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小题,共 20分。
1.在古代埃及,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最重要权力的是( )
A. 刹帝利 B. 皇帝 C. 哈里发 D. 法老
2.公元前 18 世纪,一位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这个时代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
期,这位著名的国王是( )
A. 图特摩斯三世 B. 胡夫 C. 汉谟拉比 D. 克洛维
3.《汉谟拉比法典》第 14—20 条的内容大都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盗卖奴隶,藏
匿奴隶者将被处以极刑;第 65 条还规定,佃户不得以收成不好为借口而少缴地租。这些条文体现了这部
法典( )
A. 公平性 B. 严谨性 C. 阶级性 D. 科学性
4.九年级几名同学在排练一部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短剧。以下场景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B. 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
C. 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 D. 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5.“由于恒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的急剧发展和列国兼并战争引起的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在相应文化领域得
到十分敏感的反响。”材料论述了佛教的( )
A. 背景 B. 教义 C. 影响 D. 地位
6.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古代雅典采取的措施是( )
A. 设立公民大会 B. 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C. 建立津贴制度 D. 10 个主席团轮流主持日常事务
7.据统计,1 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 66 天;2 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 123 天;4 世纪时,节庆
娱乐日增至 175 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据此可知( )
A. 罗马公民能歌善舞 B. 罗马享乐之风盛行 C. 奴隶喜欢现实生活 D. 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8.如图是某学生在复习古代某国发展历程这一专题时所绘制的年代尺(BC 指公元前,AD 指公元)请你判
断,图中③处的帝国名称应为(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东罗马帝国 D. 西罗马帝国
第 1 页,共 7 页
9.下列属于古代罗马文化成就的是( )
①万神庙②万民法③《荷马史诗》④儒略历⑤太阳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10.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 伯里克利 B. 德谟克利特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11.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永远有效。”,这体现了古罗马法
A. 忽视法律的阶级属性 B. 彻底否定法律的时效性 C. 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 D. 侧重规范商品经济活动
12.“为扩大权势,封建主之间竞相封受土地,形成十分复杂的关系,一个人同时有若干个封君的混乱局
面经常出现。”这说明了西欧( )
A. 封君封臣关系牢固 B. 封臣完全不受控制 C. 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D. 封建关系较为松弛
13.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以农业为主,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给,
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 )
A.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 领主可以随意增加税收
C. 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 D. 领主完全依靠租金生活
14.“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
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学的兴起 B. 庄园的出现 C.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5.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
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 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B. 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C. 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D. 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16.拜占庭帝国自 14 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波斯帝国 C. 查理曼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17.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儒家文化
B. 拜占庭文化
C. 印度文化
D. 阿拉伯文化
18.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发了激烈宫廷政变 B. 削弱了中央集权制度
C. 其目的是保护贵族的私有领地 D. 大化改新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
第 2 页,共 7 页
19.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庄园内逐步组成了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
结合的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A. 武士集团 B. 市民阶层 C. 农民反抗 D. 天皇统治
20.一位旅行者如果行走在 8 世纪的欧亚大陆,他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城市是( )
A. 雅典 罗马 巴格达 长安 B. 罗马 雅典 长安 巴格达
C. 罗马 雅典 巴格达 长安 D. 长安 巴格达 雅典 罗马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35分。
21.文明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
的阶段。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
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
为主要。
——摘自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材料二
A B
材料三阿拉伯穆斯林吸收外来文化的途径与他们的军事扩张———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名进行“圣战”联系
在一起。……纵观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它具有下属三个明显的特点。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宗教本
位”……第二个特点是“承上启下”……第三个特点是“连贯东西”。
——摘编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特点》
材料四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或多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相互冲突、
相互抗争,其常态是相对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摘自彭树智《文明交往论》
材料五各种具有差异性的文明在地位上和价值上是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的。……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
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文明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吸纳时
代精神的精华,增加新的血液。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人类文明的若干问题》
第 3 页,共 7 页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明的标志”。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地理环境、经济类型、政治制度三个角度分析 A、B 两类文明的区别。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军事扩张”及阿拉伯文化的三个特点。
(4) 简要提炼材料四中作者关于“文明交往”的观点,并结合中外古代史的两例史实分别说明。
(5) 阅读材料五谈谈你对习近平这段话的认识。(一点即可)
22.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学习方法及成果展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展示一:开展史料研习探究历史真相】
(1) 请将上述史料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填写序号题可,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按史料来源及主体
一手史料: ______
二手史料: ______
按史料的物质载体
文献史料: ______
实物史料: ______
图像史料: ______
【展示二:制作大事年表提升认知维度】
公元前 18 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 5 世纪中期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 伯里克利改革
5 世纪末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6 世纪 《罗马民法大全》
7 世纪中期 大化改新
8 世纪前期 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改革
11 世纪 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第 4 页,共 7 页
(2) 选择表格中相互关联的三例史实,结合所学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
合,条理清楚。)
【展示三:拓展学习方法提高人文素养】
(3)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哪些学习方法可以助力你的历史学习?
第 5 页,共 7 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A
6.C
7.B
8.D
9.C
10.D
11.C
12.D
13.A
14.D
15.A
16.D
17.B
18.D
19.A
20.C
21.【小题 1】标志:国家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出现、掌握金属冶炼技术。
【小题 2】地理环境:A 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B 起源于临海地区;经济类型:A 一般发展农耕经济,B 一
般发展对外贸易,工商业较发达;政治制度:A 多是中央集权制国家,B 多是民主制、共和制国家。
【小题 3】军事扩张史实:阿拉伯帝国在崛起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军事扩张,到 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
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伴随着军事扩张,伊斯兰教也得以广泛传播。特点:①宗教本位:阿拉伯文化
以伊斯兰教为核心,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深刻影响着阿拉伯社会的方方面面。②承上启下:阿拉伯人保
存并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同时又将东方的文化(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到西方,
第 6 页,共 7 页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③连贯东西: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
药、指南针)等传到欧洲,也将印度的数学知识、棉花、食糖等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
【小题 4】观点: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或多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
相互冲突、相互抗争。说明:①相互影响与渗透: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制度、文
字与佛教,形成“唐风文化”,同时日本文化也影响唐朝艺术(如服饰、音乐)。②冲突与抗争:亚历山
大东征(公元前 4 世纪)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在军事冲突中推动希腊文化与波斯、印度文化的融合,
形成“希腊化时代”。
【小题 5】认识:尊重文明的平等、加强文明间的交流、文明要不断创新等
22.【小题 1】②④⑤;①③;①③;②④;⑤。
【小题 2】示例一: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改革,扩大了公民的
权利,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制定了津贴制度,从而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公元 7 世纪中期,日本推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推动了社会
进步。公元 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确立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西欧封
建等级制度,推动了历史发展。可见,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示例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
保障。《汉谟拉比法典》作为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通过明确规定社会各阶层的权
利与义务,以严厉条款惩治犯罪、规范经济行为,有效维护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制统治秩序,使两河流
域的社会治理走向制度化。《十二铜表法》打破了古罗马贵族对法律解释的垄断,将成文法公之于众,使
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专权,缓和了社会矛盾,奠定了罗马法治发展的基石。至
6 世纪,《罗马民法大全》系统整理了罗马法遗产,确立了公平正义、证据裁判等原则,不仅巩固了东罗
马帝国的统治秩序,更成为近代西方各国立法的源头,深刻影响了世界法治文明进程。总之,这三部法典
分别在不同时期和地域,通过确立行为规范、调节社会关系、约束公共权力,证明了法律在构建和维系社
会秩序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题 3】方法: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纪录片、进行历史角色扮演、阅读历史小说、参加历史讨论组、
使用数字资源等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