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年级(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如图是蒋廷黻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目录。据此判断,这一章节主要记述的是(  )
第一节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第二节英国人做鸦片买卖
……
第五节不平等条约开始
A. 鸦片战争 B. 三元里抗英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2.近代以来,盘踞在中国北方的一只贪婪的“黑熊”侵吞中国北方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只“黑熊”是(  )
A. 俄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3.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 学习西方治国 B. 实行君主专制 C. 平均分配土地 D. 实现男女平等
4.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圆明园遗迹
C. 侵略军在大沽口登陆 D. 旅顺暴行
5.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沈葆桢率舰队赴台巡视,将福州船政局制造的“扬武”等舰船派驻台、澎,同时运送兵员物资以备战,最终逼迫日军退出台湾。这说明洋务运动(  )
A.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B. 消除了边疆危机
C. 客观上增强了国防实力 D. 最终取得了成功
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这些措施(  )
A. 彻底解除了边疆危机 B. 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C. 发展了近代军事工业 D. 废除了不平等的条约
7.1911年,梁启超夜泊马关,在春风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梁启超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8.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其中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
A. 张之洞 B. 张骞 C. 李鸿章 D. 曾国藩
9.1901年起,这个地方忍受着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驻的无奈,也背负着不准中国人居住的耻辱。该地方是(  )
A. 台湾 B. 威海卫 C. 东交民巷 D. 大沽炮台
10.柳亚子写诗称赞一位革命志士:“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这位志士系光复会成员兼巡警学堂监督,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这位志士是(  )
A. 黄兴 B. 徐锡麟 C. 秋瑾 D. 赵声
11.“一场成功的起义开端了辛亥革命,宣告统治中国268年的部落王朝,和有着2200年之久的中国封建帝制一道,将在革命风暴中寿终正寝。”“成功的起义”指(  )
A. 萍浏醴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武昌起义 D. 广西起义
12.杜维运的《史学方法论》中记录:“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据此观点,下列属于研究武昌起义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纪录片《武昌首义》 B. 历史专著中的有关叙述
C. 当地民间的口头传说 D. 武昌起义的旧址
13.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 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 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 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 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4.如图是钱病鹤创作的漫画——《辞旧迎新》,以1912年人们欢庆元旦、辞旧迎新为主题,以国旗的变迁来说明政权的更替。漫画中黄龙正从国旗上飞走,取代它的是一面星星围绕太阳的旗帜。“辞旧迎新”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  )
A.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从封闭走向开放
15.下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其表中信息可得出(  )
派系 代表人物 靠山 控制范围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福建、山东等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美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盘踞东北
A. 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 B. 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
C. 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 D. 列强在中国利益互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某班以“中华民族 抗争与探索”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人物篇
事件篇
影响篇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
(1) 请将“人物篇”中的人物与其贡献进行匹配,放入相应板块。
板块一:“抗法名将” ______
板块二:“维新志士” ______
板块三:“抗日英雄” ______
板块四:“师夷长技” ______
(2) 请从“事件篇”中任选其一,说明能入展板的理由。(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
(3) 从“事件篇”中的两幅美术作品中,你能感悟到哪些民族精神?
(4) “影响篇”中的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7.八年级同学展开“再寻伟人足迹,开启寻梦之旅”的研讨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吧。
站点 史料
檀香山站 史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天津站 史料二:(孙中山认为)若救国救人,非除去恶劣政府不可。革命为惟一法门。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香港站 史料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孙中山《建国方略》
(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到1911年武昌起义之前,孙中山共领导了十次浴血舍身的武装起义……以失败告终。
——江硕鹏《孙中山累战累败累败累战的十次起义的经验》
东京站 史料四: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
——《中华民国史》
(1) 史料一是哪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纲领?该革命团体成立于哪一年?
(2) 史料二中孙中山认为的“恶劣政府”是哪个政府?
(3) 从史料三中可以感受到革命党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4) 史料四中的“大团体”指的是哪个组织?“大团体”成立于哪一年?推举谁为“大团体”的总理?“大团体”的机关报叫什么名字?
18.材料一:
(注;图一为黄兴绝笔书;图二为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图三为清帝退位诏书)
(1) 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史料分类中填入恰当的图片序号。其中图二、图三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影像史料: ______
文献史料: ______
材料二:宣统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等为迎袁专使,赴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肯离开他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接着,保定、天津等地也发生类似事件……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摘编自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
材料三: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封建帝制,激起各阶层民众的反帝反封建情绪,各地酝酿的武装反袁斗争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装讨伐袁世凯。革命党人也在广东、上海、四川等地组织民众打击袁世凯势力。最终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摘编自殷俊燕《云南护国首义档案》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护国运动胜利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识。
19.2025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 自序》
(1) 材料一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初祖”,请列举两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2) 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结合所学回答,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辛亥革命真正交战的地区有限,主要是武汉地区和南京地区,其他都是很小规模的斗争;同时时间跨度前后125天,其中武汉之战49天,南京之战26天;伤亡不算大,以最惨烈的武汉之战为例,据统计,武汉之战49天中,起义军战死4300人,受伤4100人,加起来伤亡不到8500人。
——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
材料四: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
(3)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低烈度”(指有限的军事冲突)的革命,但是同时也是一场“高烈度”(指制度、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联系上述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C
6.B
7.D
8.B
9.C
10.B
11.C
12.D
13.B
14.C
15.B
16.【小题1】B D C A
【小题2】示例:
左宗棠收复新疆: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但也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小题3】民族精神: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
【小题4】作用: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17.【小题1】兴中会;1894年。
【小题2】清政府。
【小题3】坚韧不拔,意志坚定,屡败屡战。
【小题4】中国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民报》
18.【小题1】图二。
【小题2】图一、图三。
【小题3】
【小题4】
19.【小题1】筹划广州起义;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等。
【小题2】三权分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小题3】观点:辛亥革命既是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但同时也是一场“高烈度”的变革。论述:首先,辛亥革命的实际交战地区有限,主要集中在武汉和南京地区,其他地区的斗争规模相对较小,伤亡人数也相对较少,这表明辛亥革命的军事冲突规模相对较小,属于“低烈度”的革命。然而,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又远远超出了军事冲突的范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综上所述,辛亥革命是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但同时也是一场“高烈度”的变革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