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读后探究课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AI赋能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读后探究课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AI赋能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读后探究课教学设计
——探祥子之“变”,析末路之“因”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跳读、对比分析等阅读方法,梳理祥子形象的变化轨迹,多角度探究其悲剧原因。(重点)
2.通过AI情境推演、文本细读、人物对比等教学手段,营造沉浸式、思辨性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批判地审视祥子堕落的原因,在对比中认同“人可以超越环境,选择向善”的积极价值观,增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判断力,汲取经典作品中的精神力量。(难点)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
师: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也是人学。”读完《骆驼祥子》,我们眼前浮现出这样一个身影:一个曾经善良要强的青年,却在社会的重压下步步沉沦,最终走向毁灭。相信对此大家心中都充满了复杂的感受,也产生了许多疑问。老师收集了大家的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学生自主质疑)
1.在故事开始,不论是车被抢了,还是被别人欺负了,祥子都能克服困难,继续拉车,为什么到了后面,祥子就成为一具行尸走肉了呢?(彭圣熙)
2.为什么老舍先生要写一个在苦难中挣扎又堕落的形象呢?(龙妙涵)
3.祥子如果不拉车去清华,是不是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了?(燕宇扬)
师:从这些问题里,老师能感受到大家的惋惜与深思。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循着祥子的人生轨迹,深入祥子的内心世界,看看这个曾经体面要强的青年,是怎样一步步被命运吞噬走向末路的。
二、探“变”析“因”。
【任务一】请结合阅读时做的圈点批注,梳理祥子的心路变化历程,并分析其背后原因。
1.出示学生绘制的祥子命运图、圈点批注读书笔记。
2.学生分享解说图示内容(三落、文本解读),并表达观点。
预设:
①第五章:祥子开始抢别人生意——经历了第一次买的车被乱兵抢走(军阀混战,社会动乱)
②第十三章:祥子有了认命的想法——经历了被孙侦探敲诈(特务横行,社会没有保障)
③第二十章:祥子生活习性大改,抽烟上瘾——经历了与虎妞的结合、虎妞难产去世(畸形婚姻、心理折磨、压迫,消解个人奋斗欲望)
④第二十三章:行尸走肉——经历了小福子的死(身边老马、小马、小福子、自己努力奋斗,都没有好的出路)
师:从同学们的批注中,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祥子一步步滑向深渊的轨迹。而且注意到了导致他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当时的社会背景。军阀混战,特务横行,社会动荡,像一张巨大的罗网,无论祥子怎么挣扎,都无法逃脱。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掠夺。(屏显祥子命运悲剧社会原因)
正所谓“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祥子这样的底层个体,究竟有没有可能抗争成功呢?老师也非常好奇,于是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尝试:我让AI基于原著和历史数据,对祥子重新站在人生路口做出不同选择,进行了一次命运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果重来一次,他的命运会不会不同?
3.利用AI赋能阅读。
①展示AI工具推演出的祥子不同选择依然走向末路的命运图谱。
明确:
师:即使祥子选择了另一条路,比如不去清华、远离虎妞、与小福子在一起,他依然可能会被另一种方式压迫毒打。这说明,祥子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偶然,而是整个洋车夫群体,乃至所有底层市民的普遍处境。是社会的结构性压迫,让个人的奋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对此,老舍先生也在书中几次忍不住发出感叹和议论,而这,恰恰是对祥子命运最深刻的解读。我们不妨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的声音。
②利用AI合成制作老舍说话(发出议论评价)。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二十三章)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二十四章)
明确:
师: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老舍先生对祥子深切的同情和对那个吃人社会的愤怒批判。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老舍为什么会站在社会角度去讲这个故事,讲祥子的堕落?
4.了解老舍。
师:老舍又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是少有的关注最底层劳动人民的作家,他对这一部分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群人的悲惨命运,让更多人唤醒了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良知和决心。
5.引导思考。
不知道大家在阅读时,是否也有这样的思考:祥子命运的悲剧,难道全部都是社会的错吗?他个人,就完全没有一点责任吗?他的性格里,有没有一些弱点,加速了他的堕落呢?
【任务二】请快速翻阅整本书,聚焦关于祥子的细节描写,分析其性格中存在哪些缺陷(可以于世界、于他人、于自己三个角度来思考)。
1.学生分享:可结合文本批注、影视作品解读分享。
预设:
①第二章:祥子一心拉车,不关心战争,两耳不闻窗外事——眼界狭隘、不关心环境。
②第八章:祥子不相信银行,认为是骗局——思想保守、不与时俱进。
③第八章:祥子拒绝高妈帮助——不懂变通、拒绝别人帮助。
④第十章:祥子内心独白:一肚子委屈无处诉说——单打独斗、缺少朋友。
⑤第十六章、第十二章:祥子不喜欢虎妞,但又看到虎妞带来的好处、依赖虎妞——自私软弱。
⑥第十九章:虎妞难产未请医生导致难产死亡——无知愚昧。
⑦第二十章:祥子看到小福子身后的重担选择逃避放弃——自私软弱。
明确:
于世界,他思想狭隘,封闭保守;
于他人,他拒绝合作、单打独斗;
于自己,则软弱妥协、自私要强。
师: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他的眼界更开阔一些,懂得变通和合作,内心能多一份坚韧,他的结局或许不至于如此彻底地走向末路。
师:分析到这里,我们会发现,社会的黑暗是吞噬祥子的巨大漩涡,但他性格中的局限,也确实成为将他推向深渊的另一双手。可是,这不禁也会引发我们新的思考:人,在黑暗的环境里,就注定只能堕落吗?你想起了谁?
三、叩问经典,洞见自我。
【任务三】面对黑暗环境,人是否只能走向堕落?你能想到哪些人物?
生①:老王。老王和祥子,都是旧北京城的底层劳动者,都贫苦、孤苦无依。老王甚至身体残疾,处境比早期的祥子更艰难。但是,老王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保持着内心的善良与朴实。他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自己生命垂危时,还拖着病体给杨绛一家送去“好香油”和“大鸡蛋”。
师:这就是我们带着思考去阅读经典的意义。祥子虽然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但他的形象却深刻地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从祥子的悲剧里痛恨那个黑暗的社会;可老王告诉我们,物质的贫困并不必然导致精神的堕落。善良可以是一种超越环境的人格选择。
生②:毛泽东,出身湖南韶山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所处的时代,中国正陷入军阀混战、列强欺侮、民生凋敝的至暗时刻。底层人民的苦难,比祥子的处境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没有像祥子一样,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于一辆车上,而是选择读书与思考,与同道者同行,将个人的出路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出路紧紧捆绑在一起。
师:祥子被黑暗的社会压垮了。而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则立志要改造这个黑暗的社会。他们从思考者变成了行动者,将个人的命运融入时代的洪流,为创造一个不再产生“祥子”的新世界而奋斗。
师:所以,我们会发现,环境的黑暗,或许能决定一个人的境遇,但永远无法决定一个人选择如何回应境遇。
(ppt屏显)
祥子选择了被环境同化,最终沉沦;
老王选择了善良,最终精神永存;
毛泽东选择了奋进抗争,最终开启历史新篇章。
我们选择 ,最终 。
结语:这也正是我们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意义所在,不仅要读出对祥子的深切同情,更要能读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老师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不仅能在逆境中守住善良的本色,更能用行动去照亮甚至改变身处的世界。
【作业与拓展】
阅读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感受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在时代变革中,面对贫困与苦难时所表现出的不屈奋斗、精神追求与人格尊严,思考其超越环境的精神力量,并撰写200字左右的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