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 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秋天 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1 秋天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初步认识自然段。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读“一”的变调。
2.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 随文识字 朗读与书写示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初步认识自然段,正确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找秋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出示图片并描述: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夏天,阳光充足,万物生长;秋天,天高云淡,瓜果飘香;冬天,冰天雪地,万物休养。)
师: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风景,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生:我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春暖花开,万紫千红。
生: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游泳,还可以穿裙子。
……
师:是的,四季轮回,风景各异,大家看,这几幅图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课件出示秋景图)
生:秋天。
师:是呀,当看到棉花白了,苹果红了,黄叶一片片飘落,我们就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小朋友们课后可以在校园里找找秋天,放学的路上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板书:秋天)
师:“秋”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宝宝,我们该怎么记住它呢?
生:“秋”的左边是个“禾”,右边是个“火”。
师:说得真好。其实,“秋”还有着自己的故事呢!秋天是禾谷成熟的季节。古代因为没有化肥、农药,庄稼收割后,人们就会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使田地肥沃,同时也会烧杀一些害虫。所以,“秋”是由“禾”和“火”组成的。你们记住了吗?(生答)
师:美丽的秋天瓜果飘香,景色宜人,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秋天》,看看文中是怎样描绘的吧!
板块二 初读感知,识秋
师:(课件播放音乐)在悠扬的音乐中,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天,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注意听清楚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师范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自读课文并圈画生字。)
师:我们来对对看,你圈画了哪些生字?(指名汇报)
师:本节课的生字宝宝很多,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吗?快跟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好方法吧!
生: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了”,“子”减掉“一”就是“了”。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秋”,“禾”加上“火”就是“秋”。
生:我在数学课上认识了个位的“个”。
……
师:说得很好,在生活中识记生字真是一个好方法。请继续汇报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吧。
生:我通过看课外书认识了“树”字。
师:这里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偏旁“木”,你们知道为什么“树”字的偏旁是“木”吗?木本植物的总称为“树”。一般将乔木称为树,树有明显直立的主干,植株较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你还知道哪些带“木”的字呢?
生:桃,一种果树的名称。
生:校,学校门口就有这个字。
师:说得很好。老师这里也带来了几片树叶,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生:这些树叶有的已经开始变黄了。
师:对,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好,请继续汇报你的识字方法!
生:我认识了“飞”,因为我很羡慕小鸟能飞。
师:“飞”字就像一只鸟儿在空中飞的样子,不信,小朋友们在学习单上描一描。
活动:在小鸟身上找到“飞”字,描一描。
师:小朋友们一边描一边听听老师的描述:长嘴鸟,圆脑瓜,挺胸收腹翘尾巴,一撇一点展翅飞,风吹雨打都不怕。(生描画)
师: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恰当的方法牢牢记住这些生字。
板块三 读好课文,知秋
师:生字认识了,课文一定能读得很棒,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小朋友做个文明的小听众,看看他们有没有把生字都读正确。(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师:刚才的朗读非常棒,老师发现这一课当中有好多带“一”的词语,你能找到吗?把它圈起来。(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
生:圈好了。有一片片、一群、一会儿。
师:请大家读一读,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一”的读音不一样,除了本音读第一声,有的读第二声,有的读第四声,真奇怪。
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一”这个字可调皮啦!它会变调,小朋友们读书时要有火眼金睛,看准确才能读正确。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读一读吧。(师带读)
师:“一会儿”为儿化音,读的时候要注意,请跟老师读两遍。(师带读)
师:把这些带有“一”的词放进课文中,再读一读,注意变调和儿化音。(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自然段有自己开始的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每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的序号)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生标自然段序号)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3个自然段。
师:说得很对。老师想请三个小朋友来读一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并说一说课文写了哪些景物。
生:课文写了天气、树叶、天空、大雁。(师相机板书)
师:你很会读书,秋天到了,这些景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师:写字的时间到了,这节课我们学写两个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了”“子”)
师: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长得很像,“了”加一笔就是“子”,“子”减一笔就是“了”。
师:是的,它们很相似,但占格有所区别,要仔细观察。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了”的第一笔横撇的横长一些。
生:“子”的长横从横中线起笔。
师:这两个字中藏着一个新的笔画——“横撇”。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师生书空)
师:“了”是独体字,两笔组成。“子”也是独体字,三笔组成。现在,我们在田字格里写一写“了”和“子”。(生写,师巡视点评。)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了好多的生字宝宝,还认识了自然段,写字的时候,你们的表现也很棒!
板块四 拓展延伸,寻秋
师:小朋友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现在正值秋季,请小朋友们投入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活动:到大自然中走走,选合适颜色的彩笔,画一画你眼中的秋景。
教学反思:
1.问计于生,让学生学有自主。经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我通过“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吗?”问计于生,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我适时给予策略支助,渗透“在生活中识字”“借助想象识字”等新识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变师生点对点交流为师生、生生多维互动,让学生有成就感,老师在教学上也有针对性,可以省下力气花在刀刃上。
2.教而有度,省下时间做该做的事。本课牵涉到“一”的变调,这是正确朗读课文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先让学生圈出这些词,然后自己读一读看能发现什么,到“读书时要有火眼金睛,看准确,才能读正确”结束。关于“一”在什么时候变调,我没有讲得很具体。这些太复杂,学生的理解能力暂为有限。老师强调的是每次读书“要看准确”,这也是一年级孩子做到正确朗读的要点之一。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会写“大、人”2个字。
2.与生活链接,读好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温秋
师:请大家开火车读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生: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师:大家读得很棒,一个个词语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秋天,如果能把这些词和课文记在心里就更棒了,小朋友们,有信心吗?(生答)
师:秋天可写的东西太多了,课文中具体写了秋天的哪些事物呢?听老师读一读课文,大家回忆一下吧!(师范读)
生:课文写了天气、树叶、天、大雁。(师相机板书)
板块二 细读课文,品秋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它的美。
师: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
生: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师:老师发现有一个字,读得不是很准确,请大家回想一下并用笔把它圈起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
生:是“了”字,我发现“了”上面没有声调。
师:是的,你很会读书,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调皮的“一”,它会在不同的时候变调,今天认识的“了”却很谦虚,它的用途很广,用在句尾的时候读得又轻又短,这就是“轻声”,大家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天气——
生:凉了。(师板书:凉)
师:树叶——
生:黄了。(师板书:黄)
师:请小朋友们联系生活,说一说:除了这两种景色,你还看见了秋天什么样的景色?
生:秋天到了,树叶落得满地都是,棉花白了,苹果红了。
师: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生:秋天金黄金黄的,很美!
师:说得真好,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第1自然段。(齐读)
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天气凉了,“凉”是什么感觉,可不可以换一个字试试呢?
生:可以换成“冷”。
师:不太合适,凉,是介于冷和热之间的一种感受,很舒适,是对秋天最好的一种描述,一个“凉”字就把我们带进了秋天。
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往下落,我们来认识“片”这个字。
师:“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树叶是不是薄薄的一片哪?“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请小朋友们看看课文插图,想一想。
生:“一片”表示一个。“一片片”是很多的意思。
师: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生:地上的树叶很多,不止一片,所以用“一片片”。
师:课文插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弄清了两个词语的区别,现在请大家看看学习单上的题目。
课中导学单:
活动一:读一读,比一比上下两个词,照样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一片 (一座) (一张) (一堆)
一片片 (一座座) (一张张) (一堆堆)
师:你能再说几个类似这样的词语吗?
生:一座、一座座,一张、一张张……
师:说得很好,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师: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
生:轻轻地,慢慢地。
师: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板书:落)
师:请大家想象情境,试着背一背第1自然段。(生想象情境背诵)
师: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大雁南飞。
师: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回答并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雁的呢?
生: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师:很对。这段话中有两个词出现了两次,请圈出来,读好。(生圈画并读词。课件出示:那么、一会儿。)
师:无法描述天有多高,有多蓝,就用“那么”来表示,听老师读。(师范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高、蓝)
师:学着老师的样子,把第二个“那么”读慢一点儿。(生读)
师:在高高的蓝天上,一群大雁飞来了,它们一会儿——(生接下半句)
师:一会儿——(生接下半句)
师:大家读得可真棒,老师奖励你们看一看大雁飞行的样子。(课件出示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视频。)
师:多么神奇的画面,让我们把它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吧,天那么——(师生合作读第2自然段;师板书:往南飞。)
师:请一个小朋友把第1、2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听完他读的,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秋天可真美呀!我觉得大雁很可爱。
生:天空蓝蓝的,真好看。我喜欢秋天。
师:小朋友们眼里的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也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师: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师: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师: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指名说)
生:我很开心,觉得秋天很美。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齐读第3自然段)
师:是啊,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秋天,去领略它的美丽。(课件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秋天的美景图并配乐,师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师:这里藏着本课的很多生字,我们做一个摘苹果游戏,巩固一下吧。(课件出示题目,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偏旁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师: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能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黑板上的板书就是第1、2自然段的关键词。
师:我们还可以看图想象画面,作用是——
生:回想课堂上老师带我们看的图片和书上的插图,能帮助我们记忆。
师:是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师:根据板书,边看边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课文吧!(生自由背诵)
师:写字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学习生字“大”“人”。
师:请观察比较“大”与“人”中“人”的区别。
生:这两个“人”的起笔都在竖中线上,但“大”中的“人”撇要写成竖撇。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下面和老师一起书空。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注意两个字细微的区别。(师生书空)
师:我们在书写生字时,特别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生描红并书写生字。)
板块三 拓展训练,写秋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学习单,完成一个创意题。照样子,试着用秋天不同的事物代替“秋”字的笔画。
师:老师用秋天不同的事物写了一个不一样的“秋”,我相信,小朋友们比老师写得还要好。(小组合作创作秋字图,师相机指导。)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大,语感还没形成,读书容易拖沓。我抓住轻声“了”,通过示范读、指名读,让学生知道“了”是个作用大但又很谦虚的字,发音轻轻短短的。这个字读好了,第一段也就能读好了。在读天空的“高”和“蓝”时,我并不是让学生突出“蓝”和“高”两个字,而是抓住两个“那么”指导朗读。“那么高”无法描述,只知道很高很高。让学生试着把第二个“那么”放慢点,比第一个读得更响一点,学生一下找到了感觉,多高多蓝都在心里。还有最后一段的朗读,我更是花足了功夫,结合课文,创设了两个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啊!秋天来了!”没有生硬说教,没有机械模仿,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读好两个感叹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