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人教八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练基础
知识点1 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是受台风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台风灾害强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台风灾害强度中心区、高强度区主要分布在 ( )
A.地势第一级阶梯 B.地势第二级阶梯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北内陆地区
2台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是 ()
①缓解旱情 ②缓解酷暑
③破坏庄稼 ④引发洪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2 除害兴利并举
(河北秦皇岛期末)塞罕坝在荒漠沙地上的万顷林海,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读图完成3—5题。
3 根据气候和沙源地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河北省沙尘天气最不容易发生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 塞罕坝夏季气候凉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球运动
5 塞罕坝林场发挥的效益有 ( )
①可发展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
②林场耕地类型由旱地转为水田
③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
④大量砍伐林场林木,提高收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识点3 自救互救
62024年10月10日是第15个全国自救互救日,自救互救是防灾避险中的重要一环,是每个人都应该知晓并掌握的知识技能。下列自然灾害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
A.被洪水围困时,应身负重物,避免被洪水冲走
B.地震发生时,应迅速乘坐电梯撤离
C.台风暴雨天气时,到室外广告牌或大树下躲避
D.应对寒潮,应加强预报预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受其影响造成的损失
7 2024年6月20日,黄山市多地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多处房屋垮塌,受损严重。遇到滑坡时,正确的做法有 ( )
①优先抢救财物
②迅速避让和撤离
③及时报警求救
④往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练提升
(山东临沂中考改编)2024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旱灾、风雹和地震灾害为主,台风、冷冻和沙尘暴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下图为中国主
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自然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
A.洪涝 B.干旱 C.风雹 D.地震
9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
A.青藏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0 我国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部平原 D.青藏地区
新情境热点素材2025年1月21日,中国台湾省台南市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台湾全岛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据此完成11——12题。11 地震发生时,若不能及时撤离,我们可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 针对地震多发的状况,台湾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加强地震监测预报
②加固改造建筑物
③鼓励外出打工
④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练素养
13 (综合思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1,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其地形类型以山地、盆地和 为主,地表坡度较 (大/小)。
(2)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大多分布在年降水量 毫米以上的 (季风区/非季风区)内。结合图2,甲地气候特征为 ,由此判断甲地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季节是 。
(3)滑坡、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小提示 总结题目(1)、(2)作答即可。
(4)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使地表 减少,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
(5)当自然灾害来临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避灾,请你在图中画出逃生方向。
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1. C解析:读图可知,台风灾害强度中心区、高强度区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东南沿海地区。
2. D 解析:我国是受台风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和风暴潮摧毁建筑物,引发洪灾,损坏田园,③④正确;缓解旱情和酷暑是台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
有利影响,①②错误。
3. B解析:影响河北省的沙源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河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夏季盛行由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沙尘天气最不容易发生。
4. A解析:塞罕坝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较低,地形是影响其夏季气温的主要因素,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无关。
5. A解析:塞罕坝林场可发展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可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①③正确;该地水资源缺乏,林场耕地类型不能由旱地转为水田,②错误;大量砍伐林场林木,不利于维护生态环境,④错误。
6. D解析:被洪水围困时,应往高处躲避,身负重物易被洪水淹没;地震发生时,不能乘坐电梯撤离,这样很容易被困在电梯里面,或是因剧烈下降造成伤害;台风暴雨天气时,躲在广告牌或大树下,可能会被掉落的物体砸伤;应对寒潮,应加强预报预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受其影响造成的损失。
7. D解析:遭遇滑坡时,正确的做法是迅速避让和撤离,应往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生,尽快离开滑坡区域,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报警求救,②③④正确;优先抢救财物是错误的做法,在遭遇灾害时应该优先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而不是为了财物冒险。
8. D解析:洪涝、旱灾和风雹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
9. C解析:读图可知,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归纳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发生时间及成因
气象灾害 旱灾 洪涝 台风 寒潮
分布地区 分布广泛,集中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多发 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 除青藏、云贵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发生时间 不同季节交替出现 夏秋季节多发 秋末、冬季、初春
形成原因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大气涡旋 源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入侵
10. C解析:读图可知,东部平原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同时,这里地势较为低平,河流众多,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11. B解析:地震发生时,若不能及时撤离,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选择在坚固的物体下躲避、选择有承重墙的墙角躲避,有利于保护自己。找衣柜躲避和从高楼往下跳是错误的做法。
12. D解析:针对地震多发的状况,台湾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加固改造建筑物,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鼓励外出打工不是针对地震多发的状况采取的措施。
13.(1)二 高原 大
(2)400 季风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
(3)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土质疏松等。
(4)植被
(5)图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拓展 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地质灾害 主要分布区 成因
滑坡、 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集中 多山、坡陡,相对高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震 分布范围广,台湾、西南、西北多发 地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