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6.3 测量密度 及 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教科版6.3 测量密度 及 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准确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如小石块)和液体(如盐水)的密度,理解实验原理与步骤。
3.能分析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升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
难点:测量液体密度时的步骤优化,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及对结果的影响。
【自主学习】
1.用途:量筒是按________定量量取液体的量器。
2.图中量筒,是以_______为单位标度的;标称容量是________mL,分度值是_____mL。
3.使用量筒时,需要将其放在________上;注入液体时,可用__________滴加到所需要的量,待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_____或凸液面的____在同一水平线。
4.如图所示,若俯视,读数偏______,若仰视,读数偏______。
5.用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1)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尽量使水面与一整刻度线对齐),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1;
(2)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其轻轻放入量筒并浸没在水中,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3)则石块的体积V=________。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测量中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用公式表示):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小石块、细线、水等。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并填入表格中;
(2)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并填入表格中。(“适量”的含义:一是水不能太少,石块放入后能完全浸没;二是水不能太多,石块放入后水不能超出量程);
(3)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小石块慢慢地放入量筒中,记录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并填入表格;
(4)计算出石块密度,并填入表格。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 的体积V1/mL 石块和水的总 体积V2/mL 石块的体积 V/mL 石块的密度 ρ/(g·cm-3)
1
2
3
平均值
小组讨论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测量中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用公式表示):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烧杯、盐水等。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并填入表格中
(2)将烧杯中适量的盐水注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并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并填入表格中
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 ρ/(g·cm-3)
温馨提示:
(1)质量的测量优先于体积的测量,如果将液体倒入量筒先测出体积,再倒入容器测质量,量筒中残留液体会导致质量的测量值偏小;
(2)测量液体的质量最好用“差值测量法”,即:剩余法;不要测空容器的质量,即:先测空容器的质量,再倒入液体测总质量,再测体积,这种方法会导致体积偏小;
(3)切忌将装液体的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范围和分度值。要一次较准确地量100 g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 )
A.500 mL,10 mL B.250 mL,5 mL C.100 mL,2 mL D.50 m L,2 mL
2.在实验室中常用“悬垂法”测木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用量筒测量木块的体积,如图所示,则计算木块密度的公式为(  )
A. B. C. D.
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测量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帮他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顺序号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m、V代入ρ=中,算出铁块密度;
②根据V1、V2数据算出铁块的体积V ;
③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④将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⑤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
4.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83 g,后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cm3;再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0 g,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5.小惠同学为了测量德化高山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__,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所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新调节好天平,小惠称得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 g,然后将一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是______cm3,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______g,茶油的密度是_____g/cm3。
6.为了测出粉笔的密度,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先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一支粉笔的质量;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
(3)将粉笔用细线拴住慢慢放入水中,当粉笔完全浸没后,记下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
(4)利用公式,求出粉笔的密度。
由于粉笔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要吸水,所以小明同学按以上实验方法测出的粉笔密度将比其实际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利用现有器材,比较准确地测出粉笔的体积呢?请你帮小明同学提出一种改进实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
知识点1:量筒的使用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图中a、b、c三种方法似乎都与凹液面相切,其中能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是    ,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小的是    ,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大的是    。该量筒的分度值是    mL,液体体积是    mL。
知识点2:测量固体的密度
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天平测得小石块的质量为48.8g
B.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为40mL
C.实验测得小石块的密度是2.42g/cm3
D.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在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中,物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若干待测物体,以及天平、量筒、烧杯等必要的实验器材。
(1)在设计实验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物体质量是否会超天平量程
B.量筒能否完全装下待测物体
C.物体是否会吸水
D.物体的外观形状是否规则
(2)小良同学测量一个金属块密度ρ的步骤如下:
①将所取物体按照规范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得到质量读数为m;
②在量筒中装入体积为V0的水;
③将物体缓慢放入量筒并浸没于水中,水面位置上升到V1刻度;
④再将物体小心地从量筒中取出,量筒中水面位置变到V2刻度。
其中多余步骤的序号是    。
(3)请你用上述测量步骤中所用到的字母符号,帮助小良写出计算物体密度的表达式:    。
(4)如果实验时操作都规范、正确,但所使用的砝码沾上了水,这会导致其所测得物体的密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如果你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让玻璃量筒落在地上摔碎了,你应该    。
知识点3:测量液体的密度
4.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测盐水的密度,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调节天平水平平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并再次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30g,量筒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为    g/cm3。
(3)小明根据实验操作设计的表格如下表,请你写出表格设计的不妥之处:    。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g 盐水的 质量/g 盐水的 体积/cm3 盐水的 密度/(g/cm3)
/ / / /
(4)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组同学讨论实验中可能产生误差的几种情况,其中会使测得的密度值一定偏大的操作是    。
A.测量盐水质量时托盘天平未调平
B.在用量筒测量盐水体积时,俯视读数
C.先测盐水体积,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测盐水的质量
D.在用量筒测量盐水体积时,有部分盐水溅出
1.在测量液体密度时,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72g,再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图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32cm3
B.实验时图乙中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是5g、10g、20g
C.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是39g
D.液体的密度是1.1×103kg/m3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80cm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kg/m3
3.测量不吸水橡皮擦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橡皮的质量为,然后将溢水杯装满水,测得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再将橡皮擦缓慢浸没在水里,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已知水的密度为,则橡皮擦的密度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4.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天平砝码与游码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测量前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石块的质量为61.1g
C.石块的密度是2.04×103kg/m3
D.若石块吸水将导致密度的测量值偏小
5.
(1)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当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g,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 g。
(2)测量时,以如图乙所示方法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若读数时操作正确,此时液体的体积为 mL。
(3)如图丙所示,量杯的分度值是 ,此量杯 (选填“能”或“不能”)精确测量出420mL液体的体积。
6.以下是测定菜油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3)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完吹干,再装满菜油,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4)将菜油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菜油的体积V1;(5)将部分菜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剩余菜油和瓶的总质量m3;(6)读出量筒中所盛菜油的体积V2;(7)计算菜籽油的密度。有三个实验小组分别选用其中部分实验步骤测量出菜油的密度,并写出表达式:
① ② ③ ,你认为比较合理的表达式有:(为已知)(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7.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小明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冰的密度为已知)”的原理,采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平整地面上选择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接着他测出了以下物理量,其中不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  )
①脚印的深度
②脚印的面积
③积雪的厚度
④冰的厚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8.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④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⑤①②③④⑥ B.⑤①②④③⑥
C.①②④③⑥ D.①②⑤④⑥
9.一位同学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读数时其眼睛所处的角度如图所示,其中在位置 的读数正确,量筒中放入石块前液体的体积如图,放入石块后量筒读数为85mL,则石块的体积为 。
10.在测量物质密度实验中,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处,用调好的天平测量一枚草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草莓的质量为 g,使草莓全部浸没在装满水的烧杯中,测得从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g,则草莓的密度为 g/cm3。
11.小明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他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为 。
12.某同学为了测量李子的密度,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李子的质量时,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在天平右盘中后,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 ,使横梁平衡,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李子的质量为 g,测出李子的体积为20cm3,则李子的密度为 kg/m3
13.小明将一个橙子带到学校实验室,他想用天平、烧杯来测量橙子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横梁平衡。若他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情形,则横梁 (选填“已经”或“没有”)平衡。天平调好之后开始实验:
①他先用天平测出橙子的质量为135 g;
②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现橙子浮在水面上(如图甲),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橙子的总质量为465g;
③借助牙签使橙子浸没在烧杯的水中,在烧杯的水面处作上记号(如图乙);
④取出橙子,往烧杯中添加水到记号处(如图丙),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480g。
(2)步骤②中,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g;
(3)橙子的体积为 cm ,密度为 g/cm ;
(4)步骤④中,如果取出橙子时带出的水较多,则橙子密度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4.小明做“测量液体的密度”的实验。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至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天平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测量过程如下:
(1)①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 g;
②将饮料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
③将饮料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饮料和烧杯的总质量为52.4g;
④算出饮料的密度为 ;
上述实验步骤所测出的密度会比实际密度 ;小明认为对上述实验过程重新排序可以减小上述的误差,新的排序为 ;
(2)找来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入体积都为V的水和上述饮料,再用调好的天平而不用砝码的情况下,小明也测量出了饮料的密度(水的密度为)。步骤如下:
①将装有饮料的瓶子放在天平的 盘,装有水的瓶子放在另一个托盘;
②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使天平平衡,读出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
③饮料密度的表达式为 。
15.椰子是一种热带水果,小刚的家乡镇江并不出产这种水果。有一次小刚的妈妈在水果市场给小刚买回一个椰子,椰子里面充满了椰子汁,小刚想知道椰子汁的密度。他找来一台电子秤,先测出了椰子的总质量是,把椰子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1kg;接着他把椰子打个孔,椰子汁全部倒出,再测出椰子壳的质量为,然后将椰子壳从中间劈成两块后完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忽略碎渣的体积),椰子壳里面充满水,此时溢出水的质量为。求:(水的密度为)
(1)椰子汁的质量。
(2)椰子汁的体积。
(3)椰子汁的密度。
16.“十一”假期,小明和爸爸来到祖国边疆和田旅游,买了一个由和田玉制作的茶壶,如图所示。他很想知道这种和田玉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8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壶盖完全浸没有水中,且盖内无空气,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6g。则:()
(1)溢出水的体积是多少cm3?
(2)和田玉的密度约为多少?
(3)若测该茶壶所含玉石的体积54cm3,则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多少g?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 容积
2. 毫升(mL);50;1
3. 水平桌面;胶头滴管;底部;顶部
4. 大;小
5. V - V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测量矿石的密度
1. ρ = m/V
2. 天平;量筒
探究点二:测量食盐水的密度
1. ρ = m/V
2. 天平;量筒
【课堂练习】
1.B 2.C
3.③⑤④②① 4.30 1.1×103
5.(1)水平桌面上 左 (2)测量质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3)32 28.8 0.9
6.偏大 将粉笔研碎后放入量筒中,抹平上表面,读出其体积
【课后巩固】
1. b;c;a;1;45
2. C
3. (1)D (2)④ (3)ρ = m/(V - V ) (4)偏小 (5)及时清理碎片,更换量筒后重新实验
4. (1)62 (2)1.05 (3)缺少“平均值”栏目 (4)BCD
【能力提升】
1.D 2.B 3.A 4.C
5.(1) 6 0.2
(2) 偏大 26
(3) 50mL 不能
6.B 7.A 8.C
9.乙 25
10.零 18 0.9
11.52 2.6
12.取下最小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21
13.(1) 右 已经
(2)330
(3) 150 0.9
(4)无影响
14.左 31.4 1.05 小 ③②①④ 左
15.(1)椰子汁的质量
(2)把椰子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1kg,则椰子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根据可得椰子的总体积为
把椰子壳完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椰子壳里面充满水,此时溢出水的质量为0.4kg,则椰子壳的体积为
椰子汁的体积为
(3)椰子汁的密度
16.(1)溢出水的体积是
(2)和田玉的密度约为
(3)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