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天津二十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天津二十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天津二十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观察如表,“▲”处历史人物应该填写(  )
人物 主要事迹
▲ 担任钦差,临危受命
收缴鸦片,集中销毁
发配新疆,心系一线
A. 郑成功 B. 戚继光 C. 林则徐 D. 陈独秀
2.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民众是以“大清国子民”的立场抵抗英军的。事后,广西巡抚在奏议中说“这次广州未出大事,是借乡民之力”。这反映出(  )
A. 外来侵略激发官、民的民族意识 B. 政府官员和民众盲目排外
C. 民众成为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 D. 国内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3.观察下列这组图片,与其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望厦条约》 D. 《黄埔条约》
4.在144小时的过境免签政策加持下,China travel(中国旅行)爆火。一位英国游客在广东虎门参观后,在微博发布“折断的烟枪”雕塑照片并配文“China so city!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导游应补充的历史背景是(  )
A. 此处见证了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的陨落 B. 该遗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焚毁的皇家园林
C.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彰显民族气节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虎门炮台的防御作用
5.1841年2月,香港居民在街头看到了如表“告示”。通过这一“告示”可以看出(  )
“……是尔香港等处居民,现系归属大英国主之子民,故自应恭顺乐服国主派来之官……”
A. 英国军队强占了香港岛 B. 鸦片战争已经结束
C. 《南京条约》丧权辱国 D. 《北京条约》内容苛刻
6.史料分为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下列作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百家讲坛》相关讲述 B.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C. 现代专著《圆明园劫难》 D. 电影《火烧圆明园》
7.有学者指出:“汉口自西历一千八百六十二年华洋通商以来,惟近十年间商务发达,驾于欧美通商口岸之上,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之芝加哥,……为近代武汉的崛起打下了基础”,你认为与汉口开埠通商相关联的近代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8.1860年清朝统治者向外国侵略者屈服签订《北京条约》前,还在打的阶段;到这年九月签订《北京条约》后才开始进入拉的阶段;到1862年初,双方进入军事合作、共同进攻太平天国的阶段。材料表明(  )
A. 《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太平天国运动是促成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根源
C. 《北京条约》解决了满清和西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D. 军事合作开辟了近代中国同西方侵略者合作的先河
9.1843年,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847年徐继畬撰成了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率先突破天朝意识;1859年洪仁玕写成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资政新篇》。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
A. 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有所发展 B. 晚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
C. 有识之士主动探索救国新出路 D. 国人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10.下面两张图片共同见证了(  )
A.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D.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11.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 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B.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C.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D. 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12.要了解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应查阅的历史文献是(  )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民报》 D. 《青年杂志》
13.太平天国在社会生活领域设计了均匀饱暖的理想蓝图,把农民朴素原始的平均主义思想在实践层面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这主要体现在(  )
A. 金田起义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定都天京 D. 《资政新篇》
14.《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而《资政新篇》则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
A. 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B. 加剧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C. 扩大了列强在华权益 D.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5.太平天国方面描述洪秀全的形象“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则指出洪秀全“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  )
A. 占有史料的多少 B. 观察角度的不同 C. 所持立场的不同 D. 记录载体的区别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将涉外交涉称为“夷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在条约中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夷务”一词,代之以“洋务”。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包含西方科技等内容,思想界兴起洋务思潮,清政府内部出现洋务派。这说明(  )
A. 清政府采用西方思想治理国家 B. 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不断深入
C. 汉族官员在政府中起主导作用 D.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7.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左宗棠在一份奏折中向皇帝建议道:“至规复乌鲁木齐,非剿抚兼施不可”。实行“剿抚兼施”政策(  )
A. 保证了对整个新疆的收复 B. 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 加大了对将领的整治力度 D. 分化瓦解了敌人势力
18.开平煤矿投产后,天津市场的煤炭进口量大幅度降低。这表明(  )
A. 通商口岸遍布沿海地区 B. 华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C. 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D. 天津工业体系较为完善
19.“邮”小见大,方寸间见证历史发展。下列邮票中的历史人物(  )
A. 反抗了外来侵略势力 B. 巩固了我国西北塞防
C. 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D.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20.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美国日本先后派军队进攻台湾;法国控制越南,挑起中法战争。上述史实反映了(  )
A. 清政府与列强的外交博弈 B. 亚洲国家对中国的联合进攻
C. 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转变 D. 中国边疆地区面临严重危机
21.如图是近代中国人创作的两幅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
A. 洋务运动的必要性 B. 救亡图存的紧迫性 C. 维新变法的局限性 D. 国家统一的必然性
22.《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到:“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  )
A. 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 B. 社会各阶层向日本学习的热情
C. 维新变法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D. 甲午战争彻底唤醒了民族觉醒
23.三国干涉还辽后,德国随后以两名传教士在山东被杀为由,占领了胶州湾。俄国借口保护中国不受德国侵略,强行占领旅顺与大连。而英国不甘落后于德、俄两国,租借了威海卫与九龙新界。法国又以99年为期租借了广州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 B.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D.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彻底激化
24.以下内容节选自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文中的对话反映的主旨是(  )
(时间:1898年初秋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秦仲义: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开工厂?
秦仲义: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A. 变法维新 B. 三民主义 C. 实业救国 D. 民主科学
25.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下人物事迹与对应的历史时期正确的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时期 B. 邓世昌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戊戌变法时期 D. 聂士成天津保卫战——中法战争时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的血泪史。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马关条约》
材料四如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办厂数目(个) 80家 933家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什么事件?此次事件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变化?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场战争是哪场战争?请写出一个恩格斯认为“战争对俄国有利”观点的证据。
(3) 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战争之间的关系。
(4) 材料三的条约与以往不平等条约相比,列强的侵略方式有什么转变?该条约造成中国哪一地区与大陆半个多世纪的分离?材料四中列强办厂数目的变化和哪场战争有关?
(5) 近代中国屡屡遭受苦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7.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努力着。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做出以下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清廷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他为自己准备一口棺材,走到哪里,抬到哪里,以示收复新疆的决心和勇气。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进军中注重民心向背和严明部队纪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成功收复新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史实归纳李鸿章“修补破屋”时面临的困境。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李鸿章这位“裱糊匠”是如何对“破屋”“东补西贴”的?
(3) 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作用。
(4)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8.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引发了中国原有经济结构的瓦解,促使了新的经济浪潮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
收入结构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杂税收入 盐税收入
时间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59年 2632万两 73.11% 472万两 13.13% 495万两 13.76%
1885年 2235万两 41.97% 3733万两 48.44% 739万两 9.59%
——数据摘编自周育民《19世纪60-90年代清朝财政结构的变动》
(1)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开放商埠的变化趋势。并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写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A
6.B
7.B
8.A
9.C
10.C
11.C
12.B
13.B
14.D
15.C
16.B
17.D
18.C
19.A
20.D
21.B
22.A
23.B
24.C
25.B
26.【小题1】事件:鸦片战争;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证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获取了巨大利益。
【小题3】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小题4】转变:列强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地区:台湾;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小题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意思相近即可)
27.【小题1】困境:封建顽固势力极力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洋务运动缺乏资金和人才。
【小题2】举例: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小题3】条件:左宗棠具有坚定的收复新疆的决心和勇气,准备棺材以示决心;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正确策略;注重民心向背,严明部队纪律,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配合。
作用:新疆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小题4】历史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28.【小题1】趋势:数量逐渐增多,地域由沿海向长江流域延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
影响: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推动近代经济萌芽。
【小题2】变化:农业税收入数额下降、比重大幅降低;工商业杂税收入数额和比重均显著上升;盐税收入比重略有下降。
原因: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税收政策调整。
【小题3】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清政府的税收调整、洋务运动的推行;自然经济的解体;外部市场需求和资源掠夺
第9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