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培优】专项03 判断题-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真题培优精练苏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真题培优】专项03 判断题-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真题培优精练苏教版(2024)(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真题培优精练苏教版(2024)专项03 判断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4-25·三上·河南新乡·期中)2 8÷5的商是50多, 里最小能填6。( )
2.(24-25·三上·江苏盐城·期中)一棵30厘米的树苗,生长4周后高度大约是原来的3倍。那么4周后这棵树苗高360厘米。( )
3.(24-25·三上·江苏盐城·期中)1千克的铁比1000克的棉花重。( )
4.(24-25·三上·山西临汾·期中)1个鸡蛋重50克,4个鸡蛋重2千克。( )
5.(24-25·三上·贵州毕节·期中)140的5倍也是5个140相加。( )
6.(24-25·三上·广西防城港·期中)红花有8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黄花有10朵。( )
7.(24-25·三上·湖南邵阳·期中)每台电饭煲359元,妈妈想买3台,她带1000元去买就行了。( )
8.(24-25·三上·湖南·期中)小明的体重是40千克,比小红轻2千克,小红重38千克。( )
9.(24-25·三上·四川达州·期中)一个两位数乘8所得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10.(24-25·三上·四川眉山·期中)705×3的积中间没有0。( )
11.(24-25·三上·山东滨州·期中)平移不会改变物体的大小、形状、质量。( )
12.(24-25·三上·湖南邵阳·期中)一个长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和是2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56厘米。( )
13.(24-25·三上·山东德州·期中)一个两位数除以8,商是两位数,则商最大是12。( )
14.(24-25·三上·山东济宁·期中)小红上午8:00到校,11:20放学,在校时间是3小时20分。( )
15.(24-25·三上·山东滨州·期中)一个挂钟钟摆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16.(24-25·三上·河南驻马店·期中)2023年某乡村小学共植树270棵,是2024年的3倍,2024年植树80棵。( )
17.(24-25·三上·河南周口·期中)57÷4的商是14,余数是1。( )
18.(24-25·三上·河南信阳·期中)早晨爸爸6:10起床,妈妈6:15起床,妈妈比爸爸早起5分钟。( )
19.(24-25·三上·河南周口·期中)计算48÷4时,可以按40÷4=10,8÷4=2,10÷2=5的方法计算。( )
20.(24-25·三上·湖南常德·期中)5000千克棉花比5吨沙轻。( )
21.(24-25·三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小明4次跳绳总成绩为500下,小东3次跳绳总成绩为390下,则小明平均每次的跳绳成绩好。( )
22.(24-25·三上·山东济南·期中)980÷7商的末尾一定有0。( )
23.(24-25·三上·河南南阳·期中)时针指在3和4之间,分针指向2,此时是3:02。( )
24.(24-25·三上·湖南岳阳·期中)钟面上,10:50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0。( )
25.(24-25·三上·河北廊坊·期中)秒针从钟面上的数字“2”走到“6”,经过了4秒。( )
26.(24-25·三上·湖南长沙·期中)学校8:10上课,王平7:45到校,离上课还有25分钟。( )
27.(24-25·三上·广东梅州·期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 )
28.(24-25·三上·广东肇庆·期中)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29.(24-25·三上·广东惠州·期中)轩轩的体重是23千克,妈妈的体重是轩轩的2倍多8千克,妈妈的体重是38千克。( )
30.(24-25·三上·山东泰安·期中)平移和旋转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
31.(24-25·三上·山东·期中)一个物体旋转和平移时形状都发生了变化。( )
32.(24-25·三上·山东青岛·期中)84里面最多有17个5。( )
33.(24-25·三上·甘肃张掖·期中)要使7×(□+4)=63,□里应该填5。( )
34.(23-24·三上·陕西延安·期中)因为500>5,所以500米>5千米。( )
35.(23-24·三上·贵州毕节·期中)计量一本数学书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
36.(23-24·三上·山东青岛·期中)小朋友荡秋千现象中,秋千的运动是做平移运动。( )
37.(23-24·三上·河南漯河·期中)飞机下午2:30起飞,下午3:10降落,飞机飞行了40分钟。( )
38.(23-24·三上·河南洛阳·期中)61千克>6030克>6300克>6003克。( )
39.(22-23二年级上·浙江杭州·期末)分针从1走到5,走了25分钟。( )
40.(23-24·三上·江西九江·期中)钟面上分针从2走到5,经过了3小时。( )
41.(23-24·三上·江西九江·期中)大象的体重大约是2900千克,可以说这头大象约重3吨。( )
42.(23-24·三上·河北唐山·期中)1吨钢材比1000千克木头要重。( )
43.(23-24·三上·河南周口·期中)分针转一圈,时针转1大格,秒针转1小格。( )
44.(23-24·三上·湖北孝感·期中)钟面上秒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2”经过5秒。( )
45.(23-24·三上·山东烟台·期中)时针从2开始走到4,走了2个大格,那么走了10分钟。( )
46.(23-24·三上·山东潍坊·期中)钟面上的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8,经过了6秒。( )
47.(23-24·三上·湖南娄底·期中)三年级数学课本大约厚6毫米。( )
48.(23-24·三上·甘肃白银·期中)。( )
49.(23-24·三上·湖南怀化·期中)丽丽每天晚上9:00睡觉,第二天早上7:00起床,共睡9个小时。( )
50.(23-24·三上·湖南怀化·期中)5000米+7000米=12千米。( )
51.(23-24·三上·湖南永州·期中)2千克比1千米大。( )
52.(23-24·三上·湖南张家界·期中)当分针和时针重叠时,时间一定是12时整。( )
53.(23-24·三上·山东济宁·期中)一架客机每小时大约飞行850千米。( )
54.(23-24·三上·山东青岛·期中)摩天轮的运动是平移运动。( )
55.(23-24·三上·山东泰安·期中)教室里开门、关门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 )
56.(23-24·三上·山东滨州·期中)时针和分针的转动属于平移现象。( )
57.(23-24·三上·河南南阳·期中)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两圈。( )
58.(23-24·三上·河南周口·期中)比1米短10厘米是9分米。( )
59.(23-24·三上·贵州黔南·期中)数学课本的厚约是15厘米。( )
60.(21-22·三上·河北张家口·期中)动动身高140米。( )
61.(23-24·三上·河北唐山·期中)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厘米。( )
62.(23-24·三上·湖北十堰·期中)冰冰的身高大约有12米。( )
63.(23-24·三上·湖北随州·期中)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这样的猪重1吨。( )
64.(23-24·三上·广东东莞·期中)秒针走60小格,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 )
65.(23-24·三上·广东珠海·期中)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相邻下一个数字,经过时间是5分钟。( )
66.(23-24·三上·广东东莞·期中)一支粉笔长80毫米。( )
67.(23-24·三上·吉林长春·期中)5个600相加的和等于600的5倍。( )
68.(23-24·三上·吉林长春·期中)400×9的积的最高位是千位。( )
69.(22-23·三上·河南驻马店·期中)一座大楼有四层,这座楼的高度大约是12分米。( )
70.(22-23·三上·河南驻马店·期中)把1分米长的细铜丝平均分成10段,每段的长是1毫米。( )
71.(22-23·三上·河南驻马店·期中)我们在写作业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保持30毫米比较好。( )
72.(22-23·三上·河南三门峡·期中)在3千米、30千米、3000米中,最长的是3000米。( )
73.(22-23·三上·山东淄博·期中)转动的物体只能有旋转现象不会有平移现象。( )
74.(22-23·三上·山东菏泽·期中)小芳周六下午1:30~3:20在科技馆参观,她参观了1小时50分钟。( )
75.(22-23·三上·湖北孝感·期中)一架客机本应该10:25到达,现在晚点15分钟,10:10能到达。( )
76.(22-23·三上·湖南常德·期中)1毫米=10厘米。( )
77.(22-23·三上·甘肃庆阳·期中)小红每天晚上洗完澡睡觉,她8:25开始洗澡,到9:10睡觉,她洗澡一共用了35分钟。( )
78.(22-23·三上·陕西商洛·期中)若△×5=200,则6个△的和是240。( )
79.(22-23·三上·陕西榆林·期中)一栋8层的楼房,高约是24米。( )
80.(22-23·三上·河南南阳·期中)淅川到南阳的距离是115米。( )
81.(22-23·三上·河北保定·期中)把2分米的彩线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5毫米。( )
82.(22-23·三上·江苏苏州·期中)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平移。( )
83.(22-23·三上·江西赣州·期中)所有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理由:
84.(22-23·三上·陕西西安·期中)800×5的积有3个0。( )
85.(22-23·三上·山东济宁·期中)火车上午9: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上午11:50到达上海,火车共走了2小时45分。( )
86.(23-24·三上·山东·期中)电梯的运动是旋转现象,秋千的运动也是旋转现象。( )
87.(23-24·三上·辽宁·期中)一个三位数乘8,积是三位数。( )
88.(23-24·三上·辽宁·期中)30的3倍,可以理解成3个30是多少。( )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真题培优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分析】先根据商的范围确定被除数的范围,再据此判断方框内最小能填的数。根据“被除数=商×除数”,因为商是50多,所以商最小是51时,被除数为51×5=255;当商是59时,被除数为59×5=295。所以2□8应在255到295之间。已知被除数是2□8,要使其在255到295之间,方框里可以填5、6、7、8、9,其中最小的是5,并非6,所以该说法错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2 8÷5的商是50多, 里最小能填5。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由题意得,一棵30厘米的树苗,生长4周后高度大约是原来的3倍,直接用30乘3即可算出4周后这棵树苗高多少厘米。
【解析】30×3=90(厘米),即4周后这棵树苗高90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
【分析】1千克=1000克,据此统一单位后再进行比较。
【解析】1千克=1000克,因此1千克的铁和1000克的棉花重量相等。题干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
【分析】先计算4个鸡蛋的总重量,再与2千克进行比较。注意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
【解析】4个鸡蛋的总重量为:50×4=200(克)。
2千克=2000克,200克≠2000克,因此4个鸡蛋重2千克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而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因此,140的5倍和5个140相加都可以表示为140×5,结果相等。
【解析】140的5倍列式为:140×5=700;
5个140相加列式为:140+140+140+140+140=140×5=700。
故答案为:√
6.×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黄花的朵数=红花的朵数×倍数,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黄花的朵数:8×2=16(朵)
红花有8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黄花有16朵,因此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7.×
【分析】用每台电饭煲的价格乘3,求出买3台的总花费,再与1000元进行比较即可。
【解析】359×3=1077(元)
1077>1000
所以每台电饭煲359元,妈妈想买3台,她带1000元不够,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8.×
【分析】小明的体重比小红轻2千克,用小明的体重加上2千克,求出小红体重。
【解析】40+2=42(千克)
所以小红重42千克,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9.×
【分析】如果这个数是最小的两位数10,与8的乘积是10×8=80,积是两位数;如果这个数是最大的两位数99,与8的乘积是99×8=792,积是三位数;说明一个两位数乘8所得的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不可能是四位数。据此解答。
【解析】10×8=80
99×8=792
所以,一个两位数乘8所得的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不可能是四位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0.√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计算出705×3的结果,据此判断积中间有没有0即可。
【解析】705×3=2115
705×3的积中间没有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1.√
【分析】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各个部分保持不变,所以物体的大小不会改变。例如,一个正方形在平移前后,它的边长始终保持一样,所以大小不变。
由于平移只是位置的改变,物体的几何形状不会因为平移而发生扭曲、变形等情况。比如一个三角形在平移后,它的三个角的大小和三条边的关系都不会改变,依然是原来的形状。
平移是一种位置变化,不会涉及到物体内部物质的增减或者结构的改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也不会改变。例如,一个实心的铁块在平移前后,质量不变。
【解析】“平移不会改变物体的大小、形状、质量”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2.√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个长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和是28厘米,即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是28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个长方形的周长=28×2,计算出结果即可判断。
【解析】28×2=56(厘米)
则一个长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和是2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56厘米。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3.√
【分析】根据已知数据,采用假设法判断,如果商最大不是12,用比12大的数13试算一下,从而进行判断。
【解析】根据分析计算如下:
8×13=104
103是三位数。
由此可以推断,一个两位数除以8,商是两位数,则商最大是12。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4.√
【分析】用中午放学时间减去上午到校时间,即可求出在校时间,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11:20-8:00=3小时20分钟
所以小红上午8:00到校,11:20放学,在校时间是3小时20分,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5.√
【分析】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钟摆的运动是钟摆绕钟上的一个轴来回摆动,是钟摆绕轴运动一定的角度,属于旋转现象,据此解答。
【解析】一个挂钟钟摆的运动是旋转现象。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用2023年植树的棵数除以3,即可求出2024年植树的棵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270÷3=90(棵)
2023年某乡村小学共植树270棵,是2024年的3倍,2024年植树90棵。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第一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计算出57÷4的结果,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57÷4=14……1
57÷4的商是14,余数是1。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根据题意,用妈妈起床的时间减去爸爸起床的时间,即可求出妈妈比爸爸晚起几分钟;据此解答。
【解析】6:15-6:10=5(分钟)
早晨爸爸6:10起床,妈妈6:15起床,妈妈比爸爸晚起5分钟,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整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如下: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相当于先将十位上的4看作40去除以4,再将个位上的8看作8去除以4,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即可;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
40÷4=10
8÷4=2
10+2=12
所以计算48÷4时,可以按40÷4=10,8÷4=2,10+2=12的方法计算,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1吨=1000千克,将5000千克的单位换成吨,去掉5000的3个0即可,再与5吨进行比较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5000千克=5吨
所以5000千克棉花和5吨沙一样重,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
【分析】用跳绳的总个数除以对应的次数,即可求出平均每次的跳绳个数;分别代入数据求出小明和小东平均每次的跳绳个数,再比较。
【解析】(下)
(下)
130>125
所以小东平均每次的跳绳成绩好,原题表达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多位数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除,就在这一位上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并在余数右边一位落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的数,再继续除即可,据此计算出商,即可解答。
【解析】980÷7=140
980÷7商的末尾一定有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3.×
【分析】时间的读法: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分针指着数字几,就表示几个5分,据此解答。
【解析】时针指在3和4之间,应该是3时多,分针指向2,2×5=10,此时应该是3:1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
【分析】钟面上,时针经过几,就表示几时多,分针从12走到指向的位置,共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据此解答。
【解析】钟面上,10:50时,分针指向10,时针指向10与11之间。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5.×
【分析】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为1秒,走1大格为5秒,先用6减去2计算出经过的大格数,再乘5计算出经过的秒数;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
6-2=4(大格)
4×5=20(秒)
所以秒针从钟面上的数字“2”走到“6”,经过了20秒,而不是4秒,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6.√
【分析】根据题意,用学校上课时间-王平到校时间,即可求得离上课还有几分钟。
【解析】8:10-7:45=25(分钟)
所以,学校8:10上课,王平7:45到校,离上课还有25分钟,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7.×
【分析】如图:
所示的长方体长和宽相等,从不同角度看,从左面和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这句话错误,如果长方体的证明和侧面大小相等时,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一样。
故答案为:×
28.×
【分析】已学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由此可知并不是所有的长度单位间进率都是10。已学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1吨=1000千克,1千米=1000克,这3个质量单位应是相邻的质量单位间进率是1000,据此来解答。
【解析】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不完全正确。
故答案为:×
29.×
【分析】轩轩的体重已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这个数×几,给23乘2,求出积再加8即为妈妈的体重,据此解答。
【解析】23×2+8
=46+8
=54(千克)
轩轩的体重是23千克,妈妈的体重是轩轩的2倍多8千克,妈妈的体重是54千克,所以原题干说法不对。
故答案为:×
30.×
【分析】平移时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但改变了方向,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1.×
【分析】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围绕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过程,称为旋转。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条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平移。旋转和平移的特征都是:物体或图形旋转和平移后,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解析】因为旋转和平移只改变的是物体的位置,它的形状不变,所以,一个物体旋转和平移时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这句话不正确。
故答案为:×
32.×
【分析】根据“包含”除法的意义,求84里面包含多少5,用除法求出84里面包含多少个5,然后与17进行比较,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84÷5=16……4
所以84里最多有16个5。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3.√
【分析】根据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已知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4加几的和,积是63,那么用63除以7得出另一个因数,再减去4即可解答。
【解析】63÷7-4
=9-4
=5
要使7×(□+4)=63,□里应该填5。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4.×
【分析】根据1千米=1000米,先把5千米化成米数,然后与500米比较大小;据此得解。
【解析】5千米=5000米
500米<5000米
所以500米<5千米。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35.√
【分析】1克的重量大约相当于1立方厘米水在室温中的重量,在生活中1枚2分硬币、1粒花生米、2颗黄豆的重量是1克;1千克的重量大约相当于1立方分米水在室温中的重量,在生活中,1袋食盐的重量是500克,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所以计量一本数学书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计量一本数学书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6.×
【分析】平移运动是物体沿着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运动是物体运动时,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的距离不变的运动,称为绕这个点的转动,这个点称为物体的转动中心。荡秋千是绕着秋千绳子固定的那个点进行运动,是一种旋转运动。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小朋友荡秋千现象中,秋千的运动是做平移运动的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
37.√
【分析】要求飞行的时间,也就是求中间经过的时间,就用降落的时刻减去起飞的时刻,然后与40分钟比较即可。
【解析】3:10-2:30=40(分钟)
飞机飞行了40分钟,所以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8.×
【分析】根据1千克=1000克,先把这些名数都化成单位相同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
【解析】61千克=61000克
因为61000克>6300克>6030克>6003克,
所以61千克>6300克>6030克>6003克,故原题排列错误。
故答案为:×
39.×
【分析】根据对时间的认识可知,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分针从1走到5共走了4格,由此计算判断即可。
【解析】4×5=20(分)
分针从1走到5,走了20分钟。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0.×
【分析】根据钟面上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钟面上分针从2走到5,经过了3大格,就是15分钟,据此解答。
【解析】(分钟)
钟面上分针从2走到5,经过了15分钟。
故答案为:×
41.√
【分析】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3000千克=3吨,2900千克可以说大约重3000千克,也就是3吨,据此解答。
【解析】大象的体重大约是2900千克,可以说这头大象约重3吨。
故答案为:√
42.×
【分析】在比较质量时,与物体的种类、体积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比较质量的大小时,如果单位名称相同,可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如果单位名称不同,则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又因为1吨=1000千克,据此作答。
【解析】根据上述分析可得:1吨=1000千克,所以1吨钢材和1000千克木头的质量相同,即同样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3.×
【分析】根据钟表的认识,分针转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1小格是1秒,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分针转一圈,是1小时;时针转1大格,是1小时;秒针转3600小格,是1小时;即分针转一圈,时针转1大格,秒针转3600小格。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4.√
【分析】根据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从1走到2共有2-1=1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1×5=5个小格,是5秒,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钟面上秒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2”经过5秒。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5.×
【分析】钟面上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大格,每大格又分5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时针从2走到4走了2个大格,也就是2小时;据此判断。
【解析】(4-2)×1
=2×1
=2(小时)
时针从2开始走到4,走了2个大格,那么走了2小时,所以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6.×
【分析】在钟面上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8,走了6个大格,每个大格是5秒,用6乘5,即可求出经过了多少秒。
【解析】5×6=30(秒)
钟面上的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8,经过了30秒。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7.√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三年级数学课本的厚度应用“毫米”作单位;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据分析可知:
三年级数学课本大约厚6毫米,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48.√
【分析】根据题意,4个70相加,根据相同加数的和可以写成乘法计算,所以可以写成70×4,再进行计算,据此解答。
【解析】
题干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49.×
【分析】将丽丽的睡眠时间分成两个时间段计算,一个是从晚上9:00到晚上12:00,一个是从凌晨0:00到早上7:00。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分别求出两个时间段的睡眠时间,再相加求和。
【解析】12:00-9:00=3(小时)
7:00-0:00=7(小时)
3+7=10(小时)
丽丽共睡了10小时。
故答案为:×
50.√
【分析】1千米=1000米,据此将5000米和7000米换算成千米,再进行计算。
【解析】5000米+7000米=5千米+7千米=12千米。
故答案为:√
51.×
【分析】千米是长度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长度单位与质量单位不能比较,依此判断。
【解析】2千克与1千米不能比较大小。
故答案为:×
52.×
【分析】根据对钟面的认识可知,钟面上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而分针在走这一圈的过程中,肯定会与时针出现重合的情况。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知,当分针和时针重叠时,时间不一定是12时整,也可能是别的时间,当时针指向数字12,分针与时针重合时,才是12时整。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3.√
【分析】根据常识,客机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每小时的速度一般是以千米为计量单位的,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客机每小时大约飞行850千米,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4.×
【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旋转是指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根据旋转定义知道摩天轮的运动是旋转运动,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摩天轮的运动是旋转运动。
故答案为:×
55.×
【分析】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旋转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我们学校教室里开门、关门的运动方式属于旋转。
【解析】教室里开门、关门的运动方式属于旋转。
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是考查平移与旋转的概念,需要熟练掌握,注意区分。
56.×
【分析】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旋转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时针和分针的转动属于旋转现象。
【解析】根据平移、旋转的意义可知: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原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57.×
【分析】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即1小时。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即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一圈。据此判断。
【解析】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58.√
【分析】1米=100厘米,再减去10厘米,求出比1米短10厘米的长度是90厘米。1分米=10厘米,则90厘米=9分米。据此判断。
【解析】1米=100厘米
100厘米-10厘米=90厘米
90厘米=9分米
比1米短10厘米是9分米,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59.×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数学课本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一本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8毫米。据此判断。
【解析】数学课本的厚约是8毫米,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5厘米,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60.×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个人的身高,应用长度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厘米”作单位;据此解答。
【解析】动动身高140厘米,所以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61.×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解析】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62.×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冰冰的身高用“分米”作单位。
【解析】冰冰的身高大约有12分米。题干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63.√
【分析】用100乘10,求出10头猪的重量,然后根据1吨=1000千克,由低向高换算除以进率1000,即可解答。
【解析】100×10=1000(千克)
1000千克=1吨
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这样的猪重1吨。
故答案为:√
64.√
【分析】钟面上,秒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是1秒,分针走一个小格的时间是1分,60秒=1分,依此判断。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秒针走60小格,也就是60秒,则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熟练掌握对钟面指针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5.√
【分析】钟面上短粗的为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较长的为分针,从12开始1小格代表1分钟,1大格代表5分钟;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相邻下一个数字,也就是走了1大格,所以经过时间是5分钟。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对钟面上时间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6.√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支粉笔长度用“毫米”作单位。据此判断。
【解析】一支粉笔长80毫米,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67.√
【分析】要求5个600相加的和是多少,用(600×5)计算即可,求600的5倍是多少,用(600×5)计算即可。
【解析】600×5=3000
600×5=3000
所以,5个600相加的和等于600的5倍,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数的乘法及应用,是基础题型,比较简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这个数乘上倍数。
6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直接计算出400×9的积,然后再判断即可。
【解析】400×9=3600,即400×9的积的最高位是千位。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9.×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认识,可知计量一座大楼高度用“米”做单位,据此作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一座大楼有四层,这座楼的高度大约是12米,不是12分米。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实情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70.×
【分析】根据1分米=100毫米,进行解答即可。
【解析】1分米=100毫米
因为100毫米里面含有10个10毫米,所以把1分米长的细铜丝平均分成10段,每段的长是10毫米,故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熟记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1.×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我们在作业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以上比较好。
【解析】我们在写作业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保持30毫米比较好,这句话不对。
故答案为:×
【点评】把所学长度单位与生活常识相结合来解答。
72.×
【分析】1千米=1000米,先换算单位再比较数据大小即可。
【解析】3000米=3千米,因为30千米>3千米,所以最长的是30千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
73.×
【分析】平移现象:将一个图形或物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旋转现象: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物体或图形,所有点都围绕着某一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或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利用列举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如地球的转动,地球在自传的同时也在平移运动。所以转动的物体可能有旋转现象也会有平移现象,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和旋转的意义,利用举例法解答即可。
74.√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3:20-1:30=1小时50分钟
她参观了1小时50分钟。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熟记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
75.×
【分析】根据题意,从10:25向后推算15分钟,就用10时25分加上15分即可判断。
【解析】10时25分+15分钟=10时40分,所以10:40能到达。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的时刻都是在同一天之内,用开始的时刻加上推迟经过的时间,就是结束的时刻。
76.×
【分析】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则1厘米=10毫米,据此解答。
【解析】10毫米=1厘米,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换算,关键是熟记各个单位间的进率。
77.×
【分析】用睡觉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解析】9时10分-8时25分=45分钟
她洗澡一共用了45分钟,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78.√
【分析】根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求出△=200÷5=40。求6个△的和,就用△的值乘6解答。
【解析】△=200÷5=40
40×6=240
6个△的和是240。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的值。
79.√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认识,可知计量一栋8层楼房的高约是8×3=24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一栋8层的楼房,高约24米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联系生活实际,掌握数据的大小灵活的运用。
80.×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解答。
【解析】淅川到南阳的距离是115千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81.×
【分析】根据1分米=100毫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2分米=200毫米
200÷4=50(毫米)
即每段长50毫米,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2.×
【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解析】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旋转。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区别在于,平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变化。
83.×
【分析】根据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或1000;
因为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和米也是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1000;所以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4.√
【分析】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据此先求出800×5的积,再看积有几个0。
【解析】800×5=4000
积有3个0,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5.√
【分析】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11:50-9:05=2小时45分
则火车共走了2小时45分,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熟记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
86.×
【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据此判断。
【解析】电梯的运动是平移现象,秋千的运动是旋转现象。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区别在于,平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变化。
87.×
【分析】可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计算出三位数乘8的积,再分析判断。
【解析】100×8=800,此时积是三位数;
900×8=7200,此时积是四位数;
所以,一个三位数乘8,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88.√
【分析】30的3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0×3,3个30可以写成3×30,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30的3倍是30×3=90,3个30是3×30=90,所以30的3倍,可以理解成3个30是多少,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乘法的意义和倍的知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