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三金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吕梁市三金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国家起源的标志是( )
①阶级存在、私有制产生 ②城市的出现
③强制性权力系统的出现 ④人口众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有学者指出,陶寺遗址具有从燕山北侧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在陶寺显贵的大型墓葬中,有来自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的随葬品,陶寺领导者着意彰显自己在四方中的核心地位。据此推知,该学者认为陶寺领导者( )
A.拥有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B.着力推动文明的远距离交流
C.建立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D.实现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3.汉朝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科举制 C.皇帝任命 D.察举制
4.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统一由朝廷铸造五铢钱,私人铸造难度较大且无利可图,故盗铸之风一时衰息,此后五铢钱流通于世七 百余年。这一举措是( )
A.改革币制 B.盐铁官营 C.均输平准 D.抑制商业
5.一石谷物的价格在秦始皇三十一年上升至一千六百钱,楚汉战争时攀升至一万钱,至文帝时又落到数十钱。为抑制谷价波动,汉武帝推行(  )
A.币制改革 B.盐铁官营 C.均输平准 D.独尊儒术
6.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州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时,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A.监察郡县吏治 B.镇压诸侯谋反
C.参与中央决策 D.管理州县事务
7.有学者指出,董仲舒将天的宗教权威、《春秋》的经典权威、公羊学的经学权威与当时的政治问题联系起来,并试图以此改造秦时已泛滥开来的帝国权力的无节制行使。以下主张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君权神授 B.春秋大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纲五常
8.秦汉时期,朝廷重视发展水利事业。汉武帝时,“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契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重农抑商盛行 B.自然灾害频发 C.铁犁牛耕普及 D.中央权威加强
9.刘秀复兴汉室,其统治时期,经济繁荣的措施是
①加强尚书台的作用 ②严禁外戚干政 ③整顿吏治重视儒学 ④通过考试选拔优秀官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此诗描绘了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11.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诏定姓族,根据官爵高低确定鲜卑贵族门阀序列,规定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士人与汉族头等士族崔、卢、郑、李四大姓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同,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一举措(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实现了北方统一
C.导致了内部叛乱 D.激化了民族矛盾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语言干净明了、质朴粗犷、豪迈雄壮;南朝民歌语言明亮巧妙,大量使用修辞,词句鲜丽但语意浅俗。这说明当时( )
A.艺术具有地域性特点 B.民族之间交往极其有限
C.国家分裂和战乱频繁 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受阻
13.唐代三省中某一省“负责定旨出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其取代了皇帝的决策权 B.其下设立六部
C.相权趋于集中 D.其长官位列宰相
14.“雁塔题名”在唐朝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与此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租庸调制 D.九品中正制
15.唐高宗永徽五年,长安暴雨,山洪暴发,一度淹到皇宫,死伤无数。洪水退后,皇帝责令三省六部组织灾后重建。三省的运作顺序是( )
A.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B.门下省草拟诏令——中书省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C.尚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中书省负责执行
D.门下省草拟诏令——尚书省审核诏令——中书省负责执行
16.关于启的继位,《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燕策一》则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出现上述不同说法,理解错误的是( )
A.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影响
B.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C.《史记》的记载比《战国策》更可信
D.历史叙述本身是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复杂过程
二、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1)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
1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造成的后果?
(2)结合材料二、三,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
材料二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三 拓跋魏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2)材料二、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史学观点的主要因素。
20.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诗人白居易则写出如下诗句: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居易集》卷2《重赋》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A C A A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D A A C
17.(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
(2)分封制的益处: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
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乱,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有的巩固统治的作用。②诸侯容易起异心,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威胁中央皇权的统治,造成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实行郡县制,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
郡县制的弊端:①不分封皇子功臣做辅佐缺乏稳固的统治基础。②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不易成功。
18.(1)周初分封制。
(2)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特点:三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
19.(1)《史记》属于文献史料,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或考古史料)。
(2)不同: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因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受时代的影响。
20.利∶分夏秋两次征税民的负担能力,体现了合理负担原则,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两税法实施后,中央财政实力得到加强,起到了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户税纳钱,地税交实物,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定了以'人丁'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开创了我国封建历史上以土地和财产为基本计税依据的先例。
弊∶税外加征,税外又出台许多苛杂,人民负担逐渐加强;配赋不均,两税法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各州各道按照所掌握的旧有数额进行摊派,但由于战乱,田亩数量变化很大,而当时仍然以旧额摊派赋税,显然是不合理的;折钱纳税,使得人们的负担随币值的波动而波动,负担不稳定;两税法按照资产计税,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资产难以估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