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沟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六年级语文(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8 分) 一、语境识字,规范书写(8 分)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词语,注意笔顺与美观(4 分) (1)老舍笔下的草原,线条 róu měi( ),草原上的人们举止 mào mìng( )却毫不 jū shù( )。 (2)宗璞在 yōu yǎ( )的宅院发现了丁香花,那小小的 huā lěi( )藏着淡淡的 chóu yuàn( )。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单薄(bó) 迷蒙(méng) 参差(cēn) 蒙古包(méng) B. 缀满(zhuì) 恍然(huǎng) 喜鹊(què) 柏油路(bǎi) C. 浑浊(zhuó) 照耀(yào) 蝉鸣(chán) 入场券(juàn) D. 衣襟(jīn) 笨拙(zhuó) 德馨(xīn) 雨点儿(diǎn) 3.辨析字形,选字填空(2 分) 【糊 湖】 模( ) 西( ) 【稍 梢】 树( ) ( )微 二、词语运用,拓展迁移(10 分) 1.照样子,按要求写词语(3 分) (1)含 “风”“雨”:狂风暴雨 ________ ________ (2)结构整齐式: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 ________ ________ (3)描写景色:一碧千里 ________ ________ 2.从 “恍然大悟、襟飘带舞、平淡无味、硕大无朋” 中选词语填空(4 分) (1)听完老师的讲解,他( ),终于明白了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草原上的牧民们穿着节日盛装,( )地迎接远方来客。 (3)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枯燥,读起来( )。 (4)夜空中的月亮( ),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 3.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B. 早晨,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C.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D. 雨点落在窗户上,发出噼啪声;雷声在远处轰鸣。 三、句子工坊,创意表达(12 分) 1.按要求改写句子(6 分) (1)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香花散发着香气。(扩写句子,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联想创意坊(6 分) (1)下列对《宿建德江》《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情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乡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B. 两首诗都借月夜景色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感 C. 前者抒发旅途孤独,后者流露丰收喜悦 D. 前者表达思乡之情,后者抒发壮志未酬 (2)仿写练习(4 分) ① 例: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大地的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例:草原的绿,是鲜嫩的绿,是辽阔的绿,是充满生机的绿。 丁香的香,是________,是________,是________。 四、日积月累,文化积淀(8 分) 默写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 分) (1)《草原》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蒙汉民族情谊。 (2)《花之歌》的作者是________,他与泰戈尔并称为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3)《丁香结》中,作者由丁香结联想到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的人生态度。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2 分) 一、课内阅读:《丁香结》选段(14 分)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用 “____” 画出描写丁香花外形的句子,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为什么会发明 “丁香结” 的说法?请结合选段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第③自然段由丁香结联想到了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这句话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父亲的野花圃》(18 分) ①父亲退休后,在阳台开辟了一方野花圃。说是花圃,其实就是几个旧木箱改造成的花盆,里面种着从野外采来的花籽,有波斯菊、二月兰、满天星,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草花。 ②春天来了,木箱里冒出细细的嫩芽。父亲每天清晨都要去阳台侍弄它们,浇水、松土,嘴里还念叨着:“这株波斯菊要多晒太阳,那丛二月兰怕涝。”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父亲的白发上,像镀了一层金。我笑着说:“爸,您这是把野外的春天搬回家了。” 父亲直起身,手里捏着片枯叶:“这些花啊,和人一样,得用心待。” ③初夏,野花圃热闹起来。波斯菊举着粉白的小喇叭,二月兰铺起蓝紫色的地毯,满天星缀满细碎的星光。父亲常搬把竹椅坐在花圃旁,戴着老花镜读诗。有一次,他指着波斯菊对我说:“你看这花,风吹雨打也不折腰,多像老舍笔下的草原人。” 我忽然想起《草原》里的句子,是啊,平凡的生命也能活出坚韧的姿态。 ④深秋,花瓣渐渐凋零。父亲把干枯的花茎剪下来,收集花籽。他说:“明年春天,这些籽儿又能开出一片花。” 我看着他把花籽装进信封,上面写着 “2024 年春”,忽然明白,父亲侍弄的不是花,是时光里的希望。 ⑤今年春天,父亲的野花圃又冒出了嫩芽。望着那片新绿,我仿佛看见去年的花开在时光里,与今年的新绿叠在一起,成了永不褪色的春天。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4 分) (1)侍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凋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 “野花圃” 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野花圃承载着哪些情感与内涵?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 分) 题目:《假如我是________》(补充为自然界的事物,如 “一朵丁香花”“一阵草原风”“一颗花籽” 等) 要求: 结合统编版六上第一单元 “想象” 主题,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 融入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借鉴《花之歌》《丁香结》的写法; 语句通顺,细节生动,表达真情实感; 不少于 500 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语境识字,规范书写 柔美 礼貌 拘束 (2)幽雅 花蕾 愁怨 B(解析:A 项 “蒙古包” 读 měng;C 项 “入场券” 读 quàn;D 项 “笨拙” 读 zhuō) 糊 湖 梢 稍 二、词语运用,拓展迁移 (1)示例:和风细雨 风雨交加 (2)示例:春让我萌芽,夏使我繁茂 (3)示例:繁花似锦 碧波荡漾 (1)恍然大悟 (2)襟飘带舞 (3)平淡无味 (4)硕大无朋 A(解析:B、C 项分号可改为逗号;D 项分号使用不当,应为逗号) 三、句子工坊,创意表达 (1)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不能轻易忘记。 (2)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示例:庭院里的丁香花散发着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香气。 (1)C (2)示例:① 春让我萌芽 夏使我繁茂 秋令我结果 冬让我休憩 ② 清幽的香 淡淡的香 藏着心事的香 四、日积月累,文化积淀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者:辛弃疾) (1)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2)纪伯伦 (3)人生的愁怨与不顺 乐观豁达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描写外形的句子:“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① 丁香花苞圆圆的、鼓鼓的,像衣襟上的盘花扣;② 丁香常与微雨相伴,容易引发愁怨的联想;③ 古人诗句中常以丁香寄托愁绪。 联想到人生中的不顺心之事。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感悟:人生中的问题虽解不完,但正因为这些 “结”,生活才不平淡无味。 示例: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如学习上的难题、与人相处的矛盾等。这些 “结” 虽然让人烦恼,但解决的过程也让人成长,让生活更有意义。二、课外阅读 (1)文中指父亲精心照料花圃里的花。 (2)文中指秋天花瓣枯萎脱落。 ① 父亲用旧木箱改造花盆,种植野花籽;② 春天清晨侍弄花草,念叨养花技巧;③ 初夏坐在花圃旁读诗,与 “我” 谈花的品格;④ 深秋收集花籽,准备来年播种。 环境描写。作用:营造了温暖祥和的氛围,烘托出父亲侍弄花草时的专注与慈爱,为下文表达对父亲的赞美做铺垫。 ① 父亲对生活的热爱与用心:将野花圃打理得生机勃勃,体现对生活的热情;② 对时光的珍惜与希望:收集花籽等待来年花开,寄托对未来的期待;③ 对生命的感悟与传承:通过花的坚韧教会 “我” 人生道理,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评分标准) 一类文(25-30 分) 题目补充恰当,符合自然界事物要求;想象丰富且合理,能借鉴课文写法;景物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结构完整,语句流畅;不少于 500 字。 二类文(20-24 分) 题目补充合适;想象较丰富,有课文写法的借鉴;景物描写较具体,情感真实;结构较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 500 字。 三类文(15-19 分) 题目补充基本合适;想象不够丰富,借鉴痕迹不明显;景物描写简略,情感表达平淡;结构不够完整,语句基本通顺;字数在 450 字左右。 四类文(14 分以下) 题目补充不当;缺乏想象,与单元主题脱节;无景物描写,情感虚假;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字数不足 450 字。第7页,共10页 第8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