y,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①符合题意;Y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②符合题意;反应开始后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为2∶1,所以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③不符合题意;v正(Y)=2v逆(Z)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不符合题意;该反应前后为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⑤符合题意;气体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容器内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容器内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⑥不符合题意。故选B。4. A 【解析】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为恒容,则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反应达平衡的标志,A符合题意;该反应前后的气体分子数减少,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会减小,达到平衡时压强不再变化,所以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B不符合题意;当2v正(N2O4)=v逆(NO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混合气体的颜色与c(NO2)相关,颜色不再改变,说明c(NO2)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5. C 【解析】由图可知,0~t3 min时,Δc(N)∶Δc(M)=(8-2)mol/L∶(5-3)mol/L=2∶1,t3 min后,反应达平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A正确、D正确;反应达到平衡之前,正反应速率一直在减小,故v(a)>v(b),B正确;t2 min时,v(M)= mol/(L·min),C错误。6. D 【解析】由图可知,0~t2 min时,Δn(Y)∶Δn(X)=(1-0.5) mol∶1 mol=1∶2,合成氨反应中,Δn(N2)∶Δn(NH3)=1∶2,故Y表示的物质是N2,A错误;t1 min时,反应未平衡,v正(NH3)≠v逆(NH3),B错误;由图可知,t2 min时,Y从1 mol 降低到0.5 mol,转化率为50%,C错误;反应达到平衡之前,正反应速率一直在减小,故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a>b,D正确。7. B 【解析】反应进行到10 s末,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v(B)=v(C)=×=0.02 mol/(L·s),B错误;10 s末,n(A)∶n(B)=1.8 mol∶0.6 mol=3∶1,说明初始时A、B是按化学计量比投料的,故A与B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C正确;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总物质的量均不变,故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D正确。8. B 【解析】由图可知,0~5 min内,v(H2)=4v(CH4)=4× mol/(L·min)=0.32 mol/(L·min),A错误;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但气体总物质的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改变,故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2 min时,反应还在正向进行中,反应达到平衡之前,始终存在v正>v逆,C错误;y点反应的CO2的量更多,故CO2的转化率:x点9. C 【解析】t1 min后,CO、CO2的浓度继续改变,故t1 min时该化学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4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B错误;4 min时,CO2的转化率=×100%≈71.4%,C正确;4 min内,v(CO)==0.125 mol/(L·min),D错误。10. D 【解析】利用极值法进行解题。若反应正向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可列出三段式:X2(g)+3Y2(g) 2Z(g)起始/(mol/L) 0.1 0.4 0.2转化/(mol/L) 0.1 0.3 0.2平衡/(mol/L) 0 0.1 0.4若反应逆向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可列出三段式:X2(g)+3Y2(g) 2Z(g)起始/(mol/L) 0.1 0.4 0.2转化/(mol/L) 0.1 0.3 0.2平衡/(mol/L) 0.2 0.7 0由于为可逆反应,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则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 mol/L,0.1 mol/L<c(Y2)<0.7 mol/L,0<c(Z)<0.4 mol/L,A、B、C错误,D正确。11. (1) 0.007 5 (2) 80% (3) AB【解析】(1) 0~20 min内v(H2)====0.015 mol/(L·min),v(CO)=v(H2)=0.5×0.015 mol/(L·min)=0.007 5 mol/(L·min)。(2)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转化了(2.0-0.4)mol=1.6 mol,所以转化率为×100%=80%。(3) 容器中二甲醚的浓度不变,说明消耗的量等于生成的量,反应达到平衡,A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B正确;v(CO)与v(H2)的比值不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错误;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D错误。12. (1) > (2) 0.02 2 BC (3) d > >【解析】(2) 0~10 min内,v(CO)==0.02 mol/(L·min),则v(CH4)=0.02 mol/(L·min),Δn(CH4)=0.4 mol,则V==2 L。断裂H—H、生成H—O均表示逆反应,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A不符合题意;容器内CO与H2的体积之比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D不符合题意。(3) 由图可知,a、b、c点化学反应均正向进行,d点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用同一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反应达到平衡之前,正反应速率一直在减小,则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a>vc。13. (1) 升温(或加入催化剂等) (2) ce (3) ①60% ②0.025 ③<【解析】(2) 2v正(NO)=v逆(N2),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N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无法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气体总压强始终不变,无法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3) ①T1温度下,平衡时消耗0.6 mol NO,NO的平衡转化率=×100%=60%。②T2时,0~5 min内,消耗0.5 mol NO,生成0.25 mol N2,v(N2)==0.025 mol/(L·min)。③由表中数据可知,T2温度下,NO的浓度下降更快,且更快达到平衡状态,说明反应温度:T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7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目 标 导 航学习目标 知识网络1. 认识可逆反应及其限度。 2. 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 3. 会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与电解水互为可逆反应( )(2)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反应并没有停止,即v正=v逆≠0( )基 础 辨 析×√√√√核心笔记1.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_______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的反应。2. 可逆反应与非可逆反应举例可逆反应1正反应逆反应3. 可逆反应的特点(1) 既能正反应方向进行,也能逆反应方向进行。(2) 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3)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4) 任一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小于100%。4. 利用可逆反应的能量图计算焓变(1) 放热反应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0。(2) 吸热反应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0。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2减小增大=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3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41. 恒温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的反应①C 的生成速率与D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B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④A、B、C 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⑦A、B、C 的浓度之比为 1∶3∶2①④⑤⑥2. 恒温下,反应前后气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②⑤⑥⑧3. 恒容绝热条件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②容器温度不变③2v正(NH3)=3v逆(H2)④每3 mol H—H断裂,同时有2 mol N—H断裂②分类举题类型1 可逆反应 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作可逆反应B. 在可逆反应里正反应的速率是正值,逆反应的速率是负值C. 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存在一定的限度1【解析】 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A错误;在可逆反应里正反应的速率、逆反应的速率都取正值,B错误;可逆反应的特点是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存在一定的限度,C正确;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不互为逆反应,D错误。C类型2 化学平衡建立 (2024·肇庆期末)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X、Y两种气体间的转化反应,X、Y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t1 min时,该反应的v正=v逆C. 4 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反应停止D. 若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容积,Y的反应速率增大2D类型3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3【解析】 ③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容器容积一定,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说明;⑤如果反应开始只加入NO2,混合气体中NO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恒定,不能作为平衡的判断标志,故不能说明。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中NO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恒定。①②④质量评价A. H2的转化率为100%B.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C. 平衡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等于6×6.02×1023D.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同时消耗2a mol NH3 【解析】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均小于100%,A错误;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为零,B错误;转化率未知,反应的量不确定,故转移电子数无法计算,C错误;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生成2a mol NH3的同时,又消耗2a mol NH3,D正确。D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 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C. Z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D.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B【解析】 N是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改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密度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不再变化时,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A不符合题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容积不变,故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一直不变,不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B符合题意;反应容器中Z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其他物质的浓度也不再改变,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不符合题意;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改变,但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发生变化,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A. X2为0.2 B. Y2为0.2C. Z为0.3 D. Z为0.4C配套新练案A. NO2、NO、O2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为2∶2∶1B. 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C. 2v正(NO2)=v逆(O2)D.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解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之比,A错误;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说明NO2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即消耗和生成NO2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达到平衡时,用NO2表示的正反应速率以及和用O2表示的逆反应速率应为v正(NO2)=====2v逆(O2),C错误;容器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判断是否已经达到平衡,D错误。C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的同时消耗2n mol Y②Y的浓度不再改变③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④2v正(Y)=v逆(Z)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⑥容器内密度不再改变A. ①②③ B. ①②⑤C. ②③⑤ D. ②④⑥B【解析】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的同时消耗2n mol Y,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①符合题意;Y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平衡,②符合题意;反应开始后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为2∶1,所以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③不符合题意; v正(Y)=2v逆(Z)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不符合题意;该反应前后为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⑤符合题意;气体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容器内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容器内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⑥不符合题意。故选B。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 2v正(N2O4)=v逆(NO2) D.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解析】 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为恒容,则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反应达平衡的标志,A符合题意;该反应前后的气体分子数减少,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会减小,达到平衡时压强不再变化,所以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B不符合题意;当2v正(N2O4)=v逆(NO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混合气体的颜色与c(NO2)相关,颜色不再改变,说明c(NO2)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A5. 在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和气体N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6. (2024·广州第三中学)一定温度,向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g)和H2(g),进行合成氨反应,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表示的物质是H2(g)B. t1 min时,v正(NH3)=v逆(NH3)C. t2 min时,Y的转化率为33.3%D. 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a>bD【解析】 由图可知,0~t2 min时,Δn(Y)∶Δn(X)=(1-0.5) mol∶1 mol=1∶2,合成氨反应中,Δn(N2)∶Δn(NH3)=1∶2,故Y表示的物质是N2,A错误; t1 min时,反应未平衡,v正(NH3)≠v逆(NH3),B错误;由图可知,t2 min时,Y从 1 mol 降低到0.5 mol,转化率为50%,C错误;反应达到平衡之前,正反应速率一直在减小,故a、b两点的正反应速率:a>b,D正确。BA. 0~5 min内,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16 mol/(L·min)B.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2 min时,v正=v逆D. CO2的转化率:x点>y点BA. t1 min时,该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在4 min时:v正>v逆C. 4 min内,CO2的转化率约为71.4%D. 4 min内,用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25 mol/(L·min)CA. c(Z)=0.4 mol/LB. c(Y2)=0.1 mol/LC. c(X2)=0.2 mol/LD. c(X2)=0.05 mol/L且c(Z)=0.3 mol/LD(1) 0~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mol/(L·min)。(2) 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3) 下列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A. 容器中二甲醚的浓度不变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 v(CO)与v(H2)的比值不变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0.007 580%AB12. (2024·江门第一中学)甲烷和甲醇(CH3OH)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物质。>A. 断裂3 mol H—H时,生成2 mol H—OB.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C.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D. 容器内CO与H2的体积之比保持不变0.022BC根据图示可知,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点是____(填“a”“b”“c”或“d”);用同一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va____(填“>”“<”或“=”)vc。d>(1) 为了提高上述反应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可以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a. 2v正(NO)=v逆(N2) b. N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 NO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d. 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改变e.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升温(或加入催化剂等)ce(3) 该小组在两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活性炭(足量)和1.0 mol NO,测得两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NO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①T1时,N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②T2时,0~5 min内,化学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 mol/(L·min)。③两容器内温度的关系为T1_____(填“>”“<”或“=”)T2。60%0.025<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第7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doc 第2节 第7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