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历史答题卡准考证号学校[0][0J[0][0][0][0][0][0][0][0[1[1]11[1]11[1]111姓名[2][2][2][2][2][2][21[2][2][23][3[3)[3】[3][3」[3)[3」3」[3贴条形码区域[4][4J[4][4][4][4][4][4][4][4班级[5JL5L51L51L5]L5]L51[5]L5」L5J[6][6][6)[6][6][6][6[6][6][7][7][7J[7][7][7][7][7][7[7考场8[8][8][81[8][8][8[8][8[[9][9][9][9][9][9][9][9][9][9注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意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必须使用2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事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项4.保持卡而清洁,不准折叠、不得弄被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错误填涂:白义四缺考标记: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1[A][B][C][D]6[AJ[B][C][D]11 [A][B][C][D]I6[A][B][C][D]2[A][B][C][D]7[A][B][C][D]12[A][B][C][D]17[A][B][C][D]3[A][B][C][D]8[A][B][C][D]13 [A][B][C][D]I8[A][B][C][D]4CA][B][C][D]9[A][B][C][D]14[A][B][C][D]19[A][B][C][D]5CA][B][C][D]10[A][B][c][D]15 CA][6]CC][D]20 [A][B][C][O]21 CA][B]CC]CO]26[A][B][C][D]22[A][B][C][D]27[A][B][C][D]23 CA][8]CC][D]28[A][B][C][D]24[A][E][C][D]29[A][B][C][D]25[A][B][C][D]30[A][B][C][D]非选择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31.(14分)(1)(8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历史第1页(共2页)26-T-145B2025~202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可知,西周借助血缘关系维护统治,故选B项。西周并未实现对诸侯国等的直接管控,故排除A项;西周并没有实现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嫡长子继承制,故排除D项。2.A考查军机处。根据材料“对京师民间烟铺失火后的善后处理”“对地方宫福建汀州知府的任命”可知,这是军机处处理地方政事的文书:“奏副”“奉旨”“知会”则体现了皇帝的意见,即军机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官僚腐败,故排除B项;此时决策大权掌握在皇帝手里,放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3.C考查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根据材料“迫使教皇承认法国国王对本国教士的征税权”可知,腓力四世获得了对本国教士的征税权,这体现了世俗王权的强化趋势,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教会的精神独裁,故排除A项:中古西欧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长期并立,放排除B项:整个中古时期法国都未形成议会君主制,故排除D项。4.A考查国民党一党专政。根据材料“国民党行“最高指导监督之责’,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权力的决策机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监督国民党政府重大政务实施的机构”可知,《训政纲领休现了国民党剥夺人民权利实行一党专政的实质,故选A项。《训政纲领》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三民主义的精神,故排除B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而不是依法治国,放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放排除。5.B考查维新变法。根据材料“(孔子)改制而曲成万物、范围万世”“亦当由孔子义理和制度来加以判断和衡量其是非对错”“以《仪礼》合律例读,便知今皆孔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强调孔子改制的重要性,借用孔子来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意在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故选B项。A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理性反思”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D项。6.D考查唐代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吏部尚书出身阶层中士族占据绝大多数,这反映出在科举制实行初期的唐朝,世家大族仍占据巨大优势,故选D项。“选拔程序”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A项;B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三省六部制度”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C项。7.B考查中国古代监察。根据材料“有严格的亲族回避制度”“凡父兄现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抚,子弟不准考选科道”“有子弟现任科道,皆令回避,改补各部郎中”等信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实行严格的亲属回避制度,这有利于避免监察官之间及其与其他官员之间相互勾结,促进了监察制度效能的发挥,利于保障吏治的清明,②③说法符合题意,故选B项。①说法材料并未休现,④说法中“制度化”在材料并未休现,故排除A、C、D三项8.C考查英国文官制度。根据材料“18世纪初”“英国首相沃波尔紧握官职任命权,其子在政府里挂名并用公款在巴黎挥霏享乐”“大法官麦克尔斯菲尔德每任命一名新法官助理,都会得到一大笔谢礼,而新法官们也会想办法弥补‘损失”“议员格伦维尔竞然将掌玺处秘书的职位预定给他四岁的亲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现象说明英国官员腐败严重,选官制度亟待改革,故选C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这一时期英国已经建立君主立宪制,故排除B项;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枚排除。9.A考查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演变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具有渐进性,放选A项。B、D两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6-T-145B2025~202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康王之诰》是西周第三任君主周康王即位后向诸侯发布的诰词,其中有“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之言。周康王此举旨在A.强化对地方的直接管控B.借助血缘关系维护统治C.实现中央权力高度集中D.利用宗法规范继承制度2.下列图片所示为乾隆年间与军机处相关的文书,左图是对京师民间烟铺失火后的善后处理,即由“地方官饬令作速修理完整”:右图是对地方官福建汀州知府的任命。两则文书上有“奏副”“奉旨”“知会”等字样。这可用于说明清朝军机处正事年月二新門军右機知分谷報員丁父是前来河和成位镜下人汀州府知府免戰正更為知象四楼润至知會0乾隆三十二年军机处起草的答谕旨乾隆三十五年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满人克兴额委任为福建汀州知府的军机处档案A.使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C.成为中央的决策机构D.保障了决策的科学性【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历史第1页(共8页)】26-T-145B3.在中世纪的法国,教会长期享有免税特权。1296年,国王腓力四世考虑到对英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决定向本国教士征收“收入的十分之一税”。这一举措遭到了教皇卜尼法八世的反对。腓力四世通过禁止金银币出口等最终迫使教皇承认法国国王对本国教士的征税权。这表明当时法国A.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B.政权与教权实现分离C.世俗王权呈现加强趋势D.议会君主制正式确立4.1928年10月,国民党第172次中央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并公布《训政纲领》,共6条,其中4条是关于以党御政的条款,其规定在整个“训政”时期由政府行使治权,而国民党行“最高指导监督之责”,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权力的决策机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为监督国民党政府重大政务实施的机构。《训政纲领》的这些规定A.体现出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质B.践行了三民主义的精神C.推动了国民党政府依法治国D.彰显了主权在民的原则5.康有为明确称“(孔子)改制而曲成万物、范围万世”,则“天下古今大小一切”事皆应纳入孔子改制范围之内,亦当由孔子义理和制度来加以判断和衡量其是非对错。《万木草堂口说》中他称“以《仪礼》合律例读,便知今皆孔制”。康有为的这一思想A.试图突破“中体西用”的束缚B.意在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C.扩大了政治革新的社会基础D.体现出对儒学的理性反思6.下表所示为学者对唐代吏部尚书出身的统计情况(单位:人)。这反映出郡姓(士族)宗定外戚非地方那姓不可考前期2403102中期213021后期532020总计9853143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途径C.三省六部制度日益成熟D.世家大族仍具有巨大优势7.中国历代对从事监察的官员,有严格的亲族回避制度。如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凡父兄现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抚,子弟不准考选科道。其父兄在籍起文赴补,及后虽升任者,有子弟现任科道,皆令回避,改补各部郎中。”这一规定①扩大了监察官员的权力②利于提升监察制度的效能③③利于保障吏治的清明④推动了监察体制的制度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18世纪初,英国首相沃波尔紧握官职任命权,其子在政府里挂名并用公款在巴黎挥霍享乐;大法官麦克尔斯菲尔德每任命一名新法官助理,都会得到一大笔谢礼,而新法官们也会想办法弥补“损失”:议员格伦维尔竞然将掌玺处秘书的职位预定给他四岁的亲戚。这些现象表明英国A.司法独立遭遇挑战B.专制王权弊端凸显C.选官制度亟待改革D.文官收人渠道多元【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历史第2页(共8页)】26-T-145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 26-T-145B-历史.pdf 历史 26-T-145B-历史da.pdf 历史 26-T-145B-历史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