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答题卡(3)(3分)(5)(2分)考号19(10分)贴条形码区姓名(1)(2分)(2)(2分)学校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缺考口(3)(2分)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且按正确填涂方式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17(10分)(4)(4分)(1)(4分)A.单项选择题(30分)(2)(3分) BD回IB四CDABI四D4AOBC 5B 6DBD回7BC四D四8ALB□C□D□9AOBC□D□10 [A]B]C]D11 [AB]D12 A B]C]D]13B回14 15B 四二、(40分)16(10分)(1)(4分)(3)(1分)(4)(2分)18(10分)(1)(2分)(2)(2分)(3)(2分)(4)(2分)(2)(3分)第1页第2页第3页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B B C D C B B A D D A D A第二部分(本题4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0分,共40分)(10分)(1)示例一:孔子: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示例二:老子: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是“道”,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要求:可以从人物所处时期、历史地位、思想核心、著作或影响等方面作答。只选一个,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符合题意即可。4分)D A C(3分)局面:百家争鸣。(1分)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分)(10分)A. ① ⑥ B. ② ④ (4分)(2) 图一:半地穴式房屋(1分) 图二:干栏式房屋(1分)主要原因:南方气候湿润,北方干燥(或气候环境、地理地形位置不同)或参考答案: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人们居住方式的不同。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干栏式建筑用于防潮、防虫,适应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半坡人生活在北方干冷的环境中,特别是冬季气温低,半地穴式房屋建造于直立性好的黄土之上,可用于保温、御寒,适应北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符合题意即可,1分)(3) A.或A. 第一手资料(1分)(4)可从青铜器名称、青铜器朝代、青铜器规格、青铜器材质、青铜器造型、青铜器纹饰(花纹)、青铜器铭文、青铜器重量、青铜器地位等方面介绍。(答出两点即可,2分)(10分)世袭制代替(取代了)禅让制(2分)中央集权制度(2分)分封制(1分) 郡县制(1分)华夏民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不断地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参考答案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各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2分)(5)陈胜、吴广起义。 (1分) 秦的暴政。(1分)19. (10分)(1)铁制农具和牛耕。(2分)(2)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分)(3)商鞅变法。(2分)(4)(4分)示例一:观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论述: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示例二:观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论述: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评分说明:水平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述 分值4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分3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3分2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2分1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0-1分说明:如果问答题中出现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如果在小短文中出现错别字较多,可扣1分。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形式:开卷 试卷满分:7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下列用来研究北京人社会生活状况最可靠的材料是A. 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B. 史书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 现代研究者的著述 D.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2. 下图是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和装饰品,它们反映了山顶洞人A. 已经过定居生活 B. 能够人工取火C. 学会了种植庄稼 D. 懂得了磨制和钻孔技术3. 河姆渡遗址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了20-50厘米厚的稻谷、稻叶、茎秆和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这直接佐证了河姆渡人A. 作物多样 B. 种植水稻C. 精耕细作 D. 集体耕作4. 右图为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马鞍桥山出土的彩陶罐。这可用于研究我国A. 蓝田人的生产生活B. 史前时期的制陶技术C. 青铜食器的冶铸水平D. 瓷器用具的烧制工艺5. 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发现表明当时中国已进入文明社会。由此可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A. 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 B.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加剧C.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D. 人口集中、城市和王权的出现6. 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分布广泛。这些文化遗存既各具特色,又具有相似之处。如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 历史悠久 B. 世界领先C. 各自发展 D. 多元一体7.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 开天辟地 B. 阪泉之战C. 涿鹿之战 D. 大禹治水8. 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这一规定表明A. 西周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 B. 西周时期贵族等级界限分明C. 西周时期青铜器功能较多 D. 西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加9.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A. 秦始皇开凿灵渠 B. 李冰修建都江堰C. 大禹治理黄河 D. 秦国修建郑国渠10.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以上介绍体现了何尊这一文物的A. 历史价值B. 艺术价值C. 科学价值D. 经济价值“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歌谣。我国最早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的时期是A. 夏朝 B. 商朝C. 西周 D. 战国《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思维方式,对当代以及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启示。这表明《黄帝内经》A. 理论体系完善 B. 思想内容丰富C. 尊重生命规律 D. 奠定中医理论基础13.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聚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同时也保存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史料。“它”是A. 《诗经》 B. 《离骚》C. 《论语》 D. 《墨子》14.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秦朝时期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以咸阳为都城。B. 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等人制定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C. 秦朝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D.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史前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0分,共40分)某班以“大变革时代的思想繁荣”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并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0分)大变革时代的思想繁荣杰出人物篇 老子 孔子伟大思想篇 A.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B. “兼爱”“非攻” C. “仁政”“民贵君轻” D.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1)请你从“杰出人物篇”中任选一位人物,说明他作为思想家能够入选手抄报的理由。(要求:可以从人物所处时期、历史地位、思想核心、著作或影响等方面作答。只选一个,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4分)按照示例,请将“伟大思想篇”中的思想观点进行归类,填写字母符号,放入不同的板块。(3分)示例:板块一:墨家 B 板块二:道家板块三:法家 板块四:儒家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被称作什么?(1分)这种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七年级某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学史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10分)【方式- 博物馆学史】近年来,某同学去过下面这些博物馆:①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②河南洛阳二里头博物馆 ③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 ④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 ⑤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⑥云南元谋人博物馆(1)该同学将上述博物馆分类整理,请你帮他在每一主题的后面填上合适的博物馆序号。(填序号)(4分)A. 中国的远古人类遗存:B. 夏商西周的文明:【方式二 看图片学史】图一 图二(2)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这两种房屋建筑的名称。(2分)分析造成图一、图二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方式三 赏文物学史】图一 商父乙铜爵 图二 商饕餮纹大圆鼎图一:商父乙铜爵,商代,高22. 7厘米,腹径6. 1厘米,流至尾长17厘米。青铜,三追撞足,长腹,饰以兽面纹,上有铭文“父乙”。其细节精美,凸显了高超的制作工艺。图二:饕餮(tāo tiè)纹大圆鼎,商晚期,高86厘米,口径61厘米。此鼎直耳,深腹,柱足中空,胎壁微薄,口沿下及足上端分别饰单层兽面纹,是国内出土最大的商代圆鼎之一。(3)上述图片中的两个展品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1分)A. 第一手资料 B. 第二手资料(4)这两件青铜器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如果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从哪些方面去介绍这两件青铜器?(答出两点即可)(2分)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最初想传位给伯益,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改变。——摘编自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一反映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王绾建议说:“燕地、齐地、荆楚之地离咸阳太远,不在那里设王,就没有办法统治他们。请陛下立诸皇子为王,镇守这些地方。” 李斯则建议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封立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他们互相攻击、如同仇敌……将这些地方都划分成为郡县,国家オ会安定。”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2)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绾主张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最终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1分)材料四: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4)材料四表明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分)材料五: “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5)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1分)同学们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0分)【经济发展】材料一:图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二 山西浑源出土的青铜牺尊(1) 图一、图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先进技术?(2分)【政权争霸】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大国兼并小国数目齐桓公兼并 35小国晋献公兼并 17小国楚庄王兼并 26小国秦穆公兼并 20小国(2)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2分)【社会变革】材料四: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3)根据材料四回答,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是什么?(2分)(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观点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第一学期期中七年历史答题卡_答题卡文件.pdf 七年历史期中答案定稿.docx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