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这表明,林则徐禁烟时(  )
A. 办事果敢,善于合作 B. 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C. 清正廉洁,卓有成效 D. 英勇善战,知难而进
2.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外商来华受到约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商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3.1844年,一位英国商人在议会上发言称:“当美国通过《望厦条约》获得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的特权后,我国商人亦能安然享用这一权利。”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 领事裁判权的获得 B.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获得
C. 中美关税协定的签订 D. 五口通商章程的签订
4.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也从单纯的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使命。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鸦片战争 D. 中法战争
5.如图所示遗址见证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制造这个“永久创伤”的凶手是(  )
A. 美日联军 B. 沙俄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6.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伙同法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也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是远超英法。俄国“攫取的利益”体现在(  )
A. 获得关税主权 B. 索要巨额赔款 C. 增开通商口岸 D. 侵占大片领土
7.攻克永安后,太平军刊印了营规:令军兵男妇不得入乡造饭取食,毁坏民房,掳掠财物及搜操药材铺户和州府县司衙门。该举措旨在(  )
A. 获得人民支持 B. 重建领导机构 C. 建立政权组织 D. 解决土地问题
8.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
A. 维护了国家权益 B. 创新了斗争方式 C. 动摇了清朝统治 D. 打击了帝国主义
9.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对中国沿海和长江航运的垄断;1876年,福州船政局正式派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赴欧洲学习造船与驾驶技术;1881年,开平煤矿开始投入生产,其生产的煤炭逐渐取代进口煤,缓解了财政压力。这些史实反映出洋务运动(  )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 实现了军事与技术完全自主化
C. 成功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0.如图所示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当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自然经济解体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C. 边疆危机严重 D.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11.19世纪末,清政府遴选驻外使臣的标准,由科举正途和洋务能力并重向注重西学素养和出洋阅历转变。这表明清政府(  )
A. 改变用人观念应对困局 B. 废除科举制度回应社会诉求
C. 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D. 主动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12.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中国领土主权逐步丧失 B.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
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 列强侵略深入中国腹地
13.清末有人创作《时局图》题词:“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题词警醒国民(  )
A. 追求人民幸福 B. 勇担家庭责任 C. 实现国家富强 D. 拯救民族危亡
14.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他于1895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开启了“实业救国”之路。张謇投身实业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
A.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战败求和
C.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清政府颁布鼓励工商业发展法令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15.如图人物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6.如图人物兴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和民用企业,创建了福建海军。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7.杨秀清写成如图著作,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所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第一块浮雕,浮雕描绘了1839年6月3日,愤怒的群众将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浓烟滚滚升起的场景。
材料二
如图所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金田起义浮雕,浮雕描绘了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和壮族人民,正从山坡上冲下来,身后革命的旌旗迎风飘扬的场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块浮雕”描绘的历史事件,并简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运动的斗争目标及其失败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3—1885年,中法围绕越南宗主权展开激烈争斗。战争中,清军在镇南关和谅山取得大捷,但最终清政府却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还在中越边境开放通商口岸。此后,法国势力逐步渗透中国西南地区。
材料二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除索取巨额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外,还强迫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虽使辽东半岛暂时“归还”中国,但日本索要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暴露了列强在华利益争夺的复杂局面。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战争的焦点,分析《越南条款》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本质,并分析《马关条约》中的割地条款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不断开放通商口岸的原因。
20.某班师生开展主题为“侵略与抗争”的项目学习。以下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侵略与抗争”大事记(部分)
侵略 抗争
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北京条约》
③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④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
⑤1894年,A ______ 爆发。1895年,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①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
②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③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B ______
④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⑤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
【任务一】梳理史事完善素材
(1) 写出表格中A、B处内容。
【任务二】制作展板宣传成果
(2) 自大事记中任选一项,从历史的角度作简要介绍。
【任务三】探究问题提升认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侵略与抗争”,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A
2.A
3.B
4.C
5.C
6.D
7.A
8.A
9.D
10.C
11.A
12.B
13.D
14.C
15.√,无需改正
16.×,将“福建海军”改为“北洋海军”
17.×,将“杨秀清”改为“洪仁玕”
18.【小题1】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小题2】推翻清朝统治。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领导集团后期腐化分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小题3】中国人民的抗争
19.【小题1】焦点:越南宗主权;影响:法国获得对越南的保护权,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便利了法国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侵略与势力渗透,使中国西南地区的危机加剧。
【小题2】本质:列强在华利益争夺的博弈;危害: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剧了民族危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小题3】原因:清政府的腐朽落后,领土主权意识薄弱;武器装备落后,无法有效抵抗列强侵略;学习西方仅限于技术层面,未能触及封建制度根本;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20.【小题1】A: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B:洋务运动。
【小题2】选择:侵略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介绍: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或选择“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介绍:1841年,英军进攻广州三元里一带,当地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抗击英军。三元里人民手持锄头、铁锹等武器,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迫使英军撤回军舰。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精神。
【小题3】论题:近代中国在遭受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抗争与探索。
论述: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和各阶层人士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与探索。三元里人民自发抗击英军,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实现“自强”“求富”,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张謇等实业家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亡。这些抗争与探索,虽然有的失败了,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探索
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