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2022年版新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的重要一环。上一课学习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本课承接前文,讲述东晋的建立、南朝政权的更迭,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后续课程将学习北方的民族交融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政权分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漫长进程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了解三国鼎立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对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特点有初步认识,但空间概念和经济发展理解尚浅。
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故事、文物、地图兴趣浓厚,但理解“门阀政治”、“经济开发”等抽象概念较难。
教学对策:通过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情景模拟和史料分析,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
四、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理解社会安定、劳动力、技术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时空观念 能在地图上标出东晋南朝都城建康及江南开发的主要区域,梳理政权更迭的时间线索。
史料实证 通过对比《史记》与《宋书》对江南的不同描述,实证江南地区的巨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历史解释 能多角度解释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及其对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家国情怀 认识到江南开发是南北方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感受祖逖等历史人物的家国担当。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难点:理解“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特点及其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5分钟)
1. 展示材料:呈现南京六朝博物馆大厅条幅的图片(展示建都于南京的六个王朝)。
2. 对比史料:
出示《史记》中描述江南的史料:“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出示《宋书》中的史料:“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3. 提出问题:同是江南地区,为何在两本史书中的描述有天壤之别?是什么促成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4. 设计意图:通过文物情境和矛盾史料,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构建知识体系(30分钟)
环节一:衣冠南渡——东晋的兴亡
1. 情境创设:展示《东晋形势图》及司马睿画像。
2. 问题链探究:
问题1:东晋是如何建立的?(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时间、人物、都城)
问题2:结合材料“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东晋政权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门阀政治——皇权与世家大族共治天下)
问题3:观看“闻鸡起舞”动画,谈谈祖逖北伐为何未能成功?(引导学生分析:朝廷掣肘、内部消耗,感受历史人物的悲情与壮志)
3.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典故和史料,帮助学生理解东晋政治的特殊性,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环节二:治乱兴衰——南朝的政治
1. 情境任务:制作“南朝政权更迭卡”。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朝代 建立者 存在时间 都城
宋 刘裕 420-479年 建康
齐 萧道成 479-502年 建康
梁 萧衍 502-557年 建康
陈 陈霸先 557-589年 建康
1. 材料分析:出示梁武帝时期“都下佛寺五百余所”及“侯景之乱”后“千里绝烟”的史料。
讨论:南朝为何在南北对比中逐渐处于劣势?(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2.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卡片将抽象的更替具体化,通过史料分析南朝衰落的原因,强化论从史出的意识。
环节三:南北携手——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重点)
1. 情境创设:探秘“六朝博物馆”
展区一:“六朝食单”:展示六朝时期丰富的菜品菜单(荔枝、莼羹、糟鱼等)。
问题:对比西汉的“饭稻羹鱼”,这份菜单说明了什么?(农业、商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展区二:“六朝青瓷”:展示青瓷鸡首壶、莲花尊等文物图片。
问题:从用途、做工、审美角度,归纳六朝青瓷的特点。(工艺进步、兼具实用与审美,渗透佛教文化)
2. 合作探究:江南开发的原因
学生分组,分析材料,探究原因:
材料 结论
“区域之内,晏如也。”——《宋书》 社会环境安定
“晋氏流迁,人口多达九十万。”——谭其骧 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与技术
“可督令熯地。”——《晋书·食货志》 统治者重视农业
“江南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 自然条件优越
1. 设计意图:以博物馆研学为情境,通过实物史料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直观感受江南经济的发展,并多角度分析其原因,突破重点。
(三)贯通古今·提升家国情怀(5分钟)
1. 展示材料:程民生的研究——“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2. 思考交流: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从祖逖北伐和北人南迁的故事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团结协作)
3.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引导学生认识江南开发的历史意义,感悟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七、板书设计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317-420年)
1. 建立:司马睿、建康
2. 政治:“王与马,共天下”——门阀政治
3. 北伐:祖逖——壮志未酬
二、南朝的政治(420-589年)
1. 更替:宋→齐→梁→陈(都城建康)
2. 特点:武将篡权、更迭频繁
3. 衰落:侯景之乱,优势丧失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原因:
北人南迁(劳动力、技术)
社会安定
统治者重视
自然条件优越
2. 表现:
农业:垦荒、水利、技术进步
手工业:青瓷、织布、冶铸
商业:建康繁荣
3.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
八、教学反思
1. 情境化教学:本课以“六朝博物馆”为总情境,通过文物、菜单等实物史料,将抽象的历史具象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史料实证:大量运用《史记》《宋书》等对比史料,引导学生论从史出,较好地培养了史料实证素养。
3. 难点突破:对于“门阀政治”这一难点,采用“王与马,共天下”的经典材料进行解读,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
4. 待改进之处:在分析江南开发原因时,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补充更多关于士族生活或具体农业技术的细节,以满足其求知欲。
教学资源拓展:
课件:可参考中的“六朝食单”与“六朝用器”图片制作精美PPT。
视频:可搜寻《中国通史》中有关六朝青瓷、江南水利等相关纪录片片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