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六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六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A C A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B A A C C B B
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21.(1)人物:孔子。核心思想:“仁”。著作:《论语》。
战国代表人物:孟子(或荀子);
(2)文字:甲骨文。朝代:商朝。
(3)“天下为公”:禅让制。
“天下为家”:世袭制。
(4)制度:分封制。
作用: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2. (1)经济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政治措施:建立县制;作用: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措施:确立皇帝制度、设三公、推行郡县制;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3)改革为国家统一提供制度和实力支撑;国家统一为改革创造稳定环境,二者相互促进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卷
七年级
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家发掘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山项洞人的骨路化石”可用
于研究()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国家产生
2.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A.粟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3.良渚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起,良渚的考古发掘不断给世人以惊喜,这里先后
发现了高等级墓地、祭坛、玉礼器系统、大型宫殿基址300余处。这表明当时()
A.稻作农业发达
B.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C.社会分工明确
D.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4.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
图二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
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道址)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5.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炎帝、黄帝B.周武王、齐桓公
C.大禹、蚩尤
D.秦始皇、汉武帝
6.“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创造众多文明成就
C.杂居相处交融而成
D.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7.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测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国语》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副,试
诸壤土”之语。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诸侯争霸
B.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C.王室衰微
D.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9.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10.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镶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11.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数量还很多。经过不断地混战,到了战国末期只剩下了齐、楚、秦等几个实力
较强的诸侯国。这说明当时的历史趋势是()
A.经济持续发展
B.分裂局面扩大
C.逐步走向统一
D.战争方式改变
1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
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13.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得益于()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商鞅变法的实施
C.李冰修建都江堰
D.秦朝完成统一
14.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主席参观安徽桐城六尺巷,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
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与其思想如出一辙的学派是()
A.道家学派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

(共2页,第1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F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