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5.1 肾脏与尿液形成(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5.1 肾脏与尿液形成(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5.1肾脏与尿液形成(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一、选择题
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脏形成尿液
B.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构成
C.肾小管输送尿液
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都是动脉血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有的是(  )
A.尿素 B.蛋白质 C.无机盐 D.水
3.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单位 D.肾小球
4.如图中,代表肾小球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如图表示正常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某些物质的浓度变化,甲、乙分别是( )
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⑤蛋白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某校八年级开展生物模型制作比赛。下图甲是三种血管关系模型图,乙是肾单位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②表示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B.乙中的大塑料颗粒模拟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若甲的②在乙的部位A处,则①③内都流动脉血
D.若甲模拟的是肺循环过程的三种血管,且③内流动脉血,则③将流向右心房
7.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无机盐
8.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减少的是( )
A.尿素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 D.蛋白质
9.小明的父亲最近在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增多。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你推测小明父亲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取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液体① 0.03 0.1 0.03
液体② 8 0.1 0.03
液体③ 0 0 1.8
A.①为血浆,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B.②为原尿,取自肾小管末端
C.③为尿液,不含葡萄糖
D.由②变为③,肾小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11.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物质变化及部分结构模型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组成有②③④
B.图1中Ⅱ处的变化是图2④发生作用的结果
C.图2中③的主要作用是滤过,它能够形成原尿
D.图2中①⑥⑦处流的液体都是血液
12.下图为尿液形成过程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①②表示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小球、甲、乙共同构成肾脏
B.①是尿液,②是原尿
C.①和②的成分相比,②中不含有葡萄糖
D.①和②的量大致相等
二、非选择题
1.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的液体是 ,它比血液少了 等成分。
(2)③可以把流经液体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 重新吸收,送回到包绕在它外面的 中,进入血液。
(3)④是 ,和a端相比,b端的血液中尿素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
(限时:10min)
一、选择题
1.如下表是某健康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g/L)。请你判断,样品2是( )
样品 水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1 900 0.3 1.0 9.0 80
样品2 970 0.3 1.0 9.0 微量
样品3 950 20.0 0 11 0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2.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按序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球,其内液体为血液
B.③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等量液体的葡萄糖多
3.如图X表示人体某内脏器官,a代表流入该器官的血液,b代表流出该器官的血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b中氧含量增加,则X为肺
B.若b中尿素含量减少,则X为肾
C.若b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则X可能为小肠
D.若b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则X可能为肝脏
4.模型建构是学习生物学的方法之一。下列有关肾单位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c 和 d 分别模拟了肾小管和毛细血管
B.图中球的内部结构可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小铁圆珠可以模拟大分子蛋白质
D.“血液”从b 进入,“尿液”从c 流出
5.图甲表示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图乙表示人工肾工作的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②④⑤组成肾单位
B.图甲中的①中流动脉血,②流的是静脉血
C.图乙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D.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也包含肾小管重吸收过程
(限时:8min)
1.血糖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合理饮食的情况下,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140mg/dL。血糖长期超标,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其超负荷工作,严重时可能使肾脏衰竭,肾衰竭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图乙),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简图,数字代表了结构、字母代表对应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尿液是由 器官形成的。
(2)正常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葡萄糖在 (填结构名称)中被重吸收。
(3)图乙中用过的透析液相当于 (“原尿”或“尿液”)。
(4)图甲中6中的液体物质含量与1中的液体物质含量比较有什么变化 。
(5)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在肾脏内结晶沉淀,就可能形成肾结石。生活中水分摄入过少会加大形成肾结石的风险,结合前面的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
2.2024年,我国一所医院以多基因编辑猪(转基因猪)为供体,脑死亡病人为受体,进行的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如图是同学们利用打孔的塑料管和漏斗制作的肾单位模型,其中④代表肾小管。请据图作答:([ ]中填序号)
(1)血液流经肾脏属于血液循环途径中的 (填“体”或“肺”)循环。②处塑料管模拟的是 。
(2)血管⑤中尿素等废物含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移植过程中⑤处表示的血管应和 (填“动脉”或“静脉”)血管缝合。
(3)图中箭头③代表 作用。箭头⑥表示形成了 。
(4)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
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系统互相影响。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标号①~⑧表示人体内相关生理过程,字母A、B、C、D分别表示心脏四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饭后,食物中的淀粉在 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经过消化道的⑤吸收过程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字母)。若尿液中检测到该物质,则有可能是肾单位中 的功能异常导致的,或者是 (填激素名称)分泌不足导致的。
(2)体育运动过程中,我们呼吸频率加快,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是 (选填“收缩”或“舒张”)。
(3)学校篮球比赛中,小球员们选择最佳时机投篮,这个时候起调节作用的最高级中枢在 。
(4)图中人体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的方式有 (填序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15.1肾脏与尿液形成(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一、选择题
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脏形成尿液
B.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构成
C.肾小管输送尿液
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都是动脉血
【答案】C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详解】A.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通过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形成尿液,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肾单位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包裹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故B正确。
C.肾小管的功能是重吸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输送尿液的结构是输尿管,而非肾小管,故C错误。
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均为动脉,血液在肾小球处未发生气体交换,均为动脉血,故D正确
故选C。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有的是(  )
A.尿素 B.蛋白质 C.无机盐 D.水
【答案】B
【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详解】A.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且不会被肾小管重吸收,故尿液中含有尿素,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正常情况下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因此健康人尿液中不含蛋白质,B符合题意。
C.无机盐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未被吸收的会随尿液排出,故尿液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水是原尿的主要成分,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余水分随尿液排出,故尿液中含有水,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单位 D.肾小球
【答案】C
【分析】尿液的形成依赖于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其中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A.肾小管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负责重吸收和分泌,但并非基本结构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肾小囊包裹肾小球,暂存原尿,属于肾单位的一部分,故B不符合题意。
C.肾单位由肾小体(含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故C符合题意。
D.肾小球是肾小体的一部分,仅负责过滤血液,无法单独完成尿液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中,代表肾小球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分析】由图示可知: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是肾静脉。
【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的核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肾小球,肾小球外有肾小囊的包裹,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因此①是肾小球,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如图表示正常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某些物质的浓度变化,甲、乙分别是( )
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⑤蛋白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C
【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进行重吸收,送回血液;而尿素不会被重吸收,会随剩余液体形成尿液。原尿中含葡萄糖,但经过肾小管时,葡萄糖会被全部重吸收回血液,原尿中的尿素不会被重吸收,且由于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尿液中尿素的相对浓度会升高(水减少,尿素占比增加),与甲的“随时间上升”趋势一致。原尿中含葡萄糖,且葡萄糖会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因此流经肾小管后,尿液中葡萄糖浓度会下降至0,与乙的“从0.1下降至0” 趋势完全匹配;水和无机盐仅“大部分 / 部分”被重吸收,不会使浓度下降至0(仍有剩余),因此不符合乙的曲线;原尿中无蛋白质(肾小球已过滤除大分子蛋白质),因此⑤蛋白质不符合。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某校八年级开展生物模型制作比赛。下图甲是三种血管关系模型图,乙是肾单位模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②表示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B.乙中的大塑料颗粒模拟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若甲的②在乙的部位A处,则①③内都流动脉血
D.若甲模拟的是肺循环过程的三种血管,且③内流动脉血,则③将流向右心房
【答案】D
【分析】题图中:②毛细血管,A肾小球,B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C肾小管。
【详解】A.②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管径非常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A正确。
B.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所以大塑料颗粒可以模拟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B正确。
C.部位A模拟肾小球,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包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因此,若把图甲模型放在图乙的部位A中,图甲模拟肾小球,①和③模拟肾小球两端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动的都是动脉血,C正确。
D.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若甲模拟的是肺循环过程的三种血管,①是肺动脉,②是肺部毛细血管,③肺静脉,①内流的是静脉血,③内流的是动脉血,③内的血液流入左心房中,D错误。
故选D。
7.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无机盐
【答案】A
【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详解】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体积较大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故原尿中不含这些物质,A符合题意。
B.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可被滤过到原尿中,B不符合题意。
C.尿酸和尿素为小分子代谢废物,原尿中仍存在,C不符合题意。
D.无机盐属于小分子物质,原尿中含有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减少的是( )
A.尿素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 D.蛋白质
【答案】A
【分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如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部分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
【详解】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不重吸收尿素,尿素随尿液流出,尿素不再进入血液中,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肾静脉中的)中尿素含量减少,同时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而葡萄糖、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小明的父亲最近在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增多。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你推测小明父亲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图中,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管。
【详解】A.①出球小动脉主要功能是将肾小球滤过后剩下的血液运输走,它不参与滤过和重吸收过程,一般不会因为它的病变导致尿蛋白增多,故A不符合题意。
B.②入球小动脉负责将血液输送到肾小球,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血液来源,正常情况下不会因为它的病变直接导致尿蛋白增多,故B不符合题意。
C.③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其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就会滤过到肾小囊中,进而随尿液排出,导致尿蛋白增多,故C符合题意。
D.④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它一般不会使蛋白质进入尿液,所以尿蛋白增多一般不是肾小管病变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取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液体① 0.03 0.1 0.03
液体② 8 0.1 0.03
液体③ 0 0 1.8
A.①为血浆,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B.②为原尿,取自肾小管末端
C.③为尿液,不含葡萄糖
D.由②变为③,肾小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B
【分析】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详解】A.①蛋白质含量仅0.03克/100ml,属于微量,不符合血浆高蛋白质特征(血浆蛋白质约8克/100ml)。①应为原尿,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故A正确。
B.血浆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主要成分为水,还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②含有蛋白质、葡萄糖和少量尿素,故为血浆,故B错误。
C.③葡萄糖为0克/100ml,且无蛋白质,尿素浓度高,符合尿液特征,故C正确。
D.②是血浆,③是尿液。尿液形成需经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如葡萄糖重吸收)与分泌作用,最终浓缩为尿液。肾小管在从原尿到尿液的转变中起关键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物质变化及部分结构模型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组成有②③④
B.图1中Ⅱ处的变化是图2④发生作用的结果
C.图2中③的主要作用是滤过,它能够形成原尿
D.图2中①⑥⑦处流的液体都是血液
【答案】D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⑤出球小动脉,⑥肾静脉,⑦集合管。
【详解】A.尿液的形成发生在肾脏中,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组成,A正确。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1中Ⅱ处葡萄糖含量逐渐减小,该过程发生在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故图2中③的主要作用是滤过,它能够形成原尿,C正确。
D.图中⑦是集合管,其中流的液体是尿液,D错误。
故选D。
12.下图为尿液形成过程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①②表示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小球、甲、乙共同构成肾脏
B.①是尿液,②是原尿
C.①和②的成分相比,②中不含有葡萄糖
D.①和②的量大致相等
【答案】C
【分析】(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题图中: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①是原尿,②是尿液。
【详解】A.肾脏是由大量的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但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不能共同构成肾脏,肾脏还有其他结构,A错误。
B.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所以①是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所以②是尿液,B错误。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所以②尿液和①原尿相比,②中不含有葡萄糖,C正确。
D.①原尿形成②尿液时,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所以②尿液的量比①原尿的量少很多,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尿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的液体是 ,它比血液少了 等成分。
(2)③可以把流经液体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 重新吸收,送回到包绕在它外面的 中,进入血液。
(3)④是 ,和a端相比,b端的血液中尿素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1) 原尿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 葡萄糖 毛细血管
(3) 出球小动脉 减少
【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2)题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是出球小动脉;a是肾动脉分支血管(入球小动脉处),b是肾静脉分支血管。
【详解】(1)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②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可见,②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它比血液少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等成分。
(2)结合分析可知,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作用,只进行了过滤作用,因此图中④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b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和尿酸等废物的含量减少。所以,和a端相比,b端的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
(限时:10min)
一、选择题
1.如下表是某健康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g/L)。请你判断,样品2是( )
样品 水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1 900 0.3 1.0 9.0 80
样品2 970 0.3 1.0 9.0 微量
样品3 950 20.0 0 11 0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答案】B
【分析】尿的形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样品1:蛋白质含量高(80 g/L),这与血浆成分相符,因为血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如白蛋白)。
样品2:葡萄糖含量与血浆相似(1.0 g/L),尿素和无机盐浓度也接近血浆,但蛋白质含量极低(微量)。这符合原尿的特征,因为原尿是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形成的,保留了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质,但大分子蛋白质不被滤过。
样品3:葡萄糖为0(被肾小管重吸收),尿素浓度很高(20.0 g/L),蛋白质为0,这明显是尿液的特征,因为尿液是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和浓缩后形成的,故样品2是原尿,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按序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球,其内液体为血液
B.③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等量液体的葡萄糖多
【答案】A
【分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①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③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详解】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故A错误。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故B正确。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故C正确。
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原尿要比④内液体尿液含有葡萄糖多,故甲是糖尿病人,D正确。
故选A。
3.如图X表示人体某内脏器官,a代表流入该器官的血液,b代表流出该器官的血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b中氧含量增加,则X为肺
B.若b中尿素含量减少,则X为肾
C.若b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则X可能为小肠
D.若b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则X可能为肝脏
【答案】D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详解】A.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若b(流出该器官的血液)中氧含量增加,说明血液在该器官中进行了气体交换,获取了氧气,那么X为肺,A不符合题意。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当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部分尿素等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流出肾脏的血液中尿素含量会减少。若b中尿素含量减少,则X为肾,B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会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所以流出小肠的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会增加。若b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则X可能为小肠,C不符合题意。
D.肝脏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当血液流经肝脏时,血液中的氧气会扩散进入肝脏细胞,肝脏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会扩散进入血液,所以流出肝脏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而不是减少。若b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X不可能为肝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模型建构是学习生物学的方法之一。下列有关肾单位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c 和 d 分别模拟了肾小管和毛细血管
B.图中球的内部结构可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小铁圆珠可以模拟大分子蛋白质
D.“血液”从b 进入,“尿液”从c 流出
【答案】B
【分析】图中:a模拟入球小动脉、b模拟的是出球小动脉、c模拟的是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d模拟的是肾小管。小铁圆珠、小塑料圆珠模拟无机盐、葡萄糖等;小玻璃圆珠模拟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详解】A.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c 和 d 分别模拟了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肾小管,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图中的球可以模拟肾小球的过滤(滤过)作用 ,B正确。
C.小铁圆珠直径是5毫米,球底孔径为6毫米,小铁珠可以被滤到漏斗,说明小铁圆珠不可以模拟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血液”从a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液”从d肾小管流出,D错误。
故选B。
5.图甲表示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图乙表示人工肾工作的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②④⑤组成肾单位
B.图甲中的①中流动脉血,②流的是静脉血
C.图乙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D.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也包含肾小管重吸收过程
【答案】C
【分析】图甲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外毛细血管、⑥是肾小管。图乙为人工肾工作的原理图。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③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④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因此图甲中的③④⑥组成肾单位,A错误。
B.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①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②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
C.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具有过滤作用,人工肾的半透膜也具有该作用;因此图乙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C正确。
D.人工肾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类似于肾小球的滤过过程,但不涉及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D错误。
故选C。
(限时:8min)
1.血糖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合理饮食的情况下,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140mg/dL。血糖长期超标,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其超负荷工作,严重时可能使肾脏衰竭,肾衰竭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图乙),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简图,数字代表了结构、字母代表对应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尿液是由 器官形成的。
(2)正常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葡萄糖在 (填结构名称)中被重吸收。
(3)图乙中用过的透析液相当于 (“原尿”或“尿液”)。
(4)图甲中6中的液体物质含量与1中的液体物质含量比较有什么变化 。
(5)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在肾脏内结晶沉淀,就可能形成肾结石。生活中水分摄入过少会加大形成肾结石的风险,结合前面的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
【答案】(1)肾脏
(2)肾小管
(3)原尿
(4)图甲中6与1相比,6中的氧气和尿素等废物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意思相同即可)
(5)生活中我们不能以饮料代替水,水是我们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要适当喝水(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小球,3出球小动脉,4肾小囊,5肾小管,6肾静脉。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的葡萄糖会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此正常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
(3)图中透析装置完成的相当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所以图乙中用过的透析液相当于原尿。
(4)经过尿液的形成过程,6肾静脉与1入球小动脉相比,6肾静脉中的氧气和尿素等废物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5)为了避免患肾结石,在生活中应该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不能以饮料代替水等。
2.2024年,我国一所医院以多基因编辑猪(转基因猪)为供体,脑死亡病人为受体,进行的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如图是同学们利用打孔的塑料管和漏斗制作的肾单位模型,其中④代表肾小管。请据图作答:([ ]中填序号)
(1)血液流经肾脏属于血液循环途径中的 (填“体”或“肺”)循环。②处塑料管模拟的是 。
(2)血管⑤中尿素等废物含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移植过程中⑤处表示的血管应和 (填“动脉”或“静脉”)血管缝合。
(3)图中箭头③代表 作用。箭头⑥表示形成了 。
(4)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
【答案】(1) 体 肾小球
(2) 减少 静脉
(3) 滤过 尿/尿液
(4)②
【分析】(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4)题图中:①是肾小囊,②是肾小球,③代表滤过作用,④是肾小管,⑤是肾静脉,⑥表示形成了尿液。
【详解】(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包括肾脏)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可见,血液流经肾脏属于体循环的一部分。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图中②处塑料管被肾小囊包绕,故②模拟的是肾小球。
(2)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管⑤肾静脉中尿素等废物含量减少。在肾移植过程中,⑤肾静脉应和受体的静脉血管缝合。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图中箭头③代表滤过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故箭头⑥表示形成了尿液。
(4)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见,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②肾小球。
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系统互相影响。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标号①~⑧表示人体内相关生理过程,字母A、B、C、D分别表示心脏四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饭后,食物中的淀粉在 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经过消化道的⑤吸收过程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字母)。若尿液中检测到该物质,则有可能是肾单位中 的功能异常导致的,或者是 (填激素名称)分泌不足导致的。
(2)体育运动过程中,我们呼吸频率加快,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是 (选填“收缩”或“舒张”)。
(3)学校篮球比赛中,小球员们选择最佳时机投篮,这个时候起调节作用的最高级中枢在 。
(4)图中人体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的方式有 (填序号)。
【答案】(1) 小肠 A 肾小管 胰岛素
(2)收缩
(3)大脑皮层
(4)①⑦⑧
【分析】图中:①呼气,②吸气,③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到呼吸系统,④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⑤吸收,⑥排便,⑦排汗,⑧排尿,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详解】(1)淀粉最终在小肠消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接着进入小静脉,然后进入肝门静脉,由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回流至A右心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若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则有可能是肾单位中 肾小管的功能异常导致的。胰岛素能够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因此若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2)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体育运动过程中,我们呼吸频率加快,外界气体被吸入肺部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都是收缩。
(3)大脑皮层具有多个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所以,小球员选择最佳时机投篮,这个时候起调节作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 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将代谢废物和过剩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主要有三个途径:绝大部分的尿素、尿酸、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一部分水和少量尿素、无机盐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则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因此图中人体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的方式有①⑦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