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时练习题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时练习题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时练习题作业
一、选择题
1.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
A.《史记》 B.《论语》 C.《春秋》 D.《诗经》
2.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春秋》 B.《诗经》 C.《史记》 D.《汉书》
3.下表是两汉时期部分医学资料的出土、收集情况整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时期 医学资料收集、出土情况(部分)
两汉 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出土的医简共178枚,含古医籍2部11种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籍竹简约200枚、木牍10枚、绢帛10种
甘肃武威县出土简牍92枚,记载完整医方31个
A.南方医学技术远超北方 B.中医注重理论创新
C.造纸术促进了医学传承 D.两汉医学成就突出
4.《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史记》了解的是( )
①秦始皇统一六国 ②汉武帝兴办太学 ③张角创立太平道 ④张仲景给民众看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图建筑是为纪念一位古代名人而建。该名人的贡献是( )
医圣祠(河南南阳)
A.撰写了《黄帝内经》 B.编写了《论语》
C.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D.创编了“五禽戏”
6.下表是历慎思同学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与其相关的著作是( )
知识卡片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成书时间:西汉 作者:司马迁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后汉书》
7.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第一次获此殊荣,下列著作中全面阐释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
8.他重视医疗体育,创编了一套保健运动体操“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他是( )
A.仓颉 B.李斯 C.华佗 D.孔子
9.华佗向他的弟子吴普传授“五禽之戏”,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牙、齿完整”,材料说明了( )
A.辩证分析病情有利于对症治疗 B.做好防护提倡预防疾病
C.针刺、按摩、汤药可以治疗疾病 D.适当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
10.东汉宦官蔡伦在中国历史上留有美名,是因为他( )
A.改进了造纸术 B.编制了五禽戏 C.著述了纪传体史书 D.传播了五斗米道
11.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2.《九章算术》诞生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的名著。下面为其中的一道例题:今有田广十五步,纵十六步。问为田几何?今有粟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据此可知,《九章算术》注重( )
A.改革创新 B.实际运用 C.抽象晦涩 D.艺术美观
13.司马迁广泛搜集资料,并考察历史遗迹,力求史实准确;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对药物的配比和剂量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体现了他们( )
A.秉笔直书的精神 B.清正廉洁的正气 C.淡泊名利的品德 D.严谨治学的品质
14.《九章算术》运用最小公倍数计算田亩面积,运用正反比例分配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解决筑城、开渠等问题则运用了体积计算的方法。由此可见,《九章算术》( )
A.追求艺术性 B.理论性强 C.突出实用性 D.领先时代
15.秦汉时期有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这部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这部著作是( )
A.《大明历》 B.《氾胜之书》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16.《史记》以“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为后世史家所倡行。这反映出撰写者司马迁( )
A.忠君守礼 B.以民为本 C.秉笔直书 D.豪迈奔放
17.秦汉时期文化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②《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③蔡伦造出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④《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典籍《史记》。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史记》可了解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汉武帝反击匈奴 ③黄巾大起义 ④陈胜吴广起义 ⑤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材料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材料二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中国的火药在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这些发明传播的特点。
(2)综上所述,你对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有哪些建议?
20.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的两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2)材料一中的图三是汉武帝的画像,他统治时期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三位东汉时期历史人物的科技成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时练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C A B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D C B C B B
1.A
2.C
3.D
4.A
5.C
6.A
7.B
8.C
9.D
10.A
11.C
12.B
13.D
14.C
15.B
16.C
17.B
18.B
19.(1)特点: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都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的。
(2)重视科技的发展;要懂得借鉴;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20.(1)“文景之治”。
(2)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