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部分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部分学校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部分学校七年级(下)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小题,共 30分。
1.下面是两首唐代诗人所作的诗。这说明( )
咏史诗 汴水 汴河怀古
唐 胡曾 唐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A. 历史解释无正误之分 B. 唐朝人对运河存有偏见
C. 历史评价具有多样性 D. 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
2.马伯庸在《长安的荔枝》中写道:“长安城内的西市,胡商云集……驼铃声与吆喝声此起彼伏。酒肆中
高鼻深目的胡姬旋舞如飞,琵琶声里夹杂着突厥语、粟特语和唐音的谈笑。”下列诗歌中能反映这一现象
的是( )
A.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C.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D.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3.安史之乱后,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
其财富。”由此可知安史之乱致使唐朝( )
A. 形成了藩镇格局的局面 B. 出现边疆危机
C. 社会遭受了空前的浩劫 D. 经济破坏严重
4.如表为唐朝与周边民族(地区)的关系示意图(部分),据此可知唐朝( )
突厥 击败东突厥汗国,册封各首领及继位者
西域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吐蕃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回纥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渤海 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 各民族经济文化交融减弱 B. 致力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
C.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多样 D. 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5.抚州市王安石纪念馆馆藏绘画《上万言书》上有题记“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
供天下之费”。由此可知,王安石的主张是( )
第 1 页,共 9 页
A. 裁减冗员,节省政府开支 B. 实行开源,增加政府收入
C. 提倡节俭,改变贫弱局面 D. 稳定秩序,增强军事力量
6.七年级某班同学在进行“中华英雄谱”的项目学习中整理了如下笔记: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撼山
易、撼岳家军难”。该班学生从学习中能感悟到的是( )
A. 杜甫报效国家的理想 B. 辛弃疾诚挚无私的情怀
C. 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D. 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气概
7.2022 年 10 月 11 日,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
功绩是( )
A. 攻破开封,灭亡北宋政权 B.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C. 建立元朝,完成全国统一 D. 统一女真,颁行女真文字
8.如图反映了唐、宋时期人口占比分布情况。这直接推动了( )
A. 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B.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C.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9.宋代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尽管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经是唐朝的一二十倍,但仍旧满足不了日
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不得已政府甚至发行纸币来缓解“钱荒”局面。这说明宋代( )
A.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B. 纸币已经普遍使用
C. 货币铸造业严重滞后 D. 国家财政严重亏空
10.明朝时期,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多次修筑长城。隆庆年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并
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这反映出隆庆和议(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加强南北沟通 C. 具有屈辱性质 D. 促进民族交流
11.隆庆年间,高拱上疏称“天下田赋,十失其五,豪强兼并而官不能制”。这直接说明张居正改革前
( )
A. 君主专制没落 B. 土地兼并严重 C. 海外贸易受阻 D. 货币制度混乱
12.康熙帝面对沙俄军队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不断侵略和蚕食,曾多次与沙俄进行交涉,坚决要求沙俄军
队停止侵略行径。当外交手段未能奏效时,才使用武力驱逐入侵者。这表明,清政府能够赢得雅克萨之战
的原因之一是( )
第 2 页,共 9 页
A. 军事与外交斗争相配合 B. 及时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C. 在作战中善于扬长避短 D. 清朝政府拥有新式的步枪和大炮
13.“马克思当时在英国发表的时评中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
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后来的事态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论断。”下列关于清朝闭关
自守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完全杜绝了中国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B. 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 主要起到抵御西方侵略的积极作用 D. 闭关自守是我国古代一以贯之的政策
14.下图是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经商路线图,据此可推断( )
A. 全国性贸易网络初步形成 B. 形成发达的海陆路外贸
C. 明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明清商业贸易非常繁荣
15.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
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
知,京剧脸谱( )
A. 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 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45分。
16.技艺文韵 华夏瑰宝。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匠艺典章 世代流芳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活动,以策展为舟,溯文明长河,撷取千年智慧星火,织就人类创造永续之锦。
【项目任务】
任务一一组同学以“典籍丹青 瑰宝流芳”为主题,整理了下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信息,准备布展。
第 3 页,共 9 页
医学经典(唐 宏伟庄严
商业繁荣(宋代) 以史为鉴(宋朝)
朝) (明清)




①《千金方》 ②《清明上河图》(局部) ③《资治通鉴》
④故宫
入选理由:它使北宋风俗画的巅峰 入选理由:《资治通鉴》

之作,以细腻笔触生动描绘了当时 是编年体通史巨著,“以
宝 入选理由: 入选理由:
的市井生活,为研究北宋城市风 史为鉴。涵盖广泛史实,
物 ______ ______
貌、经济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形象 详载政治兴衰,为治国理

资料,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 政提供宝贵经验。

宝 医学典籍影响深 宫阙巍峨古
北宋市井生活写照 编年体通史鉴古知今
信 远 韵悠

任务二二组同学以“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为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设计展览。
………………中心
①雕版印刷术②《窦娥冤》 ③活字印刷术④隋朝大运河
⑤明长城⑥《红楼梦》 ⑦《天工开物》
(1) 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为①、④瑰宝写出入选理由。
(2) 请将上面备选资料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据此为这一板面写出结语。
前言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展板一科技水平 耀华 展板二建筑技艺 铸辉 展板三文学成就 传千
化演进历程,举办本展览。展
夏 ______ 煌 ______ 古 ______
览共分三个板块。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强盛国力的影响和吸引下,少数民族与隋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联系紧密。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唐太宗获得了北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
奉为“天可汗”。唐代疆域较以前更加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第 4 页,共 9 页
材料二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朝中央王朝长期并立。 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关系的历史进程是在
和战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建立之初,都主动接
受中原封建文化,仿效中原实行汉制,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改编自《中国历史战争之两宋烽烟》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加强的原因。简述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意
义。
(2) 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对画线部分进行说明,你如何看待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和清朝前期的疆域范围有何共同点。任举一例说明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18.集权强化 思想钳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
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
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时间短)而亡。汉、 东厂之设,始于成祖。锦衣卫之狱,
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 太祖尝用之,后已禁止,其复用亦自
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 永乐时。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
颃(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卫。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文化专制制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固然曾对某朝某代的社会结构的稳定起过作用,但是
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其结果禁锢了思想,阻碍学术的进步,使社会闭塞,严重阻碍中国文化健康发
展。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统治者采取哪些举措来强化皇权。
第 5 页,共 9 页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具体表现,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文化专制政策
的看法。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趋势的认识。
19.海陆通达 文明互鉴。对外交往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历史证
明,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开放的对外政策。
【导图 见证繁荣开放】
【沟通 多元文化交融】
【邦交 风云博弈并存】
(1) 根据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单元知识结构示意图,将图中①②③处内容补充完整,并简述唐朝对外
交往频繁的原因。
(2) 从下面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它们是如何展现对外交往并推动社会进步的。
(3) 请从上面时间轴上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
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第 6 页,共 9 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B
6.C
7.B
8.B
9.A
10.D
11.B
12.A
13.B
14.D
15.B
16.【小题 1】①入选理由:唐朝医学经典《千金方》系统总结了隋唐以前医学成果,提出“大医精诚”理
念,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④入选理由:故宫是明清皇家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其严谨的中
轴对称布局、精湛的木构技艺及丰富的文化象征,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审美追求。
【小题 2】展板一:①③⑦;展板二:④⑤;展板三:②⑥。结语:中国古代科技、建筑、文学三大领域
的卓越成就,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先民的智慧结晶,更成为中华民
族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17.【小题 1】原因:国家强盛的国力对少数民族具有吸引力;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各民
族。意义:推动边疆地区开发与发展;促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凝聚力。
【小题 2】说明:辽朝(契丹族)仿中原实行科举制,推行农耕生产,推动经济向农牧结合转型,加速契
丹族封建化;西夏(党项族)仿汉制设官制、兵制,行科举、学儒家文化;创西夏文字,助党项族脱离部
落联盟,完成封建化;金朝(女真族)仿中原建中央集权官制,推广农耕技术、鼓励农业,减少奴隶制残
余,推动女真族快速封建化。看待:虽然需支付岁币等代价,但避免了长期战争带来的破坏,促进经济文
第 7 页,共 9 页
化交流,推动民族交融,维持社会稳定。
【小题 3】共同点:疆域涵盖中国大部分地区且辽阔,对边疆实施有效管辖,奠定了中国现代疆域的基
础。特点举例:西藏设驻藏大臣并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新疆平定叛乱后设伊犁将军
18.【小题 1】特点:打破自然疆界,区域设置犬牙交错;地方政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为中
央官。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
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小题 2】举措: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
强对臣民的监视和控制;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小题 3】表现:明朝实行八股取士,限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清朝大兴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压制反清
思想;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时,销毁大量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
看法:作者认为文化专制政策虽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社会结构,但禁锢了思想,阻碍了学术进步和中国文
化的健康发展,总体上具有消极影响。
【小题 4】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思想控制不断严密
19.【小题 1】①:玄奘西行;②:鉴真东渡;③:对外开放、双向交流。原因: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
强盛,对周边国家具有吸引力;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中外交往;交通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
便利条件。
【小题 2】图一马可 波罗:马可 波罗来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图二市舶司:规范海外贸易秩序,推
动经济往来。
【小题 3】观点:明朝对外交往体现友好与对抗并存。
事件:郑和下西洋、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戚继光抗倭。
阐述:明朝前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带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
品,也带回了各国的特产,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
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开始东来,葡萄牙人趁机占据澳门,对中国的领土主权构成威胁。同时,日本倭寇
第 8 页,共 9 页
频繁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倭,经过多年奋
战,基本肃清了倭寇,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利益。明朝的对外交往史表明,中国在积极开展友好交
流的同时,也坚决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