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练习(含答案)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练习(含答案)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基础巩固
命题点1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025湖南]2025年4月30日13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我国西北内陆成功着陆。据此完成1—2题。
1.纽约华人观看飞船返回直播时正值深夜,导致两地时间早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作息不同 B.地形差异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2.受气象条件影响,飞船返回的时间推迟,该季节西北内陆常见的气象灾害是( )
A.晴天 B.台风 C.多云 D.沙尘暴
传统文化 [2025四川遂宁]日晷是古人通过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指向北极星。观察如图日晷,完成3—4题。
3.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 )
A.昼夜长短变化 B.天气复杂多变
C.四季不断更替 D.太阳东升西落
4.一天中晷针投影最短出现的时间是( )
A.日出 B.上午 C.日落 D.正午
命题点2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025山东枣庄峄城区一模]下图示意某半球某日的昼夜状况,图中阴影区域为夜半球,箭头示意地球的自转方向。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时间为北半球( )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6.图中正值日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25四川遂宁(初三)]2025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图1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图1 图2
7.会议召开第一天,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8.会议召开期间,在我国南方地区可能欣赏到( )
A.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B.荷香满园,蝉声阵阵
C.稻谷飘香,硕果累累 D.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9.会议召开期间,四川遂宁( )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短夜长,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夜等长,夜渐短
[2025广西]北半球夏至日,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在当地地理界线标志公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正午时刻,他们拍摄了同伴站在这条地理界线上的照片,照片中脚边的阴影是该同伴的日影。据此完成10—11题。
10.照片中该同伴脚下的地理界线是(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
11.若想再次拍到同一地点且同一特定日影状态的照片,需要地球经历( )
A.自转半周 B.自转一周 C.公转半周 D.公转一周
[2025江苏常州]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珠海航展”)于2024年11月12日至17日在广东省珠海市(22°N,114°E)举行,多国企业因中国的免签政策更便利地参展。据此回答12—14题。
12.广东省简称是( )
A.豫 B.湘 C.闽 D.粤
13.珠海市属于地球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4.珠海航展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最接近( )
A.赤道 B.南极圈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情境拓展
[2025山东烟台一模]烟台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下图为某次观测场景。据此完成15—17题。
15.根据图中铅笔影子的位置,此时大致时间以及太阳位置是( )
A.上午,太阳位于东北 B.上午,太阳位于东南
C.下午,太阳位于西北 D.下午,太阳位于西南
16.下图中,与该日8时至16时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大体一致的是( )
A.
B.
C.
D.
17.同学们发现,一天中铅笔影子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绕着太阳转
C.太阳绕着地球转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025四川成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每日升旗(降旗)时间大致与北京市日出(日落)时间一致。下图为2024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二分二至日升降旗时间。据此完成18—19题。
18.图示日期中北京市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9.推测北京市春分日至夏至日(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全天皆昼
传统文化 [2025山东日照东港区模拟]先秦时期的《鹖冠子·环流》中描述了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与四季变化的关系(下图),提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当斗柄指向正东方时为北半球春分日前后。这对我国大部地区物候变化有显著指示作用。据此完成20—22题。
20.古人在每日黄昏时观测斗柄指向变化从而掌握一年中的节令,图中北斗七星绕北极星的运动 ( )
①呈逆时针
②呈顺时针
③与地球自转有关
④与地球公转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下列现象与“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成因相同的是 ( )
A.昼长的变化 B.星辰的升落
C.海水的涨落 D.月相的变化
22.斗柄指向正西时,我国物候为( )
A.北京香山红叶满山 B.华北平原麦浪滚滚
C.东北大地银装素裹 D.江南桃花笑春风
[2024陕西]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今年2、3、4月每月的23日,在我国某城市同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据此完成23—25题。
23.三张照片显示日落时刻越来越晚,说明拍摄期间当地( )
A.白昼逐渐变短 B.白昼逐渐变长
C.气候逐渐变冷 D.天气阴晴不定
24.照片中不同日期日落时刻不同,是因为(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
25.3月23日拍摄时,太阳恰好在正西方。推断2月23日、4月23日拍摄时太阳的方位分别是( )
A.西北、西南 B.东北、东南
C.西南、西北 D.东南、东北
能力提升
[2025安徽]近年来,我国智慧城乡建设日趋完善,智慧路灯、智能交通信号灯等的使用,提高了通行效率,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安徽省某市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市智慧路灯一般在日落后10—30分钟开启,且智慧路灯开启时刻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据此完成26—27题。
26.该市智慧路灯平均开启时刻最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7.城乡智能交通信号灯的使用,可以( )
①降低运输速度
②方便居民出行
③减少运输总量
④减轻交通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山东青岛崂山区二模]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家住青岛市的小华和家住昆明市的小明,计划在5月1日清晨相约观看日出,并拍摄各自城市的日出照片分享给对方。为了确保能够准时看到日出,他们分别在手机上查询了当天两地的日出和日落信息。据此完成28—30题。
28.五一当日,两城市的昼长相差约( )
A.14分钟 B.21分钟 C.74分钟 D.132分钟
29.由图可知,青岛市位于昆明市的(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30.手机软件显示的青岛市日出时间与昆明市有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天气状况 B.地势高低 C.距海远近 D.经度位置
地理实践 [2025山东烟台]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项目化学习,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31—34题。
31.活动规划:以下学习任务设计合理的是( )
①用白炽灯、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理解地球运动原理
②观察一天中房屋影子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③观察一年中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变化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④观察一年四季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实验演示:同学们在演示地球运动时(如图),正确的操作是( )
A.始终保持地轴处于竖直状态
B.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
C.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白炽灯演示公转
D.围绕白炽灯沿甲→乙→丙→丁方向移动地球仪演示公转
33.观察现象:同学们在地球仪同一条经线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60°处,分别垂直球面粘上长度相同的小木棒,并在演示公转过程中绘制了小木棒正午影子示意图。地球仪位于图中位置乙时,小木棒的影子示意图是( )
A.
B.
C.
D.
34.成果汇报:经过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地球公转运动认知结构图。图中空白处的内容包括:①四季更替;②昼夜长短变化;③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以上内容从左到右排序,合理的是( )
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基础巩固
命题点1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1.D 2.D
3.D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呈现东升西落的视运动轨迹,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光线照射晷针的角度也会变化,使得晷针投影在晷面上的方向不断变化。因此,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太阳东升西落,D正确。故选D。
4.D
[解析]据材料可知,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光线的投影方向来测定一天中的时刻的仪器,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投影长度在不断变短;从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角不断减小,投影长度不断变长。因此,一天中晷针投影长度最短的时刻是正午,D正确。故选D。
命题点2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5.B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来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由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故图示为北极俯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前后。故选B。
6.C
[解析]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为晨线,由昼入夜为昏线;丙地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C正确。故选C。
7.D
[解析]①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②位于夏至和秋分之间,③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④位于冬至和次年春分之间。会议召开第一天为3月5日,处于冬至到次年春分之间,即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④处,D正确。故选D。
8.A
9.C
[解析]会议召开期间,处于冬至到次年春分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赤道移动,位于北半球的遂宁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C正确。故选C。
10.B
[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影最短,符合图中日影情况,B正确。故选B。
11.D
12.D
13.A
14.D
[解析]航展举办时间为11月12日—17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且更靠近冬至日,而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航展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最接近南回归线,故选D。
情境拓展
15.D
[解析]读图可知,此次观测,影子位于东北方向,可知太阳位于西南方向,说明时间大致是下午,D正确。故选D。
16.A
[解析]一天中,正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排除C、D。一年中该地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影子朝向正北方,排除B,故选A。
17.D
18.D
[解析]白昼时间=升旗时间—降旗时间。计算各节气白昼时长。春分日:6:18—18:27为12小时09分。夏至日:4:46—19:47为15小时01分。秋分日:6:02—18:12为12小时10分。冬至日:7:33—16:53为9小时20分。综上可知,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9.B
20.B
[解析]图中北斗七星绕北极星呈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地球公转使得不同季节夜晚同一时刻北斗七星位置不同,所以与地球公转有关,①④正确。故选B。
21.A
[解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是因为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引起四季变化。昼长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导致的,A正确;星辰的升落主要是地球自转导致的,B错误;海水涨落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所引起的,C错误;月相变化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变化导致的,D错误。故选A。
22.A
23.B
24.A
25.C
[解析]北半球3月23日为春分前后,日落前太阳在正西方。2月23日,日期在春分之前冬至之后,太阳位置偏南一些,所以日落前太阳在西南方向。而4月23日,日期在春分之后夏至之前,太阳位置偏北一些,因此日落前太阳在西北方向,C正确。故选C。
能力提升
26.B
[解析]夏季昼长夜短,日落时间最晚,路灯开启时刻最晚,B正确。故选B。
27.C
[解析]智能交通信号灯的使用旨在提升交通流畅度,通常会提高运输速度,而非降低,①错误;智能交通信号灯信号配时得到优化,路口等待时间减少,通行效率提高,使居民出行更便捷,②正确;智能信号灯的使用不改变运输总量,运输总量由需求等决定,③错误;智能信号灯可以减少车辆拥堵,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从而减轻交通对空气的污染,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C。
28.B
[解析]昼长是指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长度。读图可知,青岛的日出时间为5:19,日落时间为18:50,昼长为13小时31分钟。昆明的日出时间为6:30,日落时间为19:40,昼长为13小时10分钟。两城市的昼长相差约21分钟,B正确。故选B。
29.A
[解析]太阳直射北半球时,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青岛的白昼时间比昆明长,说明青岛位于昆明的北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位置越偏东,日出时间越早。青岛昼长只比昆明长21分钟,但日出时间早1个小时以上,说明青岛位于昆明的东方。因此,青岛位于昆明的东北方向,A正确。故选A。
30.D
31.D
[解析]一天中房屋影子变化是地球自转导致的,不是公转,②错误;一年中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变化是地球公转导致的,不是自转,③错误;排除A、B、C。故选D。
32.D
[解析]地轴是倾斜的,不是竖直的,A错误;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应从左向右拨动,B错误;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转动,应该是地球仪围绕白炽灯(代表太阳)移动,C错误;地球仪围绕白炽灯沿甲→乙→丙→丁方向转动符合地球公转轨迹,D正确。故选D。
33.C
[解析]读图可知,地球仪在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影子朝北,北回归线以南正午影子朝南,C正确。故选C。
34.B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导致③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进而引起②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这些变化导致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最终形成①四季更替以及五带划分,所以顺序为③②④①,B正确。故选B。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