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2 血液循环(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2 血液循环(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3.2 血液循环(导学案)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和讨论活动,说出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及血液流动的路径和在毛细血管网处发生的物质交换。
2.通过观察与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通过与日常生活实例的结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学习重点】
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2.毛细血管结构及血流特点与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
【学习难点】
1.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2.利用血液循环的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 和 所组成的管网中循环流动,形成 。血液循环包括
和 。
2.体循环又称 ,即 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出的血液注入 ,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 ,再流入 ,最后经 流回 。
3.肺循环又称 ,即 收缩时,由右心室射出的血液注入 ,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 ,再流入 ,最后经 流回 。
4.通过血液循环,血液将消化系统吸收的 、肺吸收的 和人体分泌的 运输到全身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血液又运走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 ,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5.毛细血管分布 ,管壁 ,管内血流速度 ,因此,由许多毛细血管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就成为了血液与组织细胞、肺泡与血液进行 的场所。
6.血液经人体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原本 、呈 的 随着氧气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就会转变成 、呈 的 ,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激素等也会进入组织细胞,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则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7.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出的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 ,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与肺泡进行物质交换,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就成为了含氧丰富的 。
体循环和肺循环
1.什么是血液循环?
2.血液循环路径可以分为哪两个循环?
3.体循环的路径是什么?开始位置和最终结束位置是什么?
4.肺循环的路径是什么?开始位置和最终结束位置是什么?
二、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现象
讨论:1.不同血管血液流动分别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会有利于物质交换?
3.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
思考:在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网,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成分发生变化。肺部毛细血管网是血液和肺泡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以致用:治疗新冠肺炎时,从患者上臂静脉输入的药物,随血液循环首次到达肺部需依次经过的路径是什么呢?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1.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人体内的三种血管,甲中血液流速最快,据此判断,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2.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①②③表示血管,“→”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深的活的小鱼
B.①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C.②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①②
3.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在体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B.动脉、静脉、心脏里都有瓣膜
C.心脏的左边都是动脉血 D.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4.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这两条血管的名称依次是( )
A.肺动脉与主动脉 B.肺静脉与肺动脉
C.主动脉与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与肺动脉
5.异氟烷是一种常用麻醉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肺后进入血液,起到全身麻醉的作用。病人手术时若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异氟烷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流经如图所示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
【必备知识】
血液循环记忆路线:体循环, 出,全身走。氧 ,碳 回 。肺循环, 出,肺部游。氧 ,碳 ,回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3.2 血液循环(导学案)
1.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和讨论活动,说出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以及血液流动的路径和在毛细血管网处发生的物质交换。
2.通过观察与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通过与日常生活实例的结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学习重点】
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2.毛细血管结构及血流特点与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
【学习难点】
1.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2.利用血液循环的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管网中循环流动,形成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2.体循环又称大循环,即左心室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出的血液注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再流入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3.肺循环又称小循环,即右心室收缩时,由右心室射出的血液注入肺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再流入各级静脉,最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通过血液循环,血液将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收的氧气和人体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全身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血液又运走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5.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壁薄,管内血流速度慢,因此,由许多毛细血管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就成为了血液与组织细胞、肺泡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6.血液经人体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原本含氧较多、呈鲜红色的动脉血随着氧气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就会转变成含氧较少、呈暗红色的静脉血,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激素等也会进入组织细胞,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则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7.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出的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与肺泡进行物质交换,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就成为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
1.什么是血液循环?
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网中循环流动。
2.血液循环路径可以分为哪两个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
3.体循环的路径是什么?开始位置和最终结束位置是什么?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开始位置是左心室,最终结束位置是右心房。
4.肺循环的路径是什么?开始位置和最终结束位置是什么?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各级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肺静脉→左心房。开始位置是右心室,最终结束位置是左心房。
二、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现象
讨论:1.不同血管血液流动分别有什么特点?
血流速度: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为什么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会有利于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壁薄、血流速度慢,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就成为了血液与组织细胞、肺泡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什么是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
动脉血血液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静脉血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思考:在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网,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成分发生变化。肺部毛细血管网是血液和肺泡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学以致用:治疗新冠肺炎时,从患者上臂静脉输入的药物,随血液循环首次到达肺部需依次经过的路径是什么呢?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
上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部组织细胞,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1.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人体内的三种血管,甲中血液流速最快,据此判断,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答案】D
【分析】题图中:甲是动脉血管(管壁厚),乙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丙是毛细血管(管壁最薄)。
【详解】血管是人体内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甲(动脉)→丙(毛细血管)→乙(静脉),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①②③表示血管,“→”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深的活的小鱼
B.①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C.②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①②
【答案】B
【分析】题图中:①毛细血管,②动脉,③静脉。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详解】A.观察时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若尾鳍色素深,会影响光线透过,不利于观察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A错误。
B.①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符合毛细血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特点,所以①是毛细血管,B正确。
C.②中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根据动脉的特点,判断②是小动脉,而不是小静脉,C错误。
D.动脉血流速度快,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所以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②③①,D错误。
故选B。
3.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在体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B.动脉、静脉、心脏里都有瓣膜
C.心脏的左边都是动脉血 D.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答案】C
【分析】(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2)瓣膜在心脏和血管中有不同分布。心脏中有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和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静脉中,尤其是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动脉中没有瓣膜。
(3)心脏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和左心室流的是动脉血,因为左心房连接肺静脉,肺静脉将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富含氧气的动脉血输送到左心房,再流入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流的是静脉血,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上下腔静脉将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产生的含氧量低的静脉血输送到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所以心脏的左边都是动脉血。
(4)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为组织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带走代谢废物。
【详解】A.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故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不是左心室,A错误。
B.动脉中没有动脉瓣;静脉中四肢静脉有瓣膜;心脏内有房室瓣和动脉瓣,B错误。
C.心脏的左边即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接收肺静脉送来的动脉血,再流入左心室,所以心脏左边都是动脉血,C正确。
D.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D错误。
故选C。
4.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这两条血管的名称依次是( )
A.肺动脉与主动脉 B.肺静脉与肺动脉
C.主动脉与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与肺动脉
【答案】B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心房连接静脉,心室连接动脉。除了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其它的血管: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
【详解】A.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流静脉血);主动脉连接左心室(流动脉血),不符合题干要求,A错误。
B.肺静脉连接左心房,流动脉血;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流静脉血,符合题干要求,B正确。
C.主动脉连接左心室(流动脉血);上腔静脉连接右心房(流静脉血),不符合题干要求,C错误。
D.下腔静脉连接右心房(流静脉血);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流静脉血),不符合题干要求,D错误。
故选B。
5.异氟烷是一种常用麻醉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肺后进入血液,起到全身麻醉的作用。病人手术时若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异氟烷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流经如图所示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
【详解】异氟烷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后,首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血液从肺部回流到心脏的②左心房,然后进入④左心室,再通过主动脉分布到全身。全身的血液回流到①右心房,再进入③右心室,然后通过肺动脉回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异氟烷随血液循环流经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必备知识】
血液循环记忆路线:体循环,左室出,全身走。氧减少,碳增多,回右房。肺循环,右室出,肺部游。氧增多,碳减少,回左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