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石室天府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期高2025级10月月考考题
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大多数太阳耀斑和太阳黑子活动相关。2024年太阳活动正式进入了有记录以来的第25个极大期(峰年)。中国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太阳在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5时55分时候爆发了一个X5.0级强太阳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第24个太阳活动极大期最可能的年份是( )
A.2009年 B.2013年 C.2017年 D.2021年
2.太阳耀斑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有( )
A.产生流星、极光等现象 B.扰动对流层,产生天气变化
C.产生磁暴、潮汐等现象 D.影响卫星导航、无线电通信
2024年3月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岛首次发现恐龙化石。赤洲岛一边为火山岩地貌(岩浆经火山口喷出到地表后冷却形成),一边为丹霞地貌(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古生代至新生代的红色砂砾岩沉积形成)。下图为香港赤洲岛恐龙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化石可能属于(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形成赤洲岛火山岩地貌的物质来源于( )
A.内核 B.外核 C.上地幔 D.下地幔
5.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 )
A.底层较为古老 B.全部都有化石 C.是可溶性岩石 D.没有层理结构
2025年6月14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空—天—地”立体监测能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酒泉发射中心的长征火箭 B.入轨的“张衡一号”02星
C.火箭发射后分离的助推器 D.发射过程中见到的雨后彩虹
7.在轨运行的“张衡一号”02星属于( )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可观测宇宙 ④河外星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张衡一号”02星入轨正常工作后,对其向地面传输信号干扰较大的是( )
A.地球引力 B.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 D.流星雨
西藏地区太阳能和水能资源丰富。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建,该水电站预计总装机规模约为6000万千瓦。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主要形式是电磁波 B.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D.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升高而增加
10.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
B.分布有雅鲁藏布江,水汽易沿河谷深入,太阳辐射强
C.纬度低,雨季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D.植被覆盖率低,遮挡效果差,太阳辐射强
11.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水能的根本能量来源相同的是( )
①风能 ②地热能 ③煤炭 ④核能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山东淄博,二氧化碳从化工厂废气变“工业黄金”,通过109千米长的专用管道被注入地下3千米,既增产原油又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封存——中国石化打造的百万吨级碳捕集项目,让减排与效益实现双赢。下图为地球内、外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C圈层的特点是( )
A.物质密度最大 B.由固体物质组成 C.连续但不规则 D.厚度较A圈层大
13.二氧化碳注入的深度位于图中( )
A.D圈层 B.E圈层 C.F圈层 D.G圈层
14.中国石化碳捕集项目中,二氧化碳从化工厂废气变“工业黄金”被注入地下参与原油增产并实现封存,这一过程说明(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B.大气圈物质能进入岩石圈
C.只有岩石圈对人类活动有影响 D.生物圈与岩石圈毫无关联
太阳能无人机是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来维持飞行,通过无线电通信与地面控制中心保持联系。彩虹-9无人机是一款大型、中高空、长航时、多用途、太阳能无人机系统,具有飞行高度高、续航时间长和航程远等突出优点,下图示意彩虹-9无人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若彩虹-9无人机在某时段需要加大设备运行功率,此时彩虹-9无人机需( )
A.降低飞行高度 B.面向太阳飞行 C.进入云层下方 D.缩短飞行时间
16.彩虹-9无人机飞行期间若遇到强烈的太阳风暴,可能导致( )
A.无人机表面温度降低 B.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增加
C.无人机续航时间延长 D.无人机与地面的通信中断
2024年5月3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点火,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5月8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精准执行近月制动操作,平稳进入月球轨道开展飞控任务(下图)。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背面采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嫦娥六号”探测器进入月球轨道后,其所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为(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
18.“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采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形复杂,着陆难度大 ②没有大气层,设备易受陨石撞击
③没有太阳辐射,能源供应不足 ④与地球通信较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重庆酉阳县洪渡镇花石村拥有目前南方最大的叠层石群。这些形成于5亿年前的暗色石头上分布有或黑或灰分段的各种花纹,其中的“圈形”花纹就是远古原核生物蓝藻留下的生命痕迹(见下图)。这些“石中花”横切面多是圆形,纵切面是圆柱形。完成下面小题。
19.花石岩层石群形成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寒武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20.远古原核生物菌在地球演化历程中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A.形成煤炭资源 B.塑造浅海环境 C.改变大气成分 D.产生旅游资源
21.远古原核生物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的生物是( )
A.哺乳动物和古人类 B.爬行动物和始祖鸟类
C.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D.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动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23.地质年代中( )
A.未发生物种灭绝事件 B.现代海陆形成
C.阿尔卑斯山形成 D.最重要的成煤期
普贤峨眉龙是一种大型植食性恐龙,成年体长约为16米,生活在距今1.69亿年前的重庆,它的身材非常不协调,脑袋很小,脖子却特别长,占了整个身体的一半。下图为普贤峨眉龙的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普贤峨眉龙生活年代的地壳运动特征是( )
A.各大陆间现在位置漂移 B.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活跃
C.地球上形成了联合古陆 D.海陆格局发生多次变迁
25.推测普贤峨眉龙生活年代的主要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6.普贤峨眉龙最后灭绝的根本原因是( )
A.小行星撞击地球 B.火山突然喷发 C.大气成分变化 D.环境发生突变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发布消息,全球钻井难度最高的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川科1井在四川盆地开钻。深地川科1井地面海拔717米,设计井深10520米,井底最高温度达到224摄氏度,最高压力达到138个兆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钻孔达到的深度( )
A.已经穿透莫霍界面 B.一定位于岩石圈
C.地震波速发生突变 D.已经到达软流层
28.1970年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向地球内部钻井达12263米,其主要目的是( )
A.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成分 B.释放地球内能,避免地震发生
C.引出地下岩浆,避免火山喷发 D.寻找和开发地下矿产
读“地理环境圈层示意图”,据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所示四个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水圈
30.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物质与能量交换 B.大气环流 C.水循环 D.生物循环
31.四个圈层( )
A.大气圈由氧气和二氧化碳组成 B.水圈由冰川和河水组成
C.生物圈由各种动物组成 D.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2023年05月2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科研人员近日在珠峰朗玛峰地区发现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种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的巨型龙类,是一种水生爬行动物,最早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的海洋中,主要以海洋鱼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早在恐龙称霸陆地之前,鱼龙就成为海洋霸主。下图为喜马拉雅鱼龙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32.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珠穆朗玛峰在地质史上( )
A.经历了山地至沧海的变化 B.一直为寒冷干燥的陆地
C.海域广阔、光热条件较好 D.海域浮游生物数量极少
33.在鱼龙繁盛时期,下列地理事象与之相符的是( )
A.联合古陆最终完全解体 B.蕨类植物繁盛,为重要的造煤时期
C.是铁、镍的重要形成期 D.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时期
2024年11月27日,太阳在南侧的一个活动区爆发日冕物质抛射过程,导致11月30日、12月1日、12月2日出现地球磁暴活动,下图为太阳大气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导致此次地球磁暴的日冕物质来源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35.此次太阳活动影响下的磁暴可能( )
①影响空间站运行 ②影响全球有线电视通信
③使我国青藏高原上空产生极光 ④使卫星导航设备误差增大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0分。
36.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左图)及太阳日面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
共10分)
(1)右图所示的可观测到的“日面”应为左图中A、B、C三层中的____层(填字母)。
(2)A是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周期约为____年。
(3)B是____层,该层表面有时会忽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叫作____。
(4)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会扰动地球大气层,可能对____产生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能扰动地球磁场,产生____现象。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至少两点)____、____
37.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图1为某地层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指出图1中③⑧两处形成的地质年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图1中甲处化石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描述符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互选)。
①可能是鱼类化石 ②被子植物繁盛 ③可能是鸟类化石
④阿尔卑斯山脉形成 ⑤是重要的成煤期
(3)结合图2,从气温和降水角度指出新生代早期较中生代末期气候变化的趋势?(2分)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阿富汗东北部(震中)10月7日连续发生两次6.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地球科学家主要通过地震波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因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波A、B中代表横波是__________(填字母)。地震发生时航行在印度洋轮船上的人们只能感受到_________(上下颠簸/左右摇晃),原因是_________。
(2)本次地震震源所在的地球圈层是_________,该圈层厚薄不一,海洋比震中所在地更_________(厚/薄)。海洋是_________(填圈层名称)的主体。
(3)地震波在D、E两个界面发生了,E为_________界面,D为_________界面;H表示的地球圈层是_________,F圈层的上部存在一个_________,是岩浆的发源地。
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5分)
2021年4月7日,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2000米的水下成功钻进231米(下钻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刷新海底钻机实际钻探深度的记录。下面右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1)“海牛II号”在水下成功钻进231米,钻孔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___。
(2)上面右图中III圈层和IV圈层的分界面是___,有科学家认为IV圈层的物质可能是液态,结合地震波的传播特点说明理由___。
(3)我们西南地区是地震多发地带,地震发生时当地的人们先感受到左右摇晃还是上下颠簸?请说明判断理由。(2分)
《石室天府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期高2025级10月月考真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C A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B B A B A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D A C D B A C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D D C
36.(1)A
(2)光球 太阳黑子 11
(3)色球 耀斑
(4)无线电短波 磁暴
(5)维持地表温度 为水和大气的运动提供动力。
37.(1)中生代 新生代
(2)①⑤
(3)新生代早期较中生代末期,降水增多,气温降低。或者,新生代早期比中生代末期降水多,气温低
38.(1)B 上下颠簸 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只有纵波能通过液体到达)
(2)地壳 薄 水圈
(3)莫霍 古登堡 外核 软流层
38.(1)软流层
(2)古登堡面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图中P圈层横波突然消失。
(3)上下颠簸,纵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