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人教版)九年级

01
素养目标—明确要求
02
激趣导入—提高兴趣
03
要点精讲—典例精析
04
知识总结—加强记忆
05
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素养目标
01
01
02
03
04
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措施,增强安全意识;
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生活中增强防范灾害意识,并掌握灾害自救常识。
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利用。
激趣导入
02
火烧赤壁片段
1.周瑜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船上,曹军木船是____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砍断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可燃物
让温度达到着火点
隔离可燃物
氧气
典例精析
要点精讲
要点精讲
03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问题:
鞭炮是将黑火药用多层纸卷成圆筒状,再装上引线,点燃发生爆炸,但如果将鞭炮拆开,倒出其中的黑火药于纸片上,再点燃,火药剧烈燃烧,但不发生爆炸,为什么呢
鞭炮拆开前,点燃时火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拆开后,点燃时火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剧烈燃烧
要点精讲
03
粉尘爆炸
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要点精讲
03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问题:通过以上分析,你能归纳出爆炸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吗?
有限的空间
可燃物
急剧燃烧
聚积大量的热
爆炸定义: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要点精讲
03
爆炸的分类
化学爆炸(如鞭炮、炮弹、炸药等)
物理爆炸(如车胎、高压锅等)
核爆炸(如原子弹、氢弹等)
鞭炮爆炸 炸弹爆炸
轮胎爆炸 煤气罐爆炸
气球爆炸 蒸汽锅炉爆炸
问题:说说下列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要点精讲
03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问题:
为什么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要点精讲
03
注意: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不一定发生爆炸,不同的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不同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要点精讲
03
禁放易燃物
禁止吸烟
禁放鞭炮
禁带火种
当心火灾
当心爆炸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要点精讲
03
易燃物:
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如:氢气、天然气、酒精、白磷、钠、电石、高锰酸钾、风油精、香水、指甲油、花露水、防晒喷雾等。
易燃物
易爆物:
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铵、鞭炮、雷管、充电宝等。
易爆物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要点精讲
03
利用爆炸为人类服务
定向爆破
开山采矿
要点精讲
03
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燃料的充分燃烧
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就需要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口,这是为什么呢
产生的黑烟是炭黑。
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所以要调大进风口。
要点精讲
03
二、燃料燃烧的调控——燃料的充分燃烧
放出的热量少,燃料利用率低,浪费资源
产生黑烟、一氧化碳等物质,污染空气
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提高燃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
对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不充分燃烧的缺点
充分燃烧的意义
充分燃烧的主要条件
燃料的充分燃烧
要点精讲
03
我们知道燃烧是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是否表示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是否也存在吸收热量的反应呢?
燃料燃烧时都放出热量
三、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要点精讲
03
三、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酒精(乙醇C2H5OH的俗称)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C2H5OH+3O2 2CO2+3H2O
点燃
放出大量的热量
要点精讲
03
要点精讲
03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CaO)或一小块生活中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剂,插入温度计,再加入约2mL水。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液体沸腾,变浑浊,产生大量白雾;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 Ca(OH)2
要点精讲
03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1.所有的燃烧
2.氧化钙与水反应等
二氧化碳和碳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CaO+H2O Ca(OH)2
C+O2 CO2
C+CO2 2CO
放热
吸热
点燃
高温
要点精讲
03
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干电池工作: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
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人利用。
01
物理变化产生的能量
02
化学变化转化为热能和其他能量
要点精讲
03
根据生活知识,试举出一些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实例
加强记忆
知识总结
知识总结
04
灭火
燃料燃烧的调控
①氧气不足
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充分
①氧气充足
②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①有限空间内
②气体燃料、可燃性粉尘
③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混合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第2课时
巩固提升
练习与应用
练习应用
05
1.请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顺风吹火”“钻木取火”。
答:“釜底抽薪”表示抽去锅底下的柴火,这样清除了可燃物,使可燃物与火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顺风吹火”增加了氧气含量,可以使燃烧更旺。
“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使木头温度达到着火点。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天然气 B. 氮气 C. 汽油 D. 面粉
B
练习应用
05
3.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B. 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 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 储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A
练习应用
05
4.加强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
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B.人居社区配备消防设备并设置消防通道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5.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 B.红磷燃烧
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煤在空气中燃烧
C
C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1.学校图书馆在考虑消防时,应选择下列哪种灭火器比较合适( )
A.消防水龙头 B.水基型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2.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氢气 C.空气和甲烷 D.空气和氮气
3.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食物变馊 C.鞭炮爆炸 D.动物呼吸
5.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B.纸不是可燃物
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
D.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
【能力篇】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混合气体中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就爆炸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漏,可立即开灯查看
D.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可做灯火试验看能否进去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放热现象
B. 凡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
C. 水与氧化钙反应后温度升高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对下图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实验中玻璃片上有白雾,说明呼出气体中含较多水蒸气
B. 乙实验鼓气后发生爆炸,说明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粉尘,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 丙实验中加入水立即旋紧瓶盖后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丁实验证明:常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5.浓硫酸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试剂,需张贴的标志是( )
A. B. 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 D.
二、填空探究题:
1.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
(1)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__________ 。
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
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
(3)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
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
(4)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可行的做法有________
(写1种)。
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常用灭火器之一。
(1)加压可将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喷出,起到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降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隔绝空气所利用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品失火后只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木材棉布
B图书档案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C汽油柴油
D精密仪器
3.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_____,上层内盏油温__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拔高篇】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1)某地举办的“3 15”晚会上,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面条由面粉制得。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
(2)近日,抖音上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消防员猛力摇晃可乐瓶后,打开瓶盖,可乐从瓶中喷射而出,将火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乐能喷射而出,是因为压强发生了改变
B.电器起火时也能用“可乐灭火”
C.消防员猛力摇晃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的逸出
D.“可乐灭火”不能完全代替灭火器
(3)夏天蚊虫比较多,时下的方法是用电蚊拍和杀虫剂。电蚊拍一旦遇到杀虫剂,就是“火拼”的节奏——将杀虫剂喷向通电电蚊拍,通电的电蚊拍着火了。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①已知杀虫剂中所含的除虫药物是可燃物,通电的电蚊拍着火的“点火凶手”是_______。
②空气清新剂也类似于杀虫剂,成分里有多种可燃性溶剂(如乙醇)使用时必须小心。请写出空气清新剂、杀虫剂在家中存放和使用注意事项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于是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______和实验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2)实验______和实验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3.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制成的,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①面粉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②为避免面粉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写1条即可)。
(2)下列消防安全知识正确的是(填序号)。
A.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通讯 B.商校住宅发生火灾时,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低姿态穿过浓烟逃生
(3)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超长纳米线柔性耐火纸,在1000℃时仍然不会燃烧。Ca10(PO4)6(OH)2中共含_______种元素,磷酸根原子团(PO4)的化合价为_______。杨sir化学,侵权必究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1000℃时这种耐火纸在空气中仍然不会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篇】:
1.D 2.C 3.A 4.C 5.A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A
二、填空探究题:
1.(1)遇到明火(2)H2 (3)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4)矿井内要加强通风(或禁止烟火或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2.压强增大,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小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使温度降低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BD
3.(1)炷 油 三
(2)放热 升高 蒸发
(3)bcd
【拔高篇】:
1.(1)小火燃烧是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较小 发生爆炸是由于面粉与氧气充分接触而急剧燃烧
(2)B
(3)电流产生的热 不要存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或避免放在高温的地方)
2.(1)②;④。
(2)③;④。
3.(1)可燃性 严禁烟火
(2)AD
(3)4; -3 未达到着火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1第2课时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课标分析 《燃烧的燃烧》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可能熟悉常见燃烧的现象,但燃烧的规律未必知晓;在学习了氧气、碳及碳的氧化物等相关知识后,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为学习燃料的充分燃烧做好了铺垫,长远来看本节课对高中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也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更深入的学习,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能够学以致用,学习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素养目标 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措施,增强安全意识; 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利用。 生活中增强防范灾害意识,并掌握灾害自救常识。
重点 难点 通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火烧赤壁的片段,填空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1.周瑜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船上,曹军木船是_____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砍断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观看思考回答问题。 温故知新。
讲授新课 一、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 鞭炮是将黑火药用多层纸卷成圆筒状,再装上引线,点燃发生爆炸,但如果将鞭炮拆开,倒出其中的黑火药于纸片上,再点燃,火药剧烈燃烧,但不发生爆炸,为什么呢 【教师播放视频】粉尘爆炸实验 爆炸定义: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时有可能引发爆炸。 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爆炸极限。 为什么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思考回答问题: 鞭炮拆开前,点燃时火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拆开后,点燃时火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剧烈燃烧 得出结论: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可能发生爆炸的条件: (1)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 (2)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 (3)遇到明火或火花 (4)在有限空间内 通过浏览图标,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燃料燃烧的调控——燃料的充分燃烧 【思考与讨论】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就需要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口,这是为什么呢 充分燃烧的主要条件: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氧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充分燃烧的意义:提高燃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对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产生的黑烟是炭黑。 当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所以要调大进风口。 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酒精(乙醇C2H5OH的俗称)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探究】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匙干燥的生石灰(CaO)或一小块生活中使用的生石灰干燥剂,插入温度计,再加入约2mL水。观察现象。 【注意】生石灰有腐蚀性,切勿用手拿取。使用时应做好防护,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与其接触。 化学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物理变化: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人利用。 化学变化转化为热能和其他能量:干电池工作,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试管内液体沸腾,变浑浊,产生大量白雾;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 = Ca(OH)2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的化学变化都同时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课堂小结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