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维扬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维扬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维扬中学九年级(上)
10月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 实施太阳能灯亮化,发展新型能源
C. 大量燃放烟花鞭炮,增强奥运气氛 D. 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积极回收利用
2.下列生活中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雨后彩虹 C. 铁锅生锈 D. 车胎爆炸
3.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一致的是( )
A. 氦( ) B. 锰( ) C. 钠( ) D. 钙( )
4.生活用品可以代替一些化学仪器。本实验利用了塑料瓶、注射器、吸管等进行实验,在该实验中相关说
法错误的是( )
A. 塑料瓶相当于锥形瓶
B. 吸管相当于导管
C. 注射器相当于长颈漏斗
D. 该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
5.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氨气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 干冰
6.下列是节水标识的是( )
A. B. C. D.
7.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点燃的蜡烛熄灭的瞬间,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 蜡烛燃烧的火焰,外层最明亮
D. 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8.小林同学在研究金属镁时提出,可用打磨后的镁条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来判断镁是否具有导电性,
该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
第 1 页,共 10 页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9.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黑色固体 B.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它们都能导电 D.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10.为增强密封性,常把玻璃的接触面磨砂,下列常用仪器中,没有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
A. 集气瓶 B. 滴瓶 C. 广口瓶 D. 锥形瓶
11.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种锌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0个质子,36个中子,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4 B. 30 C. 36 D. 66
12.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倾倒液体
C. 取固体药品 D. 量取液体
13.已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 2 3相对分子质量是106,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23 B. 55 C. 55 D. 23
1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的结构示意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钛原子有二个电子层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C. 钛的中子数为22
D. 钛的化学性质与氦相似
1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 结构观: 2 和 2 2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 能量观:液氮气化吸收热量,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D. 守恒观: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出现黑色物质,故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第 2 页,共 10 页
16.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加热 点燃
A. 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 镁+氧气 → 氧化镁
点燃 点燃
C. 酒精+氧气 → 二氧化碳+水 D. 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
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对身体有害。吸
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氧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含量只是大于40%。目前,我国太空空间
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然后将氧气与储备的氮气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成“人造空气”(约
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保证舱内大气的总压与氧气分压相对稳定。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
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17.“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间站内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氧气,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红磷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即熄灭
D. “人造空气”中若只含氧气,将更有益于呼吸
18.下列关于“富氧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富氧空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 “富氧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可能为1:5
C. “富氧空气”中的各种气体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膜分离制“富氧空气”是化学变化
19.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20.一种新型合成氨的方法如图所示( 是一种金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反应①是分解反应
B. 反应②是化合反应
C. 反应③的表达式为: 3 + 2 → + 3
D. 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需不断补充金属 和 2
二、非选择题
第 3 页,共 10 页
21.“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的思维方法。
(1)化学上“ ”能表示单质铜,表示铜元素,还能表示______。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熔点是 57℃,沸点是 78.5℃,干冰在室温环境中由于温差太大,吸收大量
的热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
(2)干冰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干冰是优良的制冷剂,可用来保藏易腐烂的食品,其原因是______。
A.干冰是固体
B.干冰升华时吸热
C.干冰升华后无残留
D.干冰比空气重
(4)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粉末单质,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足球烯是近些年科学家们发现的一类物质,因形状像足球而得名,其中一种化学式是 60(如图3)。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可以用作钻头、切割玻璃等,是因为金刚石具有
的性质是______。石墨很软,有滑腻感、优良的导电性,因此石墨可以用于______。
(6)下列关于 60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B.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C.它是一种单质
22.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我们应该多角度进行研究。
(一)水的组成——电解水
(1)图①水电解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能。水中常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_。电解一段时
间后,将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图②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图②看出, 气体是
______(填化学式), 气体在电源的______极。
第 4 页,共 10 页
(2)微观分析:该反应中未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填名称)。
(3)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二)水的净化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4)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5)操作②主要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_。
(6)小刚发现经净化后的液体 含较多钙离子______(写出离子符号)是硬水,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
使硬水软化。
(三)水资源的保护
扬州积极推进水环境整治,建设“秀美瘦西湖,文明新扬州”。
(7)环保部门对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将水质从“优”到“劣”分为Ⅰ~Ⅴ类。由如图可知,近年来扬州市主
要水域的水质在______(填“变好”或“变差”)。
(8)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第 5 页,共 10 页
A.夜间排放工业污水
B.清理污染河道的淤泥
C.关停或整改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
2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为______。应选择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编号),其
中还需要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
(3)能用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
(4)若图 的集气瓶中装有8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 图集气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______。(按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计算,结果精确至0.1%)
(5)若用图 检验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时,瓶内应加入适量的______(填试剂名称),则气体应从______(填
或 )通入。
24.仪征的枣林湾,因2021年世园会成为全国知名的打卡地。
(1)公园门口,有人在卖卡通人物气球,为了安全,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氮气
B.氢气
C.氦气
(2)园区内树林中有着富含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某种负氧离子( 2 )的个原子团是由一个氧分子俘获
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后形成的微粒,每个 2中含有 ______ 个电子。
(3)人们在赏花时不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请写出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
粒 ______ (用化学符号表示)。某同学对人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变化产生了兴趣,如表为该同学测量的的
实验数据(通常状况)。
第 6 页,共 10 页
物质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氮气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蒸气
①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呼吸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经仪器测得,呼出气体的总体积大于吸入空气的
总体积,则呼出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______ 78%(填“>”“=”或“<”)。
②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实验中其体积分数 ______ (填“>”“=”或“<”)。
(4)园区中,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的创新点。
如图1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碲原子的质子数为 ______ ,碲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碲原子和图2中 ______ (填字母,下同)的化学性质相似,图2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微粒有 ______ 。
25.近年来,制氧机需求旺盛,市场上出现多种类型的制氧机。
(一)化学药剂制氧机:如图1是某品牌制氧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反应仓中首先加入水、粉末状过碳酸钠(2 2 3 3 2 2),然后加入粉末状二氧化锰,即产生氧气。该
制氧机的制氧原理:
(1)第一步:过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
第二步: ______ (写出相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第 7 页,共 10 页
(2)该制氧机的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直接选择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 ______ (填序号)。
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储存和运输更方便
(3)根据以上原理分析,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自制制氧剂过碳酸钠。已知过碳酸钠的
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范围/℃ 5 10 10 15 15 20 20 25
过碳酸钠的产率/% 84.49 85.78 88.38 83.01
分析数据,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______ ℃。温度过高,产率反而降低,从制备过碳酸钠原料
的性质分析产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二)“沸石分子筛”制氧机:以空气为原料,空气经过分子筛时氮气被吸附,氧气通过,从而获得不同浓
度的富氧空气。图2为该制氧过程的示意图。
(4)图中 代表的是 ______ 。(填“氮分子”或“氧分子”)
(5)分离过程的变化属于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小组同学用图4装置测定制得的“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 ,底
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1 = 60 。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筒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
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2 = 20 。
(6)用排水法收集“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图3中管 ______ (选“ ”或“ ”)通入。
(7)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______ ,放热。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 。
(8)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本实验中,气球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若
不排出气球中的气体,测得值会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健康吸氧】
(9)已知:肺部氧浓度大于70%对人体有害。到达肺部氧浓度= 21%+ 4 ×氧流( / )%,公式中的
“21%”指的是病患吸氧时同时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某重病患者应使用5 / 的氧流量,到达肺部
的氧浓度是 ______ 。
第 8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18.B 、C
19.
20.
21.一个铜原子;
分子;

点燃 点燃
二氧化碳+镁 → 氧化镁+碳或 2 + → + ;
硬度大;铅笔芯、润滑剂、电极等;

22.化学;增强水的导电性; 2;正;
氢原子和氧原子;
通电 通电
水 → 氢气+氧气或 2 → 2 + 2;分解反应;
第 9 页,共 10 页
过滤;漏斗;引流;
活性炭;
2+;煮沸;
变好;

23.长颈漏斗;水槽;
加热
高锰酸钾 →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 4 → 2 4 + 2 + 2; ;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集气瓶口有大气泡;
84%;
澄清石灰水;
24. 17 2 < < 52 得到
二氧化锰 点燃
25.过氧化氢 → 水+氧气 15 20 过氧化氢受热会分解 氮分子 物理 白烟 红磷+氧气 → 五氧化
二磷 40% 调节装置内的压强 偏小 41%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