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份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份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份考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通入足量溶液中:
C.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D.溶液中通入:
2.下列图示操作错误或装置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闻盐酸的气味 B.赶去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C.收集NO气体 D.制备氯气
A.A B.B C.C D.D
3.下列图示中,实验操作或方法符合规范的是
A.溶解氯化钠固体 B.量取20.00mL草酸溶液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观察钠与水的反应
A.A B.B C.C D.D
4.利用石墨电极电解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闭合,电解至电极表面有固体生成。打开,静置。静置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表面的固体逐渐溶解B.装置内气体颜色会发生变化C.a处酚酞试纸无明显变化D.b处滤纸变红
5.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下列劳动过程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且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过程 化学知识
A 野炊时,往柴火堆中鼓入空气 空气中的具有可燃性
B 酿酒时,在合适的温度下添加酒曲发酵 酒曲在合适的温度下具有催化作用
C 煤炭工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 脱硫后的煤炭燃烧效率更高
D 利用铝与氧化铁反应焊接铁轨 铝的熔点低
A.A B.B C.C D.D
6.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和的流程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B.“吸收1”时试剂可选用水或稀硫酸
C.“吸收2”时为提高吸收效果,NaOH溶液应适当过量
D.“加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7.含S元素的某钠盐a能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为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B.反应②中还可能生成淡黄色沉淀
C.a只能由三种元素组成 D.c为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8.下列试剂的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B.新制氯水和浓硝酸都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C.液溴水封保存,并用橡胶塞紧塞瓶口 D.白磷保存在水中,Na保存在煤油中
9.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战斗机的玻璃纤维雷达罩、聚碳酸酯舱盖、芳纶蜂窝材料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熔喷布”可用于制作N95型口罩,生产“熔喷布”的主要原料聚丙烯属于混合物
C.隐形战斗机的涂层含石墨烯,石墨烯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是业界领先的手机芯片,其基本材料是单晶硅
10.下列陈述I和陈述Ⅱ均正确,且两者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陈述Ⅰ 陈述Ⅱ
A 可与水反应产生 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B 有还原性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C 属于酸性氧化物 用于制造通讯光缆
D 溶度积: 工业上用除去废水中的
A.A B.B C.C D.D
11.能满足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关系,且推理成立的是
单质盐氢氧化物配合物
A.a可为铝,氢氧化物具有两性 B.a可为镁,盐能发生水解反应
C.a可为铜,新制的氢氧化物可用于诊断糖尿病
D.a可为铁,盐中的金属离子可与苯酚作用显紫色
1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对劳动项目涉及的相关化学知识表述错误的是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B 用溶液制作印刷电路板
C 用84消毒液对教室消毒 NaClO具有强氧化性
D 用成熟的苹果催熟未成熟的香蕉 乙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A.A B.B C.C D.D
1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浓硝酸有强氧化性,不可用铁制容器来盛装 B.HF溶液具有酸性,不能玻璃瓶盛装
C.具有还原性,可使溶液褪色 D.高碳钢硬而脆,可用于制造钢丝和钢轨
14.从海带中提取碘元素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氧化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将有机碘转化成无机碘,部分无机碘可能被空气氧化成而损失
B.实验步骤④可以用过量氯水代替氧化C.实验步骤⑤实现海带灰中的硫酸盐、碳酸盐等与碘分离
D.实验步骤⑥可能包括一系列操作:加入过量NaOH浓溶液、分液、水相中加酸酸化、过滤、升华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本题共4小题,共58分。请按要求作答)
15.铋酸钠(NaBiO3)可用作水处理剂,并广泛应用于催化合成与化工等领域。
Ⅰ.制备NaBiO3: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NaBiO3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①Bi(OH)3为白色粉末,难溶于水且易发生团聚;
②NaBiO3为黄棕色固体,难溶于冷水,遇热水或酸迅速分解,具有强氧化性。
③制备原理:Bi(OH)3+Cl2+3NaOH=NaBiO3+2NaCl+3H2O。
(1)装置B中试剂是 (填名称)。
(2)导管L的作用是 。
(3)实验中,先旋开分液漏斗活塞 (填“K1”或“K2”),再旋开另一活塞,其目的是 。
(4)磁子搅拌的目的是 。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冷水洗涤并干燥,获得产品。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
Ⅱ.测定NaBiO3的纯度
(5)准确称取上述NaBiO3产品0.450g,用足量硫酸和MnSO4稀溶液将其还原为Bi3+,溶液变为紫红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再用0.0500 mol/L的H2C2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恰好褪色。重复以上操作三次,测得消耗H2C2O4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 mL,则产品的纯度为 %(保留1位小数)。
16.碳酸钴()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一种阴极催化剂材料。以钴土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等)为原料制备碳酸钴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部分金属离子沉淀(离子浓度可认为该离子完全沉淀)的相关pH如下表。
沉淀
开始沉淀的pH 6.6 3.0 7.6 2.8 8.6
完全沉淀的pH 9.4 5.2 9.6 3.2 10.1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有 种物质被还原,写出其中一种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氧化”的目的是 。
(3)“萃取”后水相中的阳离子只有、。“调整pH”操作后,溶液,则滤渣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萃取”时的反应为,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说明该工艺流程中“反萃取”的原理: 。
(5)写出“沉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该操作工艺所得产品是制备金属钴的基本原料,工艺流程及电解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得到金属Co的电极为 (填“阴极”或“阳极”);一段时间后,该制备Co的电解池中间室溶液中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7.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实验室用和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制备的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填编号)。
(2)将大小相同的两个圆底烧瓶A、B按图装置连接进行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 。
②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 。
(3)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实验任务通过测定溶液,探究温度对溶液中水解程度的影响。
②提出假设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减小。
③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测定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记录数据如下表:
序号 测定温 度/℃ 溶液的
a 25 5.12
b 50 4.83
时,的水解常数 (列出算式,水的电离可忽略)。
④根据③的实验数据,升高温度减小,甲同学推断假设成立。但乙同学认为该推断依据不足,理由是 。
⑤实验改进加入对照实验,测量纯水的随温度的变化。记录数据如下表:
序号 测定温 度/℃ 纯水 的pH
C 25 7.00
d 50 6.63
丙同学分析数据,由升高到,纯水的减小了0.37,而的只减小了0.29,故其推断的水解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你认同丙同学的推断吗? (填“认同”或“不认同”),为什么? 。
18.某澄清透明溶液(忽略水的电离),可能含有Fe3+、Mg2+、K+、、、Ba2+、Na+、等离子中的几种,且离子的数目相等,为分析其成分,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三个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推断:
(1)实验①的名称为 。完成此实验需要的仪器有 (填字母)。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丝 B.玻璃棒 C.煤气灯 D.钻玻璃
(2)通过实验②和实验③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 。
(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原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有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B D C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C A C B
15.(1)饱和食盐水(2)平衡气压,使浓盐酸顺利滴下
(3) K2 制备Bi(OH)3并营造碱性环境
(4) 避免Bi(OH)3发生团聚,促进其充分氧化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5) 62.2
16.(1) 2 Co2O3++4H+=2Co2+++2H2O、2H+++=+ Mn2++H2O
(2)将Fe2+氧化为Fe3+ (3)、
(4)加入稀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5) (6) 阴极 增大
17.(1) ADF
(2) 产生白烟 烧杯中的石蕊水溶液会倒吸进入B瓶中,且溶液变红
(3)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会正向移动,使pH降低 不认同 不能简单用pH变化量来比较,应该用氢离子的浓度变化量来比较,pH由7.00变为6.63时氢离子浓度增大,比pH由5.12变为4.83时的变化量要小,故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18.(1) 焰色试验 ACD 火焰呈紫色 (2)Mg2+、 (3)Fe3+、、Ba2+、N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