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某同学进行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以下照片。其探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史前人类文明遗迹 B. 古代世界大型建筑 C. 古代区域文明成果 D. 大河文明发展历程
2.古埃及壁画常将神灵、法老与贵族的形象置于上层横向带,平民与奴隶则置于下层,并通过色彩来区分身份(王室红色、贵族黄色、奴隶棕色)。这种艺术处理方式彰显了(  )
A. 原始巫术的神秘传承 B. 宗教神话的叙事需求
C. 等级秩序的视觉建构 D. 自然主义的审美追求
3.《汉谟拉比法典》第十条规定,如果买者不能提供与卖者交易时作证之证人,而失物之主能够提供失物所有权的证人,那么买者应被视为窃贼并处以死刑,失物之主应收回其所失之物。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时期(  )
A.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 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C. 法律执行较为随意 D. 严格规范商品交易
4.春季播种前夕,苏美尔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向“众神之王”恩利尔表达他们的敬意。祭司们会将新收割的麦穗或椰枣以及牛、鹅等祭品放置于祭坛上。这主要体现了(  )
A. 古埃及君权神授的理念 B. 两河流域农耕经济的重要性
C. 古印度神权至上的观念 D. 大河文明宗教活动的多样性
5.正像两河流域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来势凶猛,促成了苏美尔人的不安全感和悲观那样,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据此可知(  )
A. 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B.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兴亡
C. 河流阻碍两河流域发展 D. 古埃及文明具有优越性
6.印度铭文记载:“尊贵的普利图毗罗王赐予精通吠陀的学者苏曼百亩土地,命其主持祭祀;又命军事贵族拉纳驻守边疆;商人达萨因资助王室远征获得免税权;铁匠古帕因修复祭器获准迁居圣城。”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古印度的(  )
A. 种姓制度 B. 生产技术 C. 城市布局 D. 佛教教义
7.雅典在海战中击败斯巴达,但将军们因风暴未能及时打捞落水士兵和阵亡者遗体。战后,公民大会在民众情绪等因素影响下,未经正常审判程序就投票处死了多名将军。这主要反映雅典(  )
A. 将军地位低于公民 B. 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C. 军事实力逐渐强大 D. 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8.伯里克利时期,对出庭的陪审员实行义务津贴制度,即授给每个陪审员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证每天可领取两个欧布尔(相当于一人一天的生活费)。此举旨在(  )
A. 缩小公民贫富差距 B. 提高公民生活水平
C. 保障民主政治的运行 D. 提升法庭的审判效率
9.公元前8世纪,古埃及制作莎草纸的方法经地中海东岸的巴比罗斯(byblos)传到古代希腊和罗马,希罗多德以该城的名字“byblos”来命名莎草纸,书的英文单词“book”也是由此衍生而来。这体现出(  )
A. 文明的多元与多样 B. 文明的冲击与回应 C. 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D. 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10.该文献颁布后,法律条文被明确固定下来,罗马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法律来谋取私利,平民在法律诉讼等事务上也有了明确的依据。据此推断该文献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罗马民法大全》 D. 《荷马史诗》
11.罗马的经济主要靠奴隶,由于奴隶处境日益悲惨,奴隶人口不断减少,造成劳动力严重短缺;而长期依赖奴隶劳动也使公民成为寄生阶级,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据此可知,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  )
A. 奴隶制的危机 B. 奴隶起义频繁 C. 国家财政空虚 D. 奢靡之风盛行
12.古希腊和罗马在文化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关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正确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提出原子论 B. 《荷马史诗》兼具史学价值
C. 儒略历是太阳历的基础 D. 古希腊吸收罗马建筑的特点
13.如图《掷铁饼者》因包含着无限生命力而成为古希腊艺术中的杰作。这反映了古希腊(  )
A. 对城邦荣誉的强烈拥护
B. 对建筑美学的独特理解
C. 对神话创作的高度重视
D. 对力量与美的艺术追求
14.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为此,查理曼(  )
A. 带头皈依基督教 B. 征收“什一税” C. 亲自为教皇加冕 D. 对外侵略扩张
15.中世纪欧洲有一种独特的仪式:附庸把手放到贵族手中表示个人为贵族所支配,贵族抓住附庸的手表示接纳了这种顺服,这一切都要面对圣物起誓。与该仪式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种姓制度 B. 君主专制 C. 封君封臣制 D. 奴隶制民主
16.庄园内设有各种手工作坊,如磨坊、酿酒作坊、铁匠铺、榨油房等,为领主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庄园内部的经济交流。由此可见,中世纪欧洲庄园(  )
A. 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B. 佃户是主要生产者 C. 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D. 社会关系较为和谐
17.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的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材料意在说明庄园法庭(  )
A. 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B. 主要处理农民之间的纠纷
C. 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D. 依据习惯法进行审判裁决
18.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材料主要阐释了中世纪西欧(  )
A. 庄园经济的崩溃 B. 封建制度的建立 C. 城市自治的过程 D. 城市兴起的背景
19.英国档案馆保存的13-16世纪的行会请愿书多达1900份,请愿内容包括行会的日常生活、财产管理、场所变动、宗教活动、经营权利等,语气态度通常较为强硬。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工商业阶层力量增长 B. 市民起义此起彼伏
C. 行会积极争取参政权 D. 庄园经济逐渐衰落
20.有学者认为它所创造的文明“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既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又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查理曼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21.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贵族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22.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立了逻辑学等学科,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23.庄园中的“份地”是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耕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24.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判断: ______ 。
改正: ______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意大利的法律教育是欧洲法律教育的开端。有着优越地理条件的意大利,是罗马法复兴的绝佳之地。伴随着中世纪商业革命的到来,原始的习惯法无法支撑活跃的商业活动,罗马法作为简单商品生产之上最为完备的体系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12世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建立成为罗马法复兴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教学材料上,教师们主要使用的是查士丁尼时期罗马法文献的手抄本,教育内容从教授罗马法,后发展至罗马法、教会法并重,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学位授予制度的完整体系。博洛尼亚注释法学派的教师们一边教授罗马法,一边注释罗马法,在这过程中也将罗马法复兴运动继续推向高潮。
——摘编自何勤华、祝檀吉《罗马法复兴与欧洲法律教育的近代化》
(1) 根据材料,概括博洛尼亚地区法律教育的特点及推动其发展的有利因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部查士丁尼时期的罗马法文献,并分析罗马法学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关系下,同为领主阶层的封君和封臣围绕具象封土及抽象人身依附而形成相关权利与义务。当封土赐予封臣,封臣就享有土地上的用益权,但封君能够以其地位和权力获取相关利益。由于封建关系的梯级特征,一个领主往往既是封君,也是封臣。
——摘编自黄春高《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制外的异己力量”的具体内涵及其影响。
(3) 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制度演变的角度,概括西欧中世纪社会发展的主线。
27.某班师生开展主题为“古代人类文明”的项目学习,以下是他们搜集的部分素材,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任务。
【任务一】制作展板对话人物
“古代人类文明”之人物展(部分)
汉谟拉比 B ______ 伯里克利 苏格拉底
古巴比伦国王,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制定的《A ______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佛教的创立者,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对亚洲乃至世界文化、宗教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填写展板中A、B处内容,并自另外两位人物中任选一位,从历史的角度予以简要介绍。
【任务二】识读地图深探历史
“古代人类文明”之地图展(部分)
图1
图2
(2) 观察地图,分别指出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析二者在古代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共同价值。
【任务三】探究问题提升认识
(3) 从上述展览中任选两则素材,围绕“古代人类文明”,设置一个历史探究问题并进行解答。(要求:设问明确,答案准确,且不能与前两小题重复)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A
6.A
7.B
8.C
9.D
10.B
11.A
12.B
13.D
14.B
15.C
16.C
17.A
18.D
19.A
20.D
21.错误,将“公民大会”改为“元老院”
22.×,将“德谟克利特”改为“亚里士多德”
23.错误。,将“份地”改为“自营地”。
24.√,√
25.【小题1】特点:以罗马法为核心教学内容,后发展为罗马法与教会法并重;采用注释法学派的教学方法;形成包含教育内容、方法和学位制度的完整体系。有利因素:地处地中海交通要道促进文化交流;商业革命推动法律体系更新需求;博洛尼亚大学提供教育平台;保存查士丁尼时期法律文献作为教学材料。
【小题2】文献:《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影响:为近代欧洲大陆法系奠定基础;推动法律教育体系化发展;促进国家立法规范化
26.【小题1】以土地和人身依附为基础;封君与封臣权利义务相互交织;封建关系具有等级性,一个领主往往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小题2】自治城市、市民阶层壮大、王权加强;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民族国家形成;打破基督教会束缚;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小题3】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7.【小题1】A处:《汉谟拉比法典》;B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人物介绍示例(选伯里克利):伯里克利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著名政治家。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了民主政治的高峰,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雅典的民主政治成为古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典范,对后世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题2】图1:郑和下西洋;图2:亚历山大东征。共同价值:都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小题3】问题:《汉谟拉比法典》和佛教的产生,分别体现了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文明在社会治理与精神文化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解答:《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果,它体现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社会治理方面注重以法律来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具有法制化的特点。佛教的产生则体现了古代印度文明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对人生、社会等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试图通过宗教来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寻求心灵的解脱,具有浓厚的宗教性和精神探索的特点
第3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