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题课1 催化机理循环图 催化能垒图学习目标 知识网络1. 会分析常见的催化机理循环图。2. 会分析常见的催化能垒图。催化剂活性与温度一般规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会增加,但是,图像中往往会出现拐点,即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催化剂的活性会下降。例 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x反应生成N2。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发生反应。反应相同时间,NO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 反应在0~50 ℃范围内,NOx的去除率缓慢,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反应在50~2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反应在200~3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上升缓慢,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机理循环图与催化能垒图1. 催化机理循环图如图所示,根据箭头的方向,可判断各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以及中间产物(若图中给出反应序号,还可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等。2. 催化机理能垒图(1) 在催化机理能垒图中,有几个活化状态,就有几个基元反应。可以利用图中每步基元反应前后的活性物质,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如果纵坐标相对能量是电子伏特(eV),焓变应转化成每摩尔。(2) 每步基元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其能垒的大小,能垒越大,反应速率越慢。例 在Rh催化下,单分子甲酸分解制H2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带“*”的物种表示吸附在Rh表面,该反应过程中决定反应速率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HCOO*+H*;甲酸分解制H2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COOH(g)===CO2(g)+H2(g) ΔH=-0.16NA eV/mol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类型1 催化机理循环图 常温下,将NO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其物质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为该转化过程的中间产物B. 反应前后溶液中Ce3+和Ce4+的总数保持不变C. 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反应Ⅱ中每生成22.4 L 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6.02×1023类型2 反应能垒图 运用DFT计算研究HCOOH在不同催化剂(Pd和Rh)表面分解产生H2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d和Rh作催化剂时,改变了HCOOH分解产生H2的ΔHB. HCOO*+H*===CO+2H*是该历程的决速步骤C. 该反应过程中存在C—H断裂和C===O的生成D. 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是一个放热过程 (2024·广州第五中学)实现CO2电催化还原制备甲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容易得到的副产物有CO和CH2O,其中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COB. 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较慢,要使反应速率加快,主要降低*CO+*OH―→*CO+*H2O的能量变化C. 该催化剂可提高该反应速率D. 总反应焓变ΔH<0 三甲胺N(CH3)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使用铜催化剂将N,N-二甲基甲酰胺[(CH3)2NCHO,简称DMF]转化为三甲胺的合成路线。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单个DMF分子在铜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装示物质吸附在铜催化剂上)。(1)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________eV,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写出由N,N-二甲基甲酰胺制备三甲胺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 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H3COI是反应中间体B. 反应过程中Rh成键数目保持不变C. 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D. 甲醇羰基化反应使用CH3OH和CO制备CH3CO2H2. 锰系氧化物催化降解甲醛具有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其中一种催化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CO为中间产物B. MnO2降低了反应①的活化能C. 反应②中有碳氧键断裂D. 该机理的总反应为HCHO+O2CO2+H2O3. (2025·佛山期末)丙烷脱氢是制备丙烯的一种常见方法,Ga2O3催化该过程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X为丙烷,Y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Ga2O3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未参与反应B. 反应X(g)―→Y(g)+H2(g) ΔH=-167 kJ/molC. 该反应历程中主要包含了4步变化,其中第3步反应速率最慢D. 1 mol丙烷的总键能小于1 mol丙烯与1 mol氢气的总键能之和4. 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的机理及反应体系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表示反应2的能量变化B. 反应1和反应2都是放热反应C. 反应1和反应2的决速步骤都是第Ⅰ步D. 相同条件下,反应2的速率比反应1大配套新练案习题课1 催化机理循环图 催化能垒图1. (2024·高州期末)二氧化碳甲烷化的研究对缓解能源危机意义重大。以LaNiO3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LaNiO3与H2作用生成La2O3和N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在反应中参加了反应,降低了活化能,提高了平衡产率B. La2O2CO3在反应中为催化剂C. 若·H+CO2·―→是反应的决速步,则该步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D. 图示过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H2+CO22H2O+CH42. 据文献报道,钒催化某反应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2O参与了该催化循环B. 该反应利用了NH3的还原性除去NO,减少了空气污染C. 该过程只断裂了极性共价键D. 该催化循环过程中V的价态没有变化3. (2025·广州协和学校)BASF高压法采用CH3OH和CO制备醋酸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I在流程中起催化作用B. 循环过程需不断补充CO和甲醇C. 循环总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总反应为CH3OH+CO―→CH3COOH4. 研究表明:MgO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CH4的转化过程,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MgO与CH4作用最终生成Mg与CH3OH的物质相对能量与反应进程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甲烷被氧化B. 中间体OMgCH4比MgOCH4更稳定C. 该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对应的活化能是29.5 kJ/molD. MgOCH4转化为MgCH3OH的焓变为-145.1 kJ/mol5.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小分子X、Y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M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②过程属于放热反应B. 由X、Y生成M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C. 反应过程中有C—H的断裂和C—C、O—H的生成D. X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Y的结构式为O—C—O、M为乙醇(C2H5OH)6. 我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碳纳米点/氮化碳)可以利用太阳光高效实现分解水,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总反应为H2O2===H2+O2B. 水分解过程中,H2O2作催化剂C. 若反应Ⅱ是放热反应,则反应Ⅰ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D. 反应Ⅰ和反应Ⅱ均存在O—H的断裂7.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发生断裂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D. 该催化剂可有效降低该反应的反应热8. (2024·湛江期末)甲醇(CH3OH)与CO催化制备乙酸(CH3COOH)的反应历程及每分子甲醇转化为乙酸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涉及非极性键的形成B. 反应iii为该历程的决速步骤C. H2O为该反应的中间产物D. 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CO(g)===CH3COOH(l) ΔH=-3.05 kJ/mol9. (2025·鹤山市第一中学)某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其反应热ΔH=-620.9 kJ/mol。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3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个基元反应中只有①是吸热反应B. NONO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CO+2NON2+2CO2D. ΔE=306.6 kJ/mol习题课1 催化机理循环图 催化能垒图重难点1 例 (1) 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2) 催化剂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去除NOx的反应速率迅速增大(3) 只是温度升高使去除NOx的反应速率增大,此时催化活性减弱(4) 催化剂的活性下降;NH3与O2反应生成了NO分类举题例1 D 【解析】由图可知,总反应为2NO+2H2N2+2H2O,Ce4+为催化剂,反应物和产物中均无H+,故H+为该转化过程的中间产物,A正确;反应前后溶液中Ce3+和Ce4+的总数保持不变,B正确;反应Ⅰ为2Ce4++H2===2Ce3++2H+,Ce4+为氧化剂,H2为还原剂,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正确;气体所处的状态未知,故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D错误。例2 A 【解析】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ΔH,A错误;由图可知,HCOO*+H*===CO+2H*的活化能最高,反应速率最慢,故为整个反应历程的决速步骤,B正确;HCOOH分子中碳原子形成了C—H、C—O和1个C===O,而CO2分子中碳原子形成2个C===O,不含C—H、C—O,故该反应过程中存在C—H断裂和C===O的生成,C正确;由图可知,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HCOOH*的过程能量降低,是放热过程,D正确。例3 D 【解析】图中纵坐标是“相对能量差”,*CO―→CO的活化能为0.95 eV,*OCH2―→CH2O的活化能为2.73 eV,前者的活化能小,故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CO,A正确;*CO +*OH―→*CO +*H2O的能垒最大,要使反应速率加快,主要降低该步反应的能量变化,B正确;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由图可知,总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0,D错误。例4 (1) 1.19N(CH3)3+OH*+H*===N(CH3)3(g)+H2O(g)(2) (CH3)2NCHO(g)+2H2(g)===N(CH3)3(g)+H2O(g) ΔH=-1.02NAeV/mol【解析】(1) 如图所示,反应历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对能量差值最大的为最大能垒,即N(CH3)3+OH*+H*===N(CH3)3(g)+H2O(g),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最大,活化能=2.21 eV-1.02 eV=1.19 eV。(2) 根据图示可知,1分子的DMF和2分子的H2反应生成1分子的三甲胺和1分子H2O时释放的能量为1.02 eV,故该热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O(g)+2H2(g)===N(CH3)3(g)+H2O(g) ΔH=-1.02NAeV/mol。质量评价1. B 【解析】由图可知,CH3COI是反应中间体,A正确;整个过程中Rh配位键数目分别为4、6、5、6,即配位键数目发生了改变,因此反应过程中Rh成键数目发生了改变,B错误;反应过程中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C正确;甲醇羰基化反应中,反应物是CH3OH和CO,生成物是CH3CO2H,总反应为CH3OH+CO===CH3CO2H,故该反应是使用CH3OH和CO制备CH3CO2H,D正确。2. C 【解析】由图可知,HCO在反应过程先产生后又消耗,是中间产物,A正确;MnO2作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①的活化能,B正确;反应②中HCHO转变成·CHO,醛基与所连的H之间化学键断裂,即碳氢键断裂,C错误;从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看出反应物为O2和HCHO,生成物为CO2和H2O,MnO2作催化剂,总反应为HCHO+O2CO2+H2O,D正确。3. C 【解析】Ga2O3作催化剂,参与反应,A错误;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该反应的ΔH应为+167 kJ/mol,B错误;由图可知,反应历程中有4个过渡态,其中生成过渡态3时,反应的活化能最大,该步反应速率最慢,C正确;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0,所以1 mol丙烷的总键能大于1 mol丙烯与1 mol氢气的总键能之和,D错误。4. A 【解析】能量越低越稳定,主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更低,故曲线b表示反应2的能量变化,A错误;由图可知,反应1和反应2都是放热反应,B正确;第Ⅰ步反应的活化能高于第Ⅱ步,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反应1和反应2的决速步骤都是第Ⅰ步,C正确;由图可知,反应1的活化能高于反应2,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相同条件下,反应2的速率比反应1大,D正确。配套新练案习题课1 催化机理循环图 催化能垒图1. D 【解析】催化剂在反应中参加了反应,降低了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化学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平衡产率,A错误;由图可知,La2O2CO3是反应的中间产物,B错误;反应的决速步骤是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慢反应,C错误;二氧化碳甲烷化的总反应为4H2+CO22H2O+CH4,D正确。2. B 【解析】由图可知,V5+===O是反应的催化剂,NH3、NO和O2是反应物,N2和H2O是生成物,总反应为4NH3+2NO+2O23N2+6H2O。水为反应的生成物,没有参与催化循环,A错误;反应中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H3表现还原性,将NO转化为N2,减少空气污染,B正确;非金属单质氧气为反应物,反应中断裂了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该催化循环过程中钒元素的价态变化为+5→+4→+5,D错误。3. C 【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HI参与了反应转化为碘甲烷,但碘甲烷又可以转化为HI,故其为催化剂,A正确;该循环的总反应为CO+CH3OH―→CH3COOH,此循环中CH3OH、CO是反应物,需要不断补充,B、D正确;该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4. C 【解析】该过程的总反应为MgO+CH4―→Mg+CH3OH,CH4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CH4作还原剂,被氧化,A正确;能量越低越稳定,中间体OMgCH4的能量比MgOCH4更低,则OMgCH4比MgOCH4更稳定,B正确;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活化能最大的步骤,活化能最大的步骤是HOMgCH3到过渡态2的步骤,故该步骤的活化能为299.8 kJ/mol,C错误;MgOCH4转化为MgCH3OH的焓变为-149.4 kJ/mol-(-4.3 kJ/mol)=-145.1 kJ/mol,D正确。5. D 【解析】①→②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A正确;X、Y生成M的总反应为CH4+CO2CH3COOH,原子利用率为100%,B正确;根据反应的历程示意图和总反应可知,反应过程中有C—H的断裂和C—C、O—H的生成,C正确;CH4的分子结构是正四面体形,Y的结构式为O===C===O、M为乙酸,D错误。6. D 【解析】过程Ⅰ是H2O分解为H2和H2O2,过程Ⅱ是H2O2分解为O2和H2O,总反应为2H2O2H2↑+O2↑,A错误;H2O2是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B错误;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在此过程中,水分解分两步进行,若反应Ⅱ是放热反应,则反应Ⅰ一定是吸热反应,不可能是放热反应,C错误;过程Ⅰ和过程Ⅱ均存在O—H的断裂,D正确。7. D 【解析】由图可知,该总反应为CH4+CO2CH3COOH,故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A正确;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选择性活化,其中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会与催化剂形成新的共价键,必有C—H发生断裂,B正确;①→②的焓变值降低,过程为放热过程,有C—C形成,C正确;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降低反应的反应热即焓变,D错误。8. D 【解析】该过程涉及碳碳键(非极性键)的形成,A正确;反应iii的活化能最高,为该历程的决速步骤,B正确;根据反应机理可知H2O为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正确;每分子甲醇的转化放出能量为3.05eV,D错误。9. D 【解析】3个基元反应中只有①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吸热反应,A正确;CO和NO是反应物、N2和CO2是生成物,是中间产物,B正确;该总反应为2CO+2NON2+2CO2,C正确;反应的ΔE=(248.3 kJ/mol+306.6 kJ/mol)=544.9 kJ/mol,D错误。(共47张PPT)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习题课1 催化机理循环图 催化能垒图目 标 导 航学习目标 知识网络1. 会分析常见的催化机理循环图。 2. 会分析常见的催化能垒图。核心笔记一般规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会增加,但是,图像中往往会出现拐点,即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催化剂的活性会下降。例 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x反应生成N2。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发生反应。反应相同时间,NOx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催化剂活性与温度1(1) 反应在0~50 ℃范围内,NOx的去除率缓慢,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 反应在50~2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 反应在200~30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上升缓慢,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反应温度高于38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催化剂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去除NOx的反应速率迅速增大只是温度升高使去除NOx的反应速率增大,此时催化活性减弱催化剂的活性下降;NH3与O2反应生成了NO1. 催化机理循环图如图所示,根据箭头的方向,可判断各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以及中间产物(若图中给出反应序号,还可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等。催化机理循环图与催化能垒图22. 催化机理能垒图(1) 在催化机理能垒图中,有几个活化状态,就有几个基元反应。可以利用图中每步基元反应前后的活性物质,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注意:如果纵坐标相对能量是电子伏特(eV),焓变应转化成每摩尔。(2) 每步基元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其能垒的大小,能垒越大,反应速率越慢。例 在Rh催化下,单分子甲酸分解制H2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带“*”的物种表示吸附在Rh表面,该反应过程中决定反应速率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HCOO*+H*;甲酸分解制H2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COOH(g)=====CO2(g)+H2(g) ΔH=-0.16NA eV/mol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分类举题类型1 催化机理循环图 常温下,将NO与H2的混合气体通入Ce(SO4)2与C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其物质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为该转化过程的中间产物B. 反应前后溶液中Ce3+和Ce4+的总数保持不变C. 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反应Ⅱ中每生成22.4 L 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6.02×10231D类型2 反应能垒图 运用DFT计算研究HCOOH在不同催化剂(Pd和Rh)表面分解产生H2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A (2024·广州第五中学)实现CO2电催化还原制备甲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A. 容易得到的副产物有CO和CH2O,其中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COB. 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较慢,要使反应速率加快,主要降低*CO+*OH――→*CO+*H2O的能量变化C. 该催化剂可提高该反应速率D. 总反应焓变ΔH<0D【解析】 图中纵坐标是“相对能量差”,*CO――→CO的活化能为0.95 eV,*OCH2――→CH2O的活化能为2.73 eV,前者的活化能小,故相对较多的副产物为CO,A正确;*CO +*OH――→*CO +*H2O的能垒最大,要使反应速率加快,主要降低该步反应的能量变化,B正确;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由图可知,总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0,D错误。 三甲胺N(CH3)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使用铜催化剂将N,N-二甲基甲酰胺[(CH3)2NCHO,简称DMF]转化为三甲胺的合成路线。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单个DMF分子在铜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装示物质吸附在铜催化剂上)。4(1)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________ eV,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写出由N,N-二甲基甲酰胺制备三甲胺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解析】 (1) 如图所示,反应历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对能量差值最大的为最大能垒,即N(CH3)3+OH*+H*=====N(CH3)3(g)+H2O(g),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最大,活化能=2.21 eV-1.02 eV=1.19 eV。(2) 根据图示可知,1分子的DMF和2分子的H2反应生成1分子的三甲胺和1分子H2O时释放的能量为1.02 eV,故该热化学方程式为(CH3)2NCHO(g)+2H2(g)=====N(CH3)3(g)+H2O(g) ΔH=-1.02NAeV/mol。1.19N(CH3)3+OH*+H*===N(CH3)3(g)+H2O(g)(CH3)2NCHO(g)+2H2(g)===N(CH3)3(g)+H2O(g) ΔH=-1.02NAeV/mol质量评价1. 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CH3COI是反应中间体B. 反应过程中Rh成键数目保持不变C. 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D. 甲醇羰基化反应使用CH3OH和CO制备CH3CO2H B【解析】 由图可知,CH3COI是反应中间体,A正确;整个过程中Rh配位键数目分别为4、6、5、6,即配位键数目发生了改变,因此反应过程中Rh成键数目发生了改变,B错误;反应过程中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C正确;甲醇羰基化反应中,反应物是CH3OH和CO,生成物是CH3CO2H,总反应为CH3OH+CO=====CH3CO2H,故该反应是使用CH3OH和CO制备CH3CO2H,D正确。2. 锰系氧化物催化降解甲醛具有去除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其中一种催化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3. (2025·佛山期末)丙烷脱氢是制备丙烯的一种常见方法,Ga2O3催化该过程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X为丙烷,Y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Ga2O3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未参与反应B. 反应X(g)――→Y(g)+H2(g) ΔH=-167 kJ/molC. 该反应历程中主要包含了4步变化,其中第3步反应速率最慢D. 1 mol丙烷的总键能小于 1 mol丙烯与1 mol氢气的总键能之和C【解析】 Ga2O3作催化剂,参与反应,A错误;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该反应的ΔH应为+167 kJ/mol,B错误;由图可知,反应历程中有4个过渡态,其中生成过渡态3时,反应的活化能最大,该步反应速率最慢,C正确;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0,所以1 mol丙烷的总键能大于 1 mol丙烯与1 mol氢气的总键能之和,D错误。4. 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的机理及反应体系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表示反应2的能量变化B. 反应1和反应2都是放热反应C. 反应1和反应2的决速步骤都是第Ⅰ步D. 相同条件下,反应2的速率比反应1大A【解析】 能量越低越稳定,主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更低,故曲线b表示反应2的能量变化,A错误;由图可知,反应1和反应2都是放热反应,B正确;第Ⅰ步反应的活化能高于第Ⅱ步,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反应1和反应2的决速步骤都是第Ⅰ步,C正确;由图可知,反应1的活化能高于反应2,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相同条件下,反应2的速率比反应1大,D正确。配套新练案1. (2024·高州期末)二氧化碳甲烷化的研究对缓解能源危机意义重大。以LaNiO3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LaNiO3与H2作用生成La2O3和N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2. 据文献报道,钒催化某反应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2O参与了该催化循环B. 该反应利用了NH3的还原性除去NO,减少了空气污染C. 该过程只断裂了极性共价键D. 该催化循环过程中V的价态没有变化B3. (2025·广州协和学校)BASF高压法采用CH3OH和CO制备醋酸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I在流程中起催化作用B. 循环过程需不断补充CO和甲醇C. 循环总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总反应为CH3OH+CO――→CH3COOHC【解析】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HI参与了反应转化为碘甲烷,但碘甲烷又可以转化为HI,故其为催化剂,A正确;该循环的总反应为CO+CH3OH――→CH3COOH,此循环中CH3OH、CO是反应物,需要不断补充,B、D正确;该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4. 研究表明:MgO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CH4的转化过程,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MgO与CH4作用最终生成Mg与CH3OH的物质相对能量与反应进程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甲烷被氧化B. 中间体OMgCH4比MgOCH4更稳定C. 该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对应的活化能是29.5 kJ/molD. MgOCH4转化为MgCH3OH的焓变为-145.1 kJ/molC【解析】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MgO+CH4――→Mg+CH3OH,CH4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CH4作还原剂,被氧化,A正确;能量越低越稳定,中间体OMgCH4的能量比MgOCH4更低,则OMgCH4比MgOCH4更稳定,B正确;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活化能最大的步骤,活化能最大的步骤是HOMgCH3到过渡态2的步骤,故该步骤的活化能为299.8 kJ/mol,C错误;MgOCH4转化为MgCH3OH的焓变为 -149.4 kJ/mol-(-4.3 kJ/mol)=-145.1 kJ/mol,D正确。5.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小分子X、Y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M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②过程属于放热反应B. 由X、Y生成M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C. 反应过程中有C—H的断裂和C—C、O—H的生成D. X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Y的结构式为O—C—O、M为乙醇(C2H5OH)D6. 我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碳纳米点/氮化碳)可以利用太阳光高效实现分解水,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总反应为H2O2=====H2+O2B. 水分解过程中,H2O2作催化剂C. 若反应Ⅱ是放热反应,则反应Ⅰ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D. 反应Ⅰ和反应Ⅱ均存在O—H的断裂D7.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发生断裂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D. 该催化剂可有效降低该反应的反应热D8. (2024·湛江期末)甲醇(CH3OH)与CO催化制备乙酸(CH3COOH)的反应历程及每分子甲醇转化为乙酸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A. 该过程涉及非极性键的形成B. 反应iii为该历程的决速步骤C. H2O为该反应的中间产物D. 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CO(g)=====CH3COOH(l) ΔH=-3.05 kJ/mol【解析】 该过程涉及碳碳键(非极性键)的形成,A正确;反应iii的活化能最高,为该历程的决速步骤,B正确;根据反应机理可知H2O为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正确;每分子甲醇的转化放出能量为3.05eV,D错误。9. (2025·鹤山市第一中学)某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其反应热ΔH=-620.9 kJ/mol。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3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习题课1 催化机理循环图 催化能垒图.doc 第一节 习题课1 催化机理循环图 催化能垒图.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