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课型需要设置,可自行决定】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本课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9课为知识载体,通过文字、图表、地图、诗词、史料创设两宋“祖宗之法”由盛而衰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在“荣耀—代价—挑战—宿命”四重叙事中探究“祖宗之法”的利弊,最终感悟制度变迁与国家命运的深层关联。同时运用跨学科的方式,结合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兴趣,在文学中看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温情之敬意,理解之同情”,落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与后面三课共同构成“多民族政权并立”全景,讲述了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变化,主要侧重于对政治制度方面的讲解,通过制度的建立引导学生看到其潜在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一系列的变化。2、本课主要分为四个子目,第一子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主要从中央与地方两个大方面讲解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影响,理解宋朝的制度创新同时认识到措施的两面性,用辩证的方式看待问题。第二子目“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主要围绕着“积贫积弱”两个方面展开,从政治、军事方面引导学生找出积贫积弱的具体原因,从而引出下一子目变法的背景,第三子目“王安石变法”是本课的一个核心内容,从背景、措施、结果、评价四个方面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整体过程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中的“阶级分析法”了解改革的实质,并且学会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可贵品质。第四子目“南宋的偏安”,主要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两宋与周边民族的和战,认识到恪守祖法,不思变革所带来的后果。3、本节课的设计以“祖宗之法”为线索,探究“祖宗之法”对于两宋的利与弊(荣耀与代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认识到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鉴古知今。同时通过与诗词文学材料相结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情况分析1、已知:高一学生已具备“隋唐制度”与“五代十国”知识铺垫,初步理解中央集权与藩镇割据矛盾,对于宋代的基本制度和民族政权并立有大致了解。2、未知:对“祖宗之法”概念较为陌生,对宋代制度以及变法内容细节生疏,对制度运行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深刻理解。3、能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与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与影响,宋代灭亡的原因等。4、想知:“祖宗之法”与宋朝兴亡的关系,如何用“祖宗之法”贯穿宋代制度的变迁,以及如何认识“祖宗之法”给宋代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通过课本学习,了解“祖宗之法”概念,了解宋朝政治制度与军事政策的社会根源,理解“祖宗之法”的保守性与时代局限性,同时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通过绘制观察“宋辽夏金对峙形势图”,明确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时空格局。(时空观念)3、通过《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文献通考》等文献,解读“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等史料。探究历史事件的多面性,提高理解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4、通过王安石变法、岳飞抗金等案例中感悟改革家精神与民族气节,思考改革与守成的历史启示。(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评价(进步性与局限性)教学难点如何辩证评价祖宗之法、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两面性、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学术引领:引用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中的材料,引入“祖宗之法”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课程的主要任务:“祖宗之法 利还是弊?”【材料一】宋初“变家为国”的历程中,在制度调整的曲折反复中,凝练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精神原则。作为“祖宗之法”的精髓,强调防范纤悉,同时以制度的平缓调适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核心原则,在有效杜绝了内部重大变局的同时,对于两宋官僚政治的发展,也产生着深刻的负面影响。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结合材料与书本知识,了解“祖宗之法”这一基本概念,思考“祖宗之法”与宋王朝兴衰的关系,以及“是否应该兴先王之教”。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明确重点概念。
一、荣耀:觥筹交错映射盛世之影(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通过宋太祖与石守信等人的对话,直观的展现杯酒释兵权的场景,点出杯酒释兵权的实质。【资源展示】运用后周将领兵变前职务表展现宋朝立国之处武将的权势之大,引用《旧五代史》的史料展现宋朝建立前五代十国武将跋扈的场景,引导学生探究杯酒释兵权的背景。【资源展示】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的第一项措施,由此引出学生对后面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思考。【提出问题】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避免藩镇割据2、如何巩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为五代十国之后的短命王朝?【资源展示】4、运用三则材料分别展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材料一展现用“三收”对策(收权、收钱、收兵)将节度使由“地方军阀”变为“虚职贵族”,从而扭转“君弱臣强”旧格局,建立皇帝—中央—文官体系对地方的全面控制。材料二展现宋朝以“三衙”(殿前司、侍卫司马军、侍卫司步军)分掌禁军兵权,将原先集中于节度使的军权一分为三。材料三运用史料与图标展现宋朝的重文轻武的政策。【资源展示】5、采用北宋的中央权力分配图与地方权力分配图进行分析,展现北宋独特的分权体系。【资源展现】6、运用《范太史集》和《水心别集》两则史料,一褒一贬,引导学生探究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利弊得失,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维以及运用不同的史料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资源展示】 1、学生分角色扮演杯酒释兵权中赵匡胤与大臣的角色,沉浸式体验历史,揣摩宋太祖与大臣的心境并进行讨论。2、学生结合所学,阅读所给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得出答案并讨论。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4、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得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阅读史料,在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总结。
二、代价:法祖守成遭遇治国困境(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一)边防压力(积弱)1、通过课本内容以及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权并立与北宋的处境,同时了解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思考北宋以钱财换取和平的方式是否可取。【资源展示】(二)财政危机(积贫)通过两则材料展示北宋因冗兵、冗官、冗费二导致国家出现财政危机,引导学生分析祖宗之法的遭遇困境。材料一运用图表直观的展现了北宋军队人数之多,通过材料展现养兵费用开支之大。材料二的史料展现出宋朝官僚集团人数的庞杂,政府的开支增加,负担沉重。【资源展示】 1、仔细观看形势图,思考北宋的处境以及为何沦落至此。2、阅读课本,结合北宋所处的时代背景,思考这种以钱财换取和平的方式是否可取。3、阅读课件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北宋财政危机的原因。4、整合本节内容,得出北宋延续祖宗之法所遭遇的困境。5、在理解中记忆主要知识点 1、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唯物史观,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挑战:变法革新不解时代难题(王安石变法) 1、透过三则材料展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材料一展现的是由于祖宗之法的僵化导致社会积弊严重,有识之士寻找救国路径;(2)材料二运用数字直观的展现出宋朝庆历年间的岁入与岁出,体现宋朝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压力;(3)材料三意在指出虽然庆历新政直白,但是社会风气也因此有所改良。这三则材料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资源展示】运用表格的方式整理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作为对课本的补充,引导学生看到王安石变法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积极影响。【资源展示】运用三则批评王安石变法的材料,鼓励学生在材料中找到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由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点出变法的实质所在。【资源展示】运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与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这两篇学生较为熟悉的文章,用一问一答进行对比,体悟王安石变法的不畏人言,态度坚定。同时,用王安石胸怀壮志时所作的《登飞来峰》与变法受阻时失意所作的《雨过偶书》做对比,展现改革者变法的艰难历程。运用跨学科的方式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形象,体悟改革者的可贵品质。【资源展示】 在教师带领下阅读史料,思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通过阅读具体措施,结合材料认识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赏析文学诗词,在诗歌中体悟人物在不同时期心境的变化,更好体会人物的感情。 1、掌握必备基础知识认识到改革的艰难历程与重要意义3、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四、宿命:半壁江山难挽倾颓之势(南宋的偏安) 运用地图展现南宋所处的局面,运用“岳飞之死”引出祖宗之法最终的延续,同时也为南宋敲响了丧钟。【资源展示】 根据图文进行理解记忆。2、明白宋朝最终灭亡的原因: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终究会被历史所抛弃。 本节篇幅较为简短,内容在初中课本中又详细叙述,学生较为熟悉,仅需要了解南宋灭亡的实质即可。
课堂小结 跟随老师梳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形成知识脉络,便于理解记忆2、了解本课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念,认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在自我生活中也要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人生价值。 1、梳理知识,回顾本节课内容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繁多,知识点的系统性与总结性较强,需要学生进行课下整理与习题巩固加深记忆,建议绘制思维导图,理清学习思路,教师可以通过对应的学案等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巩固。本课在讲授过程中引用大量的原始史料,虽然教师在上课期间带领同学们进行分析讲解,可能还会存在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在史料的选取上要尽量选择简单易懂的史料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材料提取能力。可以带领同学深挖某一史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课程的趣味性有待提升,可用漫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增加角色扮演等沉浸式历史课堂,寓教于乐。
PAGE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