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下)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小题,共 45分。
1.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 3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 7 亿亩土地和 37950 间房屋等
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指( )
A.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 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C. 掀起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如图是 1956 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情况统计图。通过图中的数
据,可以得出( )
加入和未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已完成和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已完成和未进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
的农民比例 手工业者比例 业职工人数比例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3.1982 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的 98 个机构撤并为 52 个,主要是撤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
加强和充实了经委、税务、工商管理等机构。这一举措( )
A.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 意在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
C. 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 完善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4.下面是小华同学收集的有关青藏铁路的历史信息,据此可知该铁路的开通( )
自 2006 年青藏铁路通车至 2024 年 6 月,累
计运进出藏旅客 3688.5 万人次、货物 8775.1
万吨;2006 年至 2024 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
从 342 亿元增至 2764.94 亿元。
A. 开启了西部大开发 B. 保证了军事国防的安全
C.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D.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5.进入 21 世纪后,中央政府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中
心,在珠海横琴岛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中央政府的上述举措( )
第 1 页,共 10 页
A. 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B.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C. 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 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6.“信仰为旗,万里海疆写忠诚。向实而备,越是艰险越向前。”人民海军成立 75 年以来,从小艇到巨
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
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
A. 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B. 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C. 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 人民海军的实力已达到世界一流
7.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
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
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8.改革开放前,我国涌现出一批出色的文学作品,如《红岩》《青春之歌》《茶馆》《东方红》等,它们
侧重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学作品则多反映改革开
放的时代风貌。材料主要表明( )
A.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C. “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文化繁荣 D. 时代的变迁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
9.中国航天人乘“神舟”造“天宫”搭“鹊桥”,引“北斗”导航,护“嫦娥”奔月,送“悟空”探
明……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是浩瀚太空中的中国式浪漫。由此可以看出( )
A. 神话传说预言航天发展 B.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
C. 中国综合国力世界领先 D. 科技发展彰显文化自信
10.中国现代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经历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
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的飞跃,其总体特征是( )
A. 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B.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11.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象形文字
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中央集权 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
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
A. 交互性 B. 多元性 C. 传承性 D. 统一性
第 2 页,共 10 页
12.古代雅典的法律规定,凡属国家机关,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管理;凡属国家大事,雅典公民都有权参
与决策。一切管理和决策活动不需要别人代表,而是公民自己以完全独立的主体直接参与。这表明古代雅
典( )
A. 全体居民参与城邦管理 B. 公民是城邦民主的主体
C. 公民权利高于城邦利益 D. 公民有强烈的权利意识
13.如图分别为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希腊雕塑和公元前 3 千纪后期的古埃及雕塑。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
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 )
A.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 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
C. 埃及曾经被古希腊占领
D. 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
14.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
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生活的一切物品。”这表明西欧庄园( )
A. 物质生活丰富多彩 B. 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单位
C.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D.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15.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下面法律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对逃亡
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 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戒。
——《汉谟拉比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A. 维护平民利益 B. 反映商业繁荣 C. 保护私有财产 D. 印证法治完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45分。
16.理想担当 奋斗逐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相关任务。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绘制图示,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中国精
神”的认识。
【任务驱动】
任务一:一组同学以“奋斗 担当”为主题,整理了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部分)人物信息,准备布展。
第 3 页,共 10 页
劳动光荣 禾下乘凉 绿水青山 生命至上
最美奋
斗者
入选理由:她积极维护新中 入选理由:他在职期间带领干
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 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退休
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 后,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 22
个人功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 年,把 5.6 万亩荒山变成绿洲。
入选理由: 入选理由:
绩 改革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 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
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 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
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 奉献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
出巨大贡献。 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问题 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为②④人物写出入选理由。
任务二:二组同学以“精神 传承”为主题,梳理党的精神谱系并绘制如下图示。
问题 2:请你将下列精神按其形成的时期填入相应的位置,并从中任选一列,参照示例,谈谈你对这一精
神的理解。
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雷锋精神特区精神
示例: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这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辟了中国革
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被称之为“革命摇篮”。其基本内涵是坚定信念、艰苦奋
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英
勇奋斗。
17.广交会与进博会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但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进口多种物
资,为了打破封锁,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1957 年 4 月 25 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
幕。展会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 5 个展馆,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日
第 4 页,共 10 页
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等。
--摘编自王际娣《首届广交会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材料二:1978 年前,广交会的参展企业只是清一色的专业外贸企业。1978 年后,工贸企业、外商投资企
业和民营企业不断加入到参展企业中来。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科技等产品不断
增加。1978 年到会人数 1.7 万多人,到了 1991 年达 4.57 万人。2004 年第 95 届广交会展馆面积增加了 3.9
倍,展位增加了 7.4 倍,成为世界第二位展会。
--李敏《百届华诞广交会迈入新里程》材料三:2018 年 11 月 5 日,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参展的 3000 多家企业来自 151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G20 成
员、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全部参展,还有来自 58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35 个最不发达国
家的企业。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各国都应该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开创人类更加美好
的未来。”
--王卓《从广交会到进博会》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首届广交会举办的背景。
(2) 依据材料二,指出 1978 年后广交会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3) 依据材料三,分析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的历史意义。
18.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彰显大国风范。
材料一: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
则是:
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乙、互不侵犯
丙、互不干涉内政
丁、平等互利
戊、和平共处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这将使这些国家的自信增长,并导
致这些国家相互之间和它们与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二:经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初,国际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 20 多年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国际格局初露端倪。这为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机遇。
经过多方努力,到 70 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第二次建交高潮……70 年
第 5 页,共 10 页
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 1976 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 110 多个,这包括了当
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情况(部分)
1955 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 29 个国家参与的① ______
中国政府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 5 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0 年
的序幕
2001 年 中国正式成为② ______ 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006 年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2015 年 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 年 中国签署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2017 年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 年 10 月-2019 年 9 月)》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原则”的重要价值。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取得的外交成就。概括这一时
期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
(3) 完成材料三的表格。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认识。
19.自信自强 砥砺奋进。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
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自信 见证发展之道】
(1)请将下面知识结构图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的特点。
第 6 页,共 10 页
【自治 感受多元一体】
20 世纪 80 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
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
中不断创新发展……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跨越,中
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
华民族大团结不断得到新发展,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
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
辉煌灿烂的篇章,也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
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
中国方案。实践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
——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26 日
史形成的国家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特色”对民族问题的 (3)如何理解材料中划线句子的含
重要意义。 义。
【自强 坚持人民至上】
(4)请从下面大事年表中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
或说明。(要求:阐述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时间 事件
1950 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1978 年 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92 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5 年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
2020 年 为应对新冠疫情,各省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2021 年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第 7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A
6.B
7.B
8.D
9.D
10.B
11.B
12.B
13.D
14.D
15.C
16.袁隆平:他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为解决
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屠呦呦:她带领团队从传统中医药中发掘灵感,成功提取
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生命。
,精神归类:①: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②:载人航天精神、特区精神。选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雷锋精神”:雷锋精神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他的事
迹和日记传递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崇德向善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如同一座灯塔,激励着一代代中国
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奉献、担当的价值追求,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标杆。选择“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特区精神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其内涵是敢闯敢
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探索了宝贵经验,推动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
历史性跨越
17.【小题 1】背景: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一五计划的完成。
【小题 2】变化:企业类型增多;商品结构完善;参会人数增多;展馆面积增加。原因:改革开放后,经
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 8 页,共 10 页
【小题 3】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开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
与建设;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18.【小题 1】价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广为世界上的国家接受,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我国同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小题 2】外交成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
合公报》;中日建交(田中角荣访华)。原因: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国
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小题 3】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②世界贸易组织。方式: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行动;举办国际
会议;成立国际金融机构。
【小题 4】认识: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
的作用;中国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也是改革者,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引
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19.①开放;②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探索中
不断形成和发展理论,如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同时理论又指
导着实践,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指导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渐进性: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
建立经济特区到逐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创
新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诸多创新突破,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具有开
创性的举措。
,①政治上: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
能够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激发了少数民族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经济上:
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了民族地区基础设
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③文化上:保护和传承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丰富了中华民族文
化的多样性。④为世界提供范例: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示了和
平、平等、合作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
,含义: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突破了传统的国家统一模
式,不完全强调政治上的绝对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性。“一国两制”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理论允许在一个国家内存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充分照顾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一国
两制”构想得以成功实践。香港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回归祖国,澳门于 1999 年 12 月 20 日回归祖国。回归
第 9 页,共 10 页
后,香港和澳门保持了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继续保持繁荣稳定,“一国两制”构想
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观点: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阐述: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
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土地
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
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
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
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1978 年,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
盈亏,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
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
新路。这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创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以上这些事件都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在制
度方面的创新与完善,从土地制度到政治制度再到经济制度,每一次制度的变革都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
需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