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印江自治县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过程性质量监测七年级生物试题第一卷(选择题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中。)1.某学校生物基地种植了很多向日葵,那“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生物的特征是A.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能进行呼吸C.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成功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A.李时珍 B.屠呦呦 C.侯云德 D.袁隆平3.我国幅员辽阔,有浩瀚的海洋、纵横交织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4.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由好氧性的醋酸杆菌发酵产生的,某同学在探究“温度对醋酸杆菌发酵的影响”的实验时,在以下四个组别中,可以选出作为对照实验的是A. I组和Ⅲ组 B. Ⅱ组和Ⅳ组 C. I组和Ⅳ组 D. Ⅲ组和Ⅳ组5.小明同学利用“5×”目镜和“10×”物镜观察组织细胞,他看到16个完整细胞布满视野。若将物镜转换成“40×”再进行观察,他可以看到的完整的细胞数目将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6.蝴蝶和蜻蜓是两种不同的昆虫,要弄清楚这两者之间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有哪些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同时积极思考B.只用肉眼观察,不能借助任何观察工具C.要实事求是,全面、仔细观察,无需与他人交流D.观察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记录 7.新鲜红苋菜的叶片呈红色。将其浸泡在凉水里,水不会变红;将其煮沸,水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红苋菜细胞的A.液泡 B.细胞壁 C.细胞膜 D.叶绿体8.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F”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9.壁虎的断尾再生过程中,细胞通过分裂不断增多。此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不包括A.细胞核一分为二 B.细胞膜向内凹陷 C.细胞质分为两份 D.形成新的细胞壁10.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量为20条,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情况是A. 20条→20条—20条 B. 20条→40条→40条C. 20条→40条→20条 D. 40条→40条→20条11.小明在练习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导致膝盖皮肤轻微擦伤。他用碘伏擦拭伤处时感觉很疼。擦破的皮和感觉到疼所属于的组织分别是A.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C.保护组织、神经组织 D.肌肉组织、结缔组织12.印江县的橘子非常出名、口感很好,下列属于植物体营养器官的是A. 一个橘子 B. 一棵橘子树C. 一片橘子叶 D. 一粒橘子籽13.下列科学家与其对应的研究成果有错误的是A.拉马克——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论B.哈维——血液循环C.林奈——生物分类学D.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14.小明制作了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f→a→e→b→d→c B. a→e→f→b→d→cC. a→f →e→b→d_→c D. a→e→f→d→b→c1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诗句中雄鸡的结构层次为A.细胞→组织→器官→雄鸡 B.细胞→器官→系统→雄鸡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雄鸡 D.细胞→组织→系统→器官→雄鸡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5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对的“√”,错的打“×”,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中。)16.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17.上皮组织都分布在体表、 ()18.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19.人体皮肤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是保护组织 ()20.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1.只有动物才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 ()三、分析简答题(共23分,每空1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2.(9分)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并在课后利用彩泥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动植物细胞模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里面填数字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若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临时装片向 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的中央应滴加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与图 (甲或乙)所示的结构相似。(3)图甲、乙所示两个细胞的主要不同之一是:图甲细胞质中含有 ,因而能够制造有机物,而图乙细胞不能。(4)图乙中的[④] 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在图甲、乙中,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是 (填名称)。(5)有同学认为仅用彩泥材料进行制作不能模拟细胞壁,可以选择用 (填“保鲜膜”或“硬纸板”)来代表细胞壁,理由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 细胞的作用。23.(6分)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选择了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单细胞动物,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图2为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细胞被切割成了乙和丙两部分。请预测:乙和丙中,能够存活并继续发育的是 ,理由是 。(2)在图2中,图A为 的分裂过程,图B为 的分裂过程。(3)从图2看,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最终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图A是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图B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将一个细胞缢裂为两个细胞。若图1存活的那部分继续发育并分裂产生新细胞,其分裂方式应与图2中的 (填A/B).(4)图甲与图乙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是植物细胞 ,最终形成两个细胞。24.(8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贴山荔枝,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年4月初,蜂农们会带蜜蜂到荔枝园“追花逐蜜”。蜜蜂采蜜的同时,还能促进荔枝增产。资料二:荔枝蝽是严重危害荔枝的一种害虫,其若虫和成虫均能吸食荔枝的嫩芽、嫩叶和幼果的液汁,造成荔枝大量减产。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运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虫害,效果显著,在生物防治领域做出重大贡献。⑴荔枝果从结构层次上属于 层次,荔枝蝽从结构层次上属于 层次。⑵荔枝树体内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是 组织。⑶荔枝植株由小长大的过程与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密切相关。从图A到图B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 进行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遗传物质 (变或不变)。(4)荔枝果肉鲜嫩多汁、甜香可口,荔枝的可食用部分属于 组织。(5)荔枝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四、实验探究题(共16分,每空2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5.(16分)当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时,常常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称西瓜虫、潮虫子等。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发现鼠妇会很快爬到其他阴暗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为此,该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土壤湿度适宜条件下,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该小组开展的探究活动应提出的问题是 实验步骤1的陈述,体现了 变量原则。(2)该小组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设置明亮和黑暗两种不同的环境是为了形成 。(3)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4)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该小组如果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除了要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