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分。1.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 氨水 B. 小苏打 C. 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等物质的量的单质硫,其熵的大小关系为:B. 固体溶解是熵减小的过程C. 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过程D. 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3.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小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产量的是A. KNO3 B. CH3COONa C. CuSO4 D. Na2CO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n(s)+CuSO4(aq)=ZnSO4(aq)+Cu(s)ΔH = -216 kJ/mol,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B. 在101kPa时,2H2(g)+O2(g)=2H2O(l)ΔH = -571.6 kJ/mol,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C. 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D. H+(aq)+OH-(aq)=H2O(l)ΔH = -57.3 kJ/mol,可用来表示含1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5.下列平衡移动方向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 Cr2O + H2O 2CrO + 2H+,加水增大了水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B. 2NO2 N2O4,压缩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C. Fe3+ + 3SCN- 3Fe(SCN)3,加入 KSCN 浓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变浅D. [Cu(H2O)4]2+ + 4Cl- [CuCl4]2- + 4H2O ΔH>0,升高温度,溶液由蓝绿色变为黄绿色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使压强增大,不能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 具有足够的能量、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D.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7.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与O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H2O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图(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AP能提高HCHO与O2的反应速率B. HCHO在反应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 根据图示信息,CO2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2D. 该反应可表示为:HCHO+O2CO2+H2O8.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由、、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C.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不断蒸出 D.加热试管中的蒸馏水,液体pH下降A. A B. B C. C D. D9.已知反应:3M(g)+N(g) P(s)+4Q(g) ΔH<0。如图中a、b曲线表示在密闭容器中不同条件下,M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A. 增大压强 B. 增加N的浓度 C. 加少量固体P D. 升高温度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g)+I2(g)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 C(s)+H2O(g) 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 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 )+B(g) 2C( )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D. 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 mol 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不等于Q111.已知:N2(g) + 3H2(g) 2NH3(g) ΔH= -92 kJ·mol-1,下图表示L一定时,H2的平衡转化率(α)随X的变化关系,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X表示温度 B. L2>L1C. 平衡时逆反应速率υ(M)>υ(N) D. 平衡常数K(M)>K(N)12.钨(W)在高温下可缓慢升华。碘钨灯中封存的碘蒸气能发生反应:W(s) + I2(g) WI2(g),利用工作时灯泡壁与灯丝的温度差,将沉积在灯泡壁上的钨“搬运”回灯丝上。对于该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B. 工作时,在灯泡壁和灯丝上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C. W(s) + I2(g) WI2(g) 为放热反应D. 碘蒸气的作用是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13.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 COS(g)+H2(g) K=0.1反应前 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D. 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14.已知的键能为,的键能为反应经历了如下反应历程:①,②,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键能为B. 升高温度,反应①速率增大,反应②速率减小C. 升高温度,反应②的限度和速率均增大,有利于提高的转化率D. 为防止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累积,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降低反应②的焓变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 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AB. c(H+)= c( )+2 c( )+3 c( )+ c(OH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D. 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5℃时,的某一元酸溶液的 pH可能B. 在80℃时,纯水的pH小于7C. 25℃时,的盐酸跟的烧碱等体积混合后, pH一定等于7D. 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足量的锌反应,能生成等量的17.25℃时,pH=2的盐酸和醋酸各1mL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曲线Ⅰ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B. a溶液的导电性比c溶液的导电性强C. a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强于b溶液D. 将a、b两溶液加热至30℃,变小18.已知: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弱酸化学式电离平衡常数 ;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关系为:B. 粒子结合质子能力强弱关系为:C. 少量的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D. 足量的与溶液发生的反应只有: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5℃时,的氨水中由水电离出的B. 25℃时,将的溶液加水稀释 100倍,所得溶液的C. 25℃时,将的某酸 ( )溶液加水稀释至,所得溶液D. 25℃时,的溶液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能恰好中和20.室温下,向20.00mL0.1000mol L-1盐酸中滴加0.1000mol 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B. 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C. 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D. V(NaOH)=30.00mL时,pH≈12.321.在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点导电能力不完全为0是因为体系中存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B. b点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 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导电能力比强D. b d体系的导电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总的离子浓度下降22.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 B、D起始浓度均为0,反应物A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时间温度 0 20 40 50① 800② 800 x③ 800 y④ 820A. ①中B在 min平均反应速率为B. ②中,可能使用了催化剂C. ③中D. 比较①④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23.如表所示,在三个初始温度均为T℃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容器编号 容器类型 初始体积 反应物的起始投入量 平衡时A B C甲 恒温恒容 1 L 0 0 2 1.6乙 恒容绝热 1 L 2 1 0 p丙 恒温恒压 3 L 6 3 0A.B. 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C. 平衡时,甲中C的转化率和丙中A的转化率之和大于1D. 达到平衡过程中,甲吸热量和丙放热量满足24.化学小组探究与是否存在反应,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②中溶液无色是因为,导致平衡逆向移动B. ③中溶液略显黄色,可能是因为②→③过程中被空气氧化C. ④中溶液颜色比①浅,说明与反应导致减小D. 将向①中加入的2滴水改为2滴溶液,两次实验后的试管①溶液颜色相同25.丙烷经催化脱氢可制丙烯:C3H8 C3H6+H2。600℃,将一定浓度的 CO2与固定浓度的C3H8通过含催化剂的恒容反应器,经相同时间,流出的 C3H6、CO和H2浓度随初始 CO2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已知:①C3H8(g)+5O2(g)=3CO2(g)+4H2O(l) △H=-2220kJ/mol②C3H6(g)+9/2O2(g)=3CO2(g)+3H2O(l) △H=-2058kJ/mol③H2(g)+1/2O2(g)=H2O(l) △H=-286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3H8(g)=C3H6(g)+H2(g) △H=+124kJ/molB. c(H2)和c(C3H6)变化差异的原因:CO2+H2 CO+H2OC. 其他条件不变,投料比c(C3H8)/c(CO2)越大,C3H8转化率越大D. 若体系只有C3H6、CO、H2和H2O生成,则初始物质浓度c0与流出物质浓度c之间一定存在:3c0(C3H8)+c0(CO2)=c(CO)+c(CO2)+3c(C3H8)+3c(C3H6)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26.Ⅰ.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产率及不同投料比对反应方向的影响等问题。已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温度 /℃ 400 500 830 1000平衡常数K 10 9 1 0.6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2)相同条件下,为增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该反应应在__________(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进行。(3)在830℃时发生上述反应,按下表中的物质的量将各物质投入恒容反应器中,其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有___________(填序号)。选项 A B C D3 1 2 12 1 2 11 2 3 0.55 2 3 2A.A B.B C.C D.DⅡ.氨是重要化工原料,其工业合成原理为 。回答下列问题:(4)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体积比1:1的和,发生反应。下列情况表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下同)。A.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C.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D.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5)下列关于 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A.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的 2倍B.若加入高效催化剂,平衡常数和都会增大C.若起始按体积比1:3投入和,则和的转化率相等(6)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合成氨,经历相同时间测得转化率与温度及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温度:__________。 (填“>”或“<”)②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27.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某小组模拟氧化结合溶液吸收法同时脱除和的过程示意图如下。(1)气体反应器中的主要反应原理及相关数据如下表。反应 平衡常数 活化能 /( )反应 a: 24.6反应 b: 3.17反应 c: 58.17①化学平衡常数是表明化学反应限度的一个特征值。由数据可知,气体反应器中反应a~c达到平衡时正向发生的限度__________。(填“很小”、“可逆”或“很大”)其他条件不变时,高于150℃,在相同时间内和的转化率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②其他条件不变,和初始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经检测装置 1分析,在相同时间内,和的转化率随的浓度的变化如图。结合数据分析的转化率高于的原因__________。(2)其他条件不变,和初始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经检测装置 2分析,在相同时间内,与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和脱除率的影响如下图。①的浓度很低时,的脱除率超过 97%,原因是__________。②在吸收器中,与反应生成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③在吸收器中,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部分被转化为,反应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28.某小组实验验证“”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1)实验验证实验Ⅰ.将溶液和溶液 ( )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实验Ⅱ.向少量Ag粉中加入溶液 ( )溶液,固体完全溶解。①取Ⅰ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__________。②Ⅱ中溶液选用,不选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③综合上述实验,证实“”为可逆反应的理由为__________。(2)测定平衡常数实验Ⅲ.一定温度下,待实验Ⅰ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取上层清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标准溶液。资料: (白色) (红色) ①反应平衡常数的值__________。②滴定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③测得平衡常数__________。 (用含、、的式子表示 )(3)思考问题①取实验Ⅰ的浊液测定,会使所测K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②不用实验 Ⅱ中清液测定K的原因是__________。29.某小组探究镁与醋酸溶液反应的实质。【实验】在常温水浴条件下进行实验Ⅰ~Ⅲ,记录生成气体体积和溶液pH变化。Ⅰ.取0.1 g光亮的镁屑(过量)放入10mL0.10mol L-1HCl溶液;Ⅱ.取0.1 g光亮的镁屑放入10mL0.10mol L-1 CH3COOH溶液(pH=2.9);Ⅲ.取0.1 g光亮的镁屑放入10mL pH=2.9的HCl溶液。【数据】 (1)起始阶段Ⅰ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2)Ⅱ起始溶液中约为__________ (用“”形式表示 )。(3)起始阶段,导致Ⅱ和Ⅲ中气体生成速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c(H+),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4)基于溶液组成预测Ⅱ的气体生成速率快于Ⅲ的原因是CH3COOH能直接与Mg反应。验证:【实验Ⅳ】室温下,将一小段打磨光亮的镁条投入2mL冰醋酸,立即产生大量气体。选择冰醋酸的理由是__________。(5)结合图中数据可知H2O也参与反应生成气体,证据是__________。(6)探究醋酸溶液中与Mg反应的主要微粒。【实验Ⅴ】与Ⅱ相同的条件和试剂用量,将溶液换成含0.10mol L-1 CH3COOH和0.10mol L-1CH3COONa的混合溶液(pH=4.8)。各时刻气体生成的瞬时速率( )对比如下。a.Ⅴ起始速率 b.Ⅱ起始速率 c.Ⅱ进行到pH=4.8时速率2.1 2.3 0.8①将a c时刻对应溶液中的c(H+)和c(CH3COOH)分别进行排序:c(H+):__________(用“>”或“≈”连接a c表示,下同);c(CH3COOH):__________。②结合a c中微粒浓度的比值分析,c(H+)和c(CH3COOH)中哪一因素对气体生成速率影响更大:__________。(7)综合以上实验,从微粒及其参与反应的程度角度分析镁与醋酸稀溶液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D 22.【答案】C 23.【答案】D 24.【答案】D 25.【答案】C 26.【答案】(1)(2)低温(3)BC(4)BC(5)AC(6) > 8.33(或 ) 27.【答案】(1) 很大高于 150℃,温度升高,反应a的速率增大,减小,反应 b和c的速率减小,导致和的转化率均降低 反应b的活化能小于反应c,反应b的速率大于反应c,因此的转化率高于(2) 溶液直接与反应是脱除的主要原因 28.【答案】(1) 固体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酸性条件下,有氧化性 相同条件下,反应可以向正向和逆向两方向进行(2) 指示剂 (3) 偏低 Ag完全反应,无法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29.【答案】(1)Mg+2H+=Mg2++H2↑(2)102(或101.9)(3)由图1可知起始阶段Ⅱ的气体生成速率远大于Ⅲ,但图2表明该阶段Ⅱ的pH大于Ⅲ(4)冰醋酸中CH3COOH几乎不电离(5)Ⅰ和Ⅱ最终生成H2体积明显大于Ⅰ中HCl完全反应时理论生成的H2体积12.3mL(6) b>a≈c a≈b>c a与b对比,b中c(H+)约为a的100倍,但气体生成速率仅略快于a;a与c对比,c中c(CH3COOH)约为a的一半,但气体生成速率明显慢于a。因此,c(CH3COOH)对气体生成速率的影响更大(7)CH3COOH、H+、H2O均能与Mg反应生成H2,三个反应同时存在,CH3COOH是参与反应的主要微粒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