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微观视角是化学看待物质的独特视角。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汞 B. 干冰 C. 氯化钠 D. 硫酸铜
2.“以美育人,向美而行”。深圳各校正以多元而灵动的姿态开展美育探索。下列“美育一件事”涉及化
学变化的是( )
A. 生活美:烧火煲汤 B. 科学美:凝水成冰 C. 艺术美:临摹字帖 D. 环境美:收
集废纸
3.2025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
题的是( )
A. 建设海绵城市增加雨水的地下渗透 B. 实验室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 水渠减宽度、加深度,减少水分蒸发 D. 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二次利用
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2 B. 2 C. 2 3 D. 4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连接仪器 B. 加入铁片
C. 添加酒精 D. 加热液体
6.下列化学用语中,对“3”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3 — — 3个氦元素
B. 3+— — 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C. 3 2 — — 3个水分子
D. 3— — 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第 1 页,共 8 页
7.2025年央视春晚,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灯光秀震撼全场。锂离子电池是
赛力斯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如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
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C. 锂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 D. 1个锂原子质量约为6.941
8.如图是教材中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实验均可验证水的组成
B. 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C. 实验①中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为蓝紫色
D. 实验② 、 两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9.利用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要求我们具备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鉴别 2和 2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加水溶解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食用富硒米饭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富硒米饭中的“硒”指的是______(填“元素”“原子”或
“单质”)
第 2 页,共 8 页
(2)利用气温计可检测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气温计中的酒精液柱升高,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______。
(3)高铁酸钠( 2 4)是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
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1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 、 、 、 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
(2) 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 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4)上图从 至 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
(5) 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 =______。
12.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变化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图2表示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 表示微粒的名称是______。
(4)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13.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完成下列操作中的问题。
(1)先向盛有浑浊的河水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
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______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然后过滤液体:小组准备按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
误是______。
第 3 页,共 8 页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4)最后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水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4.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分子的特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填“甲”或“乙”),改进后共同设计了图2实验,
在实验中观察到______(填“ ”“ ”或“同时”)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注: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
(2)改进后的图2实验装置相比图1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5.A、 、 、 、 、 几种常见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 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常压下都为
液体。 为银白色固体,反应④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其中“→”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
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的名称为______, 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2) 、 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3)反应④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16.根据如下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第 4 页,共 8 页
(2)实验室选用 装置制取 2,实验时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
(3)若用 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4)选用 装置收集 2时,当观察到______时说明已收集满。
(5)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湿化瓶装置类似图 .该装置中,______(
填“ ”或“ ”)导管连接制氧机。
17.某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完成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和红磷进行实验;
实验二: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和白磷进行实验;
【集体讨论】
(1)同学们认为实验开始前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且试剂的用量应保证______。
(2)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装置中集气瓶容积均为150 ,并且在瓶中预先装入
20 水)。
组别 1 2 3 4 5
进入集气瓶中水
25 27 26 24 28
的体积/
(3)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实验时装置甲中的量筒内要装入水的体积应______(
填“>”“=”或“<”)26 。
【反思讨论】
(4)图乙实验相对于图甲实验,其优点有______(写出一条即可,下同)。
【实验拓展】
(5)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上述实验,认为不能选用木炭进行1实验,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第 5 页,共 8 页
18.如图是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内容。
食品名称:天然海盐
配料:精制盐、碘酸钾( 3)
氯化钠:≥ 98.5 /100
碘酸钾(以 计):18~33 /
食用方法:烹饪时加入,建议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
储存条件:密封、避光、常温、防潮
保质期:三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最简整数比)。
(1)碘酸钾中钾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
(2)21.4 碘酸钾中含碘元素的质量是多少?(要求写出解题步骤,下同)
(3)按食用方法,每人每日按最大量5 摄入,计算每人每日最多可摄入碘元素的质量。
第 6 页,共 8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元素;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6
11.三或3;
得到;
2+;
、 、 ;
11
12.物理;
化合反应;
氧分子;
氯原子和氢原子
13.沉降。
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贴烧杯内壁。
吸附。
纯净物
14.乙; ;
节约试剂
第 7 页,共 8 页
15.过氧化氢;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答案不唯一);
分子构成不同;
点燃
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16.铁架台;
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17.过量;
点燃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1
;>;
5
实验结果更准确;
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
18.39:48。
12.7 。
0.165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