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周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周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二周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征兵,同时宣布威廉与玛丽依据“古老的权利”继承王位。这些举措( )
A.彻底废除了英国君主制度B.旨在剥夺国王的行政权力C.以法律形式推动政体转型D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法律规定,“议事会可以审讯阴谋推翻国家的人”,“任何为了达到僭主(独裁)统治的目的而起来作乱者,或任何帮助建立僭主政治者,他自己和他的家族都应该被剥夺公民权利”。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削弱贵族势力以缓和阶级矛盾 B.防范个人独裁并维护城邦政治秩序
C.以法律至上原则抵制封建统治 D.结束僭主政治捍卫公民大会的权威
3.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执着于研究超越“人为之法(政府法律)”与“神圣之法(《圣经》)”的“自然之法(理性)”,以理性作为政、教之争的裁判,认为信仰与政治都需放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他的观点折射出( )
A.人文精神的起源B.二元治权的冲突C.王权强化的趋势 D.启蒙运动的兴起
4.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A.世俗王权凌驾于宗教神权之上 B.教会是西欧最大土地所有者
C.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欧洲逐渐形成二元政治格局
5.如果说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结束时,资产阶级尚无暇顾及政治上的无权,那么现在,经过半个世纪的财富积累,他们不能再继续容忍这一点了。他们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以争取议会选举改革为主要目标的中等阶级激进派运动。据此可知( )
A.英国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动荡B.英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C“光荣革命”阻碍了英国的发展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6.下图是某同学所作的西欧社会8—18世纪某领域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该领域可能是( )
A.神权 B.议会立法权 C.王权 D.城市自治权
7.导致如下图中古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演变示意图
A.贵族势力壮大 B.君主专制强化 C.教会统治影响 D.商业贸易发展
8.公元前4世纪,雅典陪审法庭受理一起案件:外邦人阿里斯提德因被指控“亵渎神明”遭起诉。庭审中,原告借助煽动性演说误导陪审员,尽管阿里斯提德据理力争,但他最终仍被多数陪审员判罪。之后,部分陪审员发现判决有误,提议重审该案,却因“陪审法庭裁决终局”的惯例被驳回。由此可知,雅典( )
A.外邦人的权利不受法律保护B.民主决策程序遭到破坏C.陪审制度存在司法理性缺失 D.司法审判为演说所操控
9.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封君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
A.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实质解体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D.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
10.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通过“陶片放逐法”,每年可投票放逐威胁民主政治者。该制度( )
A.体现了轮番而治 B.强化了僭主政治 C.易演变为多数暴政 D.标志成文法诞生
11.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三世将征服的拉文纳总督区(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领土)及部分伦巴第土地赠予教皇,建立教皇国。从此教皇不仅是宗教领袖,也成为世俗君主,这一模式持续了1000多年。这一事件( )
A.埋下了政治裂痕隐患B.实现了教权与皇权的统一C.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 D.稳定了天主教会思想控制
12.下列关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名无实丧失权力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掌握行政权,总统掌握立法权
C.法国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D.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掌握最高权力
13.1233年,英国国王亨利三世与伯爵理查德·马歇尔发生了争端。国王指责伯爵侵犯了王室领地,而伯爵则宣称自己不是侵犯者,是国王违约在先,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根据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原则,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上述材料中国王和伯爵两者关系的是( )
A.以血缘为纽带的双向依附关系B.地位完全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
C.基于宗教誓约的绝对效忠关系D.权利义务明确的特定契约关系
14.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当统治者违背人民意愿、侵犯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时,人民有权推翻其统治。他支持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认为这场革命是人民以合法方式收回权力、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契约的举动,且认为其符合自然法原则。由此可知,洛克认为“光荣革命”( )
A.彻底否定君主制存在价值B.践行了社会契约理论
C.激化了议会与王权的矛盾 D.破坏了英国政治传统
15.13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些贵族和富裕市民热衷于穿着精美的服装。1279年,国王腓力三世专门颁布法令,规定男性每年购买长袍的数量:大领主可购5件,贵族和宫廷侍从可购2至4件,财产超过1000利弗尔的市民可购1件。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法国( )
A.市民阶层形成 B.手工工场兴盛 C.社会等级分明 D.贵族特权加强
16.古代希腊与罗马法律在人类文明史上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古希腊法缺乏像罗马法那样严密的法典,审理案件的旨趣不在于法条内容的适用,而在于“公道”的抽象标准,法庭演说广为流行于古希腊各城邦。这有助于( )
A.凝聚城邦公民的力量B.适应希腊化时代要求C.健全雅典法律的体系 D.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
17.罗马统治意大利半岛时,很多罗马名人都有七八个兄弟。等凯撒征服高卢之后,多数罗马公民家庭也就只有2—3个孩子。屋大维征服埃及之后,越来越多的罗马年轻人连婚姻都放弃了。屋大维于是出台《正式婚姻法》规定选举公职人员,在得票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多子女、有子女、已婚者、独身者的顺序排名。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凸显集体利益至上理念B.法律是治理的主要手段
C.剥夺公民婚姻生育自由 D.突出反映罗马帝国特征
18.在《德意志帝国宪法》框架内,普鲁士拥有绝对控制权,普鲁士国王就是帝国的世袭皇帝,普鲁士首相担任帝国首相并主导联邦会议。虽然帝国会议推行普选制,但是缺少责任内阁,无法对帝国发展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推知,德意志帝国( )
A.脱离了资本主义民主轨道B.没有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C.民主的外衣下蕴含着专制D.联邦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19.1689年2月英国公布了“威斯敏斯特贵族院及下议院宣言”。宣言中,贵族与议员首先力陈詹姆士二世违背法律的诸多行为,认定他“自行放弃政府,造成王位空缺”。并宣布,奥伦治亲王威廉与王妃玛丽(詹姆士二世女儿)同为英国国王与女王。这些做法( )
A.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着眼于提高议会下院的政治地位
C.利用传统推动国家政体的转型 D.使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20.1835年美国废奴主义者要求联邦政府终止哥伦比亚特区的奴隶制和奴隶贸易。次年,国会通过了“钳口律”,即搁置一切与奴隶制问题有任何关系的请愿书或文件。“钳口律”的通过,反映了美国( )
A.联邦制度面临挑战B.政党之间矛盾不可调和C.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分权制衡机制无法运作
21.下表所示为中世纪欧洲教皇大事记。据此可知( )
时间 事件
1075年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颁布《教皇敕令》,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各国君主当吻其足等。
1076年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但他随即被后者革除教籍。
1077年 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获得教皇原谅。
1084年 返回德国的亨利励精图治、挥师南下成功占领罗马,格力高利出逃。 亨利被伪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A.教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基督教会受到封建王权控制
C.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 D.王权与教权间既竞争又共存
22.屋大维在罗马掌握了绝对的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确立了元首制,然而他并没有选择直接称帝,而是以选举共和国高级官吏的名义总揽一切大权,并宣称自己的权力是由元老院和人民授予的,他只是罗马的“第一公民”。在他执政期间,罗马元老院、公民大会等机构仍然存在,且在形式上继续履行着部分职能。这一现象说明罗马( )
A.法律制度逐渐得以完善B.共和制传统仍具有重要影响
C.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D.民众普遍抵制君主制的建立
23.11世纪,欧洲自治城市在建造市政厅时,为了拓展民众活动的空间而建设大型广场。15世纪时,新兴君主则将广场作为宫殿前的透视空间,强化出宫殿壮观的视觉效果,甚至还以广场为起点开辟出若干放射状的道路。这表明中世纪后期的欧洲( )
A.王权的逐步强化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交通设施的改善 D.人文主义的彰显
24.法兰克王国成立初期,百户法院是定期召集的,法官由选举产生的七个有才智的人(又称“拉欣布尔格”)充任。审判案件时,百户的全体自由居民都要参加,并以表决的方式最后决定法官提出的对案件的判决。这一现象( )
A.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B.反映了教会对司法的干预
C.保留了日耳曼部落民主传统D.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25.公元496年,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接受了罗马基督教的洗礼,正式皈依基督教。此后,克洛维的侵略扩张得到了基督教会的大力支持,而教会也从克洛维手里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和金银财富。据此可知,当时法兰克王国( )
A.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B.基督教会压抑民族意识C.等级君主制逐渐形成 D.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注重规则,在公元前6世纪,雅典掀起来声势浩大的民主政治改革,明确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城邦公民的参政议政的资格,为此还专门设立五百人会议。史料记载:“无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自由人还是奴隶,都是平等的”,民主平等的思想在古希腊盛行。古希腊的法制思想也逐渐壮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希腊城邦公民对私有财产设立的法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著名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提到公民应该遵从城邦的法律,以此维护城邦的发展与城邦的秩序。
—摘编自林海《宪政思想的来源—古希腊城邦民主、古罗马成文法律》
材料二 洛克坚持认为,最初,所有的人在理论上都是处于自然状态之下的,那时存在着绝对的自由和平等。但是在个人竭力争取他们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混乱和动荡。这样,人民同意在他们中间设立一个政府,并将一定的权力交给政府,但他们未给予政府以绝对的权力。如果政府超越了或滥用了在政治契约中明白交给它的权威,它就变成了暴政,于是人民就有权解散它或反叛它并将之推翻。虽然洛克为立法机构的最高权力辩护,然而他却认为应该拒绝给人民代议机构以不受限制的权力。洛克对政治自由的辩护,在十八世纪成了美国和法国的重要思想因素。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的政治理论对雅典民主政治理念的新发展。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议”即朝堂议政,滥觞于原始社会的民主议事制,有“廷议”和“集议”之别。秦汉时期,在重大问题上如“议帝号”“议分封”等,皇帝采取重大朝臣、高级官员廷臣会议讨论、议决的方式,汉武帝还采用中外朝议的新形式。唐宋明时期设置了明确的固定场所,参加程式、议程程序固定化,设掌管廷议的行政长官。雍正设置军机处后朝议逐渐走向衰亡。朝议只是辅助皇权决策的一种手段,是皇权的咨询机制,最终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
——摘编自岑树海《传统中国朝议、谏诤和巡视三种监察机制探究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雅典人虽然开始认识到分权是防止专制的有效途径,当时的知识阶层(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普遍信奉的是以阶级分权为基础的混合政体论,亦即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常态政体融为一体,让不同的阶级分别组成不同的国家机构,掌握和控制一部分国家权力,通过权力机构间的相互合作与制约,实现各阶级价值的优势互补(君主代表统一,贵族代表智慧,平民代表自由)和阶级利益的调和与平衡。
——摘编自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朝议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分权管理存在的缺点。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宪政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注重规则,在公元前6世纪,雅典掀起来声势浩大的民主政治改革,明确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城邦公民的参政议政的资格,为此还专门设立五百人会议。史料记载:“无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自由人还是奴隶,都是平等的”,民主平等的思想在古希腊盛行。古希腊的法制思想也逐渐壮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希腊城邦公民对私有财产而设立的法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著名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提到公民应该遵从城邦的法律,以此维护城邦的发展与城邦的秩序。
——摘编自林海《宪政思想的来源——古希腊城邦民主、古罗马成文法律》
材料二 洛克坚持认为,最初,所有的人在理论上都是处于自然状态之下的,那时存在着绝对的自由和平等。但是在个人竭力争取他们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混乱和动荡。这样,人民同意在他们中间设立一个政府,并将一定的权力交给政府,但他们未给予政府以绝对的权力。如果政府超越了或滥用了在政治契约中明白交给它的权威,它就变成了暴政,于是人民就有权解散它或反叛它并将之推翻。虽然洛克为立法机构的最高权力辩护,然而他却认为应该拒绝给人民代议机构以不受限制的权力。洛克对政治自由的辩护,在十八世纪成了美国和法国的重要思想因素。在1688年,洛克的思想被英国大地主用作保守革命的辩护词,因詹姆士二世侵犯他们的财产和自由,所以他们有权利去推翻暴政建立能保障自身权利的政府。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宪政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克政治理论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异同点,并简析洛克思想的影响。
29.英格兰的民主政治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斗争支配了数个世纪的英格兰历史。这些斗争的目的是确保国王不能挣脱对他的封建束缚而变成一名绝对君主。……英格兰的这种斗争为有限的代议制政府、民主制和公民权奠定了基础,尽管这些并不是当时参与者的目的。
1215年,男爵们在兰尼米德迫使英王约翰接受的大宪章并不是那么影响深远或理想;它从没有提到自由或民主。男爵们和教会高层人员只是想阻止国王蚕食封地的关税、权利以及统治本地的法律。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民主制最重要的文献之一的大宪章,是封建的和反动的。然而,它的确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并确保他的行为在法律的范围之内。……英国及其延伸到美国的民主制度非常感谢站出来维护自己封建权利的、顽固的英格兰男爵们。
——(美)迈克尔·罗斯金《国家的常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中世纪西欧王权加强的进步性。从签订背景、目的角度阐释大宪章是“封建的和反动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17世纪的史实,说明英国的民主制要“非常感谢”大宪章的原因。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D C D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B C D A C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A C A
26.(1)①注重规则构建,明确公民权利、义务及参政资格;②设立专门机构(五百人会议)保障民主实施;③倡导民主平等思想,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无论希腊人/野蛮人、自由人/奴隶);④重视法制,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强调公民遵从城邦法律。
(2)①提出“自然状态”理论,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突破雅典仅局限于城邦公民的平等范畴;②主张“社会契约论”,明确政府权力源于人民授权,若政府暴政,人民有权推翻,补充雅典民主中权力制约的缺失;③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反对代议机构拥有绝对权力,完善雅典民主中权力制衡的不足。
27.(1)特点:起源时间早;朝议形式多样;逐渐制度化、程序化,设置专门官员负责;君主始终掌握最高决策权。
(2)缺点:按阶级进行分权,不能达到完全民主的目的;降低行政效率;利益不能均衡的情况下,易激化阶级矛盾。
28.(1)宪政思想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保障民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实践、明确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民主机构设立与发展、民主平等思想盛行、法制观念的形成,共同构成了宪政思想的早期形态,为后来西方宪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相同点:都主张平等、强调公民权利、反对专制统治、重视法律不同点:古希腊的民主是直接民主,而洛克主张代议制民主;洛克提出了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分权制衡、革命权利,更加系统化影响:丰富和发展了政治思想,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宪政理论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推动英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型;为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发展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用于维护特定阶层利益。
29.(1)进步性:有利于消除封建割据;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秩序;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基。(任答两点即可)背景: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失去在法国的领地);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反对。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维护地方贵族利益,与加强王权背道而驰。
(2)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破坏了大宪章确立的国王权力受限、法律至上原则,引发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的主旨(限制国王权力)与大宪章一致,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30.(1)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2)变化:电力成为新能源,汽车、石油、电力等新兴工业出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影响:电气时代的到来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