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育英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育英教育集团九年级(上)10月月考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20分。
1.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B. 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
C. 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 D. 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
3.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
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倾倒的方法至接近刻度处,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
C. 装置组装时,先用水润湿导管,后与胶皮管连接
D.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4.从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
A. 图示①中的“2”表示核电荷数
B. 图示②和③代表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C. 图示④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D. 它们属于4种元素
5.合成气( 和 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
料不能得到的物质是( )
A. 甲醇( 3 ) B. 乙醇( 2 5 ) C. 尿素[ ( 2)2] D. 甲烷( 4)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8 页
A.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 用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保持不变
7.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50 水和50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B.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C. 将5 铁和5 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D. 1.2 碳与3.2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二氧化碳
8.下列关于2 + 2 2 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个数均保持不变
C. 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D.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9.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在化学反应 + 2 = + 3 中, 和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1,反应过程中消耗 的质量为15 ,生成 的质量为9 ,则生成 的质量为( )
A. 4 B. 8 C. 12 D. 14
10.小明设计如图所示4个实验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束后实验①天平不平衡,其余均平衡,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②③④ B. 实验②中细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炸裂
C. 实验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实验②中的白磷必须为足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0分。
第 2 页,共 8 页
11.我国科学家以 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了淀粉,其中第一步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 D.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12.氯气经常用于自来水消毒,也可用于制造盐酸、漂白粉和漂粉精等。实验室通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
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 (浓) 2 + 2 2 + ↑。
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涉及的氧化物有两种 B. 物质 的化学式为 2
C. 2 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D. 数值是4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 ) 5.2 7.2 2.8
A. = 1.2 B. 丁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14.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 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B. 探究分子的运动
第 3 页,共 8 页
C. 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5.4.6 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8.8 2和5.4 水。则对该物质及其反应的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 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3
D. 参加反应的 2质量为3.2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2小题,共 28分。
16.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化学式中的数字。(______)(判断对错)
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氢气和1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 水蒸气。(______)(正确用“ ”表示,错误用
“ ”表示)(判断对错)
18.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判断对错)
1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______)(判断对错)
20.24 镁在足量的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 氧化镁,实际消耗氧气质量为16 。(______)(判断对错)
21.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______)(正确用“ ”表示,错误用“ ”表示)(判断对错)
2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______)(判断对错)
2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______)(判断对错)
24.点燃氢气之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其他可燃性气体之前也要验纯(______)(判断对错)
25.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与数目一定发生改变。(______)(判断对错)
26.填空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两个碳原子______;②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③五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第 4 页,共 8 页
④2个氯离子______;⑤氧化铁______;⑥碳酸钙______。
(2)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②氢气燃烧:______;
③电解水:______;
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⑤甲烷( 4)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
27.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是雷电时雨水里含有微量硝酸( 3),硝酸的形成过程如图。
(1)单质 是一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是______。
(2)反应②为化合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为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4)反应③中,氮元素化合价最高的物质是______。
(5)在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制取 :4 + 5 2 = 4 + 6 2 ,物质 的化学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0分。
28.下列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的仪器名称:______。
(2)若装置 和 都可以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和 相比较, 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该装置需要改进的操作是:______。若
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在 中选择)。
(4)可以用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当出现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若用 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
应从______(选填“ ”或“ ”)端进入。
第 5 页,共 8 页
2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四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
(1)实验 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
(2)实验 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小块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
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______偏转,其原因是 ______。
(3)实验 中(已知:金属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固体),在一根用细铜
丝吊着的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 长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 端的粗铜丝加热
1~2 。冷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______。
②_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
(4)实验 中,经称量得知,镁条完全燃烧后在石棉网上留下固体的质量反而比反应前的镁条的质量还小,
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应将该实验改在 ______的装置中进行。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0分。
30.实验室用68 过氧化氢溶液和2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
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______。
(2)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______。
(3)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第 6 页,共 8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错误
17
18 错误
19 正确
20 正确
21
22 错误
23 错误
24 正确
25 错误
26①2 ;
②3 2;
③5 3;
④2 ;
第 7 页,共 8 页
⑤ 2 3;
⑥ 3;
①3 + 2 2 3 4;
②2 2 + 2 2 2 ;
③2 2 2 2 ↑ + 2 ↑;
④2 + 2 2 ;
⑤ 4 + 2 2 2 + 2 2
27 2。
2 + 2 = 2 2。

3。
3
28 铁架台;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连续均匀的气泡;
294 + 5 2 2 2 5;平衡装置内外气压,防止瓶塞飞出;
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① 端红色固体变黑色;
② 端下降, 端上升;
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反应生成的部分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密闭
30 催化作用;
3.2 ;
6.8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