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北京密云九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北京密云九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北京密云初三(上)期中
数 学
2025.11
考 1.本试卷共 7 页,共 3 道大题,28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须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知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二次函数 y=(x-1)2-2 的最小值是( )
A.1 B.-1 C.2 D.-2
2. 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将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
片通过图形运动构成以下四个图形,这四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 将抛物线 y=x2向下平移 4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为( )
A.y=x2+4 2 2 2 B.y=x -4 C.y=(x-4) D.y=(x+4)
4. 下列对一元二次方程 x2+2x+1=0 根的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m 3
5.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 的图象在各自的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x
A.m>3 B.m≠3 C.m<3 D.m=3
6. 如图,点 A、B、C、D、O 都在方格纸上,若△COD 是由
△AOB 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则旋转角度为( )
A.45° B.90°
C.120° D.135°
︵ ︵ ︵ ︵
7.已知AB、CD是同圆的两段弧,且AB=2CD,则弦 AB 与 CD 之间的关系为( )
A.AB=2CD B.AB<2CD C.AB>2CD D.不能确定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y=m(x-3)2+k 与 x 轴交于(a,0),(b,0)两点,其中 a第1页/共11页
物线向上平移,与 x 轴交于(c,0),(d,0)两点,其中 cA.当 m>0 时,a+b=c+d,b-a>d-c B.当 m>0 时,a+b>c+d,b-a=d-c
C.当 m<0 时,a+b=c+d,b-a>d-c D.当 m<0 时,a+b>c+d,b-a二、填空题(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3,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10.一元二次方程 x(x-3)=0 的根为 .
11. 已知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 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m)随宽 x(m)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题意列函数表达式为 .
︵ ︵
如图,四边形 ABCD 内接于⊙O,AB 为直径,BC=CD.若∠A=50°,
则∠B= .
12. 写出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满足:①开口向下;②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
大.
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是 .
13. 若一元二次方程 x2-5x+3=0 的两个根为 x1,x2,则 x1+x2= ,x1x2= .
2
1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函数 y = (x 0) 的图象经过点 A
x
和点 B,AC⊥x 轴于点 C,BD⊥y 轴于点 D,连接 OA,OB,则△OAC 与△OBD 的面积
之和为 .
16. 已知抛物线 y=ax2+bx+c(a≠0)与 x 轴交于点 A(-1,0),对称轴为 x=1,与 y 轴
的交
点 B 在(0,2)和(0,3)之间(包含这两个点)运动.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 抛物线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是(3,0);
② 点 C(x1,y1),D(x2,y2)在抛物线上,且满足 x1y2;
③ 常数项 c 的取值范围是 2≤c≤3;
2
④ 系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1 a .
3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 68 分,其中 17-22 每题 5 分,23-26 每题 6 分,27、28 题每题 7 分)
17. 解方程:x2-4x+1=0.
18. 已知 m 是方程 x2+2x-5=0 的一个根,求代数式 (m+1)(m-1)+2(m+4) 的值.
19. 已知二次函数 y1=ax2+bx+3 的图象经过点 A(2,-1),B(1,0),与 y 轴交于点 C,与 x 轴另一交点交
于点 D.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一条直线 y2经过 C、D 两点,请利用图象直接写出 y1>y2时,x 的取值范围.
第2页/共11页
20. 下面是小宇设计的“确定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锐角△ABC.
求作:△ABC 的三条高线的交点 P.
作法:
① 分别以点 B、点 C 为圆心,大于 1 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 D、E 两点(点 D 在直线 BC 上
2
方,点 E 在直线 BC 下方),作直线 DE 交 BC 于点 O;
② 以点 O 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作圆,分别交 AB、AC 于点 M、N;
③ 连接 BN、CM 交于点 P.
所以点 P 就是所求作的锐角△ABC 的三条高线的交点.
根据小宇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解决问题:
(1)使用直尺和圆规,完成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由作法①可得:DE⊥BC 且 OB= ,
∵ 以点 O 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作圆,
∴ 点 C 在⊙O 上,
∴ BC 为⊙O 的直径,
∴ ∠BMC=∠BNC=90°(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推理的依据)
∴ CM⊥AB,BN⊥AC,
∴ CM、BN 分别为△ABC 的 AB、AC 边上的高线,
∵ 锐角△ABC 的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 CM、BN 的交点 P 即为△ABC 的三条高线的交点.
1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一次函数 y = x + b 的图象经过点 A(4,3),与
2
k
反比例函数 y = (k 0)图象的一个交点为 B(2,n).
x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 P 在 x 轴上,且 PB=AB,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
22. 目前,共享单车已成为居民不可或缺的出行选择之一,是实现绿色出行的重要工具.已知某地区从 1
第3页/共11页
月到 5 月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如右图所示.求 2 月至 4 月共享单车投放量的月平均增长率.
23.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2x+m=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 m 的取值范围;
(2)任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 m 值,并求出此时方程的两个根.
24.已知 A、B、C、D 是⊙O 上的点,BD 为⊙O 直径,过点 D 作 BD 的垂线交 BC 延长
线于点 E.
(1)求证:∠E =∠A;
(2)若 AC∥DE,当 AB=10,AC=12 时,求⊙O 半径的长.
25.阅读理解,解决问题
小芳通过函数图象探究方程 x2+3x-1=0 的实数根时,想到了如下几种方法:
方法 1:方程 x2+3x-1=0 的根可以看作是抛物线 y=x2+3x-1 与直线 y=0(即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方法 2:将方程变形成 x2=-3x+1,那么方程 x2+3x-1=0 的根也可以看作是抛物线 y=x2与直线 y=-3x+1 交点
的横坐标;
方法 3:由于 x≠0,将方程变形成 1 ,那么方程 x2x + 3 = +3x-1=0 的根也可以看作是直线 y=x+3 与双曲线
x
1
y = 交点的横坐标.
x
她类比上述方法,借助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对方程 x3-x-2=0 的实数根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芳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成:
(1)x=0 方程 x3-x-2=0 的根;(填“是”或“不是”)
(2)方程 x3-x-2=0 的根可以看作是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交
点的横坐标;
(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第4页/共11页
(4)观察图象可得:方程 x3-x-2=0 的实数根约为 .(结果精确到 0.1)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y=ax2+bx(a≠0)经过点 A(4,4a).
(1)用含 a 的式子表示 b;
(2)过点 P(t,0)作 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 M,交直线 y=ax 于点 N.
① 若 a=2,t=3,求 MN 的长;
② 已知在点 P 从点 O 运动到点 B(a,0)的过程中,MN 的长随 OP 的长的增大而增大,求 a 的取值范
围.
27.在等腰直角△ABC 中,AB=AC,∠BAC=90°.点 P 为直线 AB 上一个动点(点 P 不与点 A、B 重
合),连接 PC.点 D 在直线 BC 上,且 PD=PC.将线段 PC 绕点 P 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线段 PE,连接
BE.
(1)如图 1,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求证:∠ACP=∠DPB;
(2)如图 2,当点 P 在 BA 的延长线上,且 AP① 依题意补全图 2;
② 用等式表示线段 BC、BP、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图2
28.如图,点 P(x,y1)与 Q(x,y2)分别是两个函数图象 C1与 C2上的任意一点.当 a≤x≤b 时,有-
1≤y1-y2≤1 成立,则称这两个函数在 a≤x≤b 上是“近距函数”,否则称它们在 a≤x≤b 上是“非近距函
数”.
例如:点 P(x,y1)与 Q(x,y2)分别是两个函数 y=3x+1 与 y=2x-1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当-3≤x≤-1
时,y1-y2 =(3x+1)-(2x-1)=x+2,通过构造函数 y=x+2 并研究它在-3≤x≤-1 上的性质,得到该函数值的范
围是-1≤y≤1,所以-1≤y1-y2≤1 成立,因此这两个函数在-3≤x≤-1 上是“近距函数”.
第5页/共11页
(1)判断函数 y=3x+2 与 y=2x+1 在-2≤x≤0 上是否为“近距函数”,并说明理由;
(2)若函数 y=x2-x 与 y=x-a 在 0≤x≤2 上是“近距函数”,求 a 的取值范围;
a
(3)若函数 y= 与 y=-2x +4 在 1≤x≤2 上是“近距函数”,直接写出 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
第6页/共11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D C B B A D B A
二、填空题(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1000
9.(-3,-5); 10.x1=0,x2=3; 11. ; 12.65y ;= x
13. y=-x2(答案不唯一,开口向下,对称轴在 y 轴及 y 轴右侧均可);
14.5,3; 15.2; 16.①③④.
三、解答题(本题共 68 分.其中 17 ~22 题每题 5 分,23~26 题每题 6 分,27、28 题每题 7 分)
说明:与参考答案不同,但解答正确相应给分.
17. 解:x2-4x+1=0
x2-4x=-1 ………………………………1 分
x2-4x+22=-1+22 ………………………………2 分
(x-2)2=3 ………………………………3 分
x-2= 3
x = 2 + 3 ,x = 2 31 2 ………………………………5 分
18. 解:∵m 是方程 x2+2x-5=0 的一个根
∴m2+2m-5=0
m2+2m=5 ………………………………1 分
原式=m2-1+2m+8 ………………………………3 分
=m2+2m+7 ………………………………4 分
∵m2+2m=5
∴原式=5+7=12 ………………………………5 分
19.(1)解:∵y1=ax2+bx+3 的图象经过点 A(2,-1),B(1,0)
4a + 2b+3 = 1

a +b+3 = 0
∴可得 ………………………………2 分
a = 1

解得 b = 4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x21 -4x+3 ………………………………3 分
(2)x<0 或 x>3 ………………………………5 分
20.(1)
………………………………3 分
(2)OC ………………………………4 分
第7页/共11页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5 分
1
y = x + b
21.(1)解: 2 经过点 A(4,3)
∴2+b=3
b=1
1
y = x +1
∴ 2 ………………………………1 分
∴点 B 的坐标为(2,2) ………………………………2 分
k
y =
∵ x 的图象经过点 B
∴k=4
4
y =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x ………………………………3 分
(2)P(1,0)或 P(3,0) ………………………………5 分
22.解:设 2 月至 4 月共享单车投放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x ……………………………1 分
3.2(1+x)2=7.2 ……………………………2 分
(1+x)2=2.25
1+x=±1.5
x1=0.5,x2=-2.5 ……………………………4 分
经检验,x=-2.5 不符题意舍去
∴x=0.5=50%
答:2 月至 4 月共享单车投放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50%. ……………………………5 分
23.(1)解:∵方程 x2-2x+m=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
4-4m>0 …………………………………1 分
m<1 …………………………………2 分
(2)解:当 m=0 时 (此问答案不唯一) …………………………………3 分
x2-2x=0
x(x-2)=0 …………………………………4 分
x1=0,x2=2 …………………………………6 分
24. (1)证明:连接 CD
∵BD 为⊙O 直径
∴∠BCD=90
∴∠DBC+∠BDC=90 ………………………1 分
∵BD⊥DE
第8页/共11页
∴∠BDE=90
∴∠DBC+∠E=90 …………………………………2 分
∴∠BDC=∠E
∵∠BDC=∠A
∴∠E =∠A …………………………………3 分
(2)解:连接 OA
∵AC∥DE
∴∠BHC=∠BDE=90
∴BD⊥AC
∵BD 为⊙O 直径,AC=12
∴AH=6 ………………………………4 分
在 Rt△AHB 中,AB=10,
∴BH=8 ………………………………5 分
设⊙O 的半径为 x,OH=8-x
∵OH2+AH2=OA2
∴(8-x)2+62=x2
25
x =
4
25
∴⊙O 的半径为 4 ………………………………6 分
25.(1)不是 ………………………………1 分
2
y =
(2)y=x2-1, x (此问答案不唯一) ………………………………3 分
(3)略 ………………………………5 分
(4)x≈1.5 ………………………………6 分
26.(1)解:∵抛物线 y=ax2+bx 经过点 A(4,4a)
∴16a+4b=4a
∴b=-3a ………………………………1 分
(2)①解:若 a=2,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y=2x2-6x,直线的表达式为 y=2x.
当 t=3 时,则 P(3,0)
将 x=3 代入 y=2x2-6x,可得 y=2×32-6×3=0,即 M(3,0)
将 x=3 代入 y=2x,可得 y=2×3=6,即 N(3,6)
∴MN=6 ………………………………3 分
②解:设点 M(t,y1 ),N(t,y2)
则 y1=at2-3at,y2=at
∴ y1-y =at22 -4at=at(t-4)
第9页/共11页
(i) 当 a>0 时,有 0≤t≤a
当 0∴ MN=y2-y 21=-at +4at ………………………………4 分
∵函数 y=-ax2+4ax 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x=2
当 x≤2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x>2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02 时不符合题意
∴0(ii)当 a<0 时,有 a≤t≤0.
当 t<0 时,y1-y2<0.
∴ MN=y 22-y1=-at +4at
∵函数 y=-ax2+4ax 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x=2
当 x<2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t<0 时,MN 的长随 t 的增大而减小,即 MN 的长随 OP 的长的增大而增大.
∴a<0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 a<0 或 027.(1)证明:在△ABC 中,AB=AC,∠BAC=90°
∴∠ABC=∠ACB=45°
∴∠ACP+∠BCP=45°,∠D+∠DPB=45°
∵PD=PC …………………… 1 分
∴∠D=∠BCP
∴∠ACP=∠DPB ………………………………2 分
(2)①
………………………………3 分
② BC+BE= 2 BP ………………………………4 分
证明:过点 P 作 BP 的垂线交 BC 延长线于点 H
∴∠BPH=90°
∵∠ABC=45°
∴∠H=45°
∴BP=HP ………………………………5 分
∵线段 PC 绕点 P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PE
∴∠EPC=90°,PE=PC
∴∠EPC-∠BPC=∠BPH-∠BPC
即∠EPB=∠CPH
∴△EPB △CPH ………6 分
∴BE=CH
第10页/共11页
∵在 Rt△BPH 中,BH= 2 BP ………………………………7 分
∴BC+BE= 2 BP
28.(1)解:是“近距函数”. ………………………………1 分
y1-y2=(3x+2)-(2x+1)=x+1,构造函数 y=x+1
∵y=x+1 在-2≤x≤0 上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0 时,函数有最大值为 1
当 x=-2 时,函数有最小值为-1,即-1≤y≤1
∴-1≤y1-y2≤1. ………………………………2 分
即函数 y=3x+2 与 y=2x+1 在-2≤x≤0 上是“近距函数”.
(2)解:y1-y2=(x2-x)-(x-a)=x2-2x+a,构造函数 y=x2-2x+a
∵y=x2-2x+a=(x-1)2+(a-1)
∴顶点坐标为(1,a-1)
又∵抛物线 y=x2-2x+a 开口向上
∴当 x=1 时,函数有最小值 a-1,
当 x=0 或 x=2 时,函数有最大值 a,即 a-1≤y≤a,
∵函数 y=x2-x 与 y=x-a 在 0≤x≤2 上是“近距函数”
∴-1≤y1-y2≤1
a 1,

即 a 1 1. ………………………………4 分
∴0≤a≤1. ………………………………5 分
(3)a 的最大值是 2,a 的最小值 1. ………………………………7 分
第11页/共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