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闵行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分离与提纯是化学实验的灵魂,每一步操作都凝聚着智慧与严谨,旨在去芜存菁,揭示物质最本真的面貌。
(1)数千年来我国运城盐湖一直采用古老的“五步产盐法”,其主要过程如图。
①B中“箩”是产盐过程中呈蜂窝状空隙的晶体。卤水流过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箩”与化学实验中______操作的目的一致。
②D中蒸发,宋代多用“煮盐法”。到了清末大都改用“晒盐法”。晒盐法与煮盐法相比的优点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晒盐或煮盐得到的粗盐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②上述操作中都用到了同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______。操作Ⅲ中当观察到______时,停止加热,最终蒸发皿中得到的固体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该操作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
③以下情况不会导致滤液浑浊的是______。
A.滤纸破损
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D.盛接滤液的烧杯较脏
④粗盐提纯产率在70%~90%之间较为合理,下面是对两组同学造成产率偏高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不定项)
A.甲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B.甲组:未用玻璃棒引流,液体飞溅
C.乙组: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
D.乙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含有水分
⑤该实验中应该标注的图标有______。(不定项)
A.护目镜
B.明火
C.锐器
D.洗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化学语言是打开化学大门的钥匙,更是连接不同思维、促进知识传播的桥梁。
(1)氖气可以用于填充霓虹灯与测电笔等。已知氖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Neonum,则氖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A.N
B.NE
C.Ne
D.Nm
(2)商场有富硒大米、富硒鸡蛋等,其中“硒”指的是______。
A.原子
B.物质
C.分子
D.元素
(3)下列关于H2O2、CO2、SO2三种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一个氧分子
D.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4)“”是烟花燃放中涉及的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以提供的信息是______。
A.反应物的状态
B.生成物的气味
C.化学反应的现象
D.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5)锂辉石(主要成分是LiAl(SiO3)2)是生产锂电池的重要矿物资源。该主要成分中含有______种元素,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写元素名称).
(6)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甲的化学式是______,一个丙分子共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3.化学藏于节日的绚烂,亦显于生活的甘甜。
(1)节日的各项活动中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______。
A.春节放烟花
B.元宵猜灯谜
C.端午包粽子
D.中秋赏月
(2)聚餐时饮用的碳酸饮料。相关描述中主要涉及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A.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
B.饮料有甜味,来自于蔗糖、果葡糖浆等物质
C.饮料中的碳酸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打开瓶盖,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
(3)端午节喝雄黄酒。雄黄酒酿造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不定项)
A.挑选原料(如果实、谷物)
B.原料破碎、浸泡
C.加热原料(使淀粉转化为糖)
D.发酵(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等)
(4)欢乐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在享受了团聚之后需要做好垃圾分类,守护环境。以下垃圾分类正确的是______。(不定项)
A.易拉罐——可回收垃圾
B.用过的纸巾——干垃圾
C.吃剩的果皮——可回收垃圾
D.用完的干电池——干垃圾
(5)节日庆典中燃放的“仙女棒”含有镁元素,其元素符号是______,在实验室点燃镁带前先用砂纸打磨,这是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点燃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燃烧时下方垫陶土网的作用是______。
(6)食物,是一场奏响在味蕾上的美妙交响曲。但当其腐败开始时,便会出现一些“不和谐音”。请写出一种预示着食物已经变质的现象______;你知道如何为这首交响曲按下“暂停键”吗?请写出一种防止食物腐败的常见方法______。
4.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组同学对蜡烛开展实验探究。
(1)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由此得出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写一点)。
(2)探究蜡烛燃烧
对蜡烛火焰温度进行探究
点燃蜡烛后,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2s后取出。现象如图,证明外焰温度最______(选填“高”或“低”)。
②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慢慢变短是为什么?
【形成假设】可能是生成了______(填物质状态)。
【查阅资料】石蜡由碳、氢等元素组成。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
【实施探究】
实验a 实验b
甲 乙 丙 丁
现象 内壁出现液滴 ______ ______ 瓶内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
【反思评价】
Ⅰ.结合蜡烛火焰的温度特征,使用酒精灯加热物质时应用______加热(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Ⅱ.实验中乙瓶和丁瓶的作用是______。
Ⅲ.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你能否根据观察再提出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______。
5.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
①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250 25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Ⅳ(1) Ⅳ(2) Ⅴ
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上海市2025年9月18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6~76,根据上表信息判断我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_。
②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不定项)。
A.稀有气体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③为了提高上海市的空气质量,你的建议是______(写一点)。
(2)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空气组成的研究持续不断。
①人类最早发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化学家是______,该实验他的结论是______。
②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写一点)。
③在集气瓶中插入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的点是______(选填“a、b、c、d”),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④实验过程中,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集气瓶(容积为250mL),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______,开始量筒内水为80mL,最终量筒内水为33mL,通过计算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1.【答案】①过滤;②节约能源(答案不唯一);
①漏斗;酒精灯;
②玻璃棒;引流;有大量固体析出;混合物;用内焰加热;
③C;
④AD。
⑤ABD
2.【答案】C;
D;
B;
D;
4;锂、铝;
①N2;4;
②氢气+氮气氨气
3.【答案】A;
C;
CD;
AB;
Mg;物理;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镁+氧气氧化镁;防止高温损坏实验台面;;
发霉(答案不唯一);冷藏(答案不唯一)
4.【答案】硬度小或密度比水小(答案不唯一);
高;
【形成假设】气态物质;
【实施探究】无明显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水和二氧化碳;
【反思评价】①外焰;
②作对照或作对比;
③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与其他因素(如蜡烛的成分、燃烧时间等)有什么关系(答案不唯一)
5.【答案】①良;
②BD;
③使用清洁燃料(答案不唯一);
①拉瓦锡;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或难溶于水等);
③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
④凹液面的最低处;18.8%;红磷的量不足(答案不唯一)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