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才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华夏造物历史悠久,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下列瓷器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
变化的是( )
A. 磨细瓷土 B. 清水去尘 C. 坯上刻字 D. 烧制陶瓷
2.2025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提倡无纸化的办公 B. 直接排放工业废气 C.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D. 分类回收废旧电池
3.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可燃性 B. 难溶于水 C. 熔点高 D. 常温下呈固态
4.博物馆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保护文物。该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5.“蜡烛燃烧”实验中,与实验无关的图标是( )
A. 护目镜 B. 洗手
C. 明火 D. 用电
6.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冰水 B. 污水 C. 海水 D. 汽水
7.科学发展常以如图所示的方式推进、循环。公元前5世纪,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
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 )
A. 观察现象
B. 提出问题
C. 建立假说
D. 实验验证
8.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连接橡胶塞 B. 滴加液体 C. 振荡试管 D. 加入块状固体
第 1 页,共 10 页
9.元素镤( ú)在提高核燃料利用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镤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镤的元素符号为
C. 镤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1
D. 镤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1.0
10.善于观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红光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 蜡烛燃烧发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1.《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荷叶性平,味苦,有清暑化湿的功效。荷叶碱(化学符号为 19 21 2)是荷叶
药用价值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荷叶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荷叶碱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B. 荷叶碱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荷叶碱由19个碳元素、21个氢元素、1个氮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D. 荷叶碱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9:21:1:2
12.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B. 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同种元素
C.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 化学变化常伴随放出气体等现象,所以有气体放出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3.实验室可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对物质进行检验、鉴别、除杂。小才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
验目的的方案个数有( )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方案一 检验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方案二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白糖 品尝味道
方案三 除去 2中的少量 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4.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台阶,尤其是国产 被广泛关注和应用。人工智能芯片的主要
成分是硅,下图为工业制取高纯硅( )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0 页
A.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B.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 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创造物质,推进科技进步
15.查阅资料可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也可制取氧气,固体混
二氧化锰
合物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反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 氯化钾+
加热
氧气。常温下氯化钾(化学符号为 )为固体,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像中横坐标的时间为加热时间
B. 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在0~ 2时段,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改变
D. 氯酸钾中一定含有钾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
二、非选择题
16.皮影戏是摇曳在光影中的东方艺术。制作皮影的第二步是制皮,制皮的一种方法是浸泡兽皮时把氧化
钙、硫化钠、硫酸等药剂按配方放入水中,将兽皮反复浸泡刮制。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第20号元素______。
(2)2个钠离子______。
(3)3个硫原子______。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17.“微观— —宏观— —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物质中直接由①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
A.汞
第 3 页,共 10 页
B.氢气
C.氯化钠
(2)图2中 粒子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3) 原子与图2中 表示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填数字)。
(4)图2中 表示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在第______位。
1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铁丝、木炭、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图所示。
(1)甲中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2)乙中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若要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填名称)。
(3)丙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甲、乙、丙中的三个反应均会放出热量
B.由实验丙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可推测 2能溶于水
C.由实验甲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可推测瓶底水可用细沙替代
D.实验甲、乙、丙中三种物质都要自上而下快速伸入集气瓶中
19.《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酿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 …其清
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1)从微观角度分析,将液态酒精变成气态时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味极浓烈”的原因是______。
(3)为了证明分子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第 4 页,共 10 页
①如图甲所示,用大烧杯罩住 、 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烧杯中酚酞溶液变为______色。
②将图甲实验改成图乙装置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条______(填“ ”或“ ”)处先变色。
③图乙装置相比图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填一点即可)。
20.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 ( 2)2]的流程如图所示。
(1)分离液态空气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分离液态空气时,刚开始升温过程中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有液态空气的烧杯口,
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______(填“熄灭”或“燃得更旺”)。
物质 水 二氧化碳 氮气 氧气
沸点/℃ 100 56.6 196 183
(3)在“转化”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4)根据甲烷( 4)在 中燃烧生成 2和 2 ,推测 表示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5)合成塔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21.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欲用 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______(填“ ”或“ ”)端通入。
(4)用 装置收集氧气,点燃酒精灯前, 装置需要处于完整的准备状态,下列对应的图示正确的是______(
第 5 页,共 10 页
填字母)。
A. B. C.
(5)实验室选用 或 组合制取甲烷气体,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制取甲烷的试剂只有固体
B.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大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制取甲烷可在常温下进行
22.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展开了探究。
(1)用定量的方法如图1测定出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______(填字母)。
A.门捷列夫 B.张青莲 C.拉瓦锡 D.闵恩泽
(2)图2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优化实验】同学们利用以上装置多次实验,测量结果均不准确。经讨论后,取足量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
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3)图4中氧气含量从20.08%下降到8.05%,原因是______。
(4)图5中 段压强增大,原因是______。
第 6 页,共 10 页
【反思与交流】
(5)上述实验中白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用铁丝替代图3中的白磷进行实验,集气瓶中压
强变化的趋势与图5是否相似?______(填“是”或“否”)。
23.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大象牙膏”趣味实验。在实验时发现泡沫未出现“牙膏”状喷射效果,于是对
该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任务一:“大象牙膏”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如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与发泡剂(洗洁精)在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使发泡
剂膨胀喷涌而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产生的泡沫可用于灭火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任务二:探究“大象牙膏”喷射形成的条件
【实验探究】以“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为比较“牙膏”喷出效果的标准,设计了以下实验:在同样规
格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 2 2溶液、5滴洗洁精、4 催化剂溶液,完成实验,记录如下表。
催化剂溶液的浓 2 2溶液的浓度 “牙膏”喷出瓶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温度/℃
度/% /% 口所需时间/
① 氯化铁 10 10 20 48
② 高锰酸钾 10 20 5
③ 酵母 10 10 20 10
④ 酵母 5 10 20 42
⑤ 酵母 10 10 40 3
⑥ 酵母 10 5 20 30
【解释与结论】
(2)实验①、②、③是探究催化剂种类对“牙膏”喷射效果的影响,则表中 为______。
(3)通过控制变量,对比实验______(填实验序号),可知催化剂溶液的浓度会影响“牙膏”喷射效果。
(4)通过上表分析,缩短“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在实验②中,小明观察到锥形瓶内有黑色固体产生,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经检验该黑色物质为二氧化
第 7 页,共 10 页
锰,所以判断高锰酸钾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理由是______。
(6)写出实验①中氯化铁( 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第 8 页,共 10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2 +;
3 ;
2
17. ;

4;

点燃
18. + 2 → 3 4;
点燃
+ 2 → 2;澄清石灰水;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第 9 页,共 10 页
19.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红; ;节约试剂
20.物理;
熄灭;
化合反应;
2;
低温,加压
3 + 2 → ( 2)2 + 2
21.长颈漏斗;


4 → 2 4 + 2 + 2; ;


22. 。

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
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3. ;
10;
③④;
增大催化剂溶液的浓度(或者提高 2 2溶液的浓度;或者提高温度;或者改变催化剂的种类);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而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高锰酸钾发生化学
反应生成了二氧化锰,质量和化学性质均发生改变,所以高锰酸钾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
2 2 → 2 + 2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