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
历史

7.报刊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形式,扮演着多重角色和功能。下列报刊共同反映的时代诉求是()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室:
座位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历史史实是历史事件的呈现,历史观点是以史料为依据,客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
观的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扶清灭洋
A.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
B.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8.《中国外交史》中记载:“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
C.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这一结论最好的佐证
D.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是(
2.下表是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清单,此清单(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A
日期
拍卖品描述
C.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
D.义和团运动
能够
1861年7月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件:一批23件。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9.《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
佐证
1862年6月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个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
八国
1864年7月36件标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官”观点的是(
联军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占领北京的史实
B.完整再现英法军队战争期间的暴行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可以说明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诉求
D.对研究战争性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10.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3.阅读地图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两幅地图是鸦片战争后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
口岸示意图,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了(
史实
结论
A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导致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福州
D1915年,蔡锷等人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1.1913年,孙中山先生为他亲撰了一副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材料中他“为宪法流血”从本质上反映了(
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甲午中日战争后
国开放的通
A.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A.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总数量不断减少
B.通商口岸集中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C.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C.列强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中国腹地
D.清政府为发展贸易主动开放口岸
12.下面为亲历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回忆。他们回忆的是(
)
4.小清同学搜集清朝爱国官兵的事迹进行自主学习,制作如下表格。请为他选择合适的主题(
1911年八月十九日革命军起义,总督逃
黄炎培
林则徐
1839年禁烟运动
起义士兵40余人,在能秉坤的率领下,一直向楚望台军局进攻。
-吴玉章
左宗棠
1878年成功收复新疆
1884年率部击退法军对台北的侵犯
A.广西起义
B.武昌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刘铭传
13.中国历史上曾用过年号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按中华民国纪年算,公元1937
陈化成
1842年鸦片战争中牺牲
年应是(
A.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
B.遏制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民国26年
B.民国25年
C.民国48年
D.民国49年
C.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出路
D.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14.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思维简
5.一位学者作了如下评论:“太平天国的斗争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
图。据此图可知民族资本主义(
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去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其旨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B.一战时期遭受严重摧残
A.湘军战略战术优势
B.华尔洋枪队的攻势
C.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时间
12装191219191927
193
194
19491953195
C.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抗战时出现“短暂春天”
6.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
1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一定程度上()
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材料中孙中山
A.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赶走了外国侵略势力
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C.实现了民族独立富强
D.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2025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八年级
历史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2
2
6
8
答案
C
D
A
D
D
A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B
A
B
D
二、材料分析题(17、20小题各12分,18、19小题各14分,共52分)
17.(12分)(1)变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下逐渐解体。(2分)
(2)目的:求富(2分):“更大动力”:实业救国的推动(经济民族主义思潮)。(2分)
(3)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写全得4分,少任一因素得2分)
(4)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阻碍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近代中
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近代经济呈现出发展缓慢、分布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分)
18.(14分)(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2分)公车上书(2分)
(2)三民主义(2分)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
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任答两点即可,4分)
(3)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2分)
(4)从学习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2分)
19.(14分)(1)事件:鸦片战争:(2分)
理解: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条约:《马关条约》:(2分)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2分)
(3)条约:《辛丑条约》:(2分)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2分)
20.(12分)(1)(1)A:《南京条约》:B:太平天国运动。(每空1分,共2分)
(2)①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②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西北边防,
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③邓世昌黄海战役壮烈殉国,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任选其一,意思
相近即可)(史事1分,品质1分,共2分)
(3)
【示例一】
观点: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道路:(2分)
论述:1840一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开启近代探索:1856一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清政府开展洋务
运动,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统治;1894一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康有为、
梁启超等发起戊戌变法,尝试制度变革。(4分)
结论:这些事件表明,民族危机推动探索,探索反映民族危机加深(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