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洋的探索(第2课时)(课件 23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海洋的探索(第2课时)(课件 23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 海洋的探索(2)
第4章 水与人类
引入新课
你知道我们日常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盐来自哪里吗?
很多来自海盐。
你知道食盐有哪些吗?
按照来源食盐有:海盐、湖盐、井盐、竹盐
还可根据有无加碘可分为:碘盐和无碘盐
新课教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取海盐的国家之一。据《管子》记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明代学者宋应星撰著的《天工开物》记载:“其海丰、深州引海水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
海盐的提取
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采用日晒法。人们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日照蒸发而浓缩。当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后,析出氯化钠晶体,即为原盐。
新课教学
视频:海水晒盐
新课教学
像这种固体溶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结晶:
日晒法得到的原盐属于粗盐,粗盐成分中不仅有氯化钠,还有氯化镁、氯化钙、泥沙等杂质,所以必须经过进一步的提纯才能成为可食用的精盐。
海水中要析出氯化钠晶体需要满足的条件:
溶液需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新课教学
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常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
2.结晶:
用于分离溶液中的固体溶质和溶剂
根据溶解度的不同结晶分为:
蒸发溶剂(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3.蒸馏:
用于分离液体与液体混合物(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
4.吸附:
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混合物中的色素、异味等
新课教学
粗盐的提纯
目标
掌握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
器材
烧杯,天平,玻璃棒,漏斗,滤纸,滴管,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粗盐。
过程
称取10g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30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充分溶解,形成悬浊液。
1.溶解。
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
新课教学
2.过滤。
(1)如图4.3-3所示,过滤器的制作。
把滤纸折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中,如果滤纸边缘高出漏斗口,要用剪刀剪去部分滤纸,确保滤纸上边比漏斗口稍低。
滤纸上边比漏斗口稍低的目的:
防止液体不经过过滤而从漏斗外流出
新课教学
(2)放置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
(3)用少量水润湿滤纸,用玻璃棒把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目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防止产生气泡使液体流速减慢。
(4)把备好的悬浊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注意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新课教学
为什么要沿玻璃棒倒入漏斗?在这里玻璃棒起什么作用?
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防止液体飞溅
“一贴”、“二低”、“三靠”
过滤的正确操作: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
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一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二靠: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的一侧
三靠:漏斗的下端管口(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新课教学
视频:过滤器的制作及过滤
新课教学
3.蒸发结晶
如图4.3-4所示,把滤液倒入蒸发皿,点燃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当出现大量食盐晶体后,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剩余水分。
4.转移:冷却后用玻璃棒把蒸发皿中的食盐晶体转移到烧杯中。
新课教学
视频:蒸发
问题讨论
1.在本实验中,玻璃棒起到了哪些作用?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时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蒸发时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飞溅。
转移时转移固体。
2.本实验最后得到的食盐是否为纯净物?为什么?
因为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蒸发只除去水分,而溶解在水中的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并没有除去。
本实验最后得到的食盐不是纯净物
新课教学
除了蒸发可以析出结晶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活动1.配制一杯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用滴管吸取后滴在凹穴玻璃片上冷却,如图4.3-5所示。
2.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溶液中出现_____。
晶体
实验表明,冷却热饱和溶液也是常用的结晶方法。
为什么冷却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
新课教学
制备硫酸铜晶体
1.制备硫酸铜小晶体。
(1)准备一杯200mL、温度为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得到澄清的饱和溶液。
为什么要趁热过滤?
防止热的饱和硫酸铜溶液迅速冷却析出晶体
(2)在烧杯上盖上一张白纸,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静置在一个安静无风的室内空间,第二天可观察到烧杯中析出一些硫酸铜小晶体。
为什么“用棉花把烧杯围起来”?
为了使温度缓慢下降,有利于结晶
烧杯上盖一张白纸的目的:
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等进入溶液中,影响结晶
新课教学
2.制备硫酸铜大晶体。
选择几颗几何形状完整的硫酸铜小晶体。用线把硫酸铜小晶体串起来,悬挂在玻璃棒上,玻璃棒搁置在另一杯新制的、200mL、温度为70℃左右的澄清硫酸铜饱和溶液上,确保硫酸铜小晶体悬空且浸没在溶液中。重复静置结晶,最后生成硫酸铜大晶体。
晾干晶体后,去除多余的附着物,并用砂纸刀片对某些大晶体表面的不规则部分做适当的清理。
3.修饰大晶体。
注意:人体吸收硫酸铜后易造成重金属中毒,要防止误食。
新课教学
视频:制备硫酸铜晶体
当堂检测
1.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中如果量筒采用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C
当堂检测
2.下列关于过滤实验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
B.“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以防影响过滤速度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防止飞溅
A
3.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很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后,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错误操作中的(  )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
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除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
C
当堂检测
4.在学习了溶液相关知识后,项目小组开展了硫酸铜晶体的制备与生长实验。项目小组向100g的 70℃热水中加入 80g硫酸铜晶体,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若要将图乙烧杯中多余的固体与溶液分离,则“?”处的操作是 。
(2)以下选项中,图丙到图戊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过滤
D
板书设计
1、结晶:固体溶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有蒸发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等方法;
2、粗盐提纯:
(1)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转移
(2)过滤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时引流以防止液体洒出;蒸发时搅拌以防止液体飞溅;转移时转移固体。

4.3 海洋的探索(2)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第4节 水的浮力”相关内容。4.3海洋的探索(2)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称量、溶解、过滤、 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蒸发时,在滤液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C. 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2.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中如果量筒采用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3.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4.下列关于过滤实验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
B.“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以防影响过滤速度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防止飞溅
5.粗盐提纯过程中三次使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   )
A.搅拌 过滤 搅拌 B.过滤 搅拌 搅拌
C.搅拌 引流 搅拌 D.搅拌 过滤 引流
6.20°C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C,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小于3克 B.等于3克
C.大于3克 D.大于等于3克
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很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后,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错误操作中的(  )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
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除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
8.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结晶水
D.将溶液的溶剂蒸发掉一些一定会析出晶体
9.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
10.小胡同学在完成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时,发现将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可以观察到(  )
A.有白色粉末析出 B.有蓝色晶体析出
C.溶液变为无色 D.溶液变为绿色
11.在制备硫酸铜晶体时,小金在50克的70℃热水(图甲)中,加入80克硫酸铜粉末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乙所示,后续过程如图丙、丁所示。
(1)请判断图乙 饱和溶液。(选填“是”或“不是”)
(2)图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图丙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丙到图丁的实验过程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的方法是 。
12.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用来得到纯净的盐(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上图有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   ,b   ;
(2)操作B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C中看到   时,停止加热。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C D C D B B
(1)是;(2)等于;(3)降温结晶。
烧杯;玻璃棒;过滤;引流;大量固体结晶析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