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模拟试卷(10)(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州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模拟试卷(10)(含答案)

资源简介

苏州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卷(10)
九 年 级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图是18世纪欧洲大陆一场革命的阵营示意图。这场革命
A.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贯穿了始终 B.是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武力反抗
C.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由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2.伦敦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建于1859年,钟声每小时响起,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已经深刻影响到
A.建筑风格 B.政治制度 C.社会节奏 D.人际关系
3.19 世纪后半期,新技术和新发明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科技达人,像“发明大王” “汽车之父”“飞机之父”等; 各个行业出现的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家,人们把他们叫作“钢铁大王”“汽车大王” “石油大王”等。这一时期发生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智能技术变革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4.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莎士比亚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这都体现的是
A.君权神授 B.人文主义 C.神权至上 D.启蒙思想
5.14世纪开始,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富商们掀起了一股建造别墅和开放式花园的风气,里面种满花草灌木,并用雕塑喷泉装饰,美轮美奂。这一风气
A.推动近代科学发展 B.体现对享乐的追求
C.促进理性主义传播 D.打击了君主的权威
6.到18世纪中叶,在反对英国的斗争中,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认同感大为削弱,他们认为“他们是与英国本土居民有所不同的‘美利坚人’,是一种新人”。这说明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英国殖民统治的残酷压迫 B.英美两国民族文化的不同
C.北美人民独立意识的觉醒 D.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下面时间轴体现的世界进步潮流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思想解放运动 C.民族解放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
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9.14世纪末,乔叟用伦敦方言创作了《坎特伯雷故事集》,他通过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揭露了封建制度和教会僧侣的罪恶,宣扬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爱情自由的理想。该作品反映了
A.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人文主义思想不断传播
C.理性之光照亮西欧 D.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10.英国国内的工场手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的同时也催动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迅速发展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地扩大,随着资产阶级以及新贵族势力壮大,英国的封建主义越来越没落,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不想退出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绊脚石。材料旨在表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A.历史背景 B.发展历程 C.革命纲领 D.历史意义
11.1885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将一台小型发动机安装在木制车架上,发明了摩托车。这一发明体现了
A.市场需求逐步扩大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D.工匠引领了科技进步
12.下列表述与这一组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相契合的是
A.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C.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右列漫画《第三等级的崛起》以正在被拆除的巴士底狱为背景,描绘了被压迫的第三等级正试图砸断锁链并拿起武器,旁边的教士和贵族却无比震惊和畏惧。该漫画生动反映了
A.英国光荣革命开始 B.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C.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D.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14.《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画,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该画作体现了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神权至上 D.王在法下
15.“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罗斯福新政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占领德国
16.1922年的莫斯科街头一改往日冷清景象,做生意的小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兜售着粮食、布匹等各种生活用品。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苏联模式的推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7.邮票是纪念历史的载体之一。如图所示两枚邮票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反对孤立主义,谋求共同发展 B.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国际新秩序
C.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安全 D.打破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全球化
18.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通过战胜国之间的暂时协调,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形成了新型国际关系结构。这里的“会议”是
A.制宪会议 B.第二届大陆会议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19.下表信息反映出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马歇尔计划提出1948年 “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A.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20.二战后期,革命浪潮席卷殖民帝国。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独立。这些国家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该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亚非拉国家主导联合国的话语权 D.亚非拉国家都实现了民主与富强
21.经过半年左右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商业和货币流通的重要性。1921 年8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指令,改组粮食人民委员部,单独成立国内贸易人民委员部,以全面促进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这一指令
A.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B.有利于新经济政策的推进
C.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D.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2.2023年度全球互联网连接情况报告显示,欧洲、独联体和美洲有约90%的人口为互联网用户,而非洲只有37%的人口为互联网用户。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政治制度的差异 B.文明交流不充分
C.文化传统的不同 D.经济发展不平衡
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消失,俄国发生革命,德国战败,获胜的英国、法国、意大利损失惨重。美国试图掀翻英国的海上霸主宝座,日本在太平洋的地位增强。由此可见,一战
A.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B.削弱了参战国的力量
C.改变了欧洲大国实力对比 D.重塑了世界政治格局
24.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在中国香港圆满落幕。本次峰会围绕“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深入探讨数智融合发展新路径,众多与会人士就“打造数智未来坚实底座”“人工智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等议题展开讨论。此次大会反映的现代世界特点是
A.政治多极化 B.社会信息化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多样化
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6分)
25.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人如大家所预料的,根本不曾萌生违抗命令的想法。“等到战争结束,而我们数以千计的善良同志骄傲地宣称,我们曾因英勇作战而获颁勋章之时,谁还敢说我们不爱祖国?”这句话是出自一位好战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员,那时他刚于1914年赢得铁十字勋章。在奥地利,不只是具有支配性的民族为短暂激昂的爱国情绪所震撼。如奥地利社会主义领袖阿德勒所指出的:“甚至在民族斗争中,战争也仿佛是一种拯救,一种不同事物将临的希望。”
——摘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衢译《帝国的年代》
材料二
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在受到怀疑和挑战。……与此同时,另一个拯救福音则正从东方传来。……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欧洲的霸权也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因为这次大战对海外殖民地产生了影响。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战争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6.18世纪,很多国家都颁布了法律文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国民公会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一宣言在提出反封建纲领的同时,明确规定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法制的重要原则,诸如“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废除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民事立法原则。
——摘自郝侠君、毛磊、石光荣主编《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人权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的异同。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其反映的历史趋势。
27.漫长的中世纪孕育了欧洲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14世纪,租地农场出现,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的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
——齐世荣《世界历史》
材料二
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布莱恩、西德尼《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四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马克思《资本论》 “三角贸易”简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试分析“农场主”与“农业工人”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庄园具有哪一权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试指出它的实质。
(4)根据材料四,填写A处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角贸易”给欧洲和非洲分别带来的影响。
28.经济发展是政治变革的基础,政治变革又影响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俄国和美国在行进的航路上都遇到了风浪和险阻,让历史进步的航船能够乘风破浪,畅通无阻,成为这两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赶上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结合19世纪40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俄国和美国分别通过什么事件“排除这些风险”?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同时期的日本如何实现本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一轮技术革命推动了哪一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并列举该时期两个典型的“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