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十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十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十周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左图为某区域的河流水系略图。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域发生了河流袭夺。右图为丙河A段阶地的拔河高度(拔河高度是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左图信息,下列关于袭夺河推测可能存在的是( )
①图中河流袭夺发生在M处②M附近可能出现地质构造活动③M北侧河流位置比南侧河流位置低④M附近岩性差异较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根据右图信息,指出在F阶地的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最深处的拔河高度可能是( )
A.4m B.8m C.13m D.16m
潜蚀是水流沿土层垂直节理、裂隙或孔隙渗入,溶解可溶物或冲刷带走细小土壤颗粒的侵蚀现象。通常产生洞穴,引起地面崩塌,常形成泥林。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大布苏湖东岸的吉林乾安泥林,远望地形平缓齐整,近看支沟密集,土柱林立。下图为大布苏湖地质地貌分布图和乾安泥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潜蚀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表植被丰富 ②土壤透水性好 ③湿地分布广泛 ④丰富的地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与东岸相比,大布苏湖的西岸不易形成泥林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相对少 B.沉积物颗粒小 C.植被覆盖率高 D.相对高差较小
5.除该地区外,我国最可能有潜蚀地貌发育的是( )
A.三角洲 B.黄土塬 C.丹霞山 D.海岸带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①②③为不同的沉积岩岩层(基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河谷地区( )
①南岸为凹岸 ②南岸为凸岸 ③北岸以沉积为主 ④北岸以侵蚀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下列关于河流阶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下切侵蚀②地壳持续性抬升,流水溯源侵蚀③T1形成早于T2④T2形成早于T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T1形成前后水流速度的变化、推断依据是( )
A.变快、基岩岩性B.变快、基岩上堆积物颗粒C.变慢、基岩岩性 D.变慢、基岩上堆积物颗粒
通常情况下,建坝后大坝上游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下游流速加快,冲刷加剧。广东万绿湖大坝下游1.4千米处却发育庄田沙洲(下图)。历史上,庄田沙洲是水下浅滩,大坝建成之后逐渐形成沙洲。由于侵蚀能力有限,沙洲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完成下面小题。
9.庄田水下浅滩演变为相对稳定的沙洲,其沙源主要来自( )
A.丰水期上游输沙 B.丰水期河岸输沙 C.枯水期上游输沙 D.枯水期河岸输沙
10.庄田沙洲位于大坝下游却未被冲蚀,反映出( )
A.大坝相对高度大 B.大坝上游沙源有限 C.大坝下游落差小 D.大坝下游径流量小
江西省宁都县翠微峰是南方湿润区的典型丹霞地貌,在陡坡上的红层(以砾岩为主,渗透性好,易溶物质、吸水胀缩等矿物多)分布着大型蜂窝状洞穴群。如图示意2021年7月某日翠微峰某大型蜂窝状洞穴及横纵向测量点位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大型蜂窝状洞穴的形成,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侵蚀 ③冰川侵蚀 ④风化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只考虑相对湿度的情况,推测该洞穴未来发育的方向是( )
A.向内向上 B.向内向下 C.向内向左 D.向内向右
唐代李白《望天门山》中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河流会对其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下图为河流不同时期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甲、乙两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貌为“U”形谷B.甲地貌一般位于河流下游C.乙地貌为河流冲积平原 D.乙地貌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14.与甲地貌相比,乙地貌在形成过程中( )
①流水的下蚀作用更强②流水的堆积作用较强③河床向下游逐渐展宽④流水的搬运作用更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曲流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5.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顺序为①②③④B.牛轭湖水较深C.与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有关 D.牛轭湖在山区也较多
16.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但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弯道,不属于其主要目的的是( )
A.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B.增加生物多样性C.增强河流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D.减轻洪涝灾害
阶地是在地壳间歇性抬升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下图示意祁连山东北缘西营河某处河流阶地剖面,图中黄土主要来自风力沉积。研究发现,T5 阶地砾石层的砾石分选性(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较 T1 阶地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地区地壳抬升次数至少是( )
A.1次 B.3次 C.5次 D.8次
18.与其他阶地相比,T1 阶地未覆黄土层,可能是因为 T1 阶地( )
A.形成时间晚于其他阶地B.形成时期河流的含沙量小C.洪水期受河流侵蚀强烈 D.上覆黄土由于开垦被移除
19.T5 阶地砾石层的砾石分选性较 T1 阶地差,最可能是因为 T5 阶地形成时期河流( )
A.流量季节变化更小B.流速更快C.挟带泥沙含量更低 D.流程更长
图1示意湖南衡阳市湘江沿岸两个不同地区沉积物采样点位置,其中吉祥采样点位于一处河漫滩上,而高兴采样点位于湘江第三级河流阶地上。图2示意两处采样点沉积物粒径大小占比分布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据图2推测,相较吉祥采样点沉积物形成时期,高兴采样点沉积物形成时期( )
A.河流搬运动力作用更强B.受风力堆积作用更明显C.河流沉积动力作用更弱 D.受风化侵蚀作用更明显
21.高兴采样点沉积物所形成的土壤类型最可能是( )
A.红壤 B.砂土 C.黑土 D.壤土
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水适应性特征。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图1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图2示意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团状村落的主要特征是( )
A.前邻农田,后依河堤B.塘路环绕,结构分散C.塘田较多,零散分布 D.塘田包围,居路规整
23.指状村落集中分布在( )
A.远离黄河的耕种区B.临近黄河的耕种区C.远离黄河的盐荒区 D.临近黄河的盐荒区
1980年版50元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取自黄河中游的壶口瀑布。2000-3000年前,壶口瀑布曾位于距当前位置约5000米的孟门山附近。数十年来,壶口瀑布上游建成了多座水利枢纽。下图示意壶口瀑布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孟门山大致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5.随着上游水利枢纽的建设,壶口瀑布( )
A.向北移动,且移动速度变慢B.向北移动,且移动速度变快
C.向南移动,且移动速度变慢D.向南移动,且移动速度变快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本题共5小题,共50分。请按要求作答)
26.图甲为“局部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图乙为“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据图乙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和沉积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鬼怒川源于矢藏山脉,向南流入关东平原,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鬼怒川出山口冲积扇河段发育10级阶地,成因各异,被誉为河流阶地的缩影博物馆。其中,个别阶地的形成是由河流对堵河熔岩下切形成,该类阶地在其他地区较为罕见。如图示意鬼怒川流域的地貌和水系。
(1)该冲积扇是多级河流阶地发育的基础,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简述鬼怒川流域能够发育熔岩下切阶地的条件。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冲积扇的发育受古地形、构造运动、河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早期,华北平原的河流均为源于周围山区的短流河,水流湍急,季节变化大。受中更新世晚期的构造运动影响,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山前形成了巨大的黄河冲积扇。下图为河南省黄河冲积扇等厚度图。
(1)简述中更新世晚期黄河切穿三门峡入海后,与早期短流河冲积扇相比,黄河冲积扇堆积物的特征。
(2)判断黄河南北两岸冲积扇等厚度线疏密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
(3)黄河冲积扇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说明该区域有利于文明起源的自然条件。
2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从内外力角度简述宁夏平原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图中从出山口往湖沼方向(P)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湔江是成都平原西北山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四川省彭州市北部的龙门山脉。湔江河源段落差大,多急流险滩、瀑布;湔江中游河面宽阔,河床宽达200~300米,河道落差变小,流速减缓,多河漫滩、沙洲;湔江出关口由山区进入成都平原,在广汉市境内又名鸭子河。古蜀先民沿着湔江顺流而下选择在鸭子河畔建立了灿烂的三星堆文明。下图为湔江流域地理位置及冲积扇示意图。
(1)指出湔江上游河谷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描述湔江在关口处形成冲积扇的过程。
(3)简述鸭子河对古蜀先民生活、生产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D B A B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B A D C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A C A
26.(1)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挟带大量的泥沙;当黄河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特征:从洛阳北至商丘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
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往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逐渐减少。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7.(1)冲积扇沉积物较为疏松,易被侵蚀;冲积扇上河流易摆动改道,发育阶地的空间大;该冲积扇(东、北、西)三面环山,汇水面积大,流水作用强;冲积扇堆积物深厚,为下切出多级阶地提供垂向空间。
(2)临近板块交界处,多活火山;鬼怒川河谷发育,熔岩流沿着河谷向下游流动;降水量较大,径流量较大,侵蚀能力较强。
28.(1)中更新世晚期,黄河切穿三门峡入海后,其冲积扇堆积物主要为黄河搬运的黄土高原泥沙,以黄色为主且颜色较均一;粒径较细;分选性较好。
(2)差异:黄河北岸冲积扇等厚度线更密集,南岸更稀疏。
原因:北岸受山地束缚,冲积物堆积在山前等厚度线更密集;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黄河主流向右偏转(朝南岸摆动),南岸以侵蚀为主、北岸以堆积为主;南岸地形相对平坦,河流流速减慢后泥沙更易扩散堆积,因此冲积扇在南岸扩展范围更大,等厚度线更稀疏。
(3)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冲积扇扇缘处,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河流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9.(1)内力作用: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外力作用: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30.(1)特征:湔江上游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原因:(湔江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下蚀作用强。
(2)湔江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陡峭,河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湔江)出关口进入成都平原,地势趋于平坦,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3)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