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农 业第1课时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练基础知识点1 农业及其主要部门新考法 地理实践某学校八年级在“五一”期间组织了一系列的研学活动,内容有挖竹笋、修剪苗木、观候鸟、看星星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研学活动中,属于农业活动的有 ( )①挖竹笋 ②修剪苗木 ③观候鸟 ④看星星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研学活动中的农业活动属于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知识点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新考法传统文化民间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火花。“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的“山”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山被尊称为“中华祖脉”。据此完成3——5题。3依据谚语中展现的农耕景象推断,这里的“山”是指 ( )A.天山 B.昆仑山 C.秦岭 D.南岭4“山北”黄牛下地耕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 B.青稞 C.花生 D.小麦5属于“山南”地区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A.以水田为主 B.作物一年一熟C.以畜牧业为主 D.盛产苹果、甜菜6[教材图片]下图为中国农业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西部牧区主要以 (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东部农区主要以 (农业生产部门)为主。(2)东部农区中,甲、乙、丙三地发展农业共同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3)位于西部地区的甘肃省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利用 (水源),在绿洲地区发展 (农业)。练提升新考法传统文化(山东潍坊中考改编)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2025年的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之说。下图示意小满节气。据此完成7——8题。7小满时节,我国“江河渐满”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8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小满》诗句中“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描述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菏泽中考)耕地的数量、质量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支撑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图为某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优势度(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关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区雨热同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B.乙产区地形平坦,以种植水稻为主C.丙产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少D.耕地优势度南高北低,东高西低10 丁产区中,珠江三角洲耕地优势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快,城镇和工业用地多B.平原面积狭小,地表崎岖不平C.耕作不合理,耕地质量下降较快D.位于南部沿海,台风灾害多发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牲畜的主要饲料之一,适宜生长在海拔1000——1800米地区,在干旱、易涝、土壤贫瘠的地区都能旱涝保收,被称为“作物中的骆驼”。但高粱与大米、玉米相比,在单产量、口感方面差了一些。下表为某年山西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部分地理信息,读表完成11—12题。省级 行政区 高粱种植面积(万亩) 平均海拔(米) 省级行政区面积 (万平方千米) 特色美食甲 142.3 1000 15.67 刀削面乙 206.17 221 18.74 白肉血肠丙 184.35 1000 118.3 烤全羊丁 168.9 1100 17.62 酸汤鸡11 表中甲、乙、丙、丁四省分别是 ( )A.贵州省、吉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B.山西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C.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贵州省、吉林省D.吉林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12 丙省种植高粱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海拔高度适宜B.高粱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之一C.高粱适应性强D.高粱的单产量高于大米和玉米13 (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正在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材料二 下图示意中国高标准农田分布。(1)国家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我国高标准农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西北区高标准农田呈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 ,宁夏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3)东北区主要位于 (地形区),土地资源主要利用类型为 ,主要糖料作物是 。(4)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东南区相同的粮食作物是 ,这些地区所属的干湿地区是 。(5)新考法开放设问有人建议在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建设更多的高标准农田,你是否赞同 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农 业答案第1课时 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1. A解析:根据农业的含义,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产品的产业,可知①②属于农业活动。2. C解析:挖竹笋、修剪苗木等农业活动都和林业有关。3. C解析:由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可知,山北是旱地,山南是水田,该山脉是秦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耕地多旱地,以南多水田。4. D解析: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多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花生是油料作物,不是粮食作物。5. A解析: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盛产油菜、甘蔗等,不适合苹果、甜菜等温带作物生长。归纳我国种植业的东西差异分布地区 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东部 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者一年两熟 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甜菜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水田 一年两熟或者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西部 西北内陆地区(绿洲、平原和河谷地区) 旱地 一年一熟 棉花、瓜果、甜菜6.(1)畜牧业 种植业(2)雨热同期(3)高山冰雪融水 灌溉农业7. C解析:由材料可知,小满节气出现的时间为5月21日前后。5月份,我国华南地区雨季已经开始,受降水影响,河流流量增大,“江河渐满”。华北、东北地区的雨季出现在7、8月份,5月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西北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最大流量出现在7月。由此可知,小满时节“江河渐满”不会出现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8. B解析:“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意思是小满时节,百花渐落,唯有麦苗茁壮成长,未成熟但已饱满的麦子在风中微摆。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三江平原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小麦为春小麦,5月份还未到灌浆时节。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小麦为冬小麦,5月份为小麦灌浆时节。9. C解析:读图可知,甲产区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以种植春小麦为主;乙产区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以种植冬小麦为主;丙产区为四川盆地,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总体看来,我国耕地优势度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10. A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城镇和工业用地多,因此耕地优势度低。11. B 解析:甲平均海拔1000米,种植面积142.3万亩,特色美食是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省特色美食,所以甲是山西省;乙平均海拔221米,种植面积206.17万亩,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吉林省大部分位于东北平原,海拔较低,所以乙是吉林省;丙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面积较大且烤全羊是其特色美食,所以丙是内蒙古自治区;丁平均海拔1100米,种植面积168.9万亩,特色美食是酸汤鸡,酸汤鸡是贵州省特色美食,所以丁是贵州省。12.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高粱有许多优点,如适应性强,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之一,适宜的海拔范围是1000—1800米(丙省的平均海拔为1000米,适宜种植高粱);但高粱的单产量和口感不如大米和玉米,不利于其种植推广。13.(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分布相对集中,西部地区分布相对较少(2)水源 一年一熟(3)东北平原 耕地 甜菜(4)水稻 湿润区(5)赞同。理由: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灌溉系统改善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这有助于缓解粮食安全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或不赞同。理由: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建设高标准农田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甚至引发环境问题。同时,大规模的农田开发还可能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