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莲花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莲花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福建省厦门市莲花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6小题,共 52分。
1.暑假期间,小茗同学参加了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其中有项活动是参观我国境内的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 陕西蓝田人遗址 D. 二里头遗址
2.如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 11000-9000 年 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
浙江浦江桥头遗址 距今 11000-8500 年 炭化的稻米、稻壳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距今 7500-3000 年 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
A. 早期人类起源 B.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C. 冶炼技术水平 D. 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3.如图是一处仰韶文化遗址居民所住的房屋复原想象图。该居民最可能是( )
A. 蓝田人 B. 郧县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4.大汶口墓葬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为主。考古发现大墓陶器多达八十多件,
还有象牙梳、玉璧环等,小墓仅一到两件粗制陶器和石器。可见,当时这一地区( )
A. 处于旧石器时代 B. 出现了贫富分化
C. 出现了早期国家特征 D. 确立了奴隶制度
5.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山西陶寺都城遗址在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作为祭
祀礼器的玉琮出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是( )
A. 种类丰富 B. 多元一体 C. 渐趋一致 D. 独立发展
6.远古时期有“神农耕而作陶”“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的传说。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等
地发掘出距今 8000—6000 年的独木舟、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 )
A. 证明黄帝发明了独木舟 B. 印证了传说都不可信
C. 证明神农发明了陶器 D. 印证传说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
7.两岸同胞同根同源。2024 年 4 月 4 日上午,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陕西省黄陵县参加“甲辰(2024)年清
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是( )
A. 黄帝和炎帝 B. 黄帝和大禹 C. 黄帝和蚩尤 D. 炎帝和蚩尤
第 1 页,共 11 页
8.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做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 )
(注: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都是部落)
A. 各部族的统一 B. 大禹治水 C. 禅让制的实行 D. 部落冲突
9.《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
志着( )
A. 华夏族的形成 B. 世袭制的确立 C. 礼乐制的确立 D. 中国王朝的产生
10.在商代,奴隶可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
大墓中,殉葬的奴隶有 400 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这说明( )
A. 奴隶的社会地位低下 B. 商代的奴隶人数众多 C. 商代已出现国家概念 D. 奴隶与牲畜同等重要
11.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三朝的灭亡,给后任君主的主要启示
A. 提倡改革 B. 重视教育 C. 以民为本 D. 发展经济
12.《史记 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从
这段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
A. 原始农业出现 B. 新王朝的建立 C. 周王室的衰微 D. 夷、狄、蛮的入侵
13.春秋初期,列国对吴国以蛮夷视之;直到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拉拢吴国抗楚,吴国才真正进入中原人
的视野,列国也逐渐承认其诸夏的身份。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 )
A. 导致了政局动荡 B. 造就了文化繁荣 C. 推动了民族认同 D. 削弱了周王威信
14.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 秦、楚、齐、燕 B. 齐、楚、秦、燕 C. 燕、齐、楚、秦 D. 燕、齐、秦、楚
第 2 页,共 11 页
15.据史书记载,马陵之战齐国歼灭魏国 10 万大军;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 40 万俘虏。这反映了
A. 秦灭六国具备必然性 B. 兼并战争具有残酷性
C. 秦国的实力最为强大 D. 各诸侯势力此消彼长
16.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内容有:商朝关于日食的记载、夏商周时期人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该同
学笔记的主题应为夏商周时期的( )
A. 思想文化 B. 医学成就 C. 科技成就 D. 天文成就
17.“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
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为政以德
18.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9.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命商鞅主持变法
B.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 战国时期,人民已经把一年分为十二四节气
D.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
20.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由楚国诗人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下列属于“楚辞体”文学作品的是( )
A. 《离骚》 B. 《诗经》 C. 《论语》 D. 《春秋》
21.秦惠文王任用魏国人张仪,纳其“连横”之策,“散六国之众”;秦昭襄王任用魏国人范雎,纳其
“远交近攻”之策,“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秦王嬴政任用楚国人李斯,商议攻灭六国之计。由此可
见,秦灭六国的重要原因是( )
A. 六国各自为政 B. 人民渴望统一 C. 秦王重用贤才 D. 秦国实力强大
22.针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下列这些人给出了不同的评价。这反映出( )
出处 评价
(秦代)李斯《会稽刻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
石》 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西汉)贾谊《过秦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天下始
论》
第 3 页,共 11 页
A. 时间越早越接近历史的真相 B. 要全面客观看待人物的功过
C.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大于过失 D. 评价人物应侧重于积极正面
23.据考古学家估计,秦始皇兵马俑的总数超过 8000 个,包括士兵、战车、马匹等。能调用大量人力完成
如此庞大的工程,主要基于秦朝( )
A. 工匠雕塑技艺高超 B.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D. 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24.如图所示,图为某学生社团排演的历史剧《揭竿而起》的海报插图,图中人物背景中的旗帜上写有
“张楚”二字,该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炎黄大战蚩尤 B. 秦灭六国 C. 陈胜、吴广起义 D. 楚汉之争
25.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
下列成语与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的史实有关的是( )
A. 四面楚歌 B. 破釜沉舟 C. 围魏救赵 D. 退避三舍
26.公元前 207 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出城投降,秦朝灭亡。这一年属于( )
A. 公元前 1 世纪后期 B. 公元前 2 世纪前期 C. 公元前 3 世纪后期 D. 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46分。
27.某学习小组开展以“考古中的历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骨文记载的商王是一个很专制的君主,他对下属、对王后都用“呼”,显示出王的权力至高无
上。甲骨卜辞说明商代是领土国家,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商王朝在其中能实行有效的管制。
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摘编自《稽古 贯通 启新:中国古代史》
第 4 页,共 11 页
材料二克罍( léi)是 1986 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青铜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召公,
但召公要在镐京辅佐周王室。于是,他的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这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
件事,克罍也由此得名。
周王说:“太保(指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
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克(召公
克罍 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等六
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
了纪念此事做了这件宝贵的器物。——西周燕都
遗址博物馆克罍铭文拓片译文
克罍铭文拓片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所反映的早期国家商朝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
究的意义
(2) “克罍”铭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根据“克罍”铭文归纳出“克”具有哪些权利
和义务?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摘自《史记 商君列传》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两个措施。
第 5 页,共 11 页
(3) 史料的分类:按呈现形式,可分为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按史料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
二手史料。在研究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上,材料二所示史料按两种分类标准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
(4)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
29.某校七年级同学围绕“秦统一中国”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时空观念拓展统一疆域】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历史解释创新统一制度】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史料实证推行统一措施】
材料三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疆域南端最远抵达哪里。
(2) 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推行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
第 6 页,共 11 页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秦朝的历史阶段特征。
30.阅读中优秀文化遗产(部分)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
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
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诊
法”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
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
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图二:
司母戊鼎是 3000 多年前一位商王为祭祀其母“戍”所
铸造。鼎的耳部浮雕有双虎食人图案,还有鱼纹、兽
面纹等纹饰。司母戊鼎含铜 84.77%、锡 11.64%、铅
2.79%,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
操作。
图三:
(1) 请写出图三示意图反映的是哪一个文化遗产。
(2) 史小莲同学尝试围绕上述材料锻炼历史解释能力,请你帮他确定一个恰当的观点,并再选一张图片
(图一除外)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图片选择: ______
观点: ______
第 7 页,共 11 页
论述:《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
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等进行阐释,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防治的深入思考与探索,
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先进水平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书中提出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对症下药的理念
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又如, ______
结论: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许多优秀文化,我们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国梦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第 8 页,共 11 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B
6.D
7.A
8.C
9.D
10.A
11.C
12.C
13.C
14.C
15.B
16.C
17.B
18.C
19.D
20.A
21.C
22.B
23.B
24.C
25.B
26.C
27.【小题 1】特点:商王权力至高无上;是领土国家,有一定地域范围并能有效管制。意义:甲骨文是中
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
第 9 页,共 11 页
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小题 2】政治制度:分封制。权利:管理燕国土地和人民。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作
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文化交流
28.【小题 1】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得到使用。
【小题 2】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小题 3】按呈现形式:文献史料;按史料价值:二手史料。
【小题 4】内在关系:铁制农具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商鞅变法奠定了物质基础;商鞅变法中的奖励
军功、建立县制等措施,进一步瓦解了旧的社会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社会进步
29.【小题 1】南海。
【小题 2】制度:郡县制。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
式。
【小题 3】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小题 4】历史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0.【小题 1】文化遗产:司母戊鼎。
【小题 2】图片选择:图二(司母戊鼎)。
观点: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论述:《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
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等进行阐释,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防治的深入思考与探索,
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先进水平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书中提出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对症下药的理念
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又如,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铸造业的代表作,重达 832.84 千克,铸造
工艺复杂,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鼎身纹饰精美,体现了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艺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
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展现了商代强大的国力和发达的手工业
第 10 页,共 11 页
第 11 页,共 1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