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时练习题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时练习题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经营西域》课时练习题作业
一、选择题
1.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标志着新疆开始归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
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123年,东汉将西域都护府改为( )
A.北庭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西域长史府 D.宣政院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古诗中的“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4.下图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蒙恬痛击匈奴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文成公主入藏
5.与下图《唐朝敦煌壁画 局部》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甘英 B.班超 C.班勇 D.张骞
6.关于以下“汉朝海上航路图”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A.汉朝通过该航线与西方进行贸易 B.拓宽了汉朝对外交往的范围
C.推动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交流 D.海上航路最远抵达马来半岛
7.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历经十余年,收效不多。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顺利到达,成果丰硕。其主要原因是( )
A.万里长城的修建 B.“文景之治”的出现
C.“推恩令”的实施 D.漠北战役的胜利
8.张骞出使乌苏时,邀请西域各地方政权派使者到汉朝走访,使西域得以充分了解汉朝的富裕和强大。从中可知,张骞出使西域( )
A.是为了开通丝绸之路 B.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交流
C.增强汉朝的经济实力 D.使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管辖
9.两汉时期,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持汉节不失”的气节,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其蕴含的时代精神是( )
A.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 B.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
C.统一中国的人生抱负 D.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1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习总书记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
A.修筑都江堰 B.开凿灵渠 C.开辟丝绸之路 D.班超经营西域
1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其主要职责在于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可以发兵征讨。上述表明西域都护的设立( )
A.权力过大超越了中央 B.加强了对西域的治理
C.导致西域诸国的混乱 D.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
12.“丝绸之路……由长安到西域,再至欧洲。在物质交流的同时,汉朝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标志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建立了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
C.推动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D.促进了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
13.下列是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的物产和中国外传丝绸组图。该组图主要说明了( )
A.汉代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
B.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C.汉代以丝绸换取古罗马的农产品
D.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1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段材料概括了丝绸之路开辟的( )
A.影响 B.目的 C.路线 D.原因
15.张骞第一次赴西域的目的是( )
A.开辟汉与西域之间的陆路交通 B.代表中央政府总管西域事务
C.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D.为汉武帝寻找汗血宝马
16.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把该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C.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17.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18.将下列历史知识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西域都护的设置④“推恩令”的实施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二、材料题
19.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主要路线图
(1)是谁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在哪?其开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三国鼎立形势图
(2)图中A是 国,蜀国的都城是 ,吴国的建立者是 。图中B处发生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战役是 。图中吴国在230年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即今中国台湾。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三年,张骞带领100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获,遭到长达10余年的软禁……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4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等国。
出于对匈奴不断袭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的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摘编自《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结合材料分析,张骞遇到的困难?
(2)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这一“空前的探险”有什么重大作用?
(3)材料一中的“汉宣帝神爵二年”是哪一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何意义?
(4)材料二中丝绸之路的起点?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经营西域》课时练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D B D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D B A C C C B
1.B
2.C
3.C
4.A
5.D
6.B
7.D
8.B
9.B
10.C
11.B
12.D
13.B
14.A
15.C
16.C
17.C
18.B
19.(1)张骞;长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 ①魏 ②成都 ③孙权 ④赤壁之战 ⑤夷洲
20.(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困难:被匈奴俘获软禁;沙漠自然环境恶劣。
(2)拓展了汉朝的视野,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3)时间:公元前60年。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4)起点:长安。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